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307072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 什么叫“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指在句子中,用介词“把”将句子中的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以强调动词的结果。二 “把”字句的基本句式 1 基本句式 主语+把+ 名词+动词 例:我把作业交了/你把信寄了 /他把饭做了/我把地拖了/ 小王把纸撕了/小李把窗户打开了/ 田中把黑板擦了/玛丽把我的手拉着 2 练习:请每个学生造一个把字句 三 “把”字句中名词的特点 1 名词是动词的宾语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 “作业”是“交”的宾语, “信”是“寄”的宾语, “饭”是“做”的宾语, “地”是“拖”的宾语, “纸”是“撕”的宾语, “窗户”是“打开”的宾语, “黑板”是“擦”的

2、宾语, “手”是“拉”的宾语。 2 名词所指代的事物是已知的,有定的,前面常常加“这” 、 “那”或其它限制性的修饰语。比如:把作业交了(已知是哪些作业) 。把信寄了(已知是哪封信) 。把饭做了(已要做什么饭) 。等等。 3 练习 请在画线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名词 小王把学会了。田中把弄脏了。小李把买了。他把拿走了。他把吃了。她把穿上了。 四“把”字句中动词的特点 “把”字句中动词一般不用单个动词,而是带其它成分。1 动词+了(着) 例子:我把苹果吃了/他把书拿着/ 他把那盆花买了/小李把门关上了/小王把茶喝着/ 2 动词重叠 例子:我把房间打扫打扫 /玛丽把桌子擦擦/大卫把花看看/他们把问题研究

3、研究/田中把句子想想 3 动词是动结式、动趋式 例子:你把饭吃完 /老师把学生叫进来/妈妈把客人带到房间/把花拿到窗台上/把狗赶出去 4 动词+动量(时量)宾语 例子:老师把作业又说了一遍/小王把书拿走了三天/ 他把水喝了两杯/玛丽把会话读了很多遍 5 动词+介词短语 例子:姐姐把画挂在墙上 /大卫把衣服放在床上/小王把信给玛丽/小李把粉笔拿给老师 6 动词+得+情态补语 例子:把小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把小李听得只点头/ 把大卫跑得气喘吁吁/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 7 动词前有修饰成分 例子:别把废纸满地扔/小王把水往小李身上泼 /红军把敌人彻底消灭/小孩把衣服往下脱 8 练习:针对每种情况造句

4、五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1 表示处置。此时名词是后面及物动词的受动者 例子:把衣服整理整理/把信寄了/ 把书拿来/把花买了 2 表示致使。后面的动词多为动结式 例子:谁把杂志拿走了?/他把饭做好了/ 小李把问题回答明白了/大卫把信寄走了 3 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范围。 例子:老人把北京都走遍了/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 玛丽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好了/大卫把五支曲子都弹了一遍 4 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后面的名词指当事者。 例子:偏偏把老师撞了/把小孩打了/ 把这个好人死了 5 拿;对 例子:你能把他怎么样/老师把他没办法 6 练习 六 “把”字句的复杂形式 1 “把 ”字句的否定式 在把字前加上否定词“

5、不” 、 “没” 、 “没有” 例子:没有把饭吃完/不把书拿来/不把花放到窗台上/没有把黑板擦擦动词 2 主语+把+ 名词 1+ +名词 2 “1名词 2 是名词 1 的一部分或属于名词 1 例子:他把书翻了几页/你把衣服脱一件吧 /小王把 2名词 1 是动作的对象或受动者,名词 2是动作的结果 例子:他们把老李当作自己的亲人/ 小王把纸折成一只船/工人把冰雕成一盏灯/她把布做成一件裙子 3名词 1 和名词2 是双宾语 例子:你把书还给他 /我把作业交给老师/ 小王把花送给玛丽/妈妈把女儿接回家 4名词 1 表示动作的处所,名词 2 是动作的工具或结果。 例子:他把杯子倒上水/爸爸把门上了锁/

