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281283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斯金纳 刺激-反应理论按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让一个中性刺激伴随着另一个已知会产生某一反应的刺激连续重复呈现,直至单凭那个中性刺激就能诱发这种反应,新的刺激-反应(S-R)联结就形成了。也就是说,新刺激替代了原刺激,例如,在著名的巴普洛夫实验(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每天在喂狗之前在狗旁边摇铃铛,由于狗进食的时候会流口水,所以久而久之就把铃声和进食联系起来,形成了“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的条件反射。 )中,铃声替代了肉丸引起狗流口水。刺激替代现象在人身上也时有发生,例如在课堂讲课时,当教师转向黑板时,学生就会拿起笔来准备作笔记,虽然“转身”动作本身并非引起“做笔记”这一

2、反应的原始刺激。然而,在经典的条件作用下建立的联结属随意性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人类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往往造成误会。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为此,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就用一根杠杆或一块木板;若以鸽子为被试对象,就用一个键盘)。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用线条方式准确地记录动物“按”或“啄”的次数与时间,如图23 所示。斯金纳早期通常使用白鼠来作试验,后来大多以鸽子为被试对象。在实验时,并不是动物每一次按杠杆或啄键盘后都给喂食,食物的释放方式由

3、实验者决定。除此之外,实验者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温度与湿度等。斯金纳在用白鼠和鸽子作为被试进行研究,放在“斯金纳箱”中饥饿的白鼠起先是因偶然的压杆动作获得食物,多次尝试后,它学会了主动压杆以获取食物。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某个刺激情景中的自发性反应,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形成操作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斯金纳把条件作用的学习历程分为两类,即“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他认为,机体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的刺激才能形成反应。他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 ,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操作性反应” 。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

4、作性行为的学习,如人们读书或写字的行为。为了促进操作性行为的发生,必须有步骤地给予一定的条件作用,这是一种“强化类的条件作用” 。 (2)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负强化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增加正强化物或减少负强化物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概率增加。这一发现被提炼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当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教学信息-“刺激”后,学习者可能会产生许多种反应(包括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只有与教学信息相关的反应才是操作性反应,在学习者作出了操作性反应后,要及时给予强化,如学生答对时告诉他“好”或“正确” ,答错时告诉他“不对”或;“错了” ,这样在下次出现同样刺激时作错误反应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减小,从而促进学习者在教学信息与自身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完成对教学信息的学习。 (3)强化程序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强化实施方式,其中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立即强化是指个体表现正确反应,立即提供强化物,而延缓强化则是指个体表现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才提供强化物,实验的结果表明立即强化的效果优于延缓强化;另一类是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个体出现正确反应之后,均提供强化物,而部分强化仅选择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提供强化物,实验的结果发现部分强化效果优于连续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