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5章 电离平衡.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26382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电离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5章  电离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5章  电离平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5章  电离平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章  电离平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章 电离平衡一酸碱理论1电离理论 1887 年 Arrhenius 提出“ 电离说” (Arrhenius acid-base concept) 酸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 H+,都不是离子型化合物。 碱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 OH-, 全为离子型化合物。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 OH- = H2O 水溶液中电解质(electrolyte )是部分电离的:理论缺陷: 限于含 H+和 OH-的物质,且仅限于水溶液。 2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质子理论) (the Bronsted-lowry acid-base model)1923 年友 Bronsted J N 和 Lowry

2、 TM 提出:酸:反应中任何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碱:反应中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由于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HF(g) + H2O(l) H 3O+(aq) + F-(aq)H2S(aq) + H2O (l)H 3O+ (aq) + HS+(aq)(水为两性)理论缺陷: 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共轭酸碱对 (conjugate acid-base pair)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 NH4Cl 中的 NH4+是离子酸,Cl -是离子碱。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

3、质子传递2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行。 对于某些物种而言,是酸是碱取决于参与的具体反应。该理论可说明下列问题: 酸和碱的离解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盐的水解 质子转移发生在两个相同分子之间,其平衡常数又叫质子自递常数。 例如:H2O(l) + H2O(l) OH-(aq) + H3O+(aq)Kac(H 3O+)c(OH-) 溶剂的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 of solvent)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例如,在水中进行的任何实验都不能告诉我们 HCl 和 H

4、Br,哪一种酸性更强些。区分效应:用一个溶剂能把酸或碱的相对强弱区分开来,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如以冰醋酸为溶剂,则就可以区分开下列酸的强弱。 水合酸 水合酸的酸质子处在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水分子中,Fe(H 2O)63+相应的布朗斯特平衡为: Fe(H2O)63+ + H2O(l) = Fe(H2O)5(OH)2+ + H3O+(aq) 羟合酸 羟合酸的酸质子处在相邻位置上没有氧基 (=O)的羟基上, 例如 Si(OH)4 氧合酸 氧合酸的酸质子同样处在羟基上,但与羟基相联的中心原子上带有若干个氧基,例如 H2SO4三者的关系:H2OEOH2HOEOHHOE = O(水合酸) (羟合酸) (氧

5、合酸)酸的强度3424 NSOClHlOI 3 ROH 规则 用 = Z / r (离子势)解释水合酸强度的一种理论。ROHR + OH- 碱式电离ROHRO - + H+ 酸式电离 Pauling 规则 估算氧合酸 (HO)nROm-n 的 Ka值:若将含氧酸的通式写成(HO) nROm-n,则含氧酸的酸性与非羟基氧原子数 (N= m-n)有关。 N 值愈大,含氧酸的酸性愈强。含氧酸的 K1,与非羟基氧原子数 N 有如下关系: Ka 105N-7 即 pKa 7-5N 根据 pKa 值判断结构式: H3PO4; H3PO3; H3PO2,2.12; 1.80; 2.03 个 pKa 值都接近

6、 Pauling 第一规则中的氧基数为 1 的数值,表明结构式分别为:(HO)3P=O;(HO) 2HP=O;(HO)H 2P=O。3路易斯酸碱理论 ( lewis acid-base theory)lewis 酸: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如 Fe3+;Fe;BF 3 等。lewis 碱: 凡是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如 : X-; :NH3; :CO; H2O: 等。lewis 酸与 lewis 碱之间可以配位键结合生成酸碱加合物。HCl + H2O H3O+ + Cl-HCl + NH3 NH4+ + Cl-Cu2+ + 4 NH3 Cu(NH3)4BF3 + NH3 H3

7、NBF3理论缺陷:认识过于笼统,酸碱特征不明显。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 Lewis 酸和碱: BrF 3 + F- BrF4- 4 (CH 3)2CO + I2 (CH3)2CO-I2 KH + H 2O KOH + H2 解: 酸(BrF 3)与碱(F - )加合; 丙酮是碱而 I2 是酸,前者将 O 上的一对孤对电子投 入 I2 分子的空的反键轨道中; 离子型氢化物(KH)提供碱(H - )与水中的酸(H + )结合形成 H2 和 KOH。固态KOH 可看作碱(OH - )与非常弱的酸(K +)形成的化合物。 软硬酸碱 (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 HSAB)

8、 基础仍是电子理论,形容酸或碱的核子对其外围电子抓得松紧的程度,抓得紧叫硬,抓得松叫软。软酸软碱间主要形成共价键,硬的是离子键。 N,O,F 都是电负性大(吸引电子能力强)、半径小、难被氧化 (不易失去电子)、不易变形( 难被极化)的原子,以这类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 ,被 Pearson 称作硬碱; P, S,I 等原子则是一些电负性小(吸引电子能力弱)、半径较大、易被氧化(易失去电子) 、容易变形(易被极化)的原子,以这类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称为软碱; 介于硬碱和软碱之间的碱叫做交界碱。 硬酸是电荷数较多、半径较小、外层电子被原子核束缚得较紧因而不易变形(即极化率小) 的阳离子; 软酸 则是

