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0 页)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 (5 分) (2016 晋江市校级模拟)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是( )A干冰气化 B金属冶炼 C炸药爆炸 D食物腐败2 (5 分) (2016 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CO 2 与 SiO2 化学式相似,故 CO2 与 SiO2 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可以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分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可以用该方
2、法,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3 (5 分) (2016 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4 (5 分) (2016 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 B燃料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 )28H2O 与 NH4Cl 固体混合AA BB CC DD5 (5 分) (2016 新干县模拟)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
3、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 CO2、H 2O、N 2 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 ,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 B热能 C生物能 D电能6 (5 分) (2016 巴中校级模拟)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群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大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前期出口量比第 2 页(共 20 页)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
4、采用的灭火措施是( )A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 B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离灭火 D喷入化学灭火剂,抑制灭火7 (5 分) (2016 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下列物质: NaOH 固体:浓硫酸; NH4N03晶体;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 U 形管的塞子,发现 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B C D8 (5 分) (2016 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 )A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 BKNO 3 加入水中CNH 4NO3 加入水中 DCaO 加入水
5、中9 (5 分) (2016 浦东新区二模)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NO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 2O(g)+NO(g) N2(g)+NO 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10 (5 分) (2016 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 Br+H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1 (5 分) (2016 余干县模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0 页)A反应 CaCO3(s)CaO( s)+CO 2(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0lmol L 一 1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沉积的 CaSO4 和 BaSO4 都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12 (5 分) (2016 顺义区一模)N 2 和 H2 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 、 、 分别表示 N2、H 2、 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
7、N 2、H 2 断键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C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 NH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13 (5 分) (2016 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 Fe3O4+4H2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H 的单质存在 H2、D 2、T 2 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 2 的还原性强于 Fe 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D1molFe 与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6.02102314 (5 分) (2016 芦溪县三模)已知 H+OHH2O 生成 1mol H2O 放出 57.3kJ
8、 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 57.3kJ 的是( )A1mol H 2SO4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mol H2OC稀盐酸与 Ba(OH) 2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H2OD稀 NaOH 与 98%浓硫酸反应生成 1mol H2O第 4 页(共 20 页)15 (5 分) (2016 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装置甲溶液中 SO42向铜片做定向移动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eH216 (5 分) (2016 广安模拟)酒后驾
9、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电极 A 的反应:H 2O+C2H5OH4e=CH3COOH+4H+C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值减小D电池反应:O 2+C2H5OH=CH3COOH+H2O17 (5 分) (2016 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负极的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B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
10、是 O2+4H+4e2H2OC电池工作时,H +由正极移向负极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18 (5 分) (2016 茂名二模)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叙述选项 叙述 叙述A 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891已醇和已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2SO4 是离子化合物 硫酸溶液可导电D 乙二酸可与 KMnO4 溶液发生反 乙二酸具有酸性第 5 页(共 20 页)应AA BB CC DD19 (5 分) (2016 春 桐乡市校级期中)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
11、受热分解 B酒精燃烧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20 (5 分) (2016 春 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分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 2H2(g)+5O 2(g)4CO 2(g)+2H 2O(l )H=2bkJ/molBC 2H2(g) + O2(g) 2CO2(g)+H 2O(l) H=+2bkJ/molC2C 2H2(g) +5O2(g)4CO 2(g)+2H 2O(l )H=4bkJ/molD2C 2H2(g)+5O 2(g)4CO 2(g)+2H 2O(l )H=+bkJ/mo
12、l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模)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 kJmol1 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2)已知拆开 1mol HH 键、 1mol II、1mol H I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 (填“ 放出”或“吸收” ) kJ 的热量在
13、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转化为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物质燃烧 炸药爆炸 酸碱中和反应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Ba(OH)28H 2O 与 NH4Cl 反应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22 (2015房山区一模)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量取 50mL 0.25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量取 50mL 0.55mol/L NaOH 溶液,测量温度; 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第 6 页(共 20 页)(1)NaOH 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2)加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迅速加入
14、 C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 NaOH 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起始温度 t1/ 温度实验次数 H2SO4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 2t1)/ NaOH 平均值1 25.0 25.2 25.1 28.5 3.42 24.9 25.1 25.0 28.3 3.33 25.6 25.4 25.5 29.0 3.5(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1,请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中和热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若将含 0.5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 (填“ 小于 ”、 “等于”或“ 大于”)57.
