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28767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309 大小:8.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9页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9页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9页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9页
财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财政基础知识,内容: 第一部分 财政概述 第二部分 财政收入 第三部分 财政支出 第四部分 财政预算 第五部分 财政监管 第六部分 财政政策,(一)财政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欧。 1315世纪,拉丁文finis是指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来演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或罚款支付的含义。 16世纪末,法国政治家波丹将法语finances作为财政一词使用,认为财政是“国家的神经”,随后逐步泛指国家及其他公共团体的理财。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从西欧各国引用finance一词,吸收中国早已分开存在使用的“财”和“政”二字的含义,创造了财政一词。,一、财政起源,第一部分 财政概述,1财政

2、含义,(二)我国: 古籍中“国用”“国计”“度支”“理财”即为财政之记载,“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一类用词,则是有关当今财政管理部门的记载。 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 民国政府成立时,主管国家收支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美国政府相应机构的英文用词为“Department of Treasury“,本来的意思是金库或国库,在我国也译为财政部。,(一)剩余产品的出现为财政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财政

3、产生的重要条件 (三)国家的产生是财政形成的必要前提和根本标志,二、财政的产生,(一)从实际工作角度看 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三、财政的定义,(二)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三)“国家分配论”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

4、收入的分配。,“以政控财,以财行政”。(贾康),“以政控财”就是说财政这样一个理财系统,它的主体是国家政权,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凭借自己的社会统治权力,它要控制社会总产品里面的一部分,而这个政府产品在封闭形态下表现为政府的财力,是以政控财。 那么掌握这部分财力干什么用呢?就是通过这个财力的运用来履行自己的职能,即“以财行政”来维持所有国家机器的运转和职能实现所需要的财力后盾。政府做任何一件事情,它背后必然有一个财力后盾的问题。没有财力后盾,这件事情就做不成。 这样一个作为政府主体来实行分配,它在经济上面形成这样一套分配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政活动的一般过程,小 资 料,长江三峡水电站,

5、计划工程期为17年,总投资额以1993年价格计算为999.9亿元,主要是国家投资。 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2002年7月正式开工,全长4200公里,投资约14000亿元,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 2001年底,在新疆塔里木盘地或国家批准的探明天然气储存量达到5267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725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工程每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以上,但是,在勘探期间,打一口井要花一亿元,连打三口井都落空,1998年1月钻到4000多深的地层,终于发现200多米厚的天然气。,一、政府与市场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6、(2)公共需要特征 A、社会集合性 B、共同享用性 C、外部性 D 、非竞争性和非营利性 E 、客观性和历史性 F、层次性,2财政职能,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排他性或非排他性 (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2)混合物品,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公共物品 (2)外部效应 (3)自然垄断 (4)信息不充分 (5)收入分配不公 (6)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3、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1)政治统治职能-政府的基本职能 (2)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 (3)经济与发展职能 -一般的管理层面 -推动经济发展,4、现代政府职能,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国家职能的描述,哦,太可怜了,经济警察,守夜人,慈

7、善家,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公共财政,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财政之由来,解放初期至80年代初,批判其用“公共性”粉饰和掩盖财政的“阶级性”,一直没提“公共财政” ; 1983年张愚山在翻译埃克斯坦Public Finance一书时,正式使用“公共财政学” ; 1996年开始理论界对公共财政进行了大论战; 1998年12月李岚清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 2000年11月,李岚清在第二次省部级班干部财政研究班上作了题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公共财政的初步框架”的重要讲话。,我国财政类型之演变,什么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Public Finan

8、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简言之,公共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以市场失灵作为财政职能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权力作为财政收入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需要作为财政支出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选择作为财政管理定位的依据;,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支出的公益性,是根本性特征 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 财政收入的完整性,是基础性特征 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的财政 财政管理的

9、公开性,是关键性特征 法治化财政、透明性财政即阳光财政,公共财政理念,1、弥补市场缺陷的理念:公共财政是一种缺陷财政 2、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理念: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 3、依照公意民主决策的理念: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 4、依法规范理财的理念: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 5、接受公众监督的理念:公共财政是一种受制财政,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具有比较合理、科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收支框架 公共收入主要有税收、非税收入等(收入的完整性)公共支出有公共机构、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工程、公共企业等方面,当然财政介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支出的公益性) 有比较透明、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管理的公开性