9、电荷数较少、半径较大、外层电子被原子核束缚得比较松因而容易变形(即极化率较大 )的阳离子 ; 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的酸称为交界酸。对同一元素来说,氧化值高的离子比氧化值低的离子往往具有较硬的酸度。例如,Fe 3+是硬酸,Fe 2+是交界酸,Fe 则为软酸。其他 d 区元素也大致如此。硬 酸 软 酸 交 界 酸5酸H+,Li+,Na + ,K,Be2+,Mg2+,Ca 2+,Sr 2+,Mn 2+,Al 3+,Sc3+,Ga3+,In 3+,La3+,Co3+,Fe3+,As 3+, Si4+,Ti 4+,Zr 4+,Sn 4+,BF 3, Al(CH3)3Cu+,Ag +,Au +, Hg+,C

10、d 2+,I 2,Pd 2+,Pt 2+,Hg 2+,Br 2,CH3Hg+,金属原子Fe2+,Co 2+,Ni 2+, Cu2+, Zn2+, Pb2+,Sn 2+, Hg2+, Sb3+, Bi3+,C 6H5+, SO2,B(CH3)3,NO+ 硬 碱 软 碱 交 界 碱碱H2O,OH -,F -,CH 3COO-,PO 43-,SO 42-,CO 32-,ClO 4-,NO 3-,ROH,NH 3,N 2H4R2S,CN -, SCN-,S 2-, CO, C6H6 S2O32-, I-, C2H4, H-C6H5NH2,N 3-,Br -,NO -, SO32-,N 2反应原则:“硬

11、酸与硬碱相结合,软酸与软碱结合,常常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或简称为“硬亲硬,软亲软”。这一规律叫做硬软酸碱原则,简称为 HSAB 原则。 如何用 HSAB 原则解释相似相溶规律?物质的溶解可看作是溶剂和溶质间的酸和碱的相互作用。如果把溶剂作为酸碱看待,那么就有软硬之分,如水是硬溶剂,苯是软溶剂;溶质如果作为酸碱看待,也有软硬之分,如离子化合物是硬溶质,共价化合物是软溶质。 Ni 和 Cu 的常见矿是硫化物矿,而 Al 和 Ca 则分别以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存在。能否用 HSAB 原则对比作解释?O2- 和 CO32- 都是硬碱,而 S2-是软碱,Ni 2+和 Cu2+是比 Al3+和 Ca2+软得

12、多的酸。选择题: 根据 HSAB 理论,下列反应中,向 左进行的反应为:A. AlI3 + 3NaF = AlF3 + 3Na B. TiF4 + 2TiI2 = TiI4 + TiF2C. HgF2 + BeI2 = BeF2 + HgI26D. CuI2 + CuF = CuF2 + 2CuI 有代表性的路易斯酸 (the variety of the representative lewis acids) 硼的卤化物 B 和 Al 的卤化物是最常见的 Lewis 酸。 平面结构的 BX3 和 AlX3 分子未完成八面体,垂直于分子平面的空的 p 轨道能接受 Lewis 碱的孤电子对:平面

13、结构的分子形成配合物后变成锥体. BX 3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是: BF3 BCl 3 BBr 3 。这是因为 BX3 分子中 X 原子能与 B 的 2p 轨道形成键的顺序是 BF3 BCl3 BBr3,形成配合物时的破坏力不同, BF3 反而最难,自然其 酸性 变化趋势与稳定性顺序相同。 BX3 广泛用作工业过程的催化剂,这是由于它能拉开键合于碳原子上的碱而产生正碳离子:置换出来的正碳离子非常活泼,易于另一有机物反应得目标产物。 铝的卤化物 AlCl3 与 BX3 一样的原因在有机反应中广泛用作催化剂,经典的例子如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在芳环上引入 R 基)和酰基化

14、反应 (引入 RCO 基):2CH3COCl + Al2Cl6 2 CH3CO+ + 2 AlCl4-7 与 BX3 不同,AlX 3 在气相时为二聚体。 例如气态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2Cl6。这是因为 Al 的体积大于 B 原子,p 轨道参与成键的倾向减弱,每个 Al 原子对键合于另一 Al 原子上的 Cl 原子而言是个酸,形成 “自身酸碱配合物” (self acid base complex)。 硅的卤化物 与碳不同的是,Si 原子具有 空价 d 轨道,因而能 扩大其已经满足了的八隅结构作为 Lewis 酸原子: SiX4 (g) + 4HF (aq) = SiF62- (aq) + 2

