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研究性学习设计作者姓名 范德新 任职单位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中一年级单元标题 中华华民族的奋起研究性学习名称 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小组成员 48 人,8 个小组所需时间 1 课时【学习目标】 (或概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伟大意义。研究五四运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之特点和规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小组分工协作,深刻理解五四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辨别史料的能力,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
2、方法,学会撰写历史小论文。【情境】5.12 汶川大地震青年士兵参与救援 青年学生为抗震救灾积极捐款一提起“80 后” “90 后” ,一些人总认为他们“娇生惯养不懂事” , “以自我为中心” ,“缺少爱心,很不负责”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80 后” “90 后”究竟怎么样?汶川特大地震中这一年轻的群体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最近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
3、当重任的。 ”而我们的身边人存在着“扶”还是“不扶”的困惑,让我们揪心的的小悦悦事件中的小女孩名叫小悦悦已经离我们远去。难道我们的身边只剩下冷漠?难道我们身边真的已没有小悦悦事件: 2011 年 10 月 13日下午 5 点 30 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两岁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 分钟内,18 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了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示?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任务与预期成果】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2小组内讨论自己的研究
4、成果,成果以资料卡片、图片展览、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使用 ppt 课件在全班展示交流。3围绕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过程】 (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活动一:划分小组,明确任务分为 8 个小组,每组选出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和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管理。小组可以分为文字材料组和图片材料组,还可以根据查阅材料的时期包括五四运动时期和新时期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工,小组成员弄清自己承担的任务。 活动二:搜集资料,加工处理根据各自的分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填写资源记录表,记录资源的主要内容。为保证资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
5、。教师提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什么作用?(2)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四运动中有何具体表现?(3)五四精神在新时期有何体现?(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活动三:合作探究,形成共识组长负责整合成员搜集的材料,围绕探究主题,在讨论探究中填写小组讨论记录表,记录小组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想法,最后达成组内成员的共识。研究成果可以以资料卡片,图片展览、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 活动四:展示成果,汇报交流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 ppt 课件,在班内展示交流。各小组把自己的有价值的资源、研究思路、过程、结论与其他小组共享。各小组互相补充,最终形成集体的研究成果。 活动五
6、:综合分析,撰写论文根据个人的理解,围绕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评价设计】1.能够较全面搜集相关必要资料,做出正确筛选,提取有效信息。2.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3.较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 PPT 课件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4.学会撰写历史小论文,格式规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论证充分。5.学生根据历史小论文评价量规进行互评,教师评价。【资源列表】1.常用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http:/ http:/54.china1840- http:/ 90 周年专题http:/ 3.文献资料梁启超少年
7、中国说温家宝“五四”前夕同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胡锦涛在共青团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附:历史小论文评价量规评价指标 优秀(1,0.8) 合格(0.8,0.6) 需再努力(0.6,0)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资料搜集( 20 分)资料来源广,内容丰富,且典型、翔实可靠,能说明论点。资料来源较广,内容较为丰富,比较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论点。资料来源单一,没有典型性,不能说明论点。论文内容( 60 分)论点明确,论据客观,论证过程充分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点比较明确,论据较充分,论证过程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未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文字表述( 20
8、 分)体例规范、语言准确、流畅,文章渗透积极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语言基本准确、流畅,有思想感情。语言不流畅,缺乏感情。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量规评价指标 好(1,0.8) 一般(0.8,0.6) 需要改进(0.6,0)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课前信息搜集(20 分)1.目的明确,紧扣主题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时间安排科学合理2.能利用 45 种信息渠道搜集信息;搜集信息全面,质量符合要求;对搜集信息能进行精细地加工处理3.思想重视,态度积极主动1.目的较明确,搜集信息时间安排比较合理2.能利用 23 种信息渠道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比较全面;对搜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3.思想比较重视,态度比较积极主
9、动1.目的不明确,搜集时间安排不合理2.能利用 12 种信息渠道搜集信息;搜集信息不全面3.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积极主动课堂探究过程(60 分)1.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者且职责明确2.合作探究组织严密,组员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能独立完成组内探究任务,并能进行小组间交流和信息共享;探究数据整理规范3.积极参与信息分析与整理,在组内集体合作基础上能产生集体成果1.小组内有分工,但分工不明确;有组织者,但职责不明确2.合作探究组织较严密,组员配合比较默契; 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探究活动;探究数据整理较规范3.能进行组内信息分析,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本组的成果1.小组内无明确的分工;无组织者2.合作探究组织不严密;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有限的探究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自己的成果研究成果展示(20 分)能采用 23 种软件或形式创作出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富于创造力的作品至少能采用 1 种软件或形式创作出基本反映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作品在教师帮助下,有探究性学习成果作品总分和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