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木材干燥工艺技术.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729869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材干燥工艺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木材干燥工艺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木材干燥工艺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木材烘干工艺 为了保证木材干燥的质量和降低干燥周期,特制订本工艺,使木材窑干操作有章可依。对需要进窑烘干的木材,通过质量检验人员对其质量检验确认,详细记录:含水率、开裂(端裂、表裂、轮裂)和髓芯材所占的比例等与烘干质量相关联的品质缺陷。 干燥窑壳及设备的检查。 干燥窑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其壳体及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保证干燥过程的正常进行,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壳体,重点是检查壳体的保温和气密状况。 2.大门,大门长期使用后,可能因变形、腐蚀、密封老化或压紧装置失灵等原因产生漏气,如发现这类情况,应及时维修。 3.地面,干燥室地面应保持干净整洁,烘干一周期后应及时清扫杂物。 4.通风系统,

2、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松动,风机运转是否平稳自如,叶片与集风罩之间的间隙是否均匀,电动机及其它部位轴承有无磨损,润滑脂有无流失(应定期加注润滑脂,进口电机根据说明书) ,电缆是否老化等。 5.加热系统,通热水 15 分钟后,检查加热器加热是否均匀,整个系统有无泄漏,循环泵是否正常工作。 6.调湿系统,检查喷水的喷孔是否畅通均匀,进排气开关热、停是否灵活可靠,关闭后是否严密。 7.仪表,检查干湿球温度计水槽中的水是否清洁,纱布是否干净、湿润(原则上应每干燥一周期更换一次) ,定期校对温度传感器和含水率传感器及仪表,检查其灵敏性和可靠性。 装窑堆放应注意事项:装堆是木材干燥生产中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是干

3、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意的具体事项有: 1.隔条的选用:板材厚度在 40mm 以下的用 25mm*25mm 的隔条,厚度 50mm 以上的用 35mm*35mm 的隔条。 2.隔条的间隔距离:阔叶材隔条的间隔距离是板材厚度的 15-18 倍,针叶材隔条的间距是板材厚度的 20-22 倍,对于质量要求严格的板材,可适当缩小隔条间距。 3.排板时,隔条应保持与板材的两端齐平,上下隔条保持垂直,以防止板材端部水分过快散失,收缩不均匀导致端裂。上下隔条保持垂直,是防止板材承受重力均衡与否,防止翘曲。 4.对不同厚度的板材,排板时尽量保持同一层面为同一厚度板材,避免不同厚度的板材在同一层面而引起较薄

4、的板材烘干变形,同时保证堆垛时的稳定。 装窑时应注意事项:1.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含水率、不同厚度的,应尽量避免在同一窑内烘干。 2.堆垛时应保证垛堆平稳,上下垂直,防止倾斜倒塌。 3.相邻垛堆应保证同一层面平直,循环气流能够平稳顺利通过板材间隙,利于湿热交换。 4.堆垛时应注意窑内的仪器安全,避免碰撞。 5.堆垛时应在垛的最上端压放混凝土块,防止垛材表层变形,无混凝土块时,可在垛的最上面放置 2-3 层质量较差的板材代替。 6.含水率测点的选择,须保证试板能够代表整个窑内板材的含水率,一般以最高含水率板材为测试板材,放置在距离地面 1 米左右。 7.根据烘干窑的技术指标,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

5、窑内空间,保证窑内风速均匀、流畅。烘干工艺的制定:1.制定木材烘干工艺,是指依据本公司的具体条件、设备类型、被干燥的树种、木材堆垛方式、隔条间距、规格、板材用途及烘干质量要求来确定。 2.常见树种气干密度为 0.3g/cm-0.85g/cm的板材,升温范围为 45-85,对于易开裂、溃陷、难干的树种,适当降低温度。 3.室内温湿度的调整,应根据板材当时的含水率、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烘干室的主要技术参数、风速,结合板材分层含水率的表现进行调整,以防止烘干缺陷的形成。 4.对于未烘干过的新树种,可根据树种属性,用比较相近的树种烘干工艺进行烘干,在烘干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也可设置较软的烘干工

6、艺进行烘干,以保证烘干质量。烘干工艺的操作执行:1.操作人员必须真实记录实时室内干湿球温度与含水率数据,为烘干工艺的调整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窑装好后,首先开启加热开关,然后等锅炉温度达到 100-110之间时,再开启风机,减少风机无效运转时间。 3.室内温度、空气湿度的调整,应参照烘干工艺要求,调整循环泵和进排气窗的开关设置,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烘干工艺的要求去操作,剧烈地升温、降温,会在木材的内部产生热应力,严重的会导致木材开裂、变形等不良现象。 4.应随时检查锅炉压力、温度、通引风机、循环泵是否运转良好,湿球水槽是否加满,电气控制系统指示灯是否正常。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维修,以免造

7、成损失。烘干质量的检查:1.从室内不同部位随机抽取板材,检查烘干均匀度、含水率与应力值。 2.对板材端裂、表裂、内裂等烘干缺陷进行统计,参照进窑前的质量进行对比,对烘干工艺、烘干质量进行分析与总结。 3.填写烘干质量报表。烘干材定置与贮存:刚出窑的烘干材,应充分定置,以使不均匀的含水率充分扩散,应力进一步消除。由于刚出窑的木材内部应力仍然残存,若直接投入加工,会增加加工难度。同时,会使产品存在潜在变形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软木定置 5-7 天,硬木定置 7-10 天。 常见烘干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端裂: 1.材质,髓芯材的端裂是由材质原因造成的,此种端裂在烘干过程中难以避免,主要是

8、由于髓芯材与半髓芯材材质结构造成的。在烘干过程中,木材的水分是沿木射线方向散失,而不是厚度方向。当外层生长轮开始干缩,而内部水分散失较少,在生长轮方向形成拉应力,内部则形成压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木材横纹抗拉强度时,产生开裂;半髓芯材则出现向弦切面弧形变形,髓芯面沿树芯纵向开裂。由于在板材端部,减少了板材结构的影响,这种开裂和变形就非常明显。 2.烘干工艺,板材的端裂是由于板材端部水分散失过快、干燥不均匀,沿木射线方向形成的开裂。 端裂预防措施:在烘干前堆垛时,在板材端部涂刷耐高温石蜡;堆垛时,隔条与板材两端齐平,装窑时可在材堆两端设置挡风板。 二.表裂: 烘干时,在板材较宽的一表面的开裂叫表裂,这是由于在干燥初期烘干过快造成的。在初期板材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形成拉应力,内部水分无法及时向外扩散,造成外部收缩而内部无法同步收缩,产生压应力。当外部拉应力超过木材横纹抗拉强度时,形成表面开裂。 表裂预防措施:注意多观察窑内木材,适时调整烘干工艺,适当减缓烘干速度。 内裂: 烘干后,在板材断面沿木射线,呈蜂窝状开裂叫内裂,这是由于后期干燥过快造成的,常伴随板材表面出现不规则凹陷。在烘干后期,剧烈的烘干工艺,会使板材内部水分过快地从板材内部向外扩散并收缩。而外部含水率偏低,并且高温塑化(高速)形成应力层,无法同步收缩形成内裂。 内裂预防措施:在烘干后期,注意不要烘干过快,同时分期做试板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