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第一节 领导与管理一、 领导的含义 P1二、 领导的性质与分类:领导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三、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P3第二节 领导活动及其特征一、 领导活动的含义 P5二、 领导活动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组织、领导目标、领导环境三、 领导活动的特性:权威性、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超前性、超脱性、服务性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历史演变一、 领导科学的产生及其标志 P7:产生的标志,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咨询工作专业化。二、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P8三、 革命领袖的领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第四节 西方现代领导学的发展
2、与创新第一、二、三、四阶段(1 ) 领导要素理论: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2 ) 领导模式理论:个人性格,重视人的心理和行为(3 ) 权变领导理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第五节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与方法一、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1 ) 提升理论水平,更新领导理念(2 ) 总结实践经验,增强领导能力(3 ) 掌握领导方法,改善领导工作(4 ) 熟悉领导艺术,提升领导意境二、学习领导学的方法 P14第二章 领导理论第一节 领导理论概述一、 领导的本质 P18(1 ) 权力(2 ) 责任(3 ) 服务: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领导的类型(1 ) 政治领导:特点、职责和范围具体(2 ) 业务领导:特点、
3、中高低层(3 ) 行政领导:特点、职责三、领导作用 P21(1 ) 领导是组织系统的驾驭者 (2 ) 领导是组织形象的体现者(3 ) 领导是组织目标的设计者 (4 ) 领导是组织运行的加速器(5 ) 领导是群体行为责任的承担者第二节 领导的基本理论一、 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1 ) 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性质与任务;关于阶级领导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关于领导权威性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行为的本质(2 ) 列宁的领导理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引导群众前进的原则;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领导者要做人民公仆的原则(3 ) 毛泽东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领导活动的根本原则;关
4、于领导活动的思想路线;关于领导活动的工作路线;关于领导路线;关于领导职责理论;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理论(4 ) 邓小平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重视领导工作科学化的观点;改革领导制度的观点;接受群众监督,不搞特殊化;依法从事领导活动的思想二、中国传统社会的领导理论 P28(1 )民惟邦本思想 (2)富民强国思想 (3)教民化俗思想(4 )隆礼重法思想 (5)变法革新思想 (6)重典治吏思想(7 )运筹庙算思想 (8)尚贤任能思想 (9)修身正己思想三、西方国家领导理论简介(1 )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在个人特质方面是与众不同的(2 )行为理论:领导者的成功靠领导行为和领导
5、风格,后天培养出来的。勒温;“双维” 理论;两“中心”理论;领导方格理论(3 )权变理论:权宜应变(4 )变革理论 P33(5 )魅力理论第三节 现代领导理论 P34一、 人本原理:含义;做到以下三方面二、系统原理:含义;基本要求;坚持整体性、综合性、优化原则三、调控原理:含义;基本思想;坚持反馈、封闭、弹性原则四、能级原理:含义;做到以下几点五、99+“1”=0 的原理:“ 零缺陷 ”“零起点”“零突破”第四节 现代领导观念 P38一、 竞争观念 二、信息观念 三、创新观念 四、整体观念五、法制观念 六、群众观念 七、道德观念 八、风险观念第五节 科学技术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一、 当代科学技术
6、发展概述特点: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专业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科学成果转化周期 13 趋缩短二、科学技术在领导工作中的应用 P43(1 )科技思想的运用 (2)科技知识的运用 (3)科技方法的运用 (4 )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第三章 领导环境第一节 领导环境概述一、 领导环境的概念 P48二、领导环境的特点(1 )客观性 (2)动态性 (3)复合性与相关性 (4)能动性三、领导环境的分类按环境的性质分、组织范围分、领导活动产生的作用分、对环境的可控程度分(1 )领导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性质和类别、组织文化、工作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物质基础、被领导者的状况、领导者的
7、特质(2 )领导的外部环境:要素政治权利、社会文化、外来文化、科学技术(3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产生压力;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具有适应和改变的双重性四、研究领导环境的意义 P52: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有助于领导生态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认清环境形势,为创造良性的领导环境奠定基础第二节 领导环境的构成一、 自然因素(1 ) 地理位置(2 )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3 ) 人工生态系统:乡村、城市二、政治因素 P54(1 )政体的类型 (2)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政府对市场与企业调控的政策与手段(4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方向 (5 )法律对企业生
