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278071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养猪综合知识 (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猪的常见繁殖障碍类疾病(一)母猪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引起该病的原因比较多,下面仅从病毒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 概述能 够引起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主要有 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乙型脑炎等,这些病但从临床症状他们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有比较分析,总结经验,通过实验室手段才可以区分,确诊,达到治疗, 预防的目的!二 分述一) 蓝耳病【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此病俗称 “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新病。【临床症状】 主要表 现在感染猪厌食、体温升高(40-41),妊娠期

2、发生早产,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该病无肉眼可见特征性病理变化,确认一般依靠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或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过氧化物酶试验,elisa 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检测抗体。【预防治疗】 加强猪群 卫生消毒,加强与外界隔离,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购入猪严格检疫和隔离是杜绝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国外已有疫苗应用,灭活苗免疫母猪一年两次,每次间隔 21天,弱毒苗仅限 3-18 周龄仔猪应用。我国哈兽研已研制出灭活苗,效果与国外相同,目前正在某些地区中试。该病属于群发病,流行地区要采取早期同步断乳,在仔猪感染前异地隔离饲养,切断从成猪到仔猪的传播途径。猪群暴发该病后须采取相应的支

3、持性治疗。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猪舍卫生条件,提高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饲喂高能量饲料,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和注意保温。二) 细小病毒【病原】 猪 细小病毒病 该病由猪细小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孕猪在怀孕前期受到感染时,引起流产、死产、胚胎死亡、木乃伊化胎儿。【临床症状】 在怀孕 30-50 天感染猪主要产木乃伊化胎儿。50-60 天感染多出现死产。怀孕 70 天感染出现流产症状。而怀孕 70天后感染的母猪多正常产仔,但这些仔猪常常有抗体或病毒。此外产弱仔、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都是该病的临床症状。肉眼可见病变,母猪子宫内膜有炎症,胚盘有融化现象,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现象等。

4、病毒分离和利用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抗体都可诊断细小病毒感染猪。【预防治疗】 对于未感染的 猪场,应杜绝引进带毒猪,严格对公猪精液进行检查,阴性猪可使用。初产母猪一般在 9 月龄以后配种, 以便大多数处女母猪提高主 动免疫能力 ; 用母猪的血清进行血球凝集抑制(HI) 试验。当 HI 滴度在 1:256 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 2 周以上,当再次检测 HI 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通过将血清学反应呈阳性和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 或将处女猪赶到被污染的猪圈内饲养等方法, 使其受到感染而产生免疫力。初产母猪和育成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5、经产母猪一般不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每次每头肌注 3 毫升,注射两次(间隔 1015 天) , 种公猪 67 个月龄一次 ,以后每年一次加强免疫。对猪舍,特别是繁殖猪舍,必须彻底消毒和做好污物处理工作。 三) 伪狂犬【病原】 猪伪狂犬病该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 猪感染其症状因日 龄而异,成年猪仅表现增长减慢,呈轻微症状。种猪表现不育,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性机能减退。母猪则为返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后精神症状抽搐至死亡。15 日龄内仔猪死亡率 100%,断乳 仔猪死亡率达 10-20%。

6、病毒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应用免疫琼脂扩散试验、elisa 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都可诊断伪狂犬病。【预防治疗】 伪狂犬病目前尚无治 疗办法,国外已普遍采用免疫接种方法,灭活苗接种公母猪一年两次,第一次免疫后间隔 6 周加强免疫,以后每 6 个月免疫一次,育肥猪断乳后免疫一次即可。我国也有伪狂犬病弱毒和灭活苗中试产品在一些地区试用。目前认为猪是主要的带毒者,因此要严格将猪牛分开饲养。引进猪时,应严格检疫隔离。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消灭昆虫媒介,加强饲养管理。对有本病的 猪场,应采取停产措施,经血清学检查发现阳性猪在 50%以上的种猪场,应全群淘汰。连续 4 次血检,阳性

7、率在 1%以下的猪群,淘汰阳性猪。建立净化猪群等综合防治办法,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四) 乙型脑炎【病原】 猪日本乙型脑炎又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猪特点为高热,流产、死胎【临床症状】 体温很快上升到 4041,发热持续 310 天,精神不振,头剧痛,呕吐,疲乏无力,多伏卧昏睡,食欲减退,口干,心跳增快,眼结膜充血,粪干尿黄或四肢震颤,后肢麻痹或跛行,此外,乙脑病毒还会引起母猪的死胎流产,怀孕母猪主要引起流产、死胎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或木乃伊胎,同胎流产的胎儿,其大小差别明显,小的如人指头,大的如正常胎儿大小。有的超过预产期也不分娩,胎儿长期

