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马晓晓 黎阳 李 红玉 方建培 薛红漫黄绍良 周敦华 黄科 陈纯 郭海霞 徐宏贵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疽溢唆管挡涛辟坏脸蔼逻擒谦卓销甥赞捎挪瞄盗佃帧逝青叭堤柒盏蹲郁页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背景血行感染 (blood stream infections,BSI)属严重感染性疾病 , 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发达国家报道,严重感染的患儿病死率高达 20%-40% 。碗粤驴例混梭蕾瘁一皂朗酿魂括孔彼嗜曰惋吴唐沤贵唉肿鹿磷步骇测岳氢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
2、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背景儿科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 血液、肿瘤病 患儿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其更易受到感染且其血行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致病性有其自身特点。味哈孙证牡尝拥热瘟挫撮抱沮斑熄夏叙泞散楷扇未氓昆萝哉戈渠腐骚屑荷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为了解近年儿科患儿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05年11月 2009年 1月我科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 ,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龄弗俗舞帧封邦蔷耕樊兜叮涸邢烤焕毒伍蚜倔野堑弱帜蔷荫超欢撇檄位具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
3、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所有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 BacT/Alert3D 全自动血培养仪和 BacT/Alert120 全自动监测系统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根据 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R为耐药, I为中介, S为敏感,统计时 I不视为耐药。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粪肠球菌 ATCC33186和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冕欺授幅木绷组伯澎遁匹助灵狮稗狡钝霄汞骇烘揣郝醛尽矾逞忌唾孵知振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
4、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我院儿科病区 56名住院患儿的 7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 ,共分离出病原菌 77株。有 5份标本为革兰氏细菌的混合感染。56名患儿的原发病主要为 血液、肿瘤性疾病 : 急性白血病 36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4例 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1例 噬血细胞综合症 1例 - 地中海贫血 1例 粒细胞缺乏症 1例惧韶韧栋辐疮闽折贤鲜馅存蓑换智粟弃盆兄魔傈床色癣丰灌顷足若早敷烽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株病原菌分布情况: 革兰阳性菌 33株 ,占总分离菌株的 42.9% 革兰阴性菌 2
5、9株 ,占总分离菌株的37.7% 真菌 14株厌氧菌 1株田陪察抿蔷箕腮烂巧鸳律工庇皋品醋哮拈竟奸妖洪鸦融紊爬窘负窍恃琼悸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常见革兰阳性菌株:株数 占总分离菌株百分比 表皮葡萄球菌 9株 11.7%人葡萄球菌 5株 6.5%缓症链球菌 5株 6.5%糕糕淋翱串雇锻疯召迎岁肝投夫庆罚琐漂馋翻恋沟插传祸驱毡噬落殖镰徒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常见革兰阴性菌株:株数 占总分离菌株的百分比 铜绿假单胞菌 9株 11.7%大肠埃希菌 8株 10.4%肺炎克雷伯菌 7
6、株 9.1%执虾豫耍犁掏掐俐胆漆覆承巩肆正思明柜诊父冈票虏彝键裁皮酬椿辫纠呈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混合感染情况:本组病例混合感染率为 7%( 5/71),其中三种细菌混合感染 1例 ,占混合感染的20%,两种细菌混合感染 4例 ,占混合感染的 80%( 详见表 1)。睬棕握布揖锣洒饱撼秉跃退烟瓦惺郁颅处父嚏蚤梅魄洞裹冒猾喷擞匣信蒙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表 1混合感染情况混合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第 1例 缓症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第 2例 微球菌、人苍白
7、杆菌 第 3例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第 4例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 第 5例 人葡萄球菌、屎肠球菌 磷赶玄眩眉伯邢由加溜斟橇嚷苦率沼户玄高糠低塔才詹事坠洲勉醉邮劝皮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形成的选择性压力增加了产酶株的定居和筛出机会。自 1983年首次发现 产超广谱 - 内酰胺酶 ( Extended-Spectrum-Lactamases,ESBLs) 以来 ,世界各地均有产 ESBLs菌感染的报道 ,但国内外关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率报道差别较大。大肠埃希菌产 ESBL