8、产经营的限制条件三、经济因素 P55(1 )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政策四、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技术因素:表现方面第三节 领导环境的作用一、 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 P58(1 ) 领导环境的有利影响(2 ) 环境的不利影响(3 ) 环境的双重影响二、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影响的机制(1 )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各方面的素质而影响领导效能(2 )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过程而影响领导效能(3 )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体制和机构建设而影响领导效能(4 )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影响领导效能三、领导环境的优化 P59(1 )领导环境优化的理论依据
9、(2 )认识环境 (3)适应环境,利用环境 (4)改造环境第四章 领导体制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一、 领导体制的含义 P67(1 ) 领导体制是一种权力划分机制(2 ) 领导体制是一种组织体系(3 ) 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二、领导体制的内容(1 )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决策中心、信息反馈机构、咨询参谋机构、执行系统、监督系统(2 )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扁平化、锥形 P69(3 )领导机关的职责权限划分(4 )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三、领导机制的作用 P71(1 )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2 )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3 )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4 )领
10、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一、 一体制与分离制 P72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的关系是否统一(1 ) 一体制:含义;优点;缺点(2 ) 分离制:含义;优点;缺点二、集权制与分权制 P73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散程度(1 )集权制:含义;优点;缺点(2 )分权制:含义;特点;优点;缺点三、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P74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1 )首长负责制:含义;优点;缺点(2 )合议制:含义;优点;缺点四、层级制与职能制 P75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1 )层级制:含义;优点;缺点(2 )职能制:含义;优点;缺点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演进 P76一
11、、 家长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二、经理制的领导体制三、 “软专家 ”式的领导体制四、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五、多级领导体制第四节 领导体制的改革一、 传统领导体制的弊端 P80(1 )领导职能划分相互混淆 (2 )领导权力的过于集中 (3)领导权力关系的运转不顺(4 )领导工作方式受传统影响 (5 )领导规则的不健全 (6)领导程序的缺漏二、领导体制的改革 P83(1 )党内领导体制的改革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决定条件(2 )建立合理、协调的领导权力运转体系,克服政府管理体制的过分集权:权力分配要合理、机构设置要适当、工作制度健全、法律保障有力、自我调节灵活(3 )明确领导职能、实现职能转变:4 个(
12、4 )领导体制应该科学化、法制化第五章 领导职能第一节 领导职能概述一、 领导职能的历史演变二、领导职能的价值取向与技术取向 P90(1 )领导价值:领导职能的意义源泉 (2 )责任感:领导职能的支撑力量(3 )领导技术:领导职能的实现工具 (4 )领导职能:领导技术与领导价值的统一第二节 领导职能的对象一、 人员:领导职能实现的根本 P94(1 ) 领导职能的实现必须以人为中心(2 ) 领导职能时实现要求领导者必须处理好人员之间的几种关系:领导者与其上级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二、物力:领导职能实现的基础三、信息:领导职能实现的关键 P96(1 )信息社会的特点(2 )信息与领导职能的
13、实现:信息与领导决策;信息与领导监督;领导信息系统四、事业:领导职能实现的着力点 P98(1 )事业的成功是领导职能实现的体现(2 )领导事业的主要内容:对政治的领导;对文化的领导;对技术的领导第三节 领导职能的实现一、 引导(1 ) 正确的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 P100:目标的分类;目标管理成功条件;目标管理阶段(2 ) 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3 ) 制订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二、指挥 P102(1 )指挥的含义 (2)指挥的方式:命令、说服、示范三、组织 P104(1 )组织的含义:“ 静态”“ 动态”的分析;从作用、形式的特点上去区分(2 )组织的作用:求得整体的最
14、优化;改变整体的功能;非正式结构的作用不可忽视(多元化)(3 )组建组织的具体原则:整体化、效益化、职能化、人性化、法制化四、协调 P112(1 )协调的含义(2 )协调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3 )协调的内容:班子内部的协调“和为贵”;与下级的协调“接好地线”;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挂好天线”;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左右逢源” ;处理好与前任、后任的关系“继往开来;注意公共关系“ 广交朋友”五、监督(1 )监督的涵义及作用 P118(2 )监督的类型:按监督对象的活动过程;按监督的主体划分;按监督的表现形式(3 )监督的原则:针对性、时效性、真实