10、) 一是公共收支计划机制(政府预算);二是公共收支执行机制(税收征管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三是公共收支监督机制(在增强透明度的基础上构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立法机构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调控经济职能 (四)监督管理职能,三、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1、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2、涵义: 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

11、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3、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 社会公共需要的客观存在,需要财政配置资源满足其需求 (2) 弥补市场缺陷盲目性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制约,4、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 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比例)1、政府部门2、非政府部门,(2)在政府部门内部合理分配资源 (3)在不同地区之间配置资源 (4)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税收政策鼓励调整产业结构优化,4、资源配置方式,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

12、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以及加强税收征管,都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效率的重大举措。,收入分配职能,1、含义 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

13、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节。,2、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1) 市场分配机制以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决定。(2) 政府分配机制矫正市场分配机制缺陷、调节分配关系、稳定社会秩序。,3、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 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健康发展 (2 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目的是企业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体相同的利润 (3) 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差距 (4) 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是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内容。,4、实现收入分配职

14、能的途径,调控经济职能,1、涵义 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公债、投资等财政手段,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求平衡,以实现四大目标,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水平稳定 适度的经济增长 国际收基本平衡,2、调控经济职能的必要性 (1)市场机制的缺陷物价与就业的总水平由总需求水平确定,并与当时的生产能力有关,而总需求水平是难以估计的。 (2)生产的盲目性、自发性 (3)政策的原因 (4)国际原因,3、调控经济职能的内容 (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 需求过大时,紧缩政策需求不足时,扩张政策。 (2)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关键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结构。,4、调控经

15、济职能的财政措施 (1)相机抉择机制 (2)自动稳定机制 (3)其他措施,监督管理职能,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都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政令统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更需要强化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分配职能,监督职能,调节职能,1992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分配,配置,调控,监督,财政

16、职能变化图示:,第二部分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一个过程,即财政收支中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阶段,它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1财政收入的分类,一、财政收入涵义 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二、财政收入分类 (一)涵义: 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收入分类”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二)具体分类 (1)按收入形式分

17、类: 第一类:税收收入,下设增值税等21款。 第二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 第三类: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第四类: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第五类: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 第六类: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 10款。,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财政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捐赠收入等,。,类(6),款(40),项(245),目(207),。,(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农业收入,工业收入,财政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商业

18、收入,服务业收入,其他行业收入,(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生产劳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者创造的 新价值,财政收入,2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1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含义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 捐税。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依法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史话,税收是古老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禹定九州、任土作贡”,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禹,就出现税收的雏形“贡”。到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施“初税亩”,第一次使用了税字,也是在法律上首次承认土地私有制,成为我国

19、税收产生的标志。纵观中国历史,税收政策都是古代历朝历代重要的经济政策,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曹操的“租调制”、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法”等,每一项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1.周朝:“因田制赋,任土作贡”,实行“九赋”、“九贡”,并设立专司或兼司课税检查的“司市”、“司货”等官职,对“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2.管仲(约前723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人,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

20、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相同。,3.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 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 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初税亩规定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 按土地面积纳税,标志着井田制的 瓦解,也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 式形成。,井田制,4.均田制: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接受土地和负担税收的数量不仅考虑不仅考虑劳动生产力的高低,还考虑牛耕的多少,使用奴婢的多少等因素。将税收与劳动生产条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5.西晋傅玄,(公元217278年

21、),北地泥阳(即今甘肃宁县)人,提出的的税收原则:“至平”、“积俭而趣公”、“有常”,比亚当.斯密早1500多年。,6.公元780年,唐朝宰相杨炎(721781)建议推行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和田亩的多少确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的不公平。同时,允许以货币的形式交纳户税。7.唐朝理财家刘晏(715-780)提出赋税征课应遵循两个原则:“知所以取人不怨”;“因民之所急而税”,指应选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日用商品为税收对象,可使税源丰富和稳定。,8.唐朝.李翱(772841),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关于税收政策,他提出“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

