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消防安全组织制度.doc

  • 上传人:tkhy51908
  • 文档编号:7301481
  • 上传时间:2019-05-14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消防安全组织制度.doc
    资源描述:

    1、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按照公安部令第 61 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成立消防安全组织结构,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防火检查、巡查制度3、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4、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5、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6、火灾隐患整改制度7、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8、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要根据公安部第 61 号令的要求,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并及时补充更新:消防档案:1、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2、消防法律文书3、消防管理组织结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4、消防安全制度;5、消防所以合适灭火器情况;6、专职消

    2、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7、消防设施器材维修保养记录8、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9、防火检查巡查记录;10、消防安全培训记录;1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12、火灾情况记录13、消防奖惩情况记录第二部分 标准悬挂统一化一、悬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消防设施建设标准 、 消防安全“三个能力”建设标准 |二、消防控制室要悬挂消防控制室火警处理程序三、控制室和值班室墙上应当悬挂值班人员职责第三部分消防设施器材标识化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明确管理责任第一、消防安全疏散设施1、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邓位置应当设置注明管理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标牌

    3、。主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附近应喷画红色或者黄色警示线,警示线内不得堆放任何可能影响疏散的物品。2、常闭式防火门应保持关闭,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有笑防止火势及有毒气体的扩散和蔓延。门上应张贴“随手关闭常闭防火门” 的警示语并设置注明管理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标牌 ”3、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安全出口、疏散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和使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下方法:(1)设置报警延时时间不应超过 15 秒的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2)设置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且具备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开启装置的电磁门锁装

    4、置。(3)设置推闩式外开门。(4)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线路、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5)各楼层应按照有关建筑火灾逃生器材及配备标准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备,并应有明显的标志(6)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0 米,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0 米疏散走道与营业区之间应在地面上应设置明显的界线标识。(7)楼梯间及其前室、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应设置应急照明,并确保其完整好用。第二 灭火器1、灭火器应当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

    5、不得影响安全疏散。防置点的地面上应当喷涂黄色警示线;2、灭火器放置点的上方应当粘贴标有“灭火器” 字样的明显标志,并设置管理责任标志牌和定期检查记录卡,明确巡查和维护管理责任;3、灭火器选型准确且配置数量充足;4、灭火器的铭牌应朝外;5、手提式灭火器应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距地面不应超过1.5 米,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 0.8 米,灭火器箱不应上锁。第三 室内消火栓1、室内消火栓应当粘贴“消火栓” 字样的标识,做到醒目无遮挡;2、箱内应当设置管理责任标牌和定期检查记录卡,明确巡查职责,定期进行检查维护;3、设置门锁的消火栓箱,出箱门安装玻璃者以及能被击碎的透明材料外,应设置箱门紧

    6、急开启的手动机构;4、消火栓箱内的栓口应向下或与墙面垂直、距离地面应为 1.1 米;5、外观质量、结构要求应符合规定,水带、水枪、栓口、手轮配备齐全有效,接口内橡胶垫圈齐全完整;6、消火栓启泵按钮能够正常启动消防水泵;7、消火栓口、消防水带、消防水枪连接放水,向软管卷盘水,各连接部位密封,连接牢靠,不应漏水。第四 自动消防设施1、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喷水,气体灭火系统,防烟、排烟设施,防火分隔设施并与具有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签订维修保养合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运行正常;2、消防水泵、水泵控制柜应当设有注明系统的名称和编号的标志牌;水泵接合器、湿式报警阀组应当设有注

    7、明所属系统和区域的标志牌;水流指示器、消防水箱、末端试水装置等应当设有明显标志;3、消防泵房、气体灭火系统的储瓶间等部位应当设置定期巡检记录卡和管理责任标牌;4、防火卷帘下方两侧距离卷帘 0.5 米的地面上应喷画红色或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范围内不准堆放影响卷帘下降的物品;5、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和场所应与城市远程火灾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第五 消防车道、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1、在建筑物周边的消防车通道上应当设置“严禁占用消防车道” 的标志,确保消防车道不被堵塞、占用;2、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完整好用,不应被埋压、圈占;周边 2.0 米应当喷涂黄色警示线,线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8、第六 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及通讯装置1、在每个楼层或某个区域的显要位置应当装设内部报警电话或报警按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明确内部报警方式和报警电话号码;2、消防控制室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第四部分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警示化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一般可以将人员集中的厅(室)以及储油间、变配电室、锅炉房、资料库、可燃物品仓库、化学实验室、消防控制室、水泵房等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1、重点部位应当设置“ 消防安全重点个部位 ”标志。格局需要设置禁烟、禁火标志;2、重点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标牌”

