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氏杆菌病预防知识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或懒汉病,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菌体呈球杆状,为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的需氧菌。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肉及鲜奶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热、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很敏感。对常用的抗菌素也较敏感。对人的致病性以羊型最强,猪型次之,牛型较弱,犬型仅偶然可传给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羊、牛和猪,在我国主要是由绵羊和山羊传播,其次为牛。 1.传染源 常见的家畜 动物都可以成为布鲁菌的宿主。目前已知有 60 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其次是犬。在不同国家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有所不同
2、,我国以羊(绵羊、山羊 )为主,其次为牛, 仅在个别地区出现以猪为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再不同的宿主之间生存,各种布鲁菌在各种动物之间可有转移现象,其中以羊种菌转移到牛的最常见,这不仅是因为羊种菌对人有较高的致病性,而且因为牛奶及其制品比羊奶及其制品应用更广,因此对人的危险性更大。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狗、猫等也可感染本病,但除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作为很少会成为传染源。患者也可从粪、尿、乳中排菌,也有人传人的报告(夫妻间) ,但属于个别个案,所以人作为传染源情况罕见。许多野生动物,如野牛、野兔、野鹿、黑线姬鼠等也可感染本菌,一般在动物之间流行,感染人的情况很少。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狩猎才有可
3、能传染给人。2.传播途径 病畜常会流 产或死胎,这种畜胎、羊水、胎盘及产后阴道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布菌,如给病畜接产和处理流产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则极易受染,这些含菌物质以及病畜的排泄物中的布鲁菌也可污染皮毛、土壤、水源等而间接感染人、畜。病畜的肌肉、内脏及乳汁中也均含有很多病菌,如剥皮、屠宰或处理尸体时防护不好或食用生奶、未经消毒处理的乳类制品(生乳、乳酪、酸乳等)或接触病畜未经处理的皮毛也可被感染。蝇和蟑螂虽可携带病菌,但一般不会引起该病的传播。布鲁菌进入人体的途径: 经 受损皮肤 (外伤、擦伤等); 呼吸道,如吸入含菌的气溶胶等;经黏膜,如含菌液体溅入眼结膜或经性器官黏膜等;消化道,如食用
4、未经彻底灭菌的含菌奶类、食物等。流行区患者常由上述形式感染该病。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由于牧区居民、工作人员、饲养员、屠宰工人、防疫工作者与牧畜接触机会较多,所以感染几率更高。病后可获较强免疫力,由于不同种布鲁菌之间有交叉免疫,所以再次感染者很少,疫区居民常常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4.预防布病应加强家畜管理和个人预防。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圈舍远离居民点避开水源;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或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尤其是产羔季节不要把牲畜放在室内,小孩不要和羊羔玩耍;三是建产羔室。接羔人员熟悉预防布病基础知识,做好个人防护,不在产羔室内吃东西、吸烟,每次接羔后应对室内和个人进行消毒;四是厨房的切菜板应生、熟分开; 五是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儿及胎衣应加生石灰深埋。六是加强家畜布病检疫、免疫工作,发现病畜及时淘汰捕杀,做无害化处理。一六八团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