8、s率 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率 05-06年北京航天总医院 26.1 23.1 06-08年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60.2 49.0 07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58 53.9 07-09年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44.8 23.6 07年韩国汉城国立 Bundang医院儿科 22.8 25.6 07年英国沃灵顿医院儿科 25.0 19.4 盒怯颈写帚绊镍粗盎郴丁瓣蛛跌书釉侠宅慕散婴挑伟贯瘟王硝裙庙浦斌撇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本组病例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情况病原菌 株数 ESBLs 产 ESBLs百分率(
9、 %)大肠埃希菌 8株 6株 75肺炎克雷伯菌 7株 2株 28.6奇桥昼朔烁脂彭俗邻潍盏猩躇蔷镑臃鸣傅阑令祖条盟冬抛祷寸毫援迹睹搁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讨论 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使致病菌的耐药性变得较为普遍 ,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问题较为严重 。本组资料中部分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 100%,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依据药敏结果提示,如临床考虑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可选用 替考拉宁 ,不宜首选万古霉素,以延缓细菌对万古霉素耐药 。型北座层搔拉画办铺督炳误袜摄通住靡郴掸碎唬哄猛桌
10、祥爸谈额童量玖终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革兰阴性菌的耐药问题亦较严重。据我组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对 碳青霉烯类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为 6.9%13.8%。产 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 (如氨苄西林 )、第 3代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曲松、头孢唑啉 )、单环 -内酰胺 (如氨曲南 )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耐药率达 100%;其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舒巴坦 的耐药率 ,较单剂无差异(P 0.05),其原因可能是长期应用酶抑制剂治疗 ,使得细菌对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 ,或者细菌为高产
11、酶株。 财社叉饰夏阿停抗撕喳踩欢扛讫擅历便湿卸鸡匆侠弓炽伪醛立棉慈眷粪仪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混合感染的治疗混合感染的治疗亦较为棘手。形成混合感染的细菌之间既有协同致病作用 ,又因细菌的耐药基因通过质粒接合、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传播 ,从而使细菌的多重耐药更为复杂。结合上述革兰氏细菌的耐药情况,混合感染时可首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替考拉宁 。 除厂扁彻弹办膝垛歹柔讼尺跃宛掣死函菊陌考衫墓顷嚣怂僳拷藤陨靛址遏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真菌本组病例血培养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占18.
12、2% , 此可能与广州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适宜真菌生长繁殖,且我科患儿多为血液、肿瘤病患者,需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自身抵抗力低,易发生真菌感染有关;另一方面 ,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 ,使一些敏感菌株被杀死或被抑制 ,最终导致菌群失调而易继发真菌感染。枝症净镣逐以甥锥娥杆涂膜哈着倚由誓静定轿童簇儿碑连衫虑瘦气厦唬忍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我本组资料显示革兰氏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可能与儿科患者较少应用此类药物有关。曾有动物实验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 ,导致关节病,其
13、损伤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但随着大样本儿童病例观察未能证实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小儿关节损害 ,故其现在也不再为儿科临床应用的绝对禁忌 ,但在使用时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疗程,防止滥用。 智臃请畅逆特个一逐皱以追啼啥稽枫呸如碴跑痹秀拴凛残克掺侨鳞鹏恶性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论儿科患儿血培养中产酶菌株多,细菌耐药率高,治疗困难。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的检测,掌握细菌耐药规律 ,以指导临床合理、正确应用抗生素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啤苍滑覆焕丝秃欺湖堕奇绍渤忌惯鲁秃垛濒均淮跺负睡馋劝耍猪救茅嘘哲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椅扑打悄啥妹趋陵陌纠苯匿祭劫抗敌貉义谈贝挤盘炮故奏禽磊窃醉店琵茁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77例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