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06年考试说明中的相关部分,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给予恰当的评价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象与意境,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某些词语的内涵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意象,知识准备意象,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举例,床前明月
2、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常见意象集释,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3、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
4、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莲,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恋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
5、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寒蝉,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
6、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比目鱼,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7、,其它常见意象,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注意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
8、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意境 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举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准备意境,意境举例,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常见意境举隅,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
9、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10、;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
11、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02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
12、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炼字炼句 其他,高三诗歌
13、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表现手法,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知识准备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分为抒情 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烘托、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映衬、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等。 附:观察角度的变化。,【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
14、的表现手法;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语言特色,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
15、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方法点拨】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提问。,【参考答案】本诗语言清新、自然、
16、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炼字炼句,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提问变体】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
17、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常用语如: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 b、全诗用语平易
18、,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
19、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其他方面,一句统领全诗,【提问方式】 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方法点拨】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抓住某一句(字或词)就成了把握全诗的线索,进一步把握它的深刻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第二步,该词(句)在全诗所起用的作用(思想内容)。,【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南宋后期
20、诗人。提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问方式】 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古诗的思想内容大
21、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步,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22、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第二步,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三步,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小结】,在备考古诗鉴赏这一考点时,首先要掌握古典诗歌的分类(内容上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名理诗;也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讽谕诗、闲适诗),诗歌的句法特点(语序、对仗),诗歌的用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艺术风格。其次要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以及鉴赏诗歌的术语。,【答题步骤】,上面我们归纳的几点,落实到具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几个步骤: A、把诗歌默读两遍,先有个总印象; 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写物的名词,注意它的修饰成份,弄清楚它写了什么。 C、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笑、乐等),弄清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D、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