    9、,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控制室1、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应有明显的标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经消防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2、消防控制室内应当按照规范要求配备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灭火器材、可以拨打“119”火警的报警电话;库房及其他场所1、库房内不得设办公室和休息室;2、不得使用碘钨灯和超过 60 瓦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得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灯具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0.5 米;3、设置醒目的禁火标志,严禁使用明火;4、按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5、其他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结合根据火灾危险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第五部分 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经常化单

    10、位应当按照以“ 一畅两知三能 ”为核心内容的消防安全 “123”工程建设的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使每一名员工能够自觉保持疏散通道畅通,知道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知道岗位火灾危险性,具备补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和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的能力。一 建立完善消防安全培训制度1、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应当培训的人员、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2、单位应当为每一名员工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档案,详细记录员工参加消防培训情况,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接受消防培训;3、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消防培训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二 定期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从业人员培训一次,新

    11、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技能。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4、报火警、补救初起火灾、自救逃生及引导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常见火灾隐患的整改。三 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单位应当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照报警、灭火、引导人员疏散的分工,明确所有人员的职责,至少每 2 个月开展一次实地演练;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前要开展实地演练。第一 组建梯队单位工作人员超过 50 人的,可组建两个梯队。不足 5

    12、0 人的可组建一个梯队。在起火现场的人员可组成第一梯队;其他区域的工作人员可组成第二梯队。梯队组成人员要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确定的分工,熟练掌握火灾报警电话号码,熟练使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灭火设施和器材,熟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能够迅速有效地补救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第二 明确火警处置程序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通过无线对讲系统或单位内部电话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查看人员确认或请后,要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立即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息,并同时组织第一梯队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引导人员疏散,补救

    13、初起火灾。消防控制室接到查看人员确认的火情报告后要同时做到:1、立即启动事故广播,发出火警处置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并告知顾客不要慌张,在单位员工的引导下迅速安全疏散、撤离;2、设有正压送风、排烟系统和消防水泵等设施的,要立即启动,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有效补救初起火灾;3、拨打“119”报警。4、第二梯队人员接到校方控制室发出的火警指令后,要迅速按照职责分工,跑向火灾现场实施增援灭火,并引导各楼层人员紧急疏散。单位员工发现火情后,要通过报警按钮或楼层电话立即向消防控制室报告,并通过呼喊等方式,通知现场其他员工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灭火、引导人员疏散等职责。四、及时检查发现和整改身边常见火灾隐患经过消

    14、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单位员工都应当具备检查发现和整改身边常见火灾隐患的能力。主要包括:1、在上班期间或在禁火区违章使用明火或者吸烟的行为;2、疏散通道被占用和安全门被锁闭的;3、身边的灭火器摆放位置不符合要求或被遮挡、损坏的,室内消火栓箱门被遮挡、上锁的或水袋、水枪等配件缺失的;4、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的;5、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卷帘正常运行的;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上悬挂气球、广告等杂物的;7、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或动用明火的,或带人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第六部分 防火检查、巡查常态化单位实行消防安全自查全员负责制和逐级负责制,单位的普通员工,防火巡查员,消防控制室、水泵房、配电

    15、室值班人员,专兼职消防人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都应当认真履行防火检查、巡查职责、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第一 岗位消防安全自查1、普通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应当按照消防安全“三个能力” 中“具备检查发现和整改常见火灾隐患的能力”的要求,及时检查范县本岗位的火灾隐患并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该的,要及时报告防火巡查人员或专兼职消防人员等专业人员到场进行整改。2、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 、配电室、校方水泵房等重点部位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要求,重点检查发现以下火灾隐患:(1)消防控制柜、配电控制柜、消防水泵操作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2)室内配置的灭火器材、火灾事故应急照

    16、明及通讯设施等不完好有效的;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消防水泵房等重点部位的值班人员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够当场整改的要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报告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或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如实记录在案。第二 日常防火安全巡查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巡查中,要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疏散通道被分隔、占用或安全门被封堵的;(2)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的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消防水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和使用,灭火器等消防等消防器材不能完好有效的;(3)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缺失

    17、或者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4)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消防水泵房等消防重点部位值班人员脱岗、睡岗、醉岗的;(5)常闭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6)存在擅自拉接临时电线、违反规定使用明火或者吸烟现象;(7)消防车通道北堵在、占用,不能保障畅通的;第三 定期防火安全检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工作归口管理只能部门的负责人及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1、每天检查一次防火巡查人员巡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值班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巡查、值班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或者报告并登记备案;2、每天组织队重点部位进行一次抽查,重点检查这些部位是否存在火灾隐患;3、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第四、与维修保养企业签订自动消防系统维修保养合同,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且维护保养记录齐全。1、每日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并填写系统运行喝控制器日检登记表。2、每月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消防设施的分批检测。3、每季度、每年对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消防设施的全面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消防安全组织制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30148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