22、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在他看来,“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zhe)日繁,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远早于1974年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拉弗曲线,9.此外,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思想家、理财家提出了反应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赋税思想和税收原则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有:(1)薄敛原则。即从轻课税的原则,这是儒家学派提出的税收原则理论,也是我国历史上许多理财家的赋税观点。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

23、子和荀子等。 (2)重税原则。即从重课税原则,这主要是法家学派的税收原则主张。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和李斯等。(3)常征原则。即实行恰当税制、正常征收的原则,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墨子。这些原则多数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一、税收的含义(续),我国辞海里“税”的释意是“国家对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只是说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在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语辞典中,对Tax(税)的英文释意是“公民交给政府用于公共目的的资金”。 这两种解释是有明显差异的。 生产力的发展三大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阶级斗争国家税收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

24、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剩余产品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税收的特征,强制性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国家征税并不直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二、税收的特征(续),固定性 国家按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税。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是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 收入的重要标志。,2.2税收要素,一、纳税人 也被称为纳税主体,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25、的单位和个人,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由谁纳税的问题。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公民或居民个人;法人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一致,主要取决于税种的性质。 税负转嫁时,纳税人不等于负税人 税负不转嫁时,纳税人等于负税人 扣缴义务人:指按照税法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务代理人:依法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委托代为办理各项纳税事项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解决某税种对“谁”课税问题纳税主体,负税人

26、,最终负担税款的人,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扣缴义务人,代为扣缴税款的人,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二、课税对象,也被称为“课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 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 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所得所得税商品商品税财产财产税,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概念,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税源是在GDP初次分配中已经形成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 税源与课税对象不一定相同: 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而税源是纳税人的财产收益; 流转税的课税对象是各种商品和劳务,而税源是这些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 所得税的课税

27、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税目(课税品目) 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征税的广度。税目一般是指具体的征税品种或征税客体。 例如:消费税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税目。,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概念,计税依据:反映征税的广度。 也被称为税基,是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的数额,是课税对象的数量化。 计税依据按照计量单位来划分 从价计征:按照课税对象的价值,即货币计量单位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数额。 从量计征:按照课税对象的自然计量单位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数额。,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概念,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定义。某税种对“什么”课税问题,区别税种和

28、税类的主要标志,税源,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VM,如果课税对象包括C,它和税源则不一致。,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直接根据,从量税的计税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税目,课税对象具体化,列举法和概括法,三、税率,税率体现课税的深度。 比例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都按照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 累进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其数额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 定额税率:指按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征税数额的税率。,三、税率(续),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下面设四级全额累进税率表进行分析: 四级全额累进税

29、率表级次 级距 税率1 全年所得额01000元(含) 10 2 全年所得额10005000元 203 全年所得额500010000元 304 全年所得额10000元以上 40,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根据上表,假定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0元,乙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1元,则两纳税人应纳税额分别为: 甲应纳税额10000303000(元) 乙应纳税额10001404000.4(元),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优点:计算简便,累进幅度大,调节收入有效; 缺点:在两个级次的交叉点附近往往容易出现税额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累进税率:超额累

30、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税率征税的累进税率。 下面用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进行分析: 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次 级距 税率1 全年所得额01000元(含) 102 全年所得额10005000元 203 全年所得额500010000元 304 全年所得额10000元以上 40,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假设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0元,乙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1元,则按照上表所示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为: 甲应纳税额: 第一级:应纳税额100

31、010100(元) 第二级:应纳税额400020800(元) 第三级:应纳税额5000301500(元) 甲共计: 应纳税额=100+800+1500=2400(元),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乙应纳税额 第一级:应纳税额100010100(元) 第二级:应纳税额400020800(元) 第三级:应纳税额5000301500(元) 第四级:应纳税额1400.4(元) 乙共计: 应纳税额10080015000.42400.4(元),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程度缓和,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速算扣除数(简化计算):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税负超额累进税率税负本

32、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全部课税对象数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 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 税,500015%=750,超额累进税率计 税,5005%=25,0,500,2000,5000,5%,10%,15%,20%,(2000500) 10%=150,(50002000) 15%=450,=625,(5100),510020%=1020,(51005000)20%=20,20,=6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请计算出各级的速算扣除数,并计算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10000元,月收入50