8、滞留,特别是初产母猪常可见到此现象。剖检症状:死胎脑积水,胎盘水肿,公猪呈睾丸硬化与阴囊粘连、胸腹积水,浆膜表面有出血斑,淋巴结充血或肝脾有坏死灶.【预防治疗】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 后备公、母在配种前 3 周及l 周进行两次接种乙型 脑炎弱毒疫苗每年于蚊子出现前(4 月中旬)时进 行对公 、母猪连续两次免疫接种。三 总结我们通过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源尽管很多,但是还是以病毒为主,并且这些病中的一些,不但是影响生产,还影响猪体的免疫系统。这就是说,加强对这些病毒性繁殖障碍的认识与总结对生产实际是很有必要的。(二)母猪非传染性不孕母猪不孕的原因比较多,这里就非传染性不孕做一

9、分析!引起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这些:一 初情期延迟所谓初情期延 迟是指 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达 7 月龄后仍未见发情,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发病病因】 1 卵巢发 育不全:多 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 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2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 遗传 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 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 30 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 12 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

10、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3饲 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 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 46 头为宜,单圈饲养 1 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4安静 发 情:个别青年母猪已 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 这种情况品

11、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预防治疗】控制体重: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尽快达到 78 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管理措施:对母猪进 行调圈处理。公猪刺激。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对以前饲料减半。 激素诱导:对不发情后 备母猪肌注 8001000 单位孕马血清诱导发情和排卵,再注射 600800 单位 HCG 可在 35 天内表现发情和卵泡成熟排卵。 考虑遗传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母猪在 910 月龄还不见初情期的,可能为遗传原因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二 不发情(乏情

12、)乏情欲也称不发情,是指青年母猪断奶 15 天后仍不发情或后备母猪达 8 月龄还不发情的情况,其卵巢处于静止状态,是非病理性的无周期活动的生理现象。【发病病因】 1 胎次 一般而言,经产母猪 95%在断奶后 7 天内表现发情,仅有 70%青年母猪在首次产子断奶后头一周表现发情。2 季节 六,七,八,九月断奶的成年母猪其乏情率比其他月份断奶的母猪高。3 气温与光照 温度太高,影响母猪的 发情。4 猪群大小 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猪发情率要比断奶后成群圈养的母猪高。5 营 养 必须有充足的营养6 激素 激素对母猪的发情影响也比较 大7 管理因素 就是管理跟不上,或者是管理粗放。【预防治疗】皮下或肌肉

13、注射孕马血清或全血 1525 毫升,或者是肌注PMSG 制剂 10001500 单位,12 次。另外,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001000 单位,间隔 12 天重复 1 次。静脉或肌肉注射 FSH(促卵泡激素)100300 单位,隔日 1 次,一般 34 次,不仅可促进乏情母猪发情排卵,并且有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的作用。三 连续发情是指在母猪发情配上后不久,在下一个情期,又出现发情的症状,这多是由于垂体分泌促黄体素不足,或者由于 FSH 过剩,以至于 LH 和 FSH 之间的平衡紊乱而不能排卵。造成不能受孕。对于连续发情,当母猪发情到第四天,若还让公猪爬跨,应再让公猪与他交配,为了

14、促进排卵,可同时注射 HcG500IU.四 卵巢囊肿主要表现发 情不规律,其中青年母猪占一半以上。治疗措施:肌肉注射促黄体素 200 至 500 微克欣,注射 1 至 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 22 天,发情率一般为百分之774,受胎率可达百分之 702。五 持久黄体母猪长期不发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具体措施是先用前列腺素 35 毫克肌肉注射,经 3 至 5 天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 1000 单位,大多数在3 至 4 天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六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于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

15、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双阴道。防治:出现上述临床症状,都是难以治 疗的,只有在后 备母猪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2006-1-25 10:29:00第一章 养猪的环境与设备一 场址的选择要求场址选择对猪群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以及生产效率都有直接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地势:要求地势高燥、平坦、向阳背风、座北朝南、防止积水、返潮。如为坡地,颇幅以不超过 1%3%为宜。(二)土壤:以沙壤土为好,黏土则排水不良,易积水。(三)水源: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的水源,最好用地下水或自来水。(四)交通运输:应