6、 3 “我把你这个”句型 后面没有动词,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只用于口语 例子:我把你这个小淘气鬼/我把你这个糊涂虫 /我把你这个该死的 /我把你这个不争气的2必须要明确汉语当中必须用把(不用的话句子就不合格)和不一定要用把(不用把句子也是合格的)的句子。因为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两类语法他们是容易掌握的:1、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也有相应的句式或者是语法现象;2、有明确的语用目的和语法规则的语法现象。例如,表达同一种意思,或者是有细微差别意思的句式或者语法现象,在外国人看来,就未必有那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使用上就没有强制性汉语语法植入的倾向,所以就会用自己语言的语法去套用。 一、明确把字句的

7、基本特点 1、作用是提宾 例句: 风吹倒了树。 风把树吹倒了。 2、动词不能是单纯的动词,必须是动词的重叠、加“了” “着” “过” 、加趋向补语。 3、宾语必须是确定的 4、双宾语句用把字句的几率比较高。 例句: 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讨论。 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爸爸把儿子带到公园玩。 我把电视关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 妈妈把饭做好了。 我把电脑开着。 她把名字写错了。 他把钱花光了。 我把书放在书架上。 昨天她把我的衣服给我了。 我把菜吃完了。3对外汉语教学之把字句教学在“把”字句中, “把”是虚词,这种句型是用“把” (或“将” )将动词的支配、涉及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特殊的主谓句。例

8、如:A) 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偷。我们一定要把小偷抓住。 (We must catch the theft) B) B)你打扫一下房间吧!你把房间打扫一下吧!(You clean the room ,please.) 说明:“把”字句一般都具有一种处置作用,动词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事物对象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出于某种状态。如课文中,火灾“烧”使“他的妹妹”产生的不良结果是“死了” 。 有些“把”字句,动词后头另有了宾语或复杂的补语, “把”字后的对象事物不能还原到动词后边去做宾语。 A)他让小王把铅笔放在文具盒里 。她让小王放铅笔 在文具盒里。 B)汤姆把画挂上了墙 。汤姆

9、挂画上了墙。 运用“把”字句受到限制的条件: A) 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这类动词常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动词。 例如:“我知道它的名字。 ”我把它的名字知道。 说明: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以下动词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动词:(verbs that cannot be used as predication verbs of 把 sentences) 不能带任何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如“旅行、旅游、游泳、跳舞、合作、结婚、睡觉、吃饭等” 。 (intransitive verbs which cannot be follow ed by any object

10、 ,such as) 某些表示判断、状态的动词,如:“有、是、像、在、存在”(some of the verbs of judgment or state ,such as ) 某些表示心理活动或感官的动词,如:“知道、同意、觉得、希望、渴望、期望、喜欢、爱、要求、看见、听见、学习” 。 (some of the verbs of expressing mentality or senses,such as ) 某些表示趋向的动词,如:“上、下、进、出、回、到、过、起” 。 (some of the directional verbs,such asetc.) B) “把”字引出的对象必须是确

11、指的,不定指的宾语句子不能变成“把”字句。例如: 把书拿来。“书”是确定的某本或某些书。 把一些书拿来。改为:“把这些书拿来” 。 B) 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 “把”字句中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单独的动词,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了、着、过)或是动词带的补语、宾语,或是动词前的状语。例如: 把茶喝了 。 把话说了一遍 。 把地种上庄稼。 把脏水到处泼。 D) “把”字句中动词前一段不能加否定词、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否定词,只能放于“把”字前。例如: 我没有把消息告诉他。我把消息没有告诉他。 她愿意把钱给乞丐。他把钱愿意给乞丐。4一 “把”字句的定义以及使用环境

12、 1 “把”字句的定义 由介词“把”字跟名词组合构成“把”字词组,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这种结构就是用介词“把”字把句子中的动词的受事提到句子前面,加以强调突出。大多数“把”字句表达的是一种结果,当我们要表达致使某种结果产生时,我们往往选择“把”字结构。(1)把衣服洗。不成立(2)把衣服洗了。 (有结果做了此事)(3)把衣服洗干净。 (有结果干净)(4)这活把我累。不成立(5)这活把我累坏了。 (有结果 累坏) “把”字结构表示由于特定的动作行为手段,被作用的客体、处所等等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邵敬敏先生早在其“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1985 ,是邵先生的硕士论文好像)中就说:“凡可以带结