15、性、民主性、制度化六、教育 P120(1 )教育的涵义及内容:含义;内容;基本职能(2 )教育的重要性(3 )教育的途径、形式:在岗培训、脱产学习、轮训第六章 领导决策第一节 领导决策概述一、 决策的概念二、领导决策的实质(1 )特点:权威性、战略性、群体性、选择性三、领导决策的类型 P130(1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2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3)常规性决策与非常规性决策(确定性与风险型)(4 )初始性决策与追踪性决策 (5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原则 P132务实性、时效性、分层决策、可行性、信息性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培 P135一、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目标内
16、容要明确具体、目标制订要切合实际、多个目标要正确区分二、综合权衡,制定方案三、分析评估,择优决断(1 )方案的抉选标准:目标实现准则、效益优先准则、灵活适应准则(2 )择优决断第四节 领导决策的实施 P139一、 决策实施的重要性二、决策实施体系的构筑(1 )决策执行系统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3 个;选配能干成事的人力资源(2 )决策监督系统的构建(3 )决策反馈系统的构建三、决策方案的实施(1 )制定计划,积极动员 (2 )个别试验,追踪反馈 (3)普遍推广,总结经验第七章 领导用人第一节 领导用人概述一、 领导用人的内涵(1 ) 人才概念(2 ) 领导用人的
17、概念:领导用人的基本含义、构成要素高超的领导用人能力、科学的领导用人方法、完善的领导用人机制 P147二、领导用人的功效 P149(1 )从人才经济学角度分析 (2 )从人才社会学角度分析 (3)从人才政治学角度分析第二节 中西方不同用人观一、 中国古代传统用人思想 P151(1 ) 重视人才的理念 (2)任人唯贤的原则 (3)德才兼备的选人观 (4)任人唯亲,用人不疑(4 ) 知人善用,优化组合 二、西方传统用人思想综述 P155(1 )分工思想 (2)善于授权 (3)制度化的选人方式 (4)功绩化的考核办法三、中西传统不同用人观的文化缘由:人治与法治、重道德与重科学、性善与性恶 P157第
18、三节 新时期领导用人路径选择一、 选任人才的标准与原则 P158(1 ) 选任人才的标准:德是前提、才是关键(2 ) 选任人才的原则:机会平等、扬长避短、奖优惩劣二、人才配置的方法与艺术 P160(1 )人才配置的方法:促进人才流通、实现群体互补(2 )人才配置的艺术:注意人才沟通、注重培养人才、充分信任人才三、走向科学化的用人制度 P161(1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用人观的启示 (2 )当代用人制度的政策分析 (3)不断完善,渐行渐正第八章 领导素质第一节 领导素质概述一、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特点 4 个 综合性、阶级性、层次性、动态性 P167二、领导者的素质结构(1 )领导者的品德素质
19、 ( 2)领导者的知识素质:理论水平、专业根底、知识面(3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P170:5 个 (4)心理素质:气质、意志、性格三、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1 )亲身参加实践,不断加强实践锻炼 (2 )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质第二节 领导观念及其更新一、 更新领导观念的意义二、现代领导应树立的观念 P173(1 )服务观念 (2)法制观念 (3)市场经济观念 (4)科学观念 (5)系统观念 (6 )信息观念(7 )未来观念 (8)人才观念 (9)创新观念 (10 )竞争观念 (11)公关观念 (12)时效观念三、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变(1 )改变“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确立
20、全方位的思维方式(2 )改变“井蛙观天天井大”的封闭狭小的思维模式,确立开放型的思维方式(3 )改变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第三节 领导作风及其改进一、 领导作风的重要性 P177(1 ) 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实现行政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有力保证(2 ) 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坚持领导的正确方向(3 ) 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4 ) 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领导职能的顺利实现(5 ) 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采用科学正确的的领导方法二、领导作风的内容 P178(1 )领导者思想作风 (2)领导者工作作风 (3)领导者生活作风三、领导作风的改进(1 )改进领导作风的
21、必要性 P180 (2 )改进领导作风的措施 P181第九章 领导方法第一节 领导方法概述一、 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1 ) 领导方法的含义(2 ) 领导方法的特点:目的性、程序性、层次性二、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三、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发挥领导职能、实现领导目标、提高领导效能第二节 基本领导方法一、 调查研究方法 P191(1 ) 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2 ) 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P191:传统调查研究方法开调查会、解剖麻雀、走马观花和下马关花、胸中有数和中试验田;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化有效调查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二、系统分析方法
