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理性黄疸 (1)在生后 23 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 46 天为高峰,第 2 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 12 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 15 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 2 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 3 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 24 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
2、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 1215 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 23 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新生儿黄疸,由于凝血酶不足,葡萄糖全酸转化酶也不足,所以胆红代谢受影响。一旦孩子生下来后,足月儿 50%有黄疸,早产儿 80%有黄疸。黄疸分生理性,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孩子出生后 2-3 天有点黄,4-5 天后更黄,7-10 天慢慢消失。早产儿黄的比较重一些,消失的晚一些,大概要 3-4 周。高胆红血症:足月儿 12 毫克/分升,早产儿超过 15 毫克/分升,这样就要进行一些处理了。如果
3、胆红素超过 20 毫克/分升,就很高了,必须要进行治疗。孩子有可能精神不好,嗜睡,容易有后遗症。病理性黄疸:和溶血有关系。如:RH 血型不合,ABO 血型不合。这个可以用静丙球蛋白治疗。败血症:同时有感染的症状,发烧、腹泻,这需要尽快地治疗。胆汁淤积:这种黄是比较暗淡的黄,这时候可以用利胆药。胆道闭锁:孩子一般是持续的黄疸加重,肝功硬,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感染有关系。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退了,又有黄色了。孩子吃奶很好,没有情况。这时后,要停母乳 2-3 天,黄疸就会消失了。之后可以继续吃母乳。新 生 儿 生 理 黄 疸 护 理 方 法新生儿有个特殊的生理现象,出生后会
4、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年长儿及成人发生黄疸就不正常了。足月新生儿一般生后 23 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生后 24 天黄疸最明显,1 周左右就消退了。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父母应及时观察这一现象。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在 212 毫克分升。 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 2500 克)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一般生后 35 天出现,68 天达到高峰,黄疸的程度也比足月儿重,血胆红素可达 15 毫克分升,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比较晚,79 天开始消退,23 周才退净。 为什么会发生生
5、理性黄疸呢?胎儿为了适应胎内缺氧的环境,他的红细胞体积大、数量多,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供给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开始用肺呼吸,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肝脏转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中堆积所造成的。 新生儿在头 12 天的红细胞总数可高达每立方毫米500700 万,1 个月末逐渐下降至 450460 万。另外,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肠道内由于细菌的作用,才能变成尿胆元及粪胆元排出体外,而使大便色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不能将肝脏所转化的全部胆红素处理掉,这些胆红素也是造成生理性黄疽的另一个原因。另外,新生儿的肝脏本身发育不够完善,肝酶活力差,不能有效地处
6、理大量的胆红素。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岖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怎样分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约 60%的足月儿和 80%的早产儿在出生 2-3 天后,
7、皮肤、黏膜会发生黄疸现象,并且逐渐加深,到 5-7 天时最明显,一般在 10 天左右逐渐消退。在黄疸期间,宝宝的吃、睡和哭声都正常,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当发现宝宝有黄疸时,要仔细观察。首先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如果在生后 2 天内就有黄疸出现,或 15 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这就不是生理性黄疸了,而是其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阻塞、新生儿肝炎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现黄疸时颜色很深,同时伴有精神差、吃奶不好、发热、大便颜色不是黄色而是灰白色,小便深黄色,甚至有高热、抽筋等表现,这可不是生理性黄疸了,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闭
8、锁、败血症、脑膜炎等,应该迅速去医院检查,即时治疗。因此观察宝宝是否有黄疸时最重要的。看宝宝是否有黄疸,最好看脸部和眼睛,让宝宝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就会很清楚。轻的黄疸可以用食指轻轻按压宝宝的鼻尖和额部,然后很快松开,观察鼻尖或额部皮肤的色泽是否黄染就一目了然了。怀疑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2-3 天,改喂牛乳。如果该喂牛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可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母乳可以继续喂,自然等待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原因保定肝病专家介绍, “黄疸”又叫做“高胆红素血症” ,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而使得皮肤看起来黄黄的。 “胆红素”主要是血红素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红血球中的