16、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之处,但交通运输频繁的地区,须注意防疫。离主要公路干线 2 公里以上,猪场最好有围墙。(五) 排污处理:粪尿应及时排除猪场,猪场下风处应设有化粪池。二 场内布局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分开,生产区内料道与粪道不能同时使用一个通道。根据当地主风向与地势特点,生产区、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向的上风位置。生产区应建在生活区上风向或偏上风向。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次序为:后备母猪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哺乳舍保育舍肥猪舍妊娠母猪舍舍与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10 米,育肥舍靠近大门或出猪栏,兽医室、病猪隔离舍、积粪池、焚尸坑最好远离生产区。在每一生产小区的入口处设消毒池,有条件最好把繁殖场与肥

17、育场分开。饲料加工储存设在靠近场区大门猪舍外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向南猪舍有利于冬暖夏凉和自然通风。三 猪舍的设计要求(一)建筑设计要求单列式猪舍走廊门宽 1 米、高 2 米,双列式猪舍中间过道双扇门宽度 1.5 米,高 2 米,圈门栏高度0.8 米,高度同猪栏一致,门向外开。窗户大小以采光面积对地面比例来算,种猪舍 1:810,肥猪舍 1:1520,窗户离地面 1.11.3 米,窗顶距屋檐 40 厘米,窗户的大小和数量依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封闭式猪舍窗户面积不少于阳面围墙面积的 1/3,阴影不少于围墙面积的 1/4。猪舍跨度单列式种猪舍 4.5 米,育肥舍 5.56 米,双列式猪舍 7-8 米

18、。宽度:种猪舍 2.5 米,育肥舍 3 米,半开放猪舍两侧应设排风扇。每栋猪舍的长度、间数设置要事先考虑到饲养员的管理能力。一般一个饲养员可养育肥猪 150200 头、哺乳母猪 20-25 头,妊娠、空怀后备母猪 60-80 头,种公猪 10-15 头。尽可能安排每个饲养员负责一或两栋猪舍。在猪舍的一侧建一个工作间。单列式猪舍走廊宽 1 米,双列式宽 1.2 米。育肥猪舍最好建成双列式,既便于管理又节省建筑面积。舍内围墙(栏)高度:育肥猪、母猪舍为 90 厘米。公猪舍为 120 厘米。育肥猪及母猪舍圈栏门设在走廊上,宽 60-80 厘米。种公猪舍门可设在外围墙上,门高度为 1.5 米,与围墙(

19、栏)一致。在公猪舍一侧建专用配种间,便于配种。哺乳母猪舍内靠走廊一角建仔猪补料间,长宽(1.01.5 米),栏墙高 80厘米,一侧贴地面,设高 30 厘米、宽 25 厘米的仔猪出入孔。(二) 猪舍设备要求1、饲槽:饲槽分单槽和通槽,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类。生长肥育舍、种猪舍设置固定饲槽,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用活动式饲槽或料箱。料槽边缘要求光滑、底部呈锅形。2、 饮水器:提倡用鸭嘴式饮水器。肥育舍、种公猪舍每舍安装一个,离地面高度为 40-50 厘米。母猪舍每舍安装两个,供母猪、仔猪用,高度分别为 50cm 和 18cm,饮水器安装在舍间隔壁上,距外围墙 50-80cm,靠近排粪沟。3、 消毒池(卫

20、生防疫):场门口、生产区门口设消毒池,深 20cm,长度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 1.5倍,各类猪舍间距为舍高的 3-5 倍,生产区的门口设更衣室、消毒间和消毒池。四 猪舍环境要求(一)温度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原则是: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小猪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经常怕冷,可用保温箱(内装电热板、红外线灯泡)为仔猪提供一个小气候,保育阶段可用提高栏舍温度的方式进行保温。大猪及公母猪对寒冷的刺激有较强的耐受力,但对高温则很不适应(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持续高温会使猪体散热受阻,严重会导致中暑。对于公猪则引起精液品质下降。因此,在高温时节,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可采取以