15、3kJ,原因是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 (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3 (2016安徽模拟)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1)汽车尾气中的 NO(g)和 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分子式/结构式 NO/NO CO/CO CO2/O=C=O N2/NN化学键 NO CO C=O NN键能(KJ/mol ) 632 1072 750 946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 NO(g)和 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 ( g)N 2( g)+2CO 2(9) H
16、= kJ/mol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在 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示意图不符合题意的是 (填选项序号) (下图中 V 正 、K 、n、P 总 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2)在 t1下,向体积为 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 NO 和 CO,测得了不同时间时 NO和 CO 的物质的量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n(NO)/10 2mol 10.0 4.50 2.50 1.50 1.00 1.00 n(CO)/10 1mol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第 7 页(共 20 页)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17、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3)如图 l 所示,以 N2O4 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可制备新型绿色硝化剂(一种氮氧化物)写出生成这种硝化剂的阳极电极反应式 (4)NH 3 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 c(NO 2)/C (NO) 、不同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已知氨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请回答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 ,给出合理的解释: 第 8 页(共 20 页)化学训练 23 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 (5 分) (2016 晋江市校级模拟)下列变化中
18、,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是( )A干冰气化 B金属冶炼 C炸药爆炸 D食物腐败【解答】解:A、干冰气化只有热量变化,无化学能的变化,故 A 符合;B、金属冶炼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符合;C、炸药爆炸过程中 有化学反应发生,有化学能和热能变化,故 C 不符合;D、食物腐败是被氧化的结构,过程中有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故 D 不符合;故选 A2 (5 分) (2016 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CO 2 与 SiO2 化学式相似,故 CO2 与 SiO2 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19、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可以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分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可以用该方法,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结构不同,故 A 错误;B晶体中有阳离子,未必一定有阴离子,如: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故 B 错误;C四氯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白色沉淀,故 C 错误;D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性质相似,可析出碳酸氢钾晶体,故 D 正确故选 D3 (5 分) (
20、2016 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解答】解:A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正确;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形成新的化学键过程中需要放出能量,故 C 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D 错误;故选 A第 9 页(共 20 页)4 (5 分) (2016 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 B燃料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
21、)28H2O 与 NH4Cl 固体混合AA BB CC DD【解答】解: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 Ba(OH) 28H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D5 (5 分) (2016 新干县模拟)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 CO2、H 2O、N 2 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 ,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
22、转化为( )A化学能 B热能 C生物能 D电能【解答】解: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 CO2、H 2O、N 2 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 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选 B6 (5 分) (2016 巴中校级模拟)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群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大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前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 )A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 B沙土覆盖燃烧
23、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离灭火 D喷入化学灭火剂,抑制灭火【解答】解:钙、钠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灭火,可用沙土覆盖燃烧物、移开易燃易爆物、喷入化学灭火剂等方法故选 A第 10 页(共 20 页)7 (5 分) (2016 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下列物质: NaOH 固体:浓硫酸; NH4N03晶体;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 U 形管的塞子,发现 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B C D【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 形管右侧液面升高,故选: B8
24、 (5 分) (2016 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 )A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 BKNO 3 加入水中CNH 4NO3 加入水中 DCaO 加入水中【解答】解:A、冰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酸碱中和,而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B、由于硝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故硝酸钾加入水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故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 B 错误;C、硝酸铵加入水中后,先溶于水,而铵盐溶于水为吸热的物理过程;然后发生盐类的水解,由于盐类的水解为酸碱中和的逆反应,故盐类水解吸热,故 C 正确;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和水发生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25、D 错误故选 C9 (5 分) (2016 浦东新区二模)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NO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 2O(g)+NO(g) N2(g)+NO 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解答】解:A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故 A 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B 正确;C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 139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 +NO2(g) =N2O(g)+NO(g ) +139kJmol1