13、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都有可能构成把字句。 ”从动词出发也可见把字结构的语义内涵。邵先生在该文中又说, “根本不可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构成把字句” 。不过,这两条虽是基本规律,却也不是绝对的,呵呵。比如“长高了” “涨上来了”中动词,未必就能构成把字结构;根本不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也不见得就不能构成“把”字结构,如“当做” “作为” “小看” “误解”等,还有可代动词的“怎么样”之类。王力先生认为“把字句是把人怎么样安排,怎样支使,怎样对待;或把物怎样处置,或把事情怎样进行” 。 邢公畹先生也同意此观点,他认为:“把字句一般都表示一种处置作用。所谓处置

14、 ,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所介引的对象施加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从而使这种对象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因此,我们不能仅将把字句当成时表示结果是才用的句式 “他把人打了一顿” “他把人打死了” ,我认为后面那个句子是表示结果的,但第一个句子相比之下却没有明确的结果意味。 2 “把”字句的使用环境 (1)有时谓语动词涉及两方面,一个表示对象,一个表示对象被处置的处所、时间或者数量,如必要可加“把”字句:如“放 鸡蛋 桌子上”可以连缀成“把鸡蛋放在桌子上”(2)有时动词后面可以带介词短语,同时又带一个受事,这时有必要将受事提前加以强调,如“强加 自己意志于小国”可以连缀成

15、“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小国之上”(3)动词涉及两方面“对象” “事物” ,有时“事物”成分复杂,需要“把”把“对象”放在动词前,如“告诉 大家 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可以连缀成“把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告诉大家”(4)动词带了宾语又带情态补语,可用“把”把宾语提前,是动词前后两端分布平衡,如“搞自己家 富富足足合合美美”可以连缀成“把自己家搞得富富足足合合美美” 。 二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 试图从“把”字句的各个成分的考察分析入手,确定“把”字句内部各成分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特征和关系,力图从中寻求出“把”字句真正的结构核心。 1 “把”字句中的主语 对“把”字句主语描述的著作和文章我们见到的不多。 实

16、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把”字句的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作动作变化的引起者、责任者。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把”字句的主语一定是施事者,是动词谓语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如,他把那个剧本看完了。 2 “把”字句中的否定词和助动词 “把”字句的否定词和助动词。这几部著作都提及否定词和助动词(能愿动词)一般放在“把”字结构的前面。其中, 外国例释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如果助动词、否定词是修饰“把”字结构里的成分,就必须放在“把”字后边。例如:把不必要的东西留下,以免路上麻烦;我得把应该办也可能办的事情办完。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某些熟语性的例子里“不”,可前可后。如,不把我当人=

17、把我不当人;不把它当回事儿=把它不当回事;简直不把这点困难放在眼里=把这点困难简直不放在眼里。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一些熟语性的结构里,否定副词可以放在“把”的宾语后。如,真是太把人不放在眼里了。 3 “把”字句中的宾语 “把”后的名词。学者们尽管表述不同,但概括起来“把”字句中的名词所指的事物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前面常加“这、那”或其他限制性的修饰语。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论及,有时“把”的宾语包含数量短语“一个” ,对听话人来说,是一个新信息,不是定指的,但这个宾语还是确指的,是说话人能够理解的。如,老马从你的书架上把一本书拿走了,我没有看书名。这个句子中的“一本书”就是“老马”

18、拿走的那本,也是确定的。 语法讲义P187 中把“偏偏又把个老王病倒了”中解释为:老王虽然是一个确定的人,可是说话的人没有想到生病的会是老王,而不是别人(这句话前头的“偏偏”就是表示这层意思的。 )从这一点说,老王又不是已知的,所以前边要加“一个”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把”的宾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今年夏天,他把游泳学会了。我们把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总之, “把”字句的构成和“把”的宾语有关,宾语制约了“把”字句,特定的宾语是构成合格的“把”字句的必要条件。从“把”字句中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请见下列: (1)受事:把他打伤了(2) 结果:把书写成了 (3)