21、下措施:1、增加通风,安装排风扇(可以采取水汽喷雾抽风法),带走猪体表热量;2、 用凉水冲洗猪身和栏舍,但应以增加风速为条件。冬季通风会使舍内温度降低。因此,通风要适度,最好使用热风炉来提高舍温。各类猪群圈养密度与群体大小每头占圈栏面积(平方米)密度猪群 平实地面 半漏缝地面 全漏缝地面每圈养猪头数(头)每头猪最低占用饲槽长度(厘米)后备公猪 2.5-3.5 2.5 2.5 2.0-4.0 40 后备母猪 1.0-1.2 1 0.8 8.0-10 35 妊娠母猪 2.0-1.2 1.8 1.6 2.0-4.0 45 哺乳母猪含护仔栏7.5-8.5 5 4 1 50 成年母猪 6.0-7.0 6

22、 6 1 50 成年公猪 0.3-0.4 0.3 0.3 2 自由采食总长度 100育肥猪 0.8-1.2 0.9 0.8 8.0-1.2 30 猪在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阶段 适宜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种公猪 13-19 25 10种母猪 13-19 27 10哺乳母猪 15-22 27 10哺乳仔猪(7kg 以下) 30-35 37 28保育猪(7-15kg) 22-28 30 18小、中猪(15-60kg) 18-22 27 13大猪(60kg 以上) 15-20 27 10(二)湿度猪生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0-75%。湿度直接影响体温调节,间接通过病原微生物影响猪只健康。猪舍内的湿度

23、来源于空气进入舍内的水分,动物排出的水分和水汽,地面、墙壁等其它物体蒸发的水分。低温高湿加剧了猪体的寒冷感,不利于生产性能的发挥。此外,高温度促使病原微生物滋生,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增加,会使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防止高湿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好场址,建成的猪舍充分干燥后再使用;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水,及时清除粪尿;3)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干燥垫草;4)训练猪只固定地点排粪尿。(三)通风通风有利于增加散热,排除舍内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对猪的健康和生长有良好的作用,以纵向通风为好,冬季寒冷季节,应将通风和保温二者平衡好,不至于偏及一方而造成不良影响。气流过大,能

24、量消耗增多,甚至降低增重。一般认为冬季猪舍气流控制在 0.1-0.25m/秒为好。必要时堵塞屋顶门窗、防止贼风袭击。(四)有害气体猪只呼吸、粪尿、垫草有机物分解等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氨、硫化氢和甲烷。他们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影响很大。氨气由含氨物分解而来,比重比空气轻。猪只长期处于氨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尽管不宜被人们发现,但对生产力已造成了损失。在 50ml/m3 氨浓度下,猪表现为口腔、鼻腔、泪腺分泌物增加,氨浓度在 100ml/m3 以上表现更为严重,直接影响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饲养管理中,猪舍中氨浓度以低于 26ml/m3 为宜。猪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且消

25、化机能紊乱时,肠道排出大量硫化氢。硫化氢比重比空气低,并且毒性很强,浓度为 20ml/m3 时,猪食欲丧失,出现神经表现。50-200ml/m 3 时引起呕吐、腹泻。猪舍中的硫化氢以不超过 10ml/m3 为宜。欲消除舍内有害气体,应采取综合措施。1、 及时清除粪尿;2、 圈舍地面坚实无缝,不漏水,有坡度利于排水;3、 防止舍内温度过高;4、注意通风并铺垫适宜的垫草。(五)光照光照对肥育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影响不大,一般不宜太长和太强的光照,只要便于管理就可以了。但是光照可刺激性腺发育,对接近性成熟的种猪、哺乳期母猪可适当延长光照。(六)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猪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休息,同时料

26、位和水位不足,造成相互争斗,影响采食、休息,加大了应激和非生产性消耗,从而使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相反,密度过小,圈舍利用不经济,不利于保温。限制饲养条件下,肥育猪每栏饲养 10-15 头为宜,每头占栏面积 30-50kg 为0.45m2/头,50-100kg 为 0.8m2/头。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栏可适当增加至 20 头。饲养密度和增重与耗料的关系密 度项 目密 适 度 稀每栏饲养头数 20 13 830-50kg m2/头 0.3-0.37 0.45 0.650-100kg m2/头 0.55 0.80 1.10平均每头日耗料(kg) 2.31 2.48 2.59平均每头日增重(g) 531

27、622 613第二章 品种选择与选育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引入品种有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其共同点是:1)生产速度快,育肥猪从 20-40kg 阶段日增重为 550-650kg,高者可达 750kg 以上;2)胴体瘦肉率高,一般为 55-62%,优者可高达 65%以上;3)屠宰率较高,体重 90kg 左右屠宰率可达 70-72%;4)产仔数较少,母猪发情不明显,较难配种;5)肉质较差,肌纤维粗,肌间脂肪较少,出现 PSE 或DFD 劣质肉比例较高;6)对营养、饲养、猪舍建筑要求较高。一 品种选择(一)大约克夏1、品种特征又称大白猪,产于英国。体格大,体型匀称,毛色全白,头长,面

