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提要:21 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空前密集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与人才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即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其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词:实验 ;科学教学; 探索 ;创新意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科学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具有示范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知识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科学教学应该是科学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科学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3、。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把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得到的才可能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1、培养实验观察的能力科学课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使学2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索乐趣,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在实验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
4、验等等;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为他们设置种种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境,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摸得着、看得到、闻得出、觉得到的极易掌握。针对此特点,我在空气这个模块的教学中,为了扭转学生总认为空间是什么也没有这一思维定势,我设计了看、摸、听、称等几个环节。首先是感受空气的踪迹,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塑料袋来回甩动,一会儿工夫,袋里就装满了气。再让学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开一点,靠近耳边,挤压袋内空气,听声音。再装气,用牙签扎一个小孔,压入水中观察。就这样,
5、依靠视觉、触觉和听觉,学生就乐意接受空间存在着空气,空气会流动这一事实。在观察方面,要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2、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探究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本领,就能在探求科学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我们还要教给学生记录与整理、思维和逻辑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
6、问题的习惯,养成他们全面而不片面、联系而不孤立、发展而不静止地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良好的科学方法。二、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处事行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3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1、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对任何发现都应该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还是不可靠。所谓的“眼见为实” ,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恰恰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的反映。“实
7、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在严格的科学检查和验证下进行的实验,并且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进行,才具有科学意义。2、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老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在做实验的时候,要多想想、多试试,才能得到更多的结论
8、,发现更多的奥秘。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享受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是科学实验课的主题及生命。只有科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投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五彩缤纷的科学实验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实验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的享受成
9、功的快乐。学生在一个个小实验中,不断的探索,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碰到一个问题,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4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已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着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例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出示一瓶橙汁汽水,一瓶桔子汽水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你想研
10、究两瓶汽水的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1) 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会冒泡泡?(2) 我想研究汽水的盖子为什么能封得那么严实?(3) 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管它叫汽水?(4) 为什么人们都爱喝汽水?(5) 为什么汽水一般装在玻璃瓶里?(6) 为什么瓶里的汽水不装满?非要差那么一点点?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只来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汽水在瓶中为什么不能装满?学生看到研究的问题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培增,创新欲望强烈。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11、,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的起始阶段一般是先提出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是采用哪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目的都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四、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留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
12、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便会发现,学生也是5一个创造者。教师也应给这些学生鼓励表扬这样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普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器材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于许多科学实验只能简单的演示。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只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要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李大光。2003 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科普网2、 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邵永良、庄允吉、童国飞(宁波出版社,1999 年 2 月第二版)3、贾建刚。完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自然教学。2003(1)4647。4、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版) 。5、 请保护孩子的创新萌芽高桂学、任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