9、血红素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大约占 75%-80%,由其他来源所产生的胆红素约占 20%。其实上胆红素的产生和代谢并不简单,我们可将胆红素分成两种,一种是刚由血红素分解代谢所产生的“间接型胆红素” ,是脂溶性的。这些间接型的胆红素会被运送到肝脏,经由一些酵素的作用,而与肝细胞中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成为水溶性且可以经由胆道肠胃及肾脏排泄,这种称为“直接型胆红素” 。不论是疾病或是生理过程,只要胆红素的制造太多(像溶血性疾病),或者无法将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像肝脏疾病),都会造成体内胆红素堆积。所以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母乳哺育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1)生理性黄疸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
10、,即使没有疾病存在,新生儿也可能出现黄疸。为什么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呢?因为新生儿红血球寿命较短,产生胆红素的速度较快,再加上新生儿将胆红素代谢排出的能力也尚未成熟,在产生大于排出的情况下,就容易有黄疸的情形产生。早产儿更不成熟,有黄疸的机会就更高了。足月婴儿的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 2、3 天时出现,第 4 天达最高点,不过间接型胆红素浓度一般不会超过 12mg/dl。至于早产儿,最高浓度达到较晚且会比足月儿高,之后慢慢下降。一般足月儿在出生一星期后就看不见黄疸,而早产儿会比较晚才退。黄疸出现时,脸或眼白是最早看得出黄的部位,接着是身体变黄,最后则是四肢、手掌脚掌,退去的顺序则相反,手脚先
11、退、眼白最后退。(2)病理性黄疸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则是病理性黄疸:1.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出现黄疸。2.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每小时 0.5mg/dl。3.足月婴儿的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 13mg/dl,早产儿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 15mg/dl。4.胆红素大于 1.5mg/dl。5.足月儿黄疸超过一星期,早产儿超过二星期(此类黄疸又称延迟性黄疸)。许多疾病会造成黄疸,包括溶血、内出血、感染等。新生儿溶血疾病中较为大家所知的就是母子血型不合及“蚕豆症” 。血型不合有 rh 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和 ABO血型不合。两者都是因为不该出现在宝宝身上的抗体,经胎盘由母体跑到宝宝身上,这些抗体会造成红血球大量被破
12、坏。“RH 血型不合”较少见, “ABO 血型不合”较为常见。但须注意只有母亲血型为 O 型,生下不是 O 型宝宝时,才有可能发生, “蚕豆症”则是因为红血球内一种叫“葡萄糖- 六- 磷酸去氢胺”缺乏,而导致红血球容易被破坏。至于延迟性黄疸则与新生儿黄疸不太相同,主要用于区分是否有肝胆疾病。什么样的黄疸是属于生理性黄疸?什么样的黄疸又属于病理性黄疸呢?1、从出现时间上: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 37 周不满 42 周的新生儿)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早产儿(胎龄不足 37 周的新生儿)生后 35 天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在生后 24 小时内即出现。2、从持续时间上:生理性黄疸:足月儿 45
13、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 57 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 2 周,早产儿大于 4 周。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李学英3、从黄疸的程度上: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4、从黄疸进展情况: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 (5mg/dl)。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 5mg/dl。5、从一般情况: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
14、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病理性黄疸: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6、对于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属于病理性黄疸。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黄疸、呕吐、便秘如何分辨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黄疸、呕吐、便秘是正常和患病新生儿都可以有的三种症状,如何鉴别其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呢?黄疸: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出生后第 23 天,一般到第 5 天可发展到最高峰,约一周消退。若生理性
15、黄疸持续不消退,则需考虑是病理因素引起。假如黄疸出现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且黄疸程度进展很快,可能为溶血性黄疸,需急诊处理。呕吐: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它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奶液从口、鼻涌出所致。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属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殊性食道短,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贲门(胃的入口) 松弛,体位稍不适当就很容易引起呕吐;有的新生儿由于分娩时羊水吞入胃内,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嗳气时带出胃内容物,这叫溢乳;人工喂养时奶头过大,授乳过速,奶量过多也可引起呕吐;有的婴儿幽门(胃的出口) 发
16、生痉挛造成的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表现为间歇性、非喷射性呕吐,随着日龄的增长可逐步缓解。有许多是属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呕吐,如新生儿患鹅口疮、肠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若出现严重持续的呕吐,呕吐物混有黄绿色的胆汁,甚至有大便,就要考虑有消化道畸形的存在。便秘:正常新生儿出生 1012 小时后开始排胎粪,呈墨绿色。若出生后一天仍未见胎粪排出,就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可能,如无肛门;胎粪性便秘;肠闭锁;巨结肠等。有的婴儿两天一次大便,也属正常范围。人工喂养儿牛乳内酪蛋白和钙质比人乳多,大便常干结。有的婴儿可能因摄入奶汁太少,消化后残渣也少,或奶液糖量不足,或由于婴儿消瘦,腹肌瘦弱,肠蠕动减少,都可发生大便干燥或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