28、额微凹,耳中等大直立,体躯深长,背膘平直略呈弓形,四肢较高,肌肉发达。适应性较强。2、繁殖性能性成熟晚,母猪初情期在 5 月龄左右,8.5-10 月龄开始配种。繁殖力较强,初产母猪平均产仔 10 头,经产母猪 12 头。乳头 7 对以上。3、肥育性能增重速度快,6 月龄体重超过 90kg,日增重 680-700g,料肉比 2.8-3.0,屠宰率 71%,酮体瘦肉率60%。(二)长白猪1、品种特征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呈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倾,背腰长,腹线平直而不松驰,体躯长,前躯窄后躯宽,肋骨 6-17 对,大腿丰满,蹄质坚实。2、繁殖能力性成熟较晚,6 月龄出现行为,9-10 月龄体

29、重达到 120kg 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子数 10-11 头,经产母猪产仔数 11-12 头,乳头 6-7 对。3、 肥育性能6 月龄体重超过 90kg,日增重 550-800g,料肉比 3.0-3.5,屠宰率 72%,酮体瘦肉率 63-65%。(三)杜洛克1、品种特征产于美国。体型较大,被毛呈红棕色,深浅不一。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耳尖下垂。面部微凹,体躯深长,肌肉丰满,腿臀发达。四肢粗壮,背略呈弓形,体质健壮,适应性强,饲养条件比其他瘦肉型猪要求低。2、 繁殖性能通常作杂交的第二代父本,杜洛克成年公猪体重 380kg 左右,母猪 300kg 左右,10 月龄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 9 头,

30、经产母猪产自 10-12 头,乳头 7 对以上。3、育肥性能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6 月龄体重达 90kg。平均日增重 650-750g,料肉比 2.7-3.0,屠宰率 73%,胴体瘦肉率 60-63%。(四)汉普夏猪1、品种特征产于美国。除肩颈结合部和前腿为白色,前躯形成一条白带,其余背毛黑色。头中等大,而中等大直立,体躯较长,背宽大略呈弓形,体质强健,肌肉发达,抗逆性较差。2、 繁殖性能成年公猪 350kg,母猪 300kg 左右,母性强,但产仔数较低,初产母猪产仔 7-8 头,经产母猪产仔 8-9 头,乳头 6-7 对。3、 育肥性能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饲料

31、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肉质好。6 月龄体重达 100kg 。平均日增重 650-700g,料肉比 2.8-3.3,屠宰率 72%,酮体瘦肉率 62%。(五)皮特兰1、品种特征产于比利时,毛灰白色夹有黑斑点,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耳中等大向前倾,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2、繁殖性能繁殖力较低,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 9.7 头。3、育肥性能生长迅速,6 月龄体重可达到 90-100kg,日增重 750g,料肉比 2.5-2.6,屠宰率 76%,酮体瘦肉率65-67%。含应激敏感基因,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 PSE 劣质肉普遍。二 品种选育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合理的杂交组合是获得理想生产性能

32、的前提,现代商品猪要同时具有生活力强,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和肉质好等特点,同时制种方便。选用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品种杂交是较好的杂交组合。从我国养猪的国情出发,采用土洋结合的方式(母猪土、公猪洋),将地方母猪的优点与洋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以获得优质的杂交优势。第三章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种公猪对整个猪群的作用很大。俗话说:“母猪好管一窝,公猪好管一坡。”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公猪的使用效率,对增加仔猪数量,改进猪群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自然交配每头公猪可承担 20-30 头母猪的配种任务,一年繁殖仔猪 400-600 头。搞好营养、运动、配种三者之间的平衡,是养好公猪的重

33、要内容。一 、公猪的选留从生长前期就应着眼观察。符合品种特征,背腰平直,躯体丰满,四肢健壮,无肢蹄缺陷,两侧睾丸对称,发育良好(无稳睾、单睾),性欲旺盛,阴茎勃起有力,持久性好,精液品质优良。二、 公猪的利用公猪的初情期一般为 6-7 月龄,适配年龄不少于 9 月龄,主要依据精液品质来确定,精子活率至少达到 50%以上再开始利用。开始利用强度不宜过大。采用本交时,每头公猪负担 20-30 头母猪的交配任务。年轻公猪每周配种次数不超过 2 次,成年公猪每周最多不超过 5 次。配种前后半小时不供水料,不饮用冷水或用冷水冲洗猪体,公猪配种年限一般为 3-4 年,生产种公猪的更新率为 25-35%。三