26、,故 C 正确;第 11 页(共 20 页)D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N 2(g) +NO2(g) =N2O(g) +NO(g) H=139kJmol1,故 D 错误故选 D10 (5 分) (2016 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 Br+H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答】解: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
27、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故 B 正确;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 C 错误;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则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 D 错误;故选 B11 (5 分) (2016 余干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CaCO3(s)CaO( s)+CO 2(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0lmol L 一 1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沉积的 CaSO4 和 BaSO4 都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浸泡,再
28、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解答】解:A反应 CaCO3(s) CO2(s) +CaO(g)在常温下不能发生,而S0,则HTS0,所以H0,故 A 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 CH3COOH 的物质的量减少,CH 3COO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溶液中 的值增大,故 C 错误;C铅蓄电池工作时,负极是金属铅失电子,正极上是二氧化铅得电子,都是生成硫酸铅,硫酸铅难溶于水,所以两个电极的质量都增大,故 C 错误;第 12 页(共 20 页)DCaCO 3 的溶解度小于 CaSO4,故 CaSO4 用饱和 Na2CO3 溶液浸泡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CaCO3,然后再用
29、稀盐酸溶解除去,故 D 正确故选 D12 (5 分) (2016 顺义区一模)N 2 和 H2 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 、 、 分别表示 N2、H 2、 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N 2、H 2 断键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C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 NH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解答】解:A、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即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会变化,故 A 错误;B、由图中可知,每 3 个氢分子和 1 个氮气分子断键得到原
30、子,然后生成 2 个氨分子,生成氨分子之前是氢原子和氮原子,故 B 正确;C、氨气是含有氮氢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 NH3,故 C 错误;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 错误故选 B13 (5 分) (2016 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 Fe3O4+4H2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H 的单质存在 H2、D 2、T 2 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 2 的还原性强于 Fe 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D1molFe 与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6.02102
31、3【解答】解:AH 2、D 2、T 2 三种均为氢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B铁的还原性强于氢气,故 B 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故 C 正确;第 13 页(共 20 页)D3Fe+4H 2O Fe3O4+4H2,有 3mol 铁反应时转移 8mol 电子,则 1mol 铁反应则转移电子 2mol,故 D 错误故选:C14 (5 分) (2016 芦溪县三模)已知 H+OHH2O 生成 1mol H2O 放出 57.3kJ 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 57.3kJ 的是( )A1mol H 2SO4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mol
32、 H2OC稀盐酸与 Ba(OH) 2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H2OD稀 NaOH 与 98%浓硫酸反应生成 1mol H2O【解答】解:A、1mol H 2SO4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 2mol 的水,生成的热量是114.6kJ,故 A 错误;B、氨水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 57.3kJ,故 B 错误;C、稀盐酸与 Ba(OH) 2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H2O 所产生的热量为 57.3kJ,故 C 正确;D、98%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放出的热量会大于 57.3kJ,故 D 错误故选:C15 (5 分) (2016 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
33、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装置甲溶液中 SO42向铜片做定向移动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eH2【解答】解:A甲没有形成原电池,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H 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 A 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 B 错误;C锌为负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故 C 错误;D透过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故 D 正确故选 D16 (5 分) (2016 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4、( )第 14 页(共 20 页)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电极 A 的反应:H 2O+C2H5OH4e=CH3COOH+4H+C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值减小D电池反应:O 2+C2H5OH=CH3COOH+H2O【解答】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需要的燃料越多,则酒精含量越高,故 A 正确;B、该原电池中,投放酒精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 2O+C2H5OH4e=CH3COOH+4H+,故 B 正确;C、原电
35、池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故 C 错误;D、该原电池的反应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和水,电池反应式为O2+C2H5OH=CH3COOH+H2O,故 D 正确故选 C17 (5 分) (2016 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负极的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B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 O2+4H+4e2H2OC电池工作时,H +由正极移向负极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
36、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解答】解:A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CH3OH+H2O6eCO2+6H+,故 A 正确;B甲醇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电极反应式 O2+4H+4e2H2O,故 B 正确;C该原电池放电时,氢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 C 错误;D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 D正确第 15 页(共 20 页)故选 C18 (5 分) (2016 茂名二模)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叙述选项 叙述 叙述A 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89
