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企合作初尝硕果模具专业依托校企各方优势,在企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一、为哈尔滨轴承集团员工培训2010 年 8 月我专业接受了学院为哈尔滨轴承集团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开展了对哈尔滨轴承集团员工首次培训机械维修钳工技术培训。首先 对参训员工的基础素质、学习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员工来自十七个部门,面对机械维修设备种类较杂,个人资历不同。高级工程师、工人技师,工程师,占 50%。高、中、初级工占 50%。考 虑到大多数人适用,从中间层次切入。选择了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机修钳工培训教材, 为这次交流学习的主教材。前八次以教材为主。后两次针对各位的岗位
2、要求进行扩展讨论。本次培训人数为 188 人,培训分 6 个专题:专题一 设备维修专业基础知识专题二 设备维修专用工具的设计和制造 专题三 设备维修专用检测的方法和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 专题四 机床液压系统的故障与排除专题五 精密组件修复及调整技术专题六 机床修理装配的精度检查每次培训结合轴承企业所需,进行知识引入与讲解,案例分析,搜集实际工作中的疑问,解答问题。后两次就不同岗位要求的知识所求进行讨论, 总结提高,制定知识学习探索方法。培训受到了全体员工的好评,受到哈轴集团领导的多次赞誉与致谢。哈轴集 团员工培训反馈调查表得出,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99%,对老师的满意度 100%。按员工的话说“
3、培训、就搞这样的培训,老师、就要 这样的老师” 。二、 “校中厂”实训基地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典范2009 年 11 月我院与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学院投资厂房、提供部分设备,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等,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创建 “校中厂”。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共建,具有了四个基地效果。1. 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等专业群相关专业搭建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相关问题, 为模具 专业开发行动导向的核心课程提供了保障。模具专业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学习,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
4、行课程改革。08 模具学生赵磊等同学在哈尔滨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就业。 。09 模具学生在企业实习2. 教师能力提升基地模具专业两名教师利用寒假期间,在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实践锻炼 30 天。专业教师在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就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生就业、顶岗实习与兼职教师聘任、科研与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参与企业技术改革项目,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技术研发能力。3. 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基地建设初期,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缺少电加工操作人员。公司 经理吴德忠向模具专业求援,专业派老师为员工进行了数控线切割机床专项培训,并陆续为企业解决相关电加工操作
5、问题。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电加工专业人才,使企业在电加工方面有了发展。专业教师在为企业员工培训4课题研究开发基地王长文校长带领模具研发团队和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进行课题研发,为红星公司进行铸钢拨叉改锻造项目研究,得到了宜宾市科技局 10 万元资金支持。通 过 技 术 服 务 项 目 ,不 断 提 升 专业 教 师 的 技 术 研 发 水 平 ,锻炼了队伍,提升模具 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综合实力。三、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项岗实习学生在大庆万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岗实习,从事塑料模、橡胶模具设计,并 进行模具制造的全程跟踪等,学生在哈尔滨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项岗实习,从事模具加工、模具钳工
6、工作。受到企业的好评。四、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学生在大庆万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教师与学生一起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问题,为大庆油田机井产品加工设计多套塑料模具,橡胶模具解决模具加工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油田的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五、教师双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通过企业培训,技术服务,挂职锻炼,教 师双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六、学生职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项岗实习,提高了所学知识的运用、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模具设计能力、了解模具制造工艺,提高学生技术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毕业顺利的就业,成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合格和优秀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七、企业成为教师及学生的实习基地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为模具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等专业群相关专业搭建实习实训基地,解决教师在挂职锻炼,学生实习就业的问题。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钟凤芝李忠周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