22、 P195(1 )系统分析方法的含义(2 )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内部封闭性 整体、目标、结构、层次、反馈原则;外部开放性(3 )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确立领导目标、分析领导系统、考察领导环境、实施领导过程、反馈领导信息三、群众路线方法 P198(1 )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2 )群众路线方法的主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第三节 具体领导方法一、 思维方法 P201(1 ) 归纳和演绎方法 ( 2)分析和综合方法 (3)从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方法 (4)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二、决策方法 P203(1 )定性决策方法人 (2 )定量决策的方法 物
23、三、管理办法 P204(1 )目标管理办法 (2)网络规划技术 (3)科学预测方法 (4)行政程序优化法四、用人方法:竞争考试法、招标竞争法、注重实绩考察法、荐举法 P207第十章 领导艺术第一节 领导艺术概述一、 领导艺术的涵义(1 )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 (2)领导艺术与领导技术 (3 )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二、领导艺术的特征 P214(1 )原则性和灵活性 (2)科学性与创造性 (3)经验性和实践性 (4)多样性和综合性三、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1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表现为两个不同的范畴(2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关系密切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表现一、 用人艺术(1 ) 择人:德才兼备、实
24、践性、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比较择优原则 P218(2 ) 育人:培训教育法、以身示范法、启迪反思法 P219(3 ) 用人:用其所长,容其所短;用当其时,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P220(4 ) 治人:不伤害下属的自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P221二、授权艺术(1 )授权的内涵(2 )授权的意义:P223,三点(3 )授权的艺术技巧: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权责明确,责权同授;授权有度,适度控制;以级授权,逐级授权;防止“ 反授权 ”三、激励艺术(1 )激励的方法与艺术(类型)P226:垂范激励、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目标激励、赏识激励(2 )领导激励应注意的几个
25、原则: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正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原则 P228四、交际艺术(1 )对上交际:交往要适度 尊重而不恭维、服从而不盲从、亲近而不庸俗;工作要尽职尽责尽力;创造性地执行上级领导者的指示;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变成领导者的意见 P229(2 )同级交际:思想、工作、心理、待遇上 P231(3 )对下交际:尊重下属,礼贤下士;关心信任下级;为下属扶危解困 P231五、增效艺术(1 )语言与增效:语言艺术的原则 语言得体、真诚、委婉;语言艺术的类型有声、无声票 P233(2 )时间与增效:确立现代的时间观念、科学的安排工作、提高时间利用率、
26、善于利用零星时间(3 )会议与增效 P237第三节 领导艺术的提升一、 影响领导艺术的因素 P238(1 ) 领导者素质 (2)组织目标和具体任务 (3)组织环境二、提升领导艺术的途径 P239(1 )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不断建构和完善自我;加强逻辑思维训练(2 )提供领导者的人格魅力(3 )通过组织改革,营造领导艺术发挥的良好环境(4 )总结领导实践的规律性:自己和他人、成功和失败第十一章 领导监督第一节 领导监督概述一、 领导监督的含义 P248二、领导监督的特点:人民性、广泛性、强制性、相对性、依法性三、领导监督的重要性 P249(1 )加强监督是领导者正确开展领导活动的必要
27、条件(2 )加强监督,是清除特权腐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3 )加强监督,是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4 )加强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治国方略的有力保障(5 )加强监督,是提高领导者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第二节 领导监督的职责和原则一、领导监督的职责(1 )建立监督组织 (2)制定监督规则和工作程序 (3)监督执行行为二、领导监督的原则 P251:党性、民主、法制、公开原则第三节 领导监督的网络和机制一、 领导监督的社会网络:中国共产党、国际权力机关、人民政协、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司法机关、舆论监督 P252二、领导监督的机制:建立科
28、学的权力制约机制;对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实行重点监督;对领导活动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部门实行重点监督;健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第十二章 领导绩效第一节 领导绩效概述一、 领导绩效的含义与特点:含义;特点 社会性、多样性、相继性、辐射性、主客观统一性、多因性二、领导绩效的地位和作用 P261第二节 领导绩效的考评一、 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含义;内容总的内容、具体内容、内容分类 P263二、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基本原则 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民主公开、贡献为主;内容的原则 政治与业务、全局与局部、内在与外界、显绩与隐绩相统一;方法的原则 领导与群众、定性与定量、考评与奖惩、导向和有效性相结合 P264三、领导绩效的考评方法:群众考评法、定量分析法、目标考评法第三节 领导绩效的提升 P274一、 提高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端正领导作风 四、搞好班子建设五、摸索领导工作的规律 六、全面履行领导的职能 七、从体制、机制上入手 八、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九、钻研领导艺术 十、更新观念 十一、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