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的破坏者 外来入侵物种,自然地理学作业,展示思路,如何被引入危害防治措施,澳洲野兔,疯狂的野兔,1859年,澳大利亚人认为:“农场里引入一些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 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杀人蜂,科学家为了改良欧洲蜜蜂的生存能力,他们于1957年从非洲引进了26只坦桑尼亚蜂王进行杂交实验。然而,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26只坦桑尼亚蜂王从实验室中逃走,并很快与当地
2、野蜂交配,于是就产生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 由于杀人蜂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它们已经在世界许多地区大肆漫延。又由于它们的攻击性强、毒性大,因此它们在这些地区形成了灾害。 人们至今仍然未能找到有效措施制止杀人蜂的继续漫延。,水葫芦,1901年,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作为猪饲料推广,之后,水葫芦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 水葫芦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影响船只在水面的行动。 为了防止水葫芦的危害加强,政府投资数亿元捕捉水葫芦,捕捉出了60多万吨。,薇甘菊,1884年香港已有薇甘菊纪录,1980年代初经香港传入至中国
3、华南一带,1984年深圳已有标本采集纪录。 由于薇甘菊具有向光性,喜生长于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旦攀上树木就会缠绕全株植物,阻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令寄主因缺少养分而枯死,严重破坏多元化的原生生态系统。 1、生物防治(菟丝子、金灯菊)2、利用牛、羊、鸡、鸭、鹅、狗的捕食,紫茎泽兰,在中国于1935年在云南南部首次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现在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台湾等都有分布。 紫茎泽兰繁殖力极强,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牲畜误食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危害畜牧业。 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块菌)2、
4、替代控制(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3、化学防治(二氯苯氧乙酸、草甘膦),大米草,1963年南京大学教授仲崇信出于保护沿海滩涂的考虑,将其引种到江苏沿海,1964年引种到浙江,1980年引种到福建。 在新区域,由于没有天敌,气候适宜,大米草迅速生长,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使泥滩变为草地,危害滩涂的生态环境,导致贝类、鲍鱼、水藻等大量死亡,影响海带、紫菜的种植和牡蛎养殖。大米草的多度繁殖还能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以至堵塞航道。大米草在福建侵入红树林,导致红树林大批死亡。 现在尚没有好的方法彻底根除大米草,桉树,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由于其经济价值与栽植成活率较高,而在中国南方被大量引进种植 1、“抽水机”(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表面板结、土地沙化)2、“抽肥机”(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导致土地贫瘠、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3、“霸王树”(桉树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思考:,面对外来入侵物种,我们能做些什么?,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