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29542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桂枝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 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 68 月,果期 1012 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中文学名 桂枝 别称 玉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樟目 科 樟科 属 樟属 分布区域 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时间 春、夏二季

2、 用量 3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相关配伍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用法用量煎服,310g。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炮制方

3、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荆芥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中文学名 荆芥 别称 香荆芥、线芥、假苏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唇形目 科 唇形科 属 荆芥属 种 荆芥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采收时间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 用量 510g 毒性 无毒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相关配伍1、用于牙宣

4、疳: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普济方)2、用于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 )、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 (圣济录)用法用量510g。禁忌本草纲目: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 50烘 1 小时,切段,干燥。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 5080cm,直径 0.20.4cm 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 35 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 29cm,直径约 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 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

5、辛凉。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防风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中文学名 防风 别称 铜芸、回草、百枝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属 防风属 种 防风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 采收时间

6、春、秋二季 用量 5-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相关配伍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 集效方)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 克。外用:适量,煎水熏

7、洗。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白芷白芷,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 1-2.5 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 2-5 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中文学名 白芷 别称 薛芷、芳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8、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属 当归属 种 白芷、杭白芷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地区 采收时间 夏、秋二季 用量 3-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相关配伍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与鹿角霜、白

9、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柴胡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中文学名 柴胡 别称 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10、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属 柴胡属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 采收时间 春、秋二季 用量 3-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用法用量3-10g。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炮制方法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 100kg,用米醋 20kg。鳖血柴胡

11、: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 100kg,用鳖血 12.5kg。石膏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中文名 石膏 采收时间 冬季采挖 用量 1560g;外用适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性味味甘、辛,性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

12、痛,牙痛。用法用量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相关配伍1、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白虎汤)禁忌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栀子栀子,中药名。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 l 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

13、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而且也是岳阳市市花。中文学名 栀子 别称 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茜草目 科 茜草科 属 栀子属 种 栀子 分布区域 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 采收时间 9-11 月 用量 5-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禁忌栀子苦寒伤

14、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炮制方法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黄芩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 79 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 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

15、、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中文学名 黄芩 别称 山茶跟、黄芩荼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属 黄芩属 种 黄芩 分布区域 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 采收时间 春、秋二季 用量 310g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16、(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 )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 张仲景金匮玉函)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炮制方法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 10 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黄柏黄柏(hung b) ,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17、。中文学名 黄柏 别称 川黄柏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芸香目 科 芸香科 种 黄皮树 分布区域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时间 7 月份 用量 3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生理特性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 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产 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炮制方法1、黄柏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2、盐黄柏 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

18、(附录D) 炒干。3、黄柏炭 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D) 炒至表面焦黑色。性 味味苦,性寒。归 经肾、膀胱经。功 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 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相关配伍1、 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2、 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3、 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禁 忌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相关论述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

19、,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苦参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中文学名 苦参 别称 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豆目 科 豆科 属 槐属 种 槐种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时间 春、秋二季 用量 4.59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

20、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相关配伍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 (千金方 )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 (外台秘要 )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 (肘后方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炮制方法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地黄地

21、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中文学名 地黄 别称 怀地黄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唇形目 科 玄参科 属 地黄属 种 地黄 分布区域 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采集时间 1011月 用量 鲜地黄,1230g;干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贮藏 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干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块根。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2、干地黄:味甘,性寒。3、熟地

22、黄:味甘,性微温。归经1、鲜地黄:归心、肝、肾经。2、干地黄:归心、肝、肾经。3、熟地黄:归肝、肾经。功效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相关配伍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2、吐血衄血:胡黄连

23、、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 ,熟地黄一两半 (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1、鲜地黄,1230g。2、干地黄,1015g。3、熟地黄,915g禁忌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炮制方法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

24、,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 100kg 生地黄,用黄酒 30 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玄参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 1 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 3 厘米以上。生于海拔 1700 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 、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中文学名 玄参 别称 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 界 植物界 门

25、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玄参科 属 玄参属 种 玄参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等 采收时间 10-11 月 用量 9-15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 成

