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侧向滑步推铅球优质教案互助二中 杨有潭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二、教材分析推铅球是田径运动的主要竞技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体育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终身体育的潜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推铅球不
2、仅可以健体强身,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既健身又健美。为了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指示,结合三维健康观的要求,这节课我把原地侧向推铅球定为主教材,并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四、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原地推铅球技术(学习
3、)侧向滑步推铅球(学习) 课型 新授场地器材田径场铅球知识传授目标1、初步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和侧向滑步技术。为今后打下基础。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投掷的技术原理及生物力学原理。掌握推铅球的用力顺序,为将来从事田径训练和教学打下基础。能力培养目标1、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平衡、协调等身体素质。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教学目标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教 重点 用力顺序材分析难点 侧向滑步积极课的结构课的内容 时间组织教法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并报告人数2、师生问
4、好3、宣布本课内容4、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一、组织:如下图* * * * * * * * * * * * *要求:1、集合做到快、静、齐2、精力集中、精神饱满3、见习生随堂听课35准备部分一、热身跑二、专门性练习1、游戏:传接球接力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的纵队,教师发令后,排头开始将球从跨下传给第二个同学,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逆时针将球从头顶传回,游戏方为结束。2、熟悉球性练习(1)两人一组滚球;(2)推拔球;(3)跨下绕球;(4)将球至于肩上用力往下 13 米处推出一、组织教法:绕田径场慢跑一圈 二、组织:如下图* * * * * * * * * * * * *教法:1、
5、教师讲解、示范2、口令指挥学生游戏要求:1、必须双手传球2、球掉了后必须由本要人捡起来后再传135310小中课的结构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一、推铅球的技术力学原理投掷项目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将器械掷出,器械的抛出近似物体斜抛运动,推铅球中推的动作,就上肢而言,是由肩关节屈肌、肘关节伸肌、腕关节屈肌以近固定快速收缩、屈肩、伸肘、屈腕、屈指将铅球推出。二、学习原地向推铅球技术(以右手投掷为例):l、握球2、 持球握好球后,将球放的锁骨窝处,贴于颈部,下颌右转,右臂屈肘掌心向内,左臂自然上举,两眼平视前方。一、组织:同集合队形* * * * * * * * * * *
6、 * *教法:1、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2、讨论法组织:如下图* * * * * * * * * * * * *教法:1、讲解并示范2、学生练习3、教师观察并纠错要求:1、握球方法正确2、注意安全* * * * * * * * * * * *组织:同前教法:1、教师完整示范12 次2、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动作要领3、组织学生练习4、个别纠错要求:1、五指尽量张开2、球贴于颈部,摁住球而不是抓住球1256562528中大课的结构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基本部分3、 学习手臂推球动作(1)练习手指拨球和手腕用力,将球向地下推。 510 次(2)正面推铅球。lO-15(3)侧向原地推铅
7、球(4)背向原地推铅球三、侧向滑步推铅球:1、侧向滑步徒手练习2、持球滑步练习3、滑步后蹬转拉收练习4、反复的滑步推铅球完整练习组织教法:* * * * * * * * * * * *教法:1、 讲解示范队2、 先徒手练习 3-5 次。3、 再练习纠正 1 分钟。4、 在口令下持球练习 3-8分钟。5、 老师在旁纠正错误。6、 学生相互纠正,相互学习 3-5 分钟。7、 学生继续练习 10 分钟。要求:1、用力顺序由下至上2、手脚协调配合,最后用力快速有力。3、滑步与最后用力紧密连接68结束部分一、放松活动二、课堂小结三、布置课外作业四、安排收归器材五、下课、师生道别组织:二列横队站立* * * * * * * * * * * * *教法:师生同乐要求:全身放松、心情愉快46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