34、、种公猪的营养要求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蛋白,能量不宜过高,控制在中等偏上(2800-3000kcal/kg 日粮)特别满足 VA、VD VE Ca P Zn Mn Se 的需要和平衡。应随时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使其终年保持健康结实、性欲旺盛、精力充沛的体质。常年分散产仔的猪场,公猪配种任务比较平均,全年各月都应维持公猪配种期所需的营养水平。采用季节集中产仔时,1-1.5 个月逐渐增加营养,代培中结束后在适当降低营养。配种期可适当加喂蛋鸡和小鱼。寒冷季节饲料营养水平增加 10-20%。冬季日喂 2 次,夏季日喂 3 次,日粮一般占体重的 2.5-3%,每次饲喂

35、不宜过饱,体重 90-150kg 的公猪日喂大约 2-2.5kg。同时按膘情投料,并供给清洁饮水。种公猪的日粮水平建议:消化能 3000kcal/kg,粗蛋白质 13-14.5%,钙 0.75-0.85%,磷 0.5-0.6%,食盐 0.35-0.4%。四、 种公猪的管理(一)、单圈饲养离母猪圈舍较远,使其安静,不受干扰,避免相互爬跨和自淫(加大运动量,减少圈内停留时间)(二)、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饲喂、运动、洗刷、受精和休息的日常管理制度,使公猪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意变动。(三)、保持圈舍和猪体卫生公猪舍应天天清扫,保持清洁、干燥,每天刷拭皮毛,炎热夏季可洗澡,防止皮肤病和寄生虫病发生,

36、注意公猪阴囊和包皮卫生。(四)、合理运动种公猪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坚持运动各一次,每次运动 0.5-1 小时,行程 2-3 公里。夏季宜早晚运动,冬季宜中午运动。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和饲喂。配种旺盛期适当减少运动,非配种期适当增加运动。(五)、定期称重根据体重变化检查饲料是否适当。幼龄公猪体重逐月增加,成年公猪体重应无太大变化,保持中等偏上膘情。(六)、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每隔 7-10 天检查一次精液质量,依次调整营养、运动和配种次数,做到合理使用。第四章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繁殖周期个阶段(包括后备母猪发育、配种前、配种、怀孕、分娩前、分娩、泌乳、断乳、再配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某一阶段状况的好

37、坏对以后各阶段产生影响。例如,妊娠期采食量高低会影响泌乳期的采食量、泌乳量以及断奶至再次发情配种的间隔。为此,首先必须加强小母猪育成期的营养与管理。小母猪的营养以及机体的营养储备是影响终身性能的两大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可能还包括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一 、母猪的选择及其育成目标母猪的选择着重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断奶后,查看小母猪的乳头,乳头有缺陷并且不少于 7 对不能留种。第二时期为体重达到 35-40 公斤时,四肢短粗、体格不均称者不宜作为种用。第三时期在配种前后,性情不温和、挑食、有肢蹄疾患、不发情、屡配不孕者不作为留种对象。由此可见,选择母猪要符合品种特征,中等膘情、四肢健壮、结实。性

38、情温顺,易于管理。小母猪育成方案应该从早期开始实施,这样才能保证繁殖猪群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年限。总体要求是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保证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性成熟与体成熟平行发展,能够如期发情配种。二、 把握母猪发育的阶段性后备母猪发育具有阶段性。一般,6-8 月龄生长发育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4 月龄的生长发育对后期的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前期生长发育受阻,后期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很难发育正常)。因此,养好断奶后头 2 个月的幼猪,是培育后备猪的关键。这一阶段应充分调动一切营养与管理方面的因素,提高增重速度,不应该加以限制。通常,地方品种 4 月龄体重能达到 20-25 公斤,培育品种 4 月龄体