33、000元,年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三、税率,0,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四、减免税,减免税指税法规定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少征一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规定。所谓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所谓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减免税的内容 税基式减免:指对具体项目列举减免或对课税对象规定起征点、免征额,以及解决普遍性照顾问题。 税率式减免 税额式减免,四、减免税(续),起征点(tax threshold)与免征额(tax exemption)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

34、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五、纳税环节,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和劳务活动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环节的三种类型: 一次课征制:消费税 两次课征制:(卷烟的消费税) 多次课征制:增值税,六、纳税期限,纳税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的三种形式: 按期纳税 按次纳税 按年纳税,七、纳税地点,纳税地点:税法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点。 纳税地点的形式: 就地纳税

35、营业行为所在地纳税 汇总缴库 口岸纳税,八、违章处理,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是保证税法正确贯彻执行、严肃纳税纪律的重要手段。如欠税、逃税、骗税、抗税等。,2.3税收分类,商品劳务税(流转税):以流通过程中各种商品劳务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所得税:以纳税人各项纯所得或利润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财产税: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对象的税种。如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及赠与税等。 资源税:以各种资源为对象的税种。如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行为目的税:以社会的特定行为为对象和为实现政府的特殊目的而征收的税

36、种。如印花税等。,一、按课税对象分类,一、流转税,含义:也称商品劳务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或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特点: 课税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 税收负担普遍,课税隐蔽 比例税率 计征简便 税负累退,二、所得税,含义:所得税是以个人和法人的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优点:1.税负相对公平;2.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缺点:1.课税有弹性。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2.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3.计征管理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三、财产税,概念:是以法人和自

37、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 课税对象:财产(不动产、动产) 财产税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收入上的稳定性,税收不易逃漏。2.征收财产税可以调节财富的分配,体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性。3.适合于作为地方税来征收管理。,四、资源税,含义: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特点: 1.资源税只对特定的资源征税; 2.实行差别税额; 3.采用从量定额征税方法; 4.资源税兼有受益性特点和强制性的特征。,五、行为目的税,含义:行为税也称为特定行为目的税类,它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行为目的税类的特点: 1.收入零星分散;

38、 2.税源变化大、流动性强; 3.征税难度大、成本高。,二、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税。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各种税。(资源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三、按税金与价格关系分类,按税金和价格的关系,可以分为: 价内税:指应纳税额构成商品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营业税、消费税) 价外税:指应纳税额不构成商品价格内在因素的税种。(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换算,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四、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直接税: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一般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税种。 间接

39、税:税款的缴纳者通过价格方式,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这类税收一般称为间接税。,五、按税收管辖权限分类,中央税:由一国中央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属中央一级的税种。 地方税:指由一国地方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属地方一级的税种。 共享税: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享的税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中央政府 固定收入,中央地方 共享收入,地方政府 固定收入,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烟叶税,国内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印花税,75%,25%,铁、银、

40、保总缴 部分,其余,铁、银、海 油总缴部分 其余60%,其余40%,60%,40%,海洋 石油,其余,铁银保 总缴部分,其余,证券97%,证券3%; 其余,2.4税负转嫁与归宿,一、概念 税收负担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税源数量的比重。即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 二、转嫁方式: 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特殊的后转嫁) 三、影响转嫁与归宿的因素 1.供求弹性;2.市场结构。,2.5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含义 税收制度(广义):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令条例、实施细则、征管办法和征管体制的总称。 税收制度(狭义):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

41、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的搭配问题。,二、税收制度的类型,以税制中的税种数量为标准,可以分为单一税制结构和复合税制结构: 单一税制结构:指由一种税构成的税制形式,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课征某一种税作为税收收入的唯一来源。 复合税制结构:指由两个以上税种构成的税制形式,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同时课征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单一税制优缺点,优点: 1.税收的课征只有一次,对生产和流通影响很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稽征手续简单,减少了征收费用; 3.可使纳税人轻易了解其应纳税额。 缺点: 1.从财政原则看,单一税制很难保证财政收入的充足,也就难以满足国家经费的支出需要; 2.从经济原则看,单一