19、对象:把他教育坏了 *把校规违反了(4)工具:把鞭子抽断了等等,由次而知 ,几乎所有的宾语都可能出现在“把”的宾语位置上。 4 “把 ”字句中的谓语 金立鑫(1997b)曾经列举了大部分不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非自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 “把”字句的动词不可能是不及物动词,这一推论的依据是, “把”的宾语是主动词宾语的提前。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因此也就不存在宾语提前的可能性。现在看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部分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同样可以构成“把”字句。这就推翻了以前的结论。请看下面的例子:(1)就这么躺了一天一夜,把个身子也躺懒了。 (2)你怎么把脚走崴了

20、?(3)真没想到,这消息把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4)怎么把你懒成这样了? 几乎所有的语法学家都不可能承认以上例子中的“躺” 、“走” “高兴” 、 “懒”是及物动词,也不能接受下面的结构(5)躺身子(6) 走脚(7)高兴他(8) 懒你 ,但是它们构成的“把”字句却是合格的。崔希亮(1995)对动词从是否能够使对象发生变化角度对动词作了分类,分成两个大类: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崔希亮认为,静态动词不能构成“把”字句。能够构成“把”字句的动词是动态动词中的后面 5 小类。具体的情况崔文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从上面的分类中,如果稍加推敲我们便可以发现,静态动词中的一些“性质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

21、。例如:这新闻把这小城整个儿给轰动了。法轮功把你迷信成这样,还真不让人相信。如果“热爱”属于性质动词,那么“爱”也该属于性质动词,因此也可以构成“把”字句:这个小女孩把他爱得死去活来。再有, “行为动词”中的一些成员也可以构成“把”字句,例如:旧社会把中国妇女压迫到了社会最底层。只要你有钱,保管把你服务得舒舒服服。相反的情况是有一部分“活动动词” ,可能不能构成“把”字句如:“联络”等。目前我们还无法十分清晰地勾勒出所有能够构成“把”字句的动词的外延。但是其基本特征已经十分清楚:能使其所涉及的客体发生变化或转移、能够产生相应的结果。 5 “把”字句中的补语 “把”字句的补语也是构成合格的“把”

22、字句的必要条件。 相对主要动词而言, “把”字句的补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了 2: (1)你把它吃了。着: (2)我把门开着。空间: (3)他把我领进一间办公室。情状: (4)张三把李四吓得跳起来。 (5)动量: (6)请你把这儿扫一下。结果: (7)他把衣服洗干净了。对象: (8)秋香把茶递给唐伯虎。在语义关系上,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向“把”的宾语,一种是指向动作。补语指向“把”的宾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请见下例:(1)你把他打伤了。 (2)他把书写成了。 (3)他把鞭子抽断了。 补语指向动作的例子:(1)你把这个句子念 一下。 (2) (3)大李把那孩子教训了一顿。补语指向主

23、语的情况不太多:(1)我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2) 他把这本书读懂了。可以看出, “把”字句中的补语可以从不同的语义角度对宾语或动词性成份作出补足性描述,但是较少用来描述“把”字句中的主语。 三 “把”字句的语法特征 关于“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特征,王力先生在 1944 年提出“处置”说,他将“把”字句定义为“处置” , “把”字所介绍者乃是一种做的行为,是一种施行,是一种处置。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认为“把”字句的处置义解释过于笼统,于是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来说明“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张旺熹 2001) 。有学者( 薛凤生 ,1994;崔希亮,1995;杨素英,1998)

24、主要从事物状态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把”字句的语义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状态改变” ;也有学者(崔希亮 1995)指出,“把”字句也可以从“物体由于外力而发生位置的移动”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张旺熹(2001)利用语料库统计分析的方法对 2160 个“把”字句的内部语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发现其中有 1121 个“把”字句表现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移。因此,指出典型的“把”字句凸显的是一个物体在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我认为其基本语义是致使, “把”字句在语义上表达了一个致使情景,致使情景有致使事件(E1)和被使事件(E2)这两个有致使关系的事件构成。 “这两个事件之间有致使