39、重达到或超过 35-45 公斤,以后的发育就会正常。45 公斤后通过限饲或调整日粮精粗比控制体况。三、 后备母猪的管理(一)按体重、强弱分群饲养,群内个体时间体重相差不超过 4kg,以免形成“落脚猪” 。初期每栏可养 4-6 头,后期应减少到每栏 3-4 头。(二)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切忌潮湿拥挤,防止拉稀和患皮肤病(三)饲养员应温和接近母猪,训练使之性情温顺,便于以后与公猪交配。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初情期和发情周期是否正常。(四)后备母猪的运动是必要的。有条件的猪场让母猪去运动场自由运动或驱赶运动(每天 0.5-1 小时)。(五)母猪在 210-240 日龄,体重达到 120kg,有一定膘情(

40、北膘厚度 1.6-1.8cm),第 2-3 个情期配种较为适宜。(六)饲喂方案如下:体重 20-40kg,自由采食;体重 40-80kg,每天饲喂 1.8kg;体重 80kg 以上,每天饲喂 2.8kg;配种前 10 天每天饲喂 3.5kg。表 6-1 后备母猪投料参考表周龄 体重(kg) 饲料种类 给饲量(kg) 备注10 25 1.2 11 30小猪料1.2 13 35 1.2 15 40 1.4 17 45中猪料1.6 开始限料19 50 1.8 21 55 2.0 23 60 2.0 25 65 2.0 检查发情27 70 2.0 29 75 2.0 31 80 2.0 部分可以配种3

41、3 90种猪料2.0 全部可以配种第五章 母猪的饲养管理一 、配种准备期的任务配种准备期是指后备母猪配种前 10 天左右和经产母猪从仔猪断奶至发情配种期间,习惯上又称母猪的空怀期。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正常的种用体况(不肥不瘦),能正常发情、排卵,并能及时配上种。此期应特别重视日粮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保证 Ca 、P、 Va、 VD VE 的充足供应,如能搭配部分青绿多汁饲料则是很有益的。二、母猪的发情(一)发情症状母猪的发情周期为 17-27 天,平均为 21 天。有一个发情期又分为发情持续期和休情期。发情持续期为 2-3 天。在发情持续期内,母猪表现出各种发情症状,有浅到深再到浅直至消退

42、。生产中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母猪的发情及发情阶段和配种适宜期。表现为精神兴奋,极度不安,在圈舍走来走去,爬圈、呼叫,有交配欲,爬跨其他母猪或接受其他母猪爬跨,食欲减退,甚至不食,阴门红肿,皱纹消失,流出粘液,压背有“静立反射” 。(二)发情鉴定当母猪表现精神不安,呼叫,外阴微呈充血红肿,食欲稍有减退时,表示发情开始。继而阴门充血肿胀加深、微湿润,喜欢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猪爬跨,这是交配欲开始期。进入发情盛期时,阴户更加肿胀,黏液变得浓稠,精神极度不安,鸣叫频繁,出现“静立反射” 现象,随之欲望减退,外阴充血红肿逐渐减退,颜色淡红、微皱,阴门较平,表情迟滞,喜欢静伏,此时便是配种适期。如果母猪行为

43、逐渐平静,阴户充血肿胀状态及颜色更进一步减退,食欲逐渐恢复,则表现发情即将结束。对发情症状不明显的母猪,除加强观察外,可用公猪试情进行鉴定,如果母猪接近试情公猪或接受爬跨,表示母猪已发情。(三)产后发情和异常发情母猪分娩后 3-6 天内出现发情,症状不规则,并不排卵。仔猪断奶后 1 周左右再次出现发情,此次为正常发情,可以配种受孕。母猪的异常发情多指安静发情和孕后发情。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卵泡能正常发育而排卵,但无发情症状或者发情症状不明显,生产中常常失去配种机会。对安静发情的母猪凭借经验细致观察,或借助试情公猪鉴定。孕后发情指妊娠后相当于一个发情期内又发情,又称“假发情” ,母猪不接受交配

44、,须避免发生。三、 促使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一)营养措施配种前加强管理使其保持七、八成膘度,对断奶后体况瘦弱的母猪实行短期优饲,使体况迅速恢复。(二)提前断奶由传统的 60 日龄断奶改为 28-35 日龄断奶,母猪断奶后一周左右出现正常发情,可使母猪提早配种,缩短繁殖周期。(三)并窝和控制哺乳期间(四)诱情对于不发情的母猪,用试情公猪与同关一圈,或用试情公猪追逐不发情的母猪,在公猪的刺激下,可以诱发母猪发情。(五)激素催情对不发情的母猪可用激素催情。孕马血清 5ml 皮下注射,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 1000 单位(体重 75-100kg),一般注射后 4-5 天可以发情。四、配种期具体管