42、税容易引起某一方面经济上的变动; 3.从社会原则看,单一税制的征税范围很小,不能普及一切人和物,不符合税收的普遍原则。同时单一税只对某一方面课税,而对其他方面不课税,也难以实现税收的平等原则。,征多少种税 努力方向:简化税制 征哪些税 商品税 财产税 所得税 如何搭配 核心:主体税种的选择,复合税制,在一国税收制度中经济影响最大、收入比重最高的税种。 单一主体税制结构 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双主体税制结构 所得税和商品税并重的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复合税制优缺点,复合税制的优点体现在:1.就财政收入而言,税源广且普遍,伸缩性大,弹性充分,收入充足;2.就社会政策而言

43、,具有平均社会财富,稳定国民经济的功能;3.就税收负担而言,从多方面捕捉税源,减少逃漏。 当然,复合税制也有一些缺点,表现在:1.税收种类较多,可能影响生产和流通;2.征收手续繁杂,征收费用较高;3.容易产生重复课税。,三、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1.财政收入 2.税收征管能力 3.政府政策目标 直接税收入分配发达国家 间接税资源配置发展中国家,2.6我国税制沿革,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收,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颁布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当时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 二、1953年的税制修正:从1953年起,依

44、据“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精神,国家对原来的工商税收制度作了若干修正。这次修正税制的主要内容是试行商品流通税。商品流通税是对某些特定商品按其流转额从生产到消费实行一次课征的税收。1956年5月3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席签署公布了文化娱乐税条例,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正式建立以后首次通过的税收法律。同年5月4日,财政部公布了文化娱乐税条例施行细则,在全国施行。之后,于1966年9月停征,1987年11月宣布失效。,三、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一)改革工商税制:1958年工商业税制改革的方针是“基本上在原有税负基础上简化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5、是试行工商统一税。工商统一税是1958年将原来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合并而成,是对工商业和个人按其经营业务的流转额和提供劳务的收入额征收的税。采用比例税率。工商统一税对工农业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实行两次课政制。(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1958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分地区的差别比例税制,并继续采取“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之后,于2006年1月废止。,四、1973年前税制的其他变动: (一)1959年的“税利合一”的试点; (二)1962年开征集市交易税; (三)1963年调整工商所得税; 五、1973年改革工

46、商税制:1973年对工商税制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提出的原则是“在保持原税负的前提下,合并税种,简化征税办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试行工商税。工商税是把企业原来缴纳的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盐税合并而成的。合并以后国营企业只需缴纳一种工商税,集体企业只要缴纳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两种税,在纳税环节上采取两次课征制。,六、1983-1984年两步利改税:1983-1984年,我国税制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利改税,即把原来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方法改为征税的办法。(一)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国营企业普遍征收所得税,但对国营大中型

47、企业征收所得税后的利润,采取多种形式上交国家,实行税利并存。(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按8个税种向国家交税,也就是由“税利并存”逐渐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 此外,从1983年9月6日到1990年,我国先后与日本、美国、法国等19个国家正式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这些双边税收协定也是我国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七、1994年的税制改革:分税制: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即分权、分税、分管。所以,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的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 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

48、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改革的内容:1.所得税改革:(1)企业所得税改革;(2)个人所得税改革。把原来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2.流转税改革:建立一个以规范化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互相协调配套的流转税制。3.其他税种的改革。,八、新一轮渐进式税制改革: (一)2000.1.1: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二)2001.1.1:征收车辆购置税,取消车辆购置附加费; (三)2001.5.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四)2002.10.1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五)2004.1.1:

49、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 (六)2004.7.1:东北地区增值税开始试点转型,并随后扩大到中部六省和内蒙古以及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 (七)2006.1.1和2008.3.1: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正、修改,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八)2006.1.1:废除农业税;4.28:开征烟叶税; (九)2006.4.1:修订消费税税目和税率; (十)2007.1.1:对原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费合并为车船税; (十一)2007.1.1:修改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十二)2008.1.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 (十三)2009.1.1:修订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暂行条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十四)2009.1.1:燃油税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 (十五)2009.1.1:废除城市房地产税,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房产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