25、关系(“作用-效应”关系) ,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作用的结果,前一事件是致使事件,把”字句的主语是致使者, “把”的宾语是被使者。将“把”字句统一于语义上的致使,几乎能概括所有“把”字句的语义特点。例如:(1)电话铃把我吵醒 E1= (电话铃)吵我 E2=(我)醒 (2)他把菜炒咸了。 E1=(他)炒菜 E2 =(菜)咸 (3)这写小说不就是把汉字串起来么? E1=串(汉字)E2=(汉字)成串 (4)你下午把信写了 E1=写(信)E2=写(信)这件事了结 (5)去把门关了 E1=关(门)E2 =门开着的状态消除 (6)把碗端着 E1=端碗 E2=碗处于平举的状态 (7)他把书给了图书馆 E1=把

26、书给了图书馆 E2=“书”就到了图书馆 (7)把花布做了裙子 E1=做 E2= 布成了裙子 (8)他把羊群往院子里赶 E1=往院子赶 E2=羊进院子 (9)把抽屉理理 E1=理(抽屉) E2=(抽屉整齐) (10)把东西乱丢 E1=乱丢 E2=东西散乱各处 由此看来,用致使义来说明“把”字句的基本语义,可以将“把”字句的语义统一起来。 四 结语 许多语法现象,往往与动作行为展开时动词内部的过程结构以及句子的时相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动词内部的过程结构以及句子的时相结构所显现出来的语义特征出发,探讨和发掘与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相关的种种语法现象,将有助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化。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法研

27、究时,应该从语法现象本身的内部入手,去探讨其深层的意义。51 动词重叠例 3:你把这衣服叠一叠。例 4:你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其中,动词“叠一叠” 、 “说一说”运用了重叠形式。2 动词 + 补语(1)结果补语例 5:他把小李弄哭了。(2)趋向补语例 6:他把桌子上的书收起来了。(3)数量补语例 7:你把地拖一下儿。3 动词 + 了(着)例 8:他把饭全吃了。例 9:你把吃的带着。(4)动词 + 人称代词例 10:小邱,把花给你。(5)状语 + 动词例 11:他把心一横。由此可见, “把”字句结构极其复杂,句中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汉语学习者完全明了这种结构确非易事。例 12:我把饭吃。例 13:

28、我把梯子搬不动。例 14:小明把医院送去朋友了,使得学生偏重对语法结构形式的练习,而忽视对语法功能的练习。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把”字句后,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类推,导致许多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出现,造成“把”字句的泛化。如:例 15:小红把英语题懂了。例 16:一家人正在把酒喝。在例 15 这个句子中,缺少一个“动词 V”的成分,造成语法错误;而在例 16 中,表示进行时的动作不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不妨将“把”字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教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难为易,使汉语学习者从根本上掌握和运用这种句子结构。( 一) 利用语言环境展开教学“把”字句语法系统本身就复杂难

29、学,在学习中,汉语学习者通常弄不清楚“把”字句与非“把”字句的区别。在初级汉语教学阶段,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语境,运用一些结构简单的短句子,如一些祈使句,就可以使语义更为明确。如教师可以命令一个同学打开窗户,在情景中引入“把”字句:例 20:安娜,请你把窗户打开。例 21:小米,请把粉笔递给我。教师使用类似结构简单的句子,配合语言环境,再加上一些表情手势展开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 游戏教学,情景练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交际能力。 “把”字句本来就是突出结果的句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设计众多练习,如:“乌云来了,马上要下雨了。你把伞

30、带上” 。这样,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把”字句的使用条件,进而掌握这种特殊句式。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轻松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如故事接龙游戏,教师在课堂上说一个故事的开头,引导学生利用“把”字句接着往下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很好地练习了“把”字句。( 三) 运用教具,灵活教学教师在讲解“把”字句时应做到灵活多变,适时调整课堂气氛。如:教师可以准备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物品放在讲台上,给学生几秒钟记住每种颜色物品所在的位置;请一位学生蒙住双眼站在讲台上,告诉他“请把红色的物品递给我”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走向相应颜色的物品,并将它拿起,拿对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这样既锻炼了汉语学习者对颜色的表达,也使其掌握了“把”字句的表达和用法。这种教学法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促使汉语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其汉语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