45、理要点(一)后备母猪适宜交配年龄:地方品种 6-7 月龄,体重达 60kg 以上:培育品种 8-10 月龄,体重达90-120 克为最适配种年龄。后备母猪第二个发情期方可配种。(二)断奶母猪当日调入配种舍,当天不喂料和适当限制饮水,断奶膘情以看到稍微突的脊椎骨为宜。(三)断奶后母猪、空怀母猪喂怀孕料,饲料量 2.5-3 公斤,特别是瘦弱母猪配种前优饲可增加排卵数,一但配种后,立即将至每头每天 2 公斤左右,看膘投料。(四)断奶后 3-7 天,母猪开始发情并配种,流产后第一次发情不予配种,生殖道有炎症母猪应治疗后配种,配种宜在早晚进行,每个发情期应配 2-3 次,第一次配种用生产性能好,受胎率高

46、的主配公猪,第二次配种可用稍次公猪。一天二次检查母猪发情,本交以母猪有压背反射后半天进行第一次配种,间隔 12-18 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配种。定期补充后备母猪到配种舍。(五)无生殖道疾病,断奶后两周不发情的母猪可以采取:1)减料 50%或一天不给料和水,使之有紧迫感,一般 3-5 天可发情;2)注射催情药物:前列腺素(PG)或其类似物,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 ),孕马血清(PMS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六)配种后 21 天未发情者,可初步确认妊娠,调入怀孕舍饲养。(七)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干燥、空气流通,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合。第六章、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好

47、坏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生长发育,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日增重,泌乳力和下一周期发情配种。只有保证妊娠母猪健康,才能保证胎儿的发育正常。一、妊娠母猪的饲养目标(一)保证胚胎着床,减少死胎、流产;(二)增加产仔数,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三)确保新生仔猪的活力和母猪泌乳;(四)预防无乳症、乳房炎和子宫炎;(五)延长母猪使用年限,提高繁殖能力。二、妊娠母猪营养与饲养方式(一)妊娠期母猪的代谢及增重母猪在整个妊娠代谢活动增强。代谢率增加 10-15%,后期更高,达到 30%。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妊娠开始至 60-85 天为前期阶段,此期主要形成胚胎的组织器官,胎儿本身

48、绝对增重不大,而母猪自身增加体重较多,妊娠 70 天或 85 天至妊娠结束为后期阶段,此阶段胎儿增重较快,初生仔猪重量的 70-80%在妊娠后期完成,胎盘、子宫及其内容物也在不断的增长。同时,乳腺细胞也是在妊娠后期形成的。生产实践中根据这些特点,调整妊娠母猪的营养与饲养。(二)母猪妊娠期营养需要要点妊娠初期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不多。但是配种后 21 天左右,必须加强对母猪的护理,并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否则影响受精卵着床,造成胚胎中途发育停止或者死亡。可见妊娠初期的饲养,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一关键时期。妊娠后期是胎儿发育第二个关键时期,胚胎孕期最后 1 个月发育很快,应

49、逐渐增加精饲料量,保证胎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和母猪体内养分的积蓄。(三)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1、“抓两头带中间 ”的饲养方式,对断奶后膘况差的经产母猪,从配种前几天开始至怀孕初期阶段加强营养,前后共约 1 个月,加喂适量精料,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的饲料通过加强饲养,使其迅速恢复繁殖体况,待体况恢复后再回到青粗饲料为主饲养,到妊娠 80 天后由于胎儿增重速度加快,再次提高营养水平,增加精料喂量,既保证胎儿对营养的要求又使母猪为产后泌乳贮备一定量的营养。2、“步步登高 ”的饲养方式对外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初产母猪和生产任务重的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整个妊娠期的营养水平及精料使用量,按胎儿体重的增长,随妊娠期的增进而逐步增高。3、“前粗后精 ”的饲养方式对配种前膘况好的经产母猪可以采取这种饲养方式。即在妊娠前期胎儿发育慢,母猪膘情又好者可适当降低营养水平,日粮组成以青粗饲料为主;相应减少精料喂量;到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加快,需要营养增多,再按标准饲养,以满足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总体来讲,对母猪采取“ 低妊娠,高泌乳 ”是最经济的饲养方式母猪在妊娠期要求营养合适,不宜过高。如果妊娠期营养过于丰富,体脂肪贮备过多,则会使哺乳期母猪食欲不良、泌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