26、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中文学名 牡丹皮 别称 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科 毛茛科 属 芍药属 种 牡丹 分布区域 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采收时间 秋季采收 用量 6-12g 毒性 小毒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

27、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相关配伍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 ”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蒲公英蒲公英,中药名。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中文学名 蒲公英 别称 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

28、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属 蒲公英属 种 蒲公英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采收时间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 用量 1015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1015g。使用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

29、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败酱草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之功效,常用于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中文学名 败酱草 别 称 败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败酱科 属 败酱属 种 白花败酱 分布区域 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收时间 夏季 用 量 930g。 毒 性 无毒入药部位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味性凉,味辛、苦。归经入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肠痈

30、,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相关配伍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炮制方法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生理特性白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 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 1 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牛,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 4250px,宽 2125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 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

31、,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 2 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 46mm 。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嘲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 56 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中文学名 白花蛇舌草 别 称 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茜草目 (一说龙胆目) 科 茜草科 属 耳草属 种 白

32、花蛇舌草 分布区域 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采收时间 夏秋采集 用 量 1560g 毒 性 无毒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性 味味微苦,性寒。归 经胃、大肠、小肠经。功 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 治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相关配伍: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 中草药处方选编)3、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4、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5、治毒蛇

33、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禁 忌阴虚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忌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和泥土,晒干。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 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药名称 火麻仁 别名 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冬麻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属 大麻属 种 大麻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采收时间 秋季果实成熟时 用量 10 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34、,防热,防蛀入药部位干燥成熟种子。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相关配伍1、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 (近效方 )2、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 (肘后方 )3、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 (外台秘要 )4、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 (千金方麻子酒)用法用量1015g。炮制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炮制方法1、 火麻仁:除去

35、杂质及果皮。2、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有香气。独活独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 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中文学名 独活 别称 长生草、独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属 当归属 种 重齿毛当归 分布区域 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时间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 用 量 310g 毒性 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根。性 味味辛、苦,性微温。归 经归肾、膀胱经

36、。功效祛风除湿,痛痹止痛。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相关配伍1、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 。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肘后方 独活酒)2、脚气肿胀痛:真川独活五钱,木瓜、牛膝各一两。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3、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酒服三合,未瘥再服。( 本草纲目引小品方)用法用量310g。禁忌阴虚血燥者慎服,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厚朴厚朴,中药名。为

37、木兰科植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 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 “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中文学名 厚朴 别称 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木兰目 科 木兰科 属 木兰属 种 厚朴 分布区域 四川、湖北、浙江 采收时间 46 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 用量 310g 毒性 无毒

38、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性 味味苦、辛,性温。归 经归脾、胃、肺、大肠经。功 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 治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相关配伍1、治腹满而大便秘:与厚朴、大黄、枳实配伍。 (金匮要略 )2、治疗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与紫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 (和剂局方 )3、用于热结便秘: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 (伤寒论 )用法用量310g。禁 忌本品辛苦温燥温,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炮制方法1、厚朴: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2、姜厚朴:取厚朴丝,

39、照姜汁炙法炒干。茯苓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 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中文学名 茯苓 别称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 界 真菌界 门 担子菌门 纲 伞菌纲 目 多孔菌目 科 多孔菌科 属 茯苓属 种 茯苓 分布区域 安徽、云南 、湖北等地 采收时间 79 月采挖 用 量 1015g 毒 性 无毒 贮 藏 置于燥处,防潮入药部位真菌的干燥菌核。性 味

40、味甘、淡,性平。归 经归心、肺、脾、肾经。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 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相关配伍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 ),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 圣济总录)用法用量1015g。禁 忌阴虚火旺者忌服。炮制方法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

41、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小茴香小茴香,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中文学名 小茴香 别称 谷茴香、谷茴、蘹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属 茴香属 种 茴香 分布区域 内蒙古、山西等地 采收时间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 用量 36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性 味味辛,性温。归 经归肝、肾、脾、胃经。功 效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主 治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相关配伍1、 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常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2、 本草汇言: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用法用量36g。禁 忌阴虚火旺者慎用。炮制方法1、小茴香:除去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