37、1已醇和已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2SO4 是离子化合物 硫酸溶液可导电D 乙二酸可与 KMnO4 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AA BB CC DD【解答】解:A.1已醇和已烷沸点相差较大,可蒸馏分离,故 A 正确;B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外接电源,故 B 错误;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故 C 错误;D乙二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还原性,故 D 错误故选 A19 (5 分) (2016 春 桐乡市校级期中)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酒精燃烧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氧化钙溶于
38、水【解答】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 A 正确;B、酒精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A20 (5 分) (2016 春 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分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 2H2(g)+5O 2(g)4CO 2(g)+2H 2O(l )H=2bkJ/molBC 2H2(g) + O2(g) 2CO2(g)+H 2O(l) H=+2bkJ/molC2C 2H2(g) +5O2(g
39、)4CO 2(g)+2H 2O(l )H=4bkJ/molD2C 2H2(g)+5O 2(g)4CO 2(g)+2H 2O(l )H=+bkJ/mol【解答】解:充分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 4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为:bkJ =4bkJ,第 16 页(共 20 页)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2(g)+5O 2(g)4CO 2(g)+2H 2O(l)H=4bkJ/mol,故选 C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
40、模)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 kJmol1 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2)已知拆开 1mol HH 键、 1mol II、1mol H I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 放出 (填“ 放出”或“吸收”) 11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化学能 转化为 热能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
41、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物质燃烧 炸药爆炸 酸碱中和反应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Ba(OH)28H 2O 与 NH4Cl 反应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解答】解:(1)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故答案为:放热;(2)在反应 H2+I22HI 中,断裂 1molHH 键,1molI I 键共吸收的能量为:1436kJ+151kJ=587kJ,生成 2molHI,共形成 2molHI 键,放出的能量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放出; 11;化学能;热能
42、;(3)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 C 和 CO2) ,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所以放热反应有:;吸热反应有:,故答案为:;22 (2015房山区一模)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第 17 页(共 20 页)量取 50mL 0.25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量取 50mL 0.55mol/L NaOH 溶液,测量温度; 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1)NaOH 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 (2)
43、加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B (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迅速加入 C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 NaOH 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起始温度 t1/ 温度实验次数 H2SO4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 2t1)/ NaOH 平均值1 25.0 25.2 25.1 28.5 3.42 24.9 25.1 25.0 28.3 3.33 25.6 25.4 25.5 29.0 3.5(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1,请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中和热为 56.85kJ/mol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44、式 H 2SO4(aq)+2NaOH(aq) =Na2SO4(aq)+2H 2OH=113.7kJ/mol (5)若将含 0.5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 大于 (填“ 小于 ”、 “等于”或“ 大于”)57.3kJ,原因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解答】解:(1)实验中,所用 NaOH 稍过量的原因是确保硫酸反应完全;故答案为: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B; (3)使硫酸与 NaOH 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45、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故答案为: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50mL 0.25mol/L 硫酸与 50mL 0.55mol/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 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三次实验的平均值 3.4,则生成 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 Q=mcT=100g4.18J/(g)3.4=1421.2J,即 1.421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5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O4( aq)+2NaOH(aq)=Na 2SO
46、4(aq )+2H 2OH=113.7kJ/mol;故答案为:56.85kJ/mol;H 2SO4(aq)+2NaOH (aq)=Na 2SO4(aq)+2H 2OH=113.7kJ/mol;(5)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含 0.5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故答案为:大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第 18 页(共 20 页)三解答题(共 1 小题) (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3 (2016安徽模拟)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1)汽车尾
47、气中的 NO(g)和 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分子式/结构式 NO/NO CO/CO CO2/O=C=O N2/NN化学键 NO CO C=O NN键能(KJ/mol ) 632 1072 750 946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 NO(g)和 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 ( g)N 2( g)+2CO 2(9) H= 538 kJ/mol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在 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示意图不符合题意的是 ABC (填选项序号) (下图中 V 正 、K、n、P 总 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2)在 t1下,向体积为 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 NO 和 CO,测得了不同时间时 NO和 CO 的物质的量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n(NO)/10 2mol 10.0 4.50 2.50 1.50 1.00 1.00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