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29680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55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6、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2015-10(钟巧)讲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防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与医院感染管理科钟 巧2015-10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防控第一部分: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与感染特点第二部分: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与病原菌第三部分: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医院感染定义与内涵 : 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不同于入院病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发生在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内。包括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与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概念 新生儿医院感染 :是指在母亲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通过产道获得)或进入新生儿病房后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新生儿经胎盘而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如

2、先天性梅毒单纯庖疹病毒、弓形体、巨细胞病毒等)高危因素 特殊的人群 各系统、器官发 育 尚未成熟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对疾病的抵抗力弱 急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 有赖于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 住院时间延长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甚至暴发流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较成人有更多的易感因素 近年来,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提高,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开展增多等因素,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新生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 ) 如何防控新生儿医院感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第一部分: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与

3、感染特点一、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二、新生儿感染临床特点一、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一)新生儿自身因素(二)侵入性操作与医疗因素(三)环境与器械消毒因素(三)医护人员因素(制度与措施欠缺)(一)自身因素1、胎龄与体重 医院感染的危险程度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呈线性关系 胎龄、体重越小,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小于 37周的新生儿感染率( 9.15%)明显高于 37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4.42%); 体重 2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 4Kg者的 2.5倍。美国监测数据表明,置管相关血液感染和呼吸相关肺炎的的感染率, 750g超低出生体重儿为 2500g新生儿的 2 10倍。

4、(一)自身因素2、免疫功能低下(发育不完善) 体内正常固有菌群少 易发生菌群失调;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 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而易发生感染。 脐带:脐部未闭:为细菌入侵门户;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吞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补体成分减少等原因其杀菌及灭活病毒作用较差,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未成熟(一)自身因素3、异常产程 产程长、难产、产伤、羊水早破等,引发宫内窒息、胎粪吸入等,均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国外报道: Apgar评分低于 8分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二)侵入性操作与医疗因素 气管插管、机器人工通气 静脉、脐血管内置管、动静脉穿刺 胃肠外营养应

5、用 吸痰、洗胃、灌肠等多种治疗与检査 病情危重:禁食或肠外营养比列高 住院时间长、罝暖箱 抗菌药物应用尤其是有创操作使天然防御屏蔽破坏,增加感染的途径(三)环境与医疗器械消毒因素 布局流程不合理(床间距,床护之比等) 室内空气洁净度 地面、洗澡池及台面 新生儿温箱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规范 地拖、抹布等保洁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四)医护人员因素(制度与措施欠缺) 手卫生执行意识差; 侵入性操作多、忽视维护与评估; 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存在随意性; 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等消毒不严 奶具等护理用品清洁消毒方法不正确 抗菌药物使用过度 真菌感染二、新生儿感染临床特点 反复呼吸暂停 喂养不耐受、腹胀 对呼吸支

6、持的要求增加 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 体温不稳定,皮肤发花 高血糖、无法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白细胞计数、分类异常; CRP、 PCT增高第二部分: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与病原菌一、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部位 常见感染部位:以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消化道及口腔为主 皮肤软组织感染以脐部感染最为常见; 口腔感染以真菌为主,以白念多见: NICU中以血行感染最常见,可达 32.3。二、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可由细菌 /真菌和病毒引起。 细菌美国 NNIS的一些医院报道,约 39的新生儿感染由金葡萄菌引起。德国一报道 NICU早产儿中 64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国内新生儿感染中以金葡菌为

7、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及广泛应用, ESBLs( +)肺克、大肠,多重耐药鲍曼、铜绿等 G-杆菌(条件致病菌)感染逐渐增多,特别是在 NICU。近年国内报道,在 NICU常见病原菌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显示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菌株多数来源于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械等。第三部分: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规范化管理 规范流程、布局 环境管理 设备物品管理 人员管理(强化手卫生观念)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开展新生儿病房与 NICU目标性监测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PDCA)。一、建筑布局与流程 建筑布局 合理布局,硬件设施达标 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8、,远离感染性疾病区; 实行分区管理:严格划分清洁、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物品不得混用,不得逆向流动; 病房入口处应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区; 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建筑布局与流程 设立隔离病房、配奶室、奶具清洗间、沐浴室、喂奶室、治疗室等辅助区域; 隔离病房内分别设淋浴室、单独洗手池、污物处理间及治疗车。(有条件可设多间独立的隔离室 ) 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 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建筑布局与流程 床与床间距要求 新生儿病房床间距不小于 1米;每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 ; NICU每床占地面积不少于 6-8 ; 母婴同室病区每张产科床占地面积 5.5-6.

9、5 ,每名新生儿应有单独的床位,占地面积 0.5-1 。建筑布局与流程 隔离病房:特殊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传染病患儿,实施单间隔离,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二、环境管理 环境要求一通风、温湿度达标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 2次,每次 30分钟。有条件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室内温度 22 24, 湿度 55 60 新生儿室为 II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 4.0 (15min)环境管理 空气质量要求 有空气净化设施的病房按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一空气洁净技术要求保持过滤器有效使用和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定期按 规范 要求清洁和更换粗效、中效和亚高效

10、滤器;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环境管理 非净化病房每日通风 2次,每次 30分钟以上;必要时可采用空气消毒机,每日 2次,每次 4h以上 隔离病房独立设计通风系统,防止区域间空交叉污染; 治疗室、配奶室、洗澡间等每日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2次。环境管理 物表保洁与消毒要求 物体表面:监护仪面板、电脑键盘、门把手、水龙头、各类台面等。每日用清水擦洗 2次,被污染时随时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抹拭; 重视基础卫生,每日有一名助理护士负责擦拭科内所有物品。在此基础上每月安排 2-3名护士上一次卫生班,将科内所有物表擦拭一遍,尤其卫生死角,各种电源线等。三、物品及医疗设备管理 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听诊器、雾化吸入器、面罩、氣气管、体温表、头罩、喉镜插片、复苏襄、浴巾、浴垫等) 呼吸机装置: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温箱、沐浴、奶具、母乳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