1、怎样知道自己被感染上了疟疾?疟疾主要是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 、“打摆子”、“打老 痫” 、“打脾寒”等。疟疾的传播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有疟疾病人,二是有传疟蚊虫,三是有易感人群。当传疟蚊虫叮咬带有疟原虫的病人再次叮咬健康人时,才能感染疟疾。所以,在疟疾流行区的居民都有可能被蚊虫叮咬感染疟疾,特别是自己感染了疟疾后,其家人和四邻感染疟疾的可能性更高;非疟区居民曾在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时也有可能被蚊虫叮咬而感染。小孩、孕妇或外出务工人员是疟疾感染的高危人群。那么,感染了疟疾有哪些临床症状呢?疟疾的潜伏期因感染疟原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间日疟潜伏期一般 1
2、230 天,平均 14 天,有的达 69 个月或更长; 恶性疟一般 914 天,平均约为 12 天。疟疾发作前数天可有轻度的畏寒,发热伴疲劳、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等症,常称为前躯期。典型的疟疾症状多呈周期性每日或隔日发作,每次发作经过寒颤期、发热期和出汗退热期三个连续的阶段。寒颤期: 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发冷、寒颤,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寒颤期持续时间约 10 分钟至 2 小时;发热期: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 39-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烦躁不安,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高热期持续时间约 24 小时后。出汗期: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始为面颊部和双手微汗,继而波及全身,衣被尽湿,体温迅速下降,甚至有降至 35者。发热时的各种症状随之消失,患者顿感通体舒适,惟乏力疲劳,常安然入睡。此期一般持续 2 小时-4 小时。整个发作历时 6 小时-10 小时。发作时多见于午后和傍晚。然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发作。初次发作的患者症状较轻, 发作二、三次后症状趋重,但在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又渐次减轻,甚至仅出现周期性的微寒、低热伴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若自己或家人患病时出现了上述症状,有可能感染上了疟疾,应及时到当地卫生院或疾控中心进行血检,确诊后要进行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