15、 H2F+ (aq) SiX 4 酸性 的变化趋势随着有 F 至 I 吸电子能力减小而减弱(与空间位阻有关):SiF4 SiCl4 SiBr4 SiI4硫族 SbF5 中的 Sb(+5)硬原子能强烈吸引硬原子氧上的孤对电子,提高 S 原子的有效正点荷,从而得到超强质子酸 HSO3(F)SbF5.S 的有效正点荷增大,酸给出质子的能力( 即酸性 )增大。CH3CH3+ + H+O O 剂剂剂81962 年, Olah G A 将(CH 3)3CF 溶于过量 SbF5 ,用 1H NMR 从体系中检测叔丁基正离子的存在: (CH3)3C-F + SbF5 = (CH3)3C+ + SbF6 -他因

16、第一个明确无误地由实验证实了正碳离子的存在而获得 1994 年诺贝尔奖。 SO 3 是个 Lewis 酸,而其 Lewis 碱性(O 原子为给予体)非常弱。 SO3 的 Lewis 酸性被用来解决 SO3 与水生成 H2SO4 中的放热问题: 卤素 双原子 X2(特别是 I2 和 Br2)显示的 Lewis 酸性非常有趣。在气态、固态和非极性溶剂( 如 CHCl3)中呈紫色,而在水、丙酮或乙醇(均为 Lewis 碱)溶液中呈棕色。颜色的改变是因为后面几种溶剂中 O 原子的孤对电子与卤素分子的低能 * 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溶剂-溶质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光吸收。Br2 与丙酮羰基的作用9 I 3- 是卤

17、素酸 I2 与 I- 形成的配合物,这一过程使碘溶于水而用作滴定剂。溶剂理论 1925 年富兰克林:在可以电离为正负离子的溶剂体系中,凡能生成溶剂正离子的物质称为酸,凡能生成溶剂负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理论缺陷:不能自偶电离的溶剂(苯、氯仿)体系和无溶剂体系不能用。溶剂体系、酸碱及中和反应:按照不同的溶剂体系,就有不同的酸碱物质及相应的酸碱中和反应。一些典型体系的酸碱及反应举例如下:水体系 H2O =H+ + OH-HCl + NaOH = NaCl + H2O液氨体系 2NH3 = NH4+ + NH2-NH4Cl + NaNH2 = NaCl + 2NH3(酸) (碱)液 SO2 体系 2S

18、O2 = SO2+ + SO32-SOCl2 + Na2SO3 = 2NaCl + 2SO2(酸) (碱)液 BrF3 体系 2BrF3 = BrF2+ + BrF4-BrF2SbF6 + AgBrF4 = AgSbF6 + 2BrF3(酸) (碱)二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the transfer equilibrium of the proton in weak acid and base aqueous solutions )1. 基本公式(1) 一元弱酸、一元弱碱一元弱酸:当 c 酸 K a 400 时,H+ = ,c 酸 表示弱酸初始浓度。酸一元弱碱:当 c 碱 K b 4

19、00 时,10OH- = ,c 碱 表示弱碱初始浓度。碱Kb对于共轭酸碱对 HAA -, Ka Kb = Kw; pKa + pKb = pKw(2) 多元弱酸 多元弱酸的离解是分步进行的,一般溶液中的 H+主要来自于弱酸的第一步离解,计算 c(H+)或 pH 时可只考虑第一步离解。 对于二元弱酸 ,当 Ka1 K a2 时,c( 酸根离子 ) Ka2,而与弱酸的初始浓度无关. 如对于 H2S,c (S2-) Ka2 ,但 c(H+) 2c(S2-) 对于二元弱酸,若 c(弱酸)一定时,c(酸根离子)与 c2(H+)成反比如对于饱和 H2S:(3). 弱电解质解离度 = 100弱 电 解 质

20、的 初 始 浓 度已 电 离 的 浓 度(4). 稀释定律cK i 400, 5时, Ki = c2 , = cKi溶液越稀,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并不一定增大。三盐溶液 (acid-Base Properties of salts) (盐类水解 )1强酸弱碱盐)H( 10.)S(222cc (3) HON H N12O Clla2324 bw244 K 11Kh = , c 盐 /Kh 400, bwH+ = = 盐hbwc盐2. 弱酸强碱盐一元: Kh = ,c 盐 /Kh 400, awOH- = = 盐hawc盐多元: Kh1 = , OH- = , )(末aw盐cKh

21、1H+ = )(末 盐aw%1010)( eq0 c盐 的 初 始 浓 度 的 浓 度水 解 平 衡 时 盐 水 解 部 分水 解 度 )(NH )O()NH( )( 3bw4234a Kcc 21ba则a,2a,2a,143 POHK对 于 b,3b,b, 对 于 12314a,1wb,3242 7814a,wb, 224 2134a,3wb,12234 05.7.60 OHP OHP6 0.05. OHP OHP KK12 计算 0.10molL-1 Na3PO4 溶液的 pH 值.平衡 c B/ (molL-1 ) 0.10 x x x3. 酸式盐(NaH 2PO4,NaHCO3)H+

22、= 盐 盐cKa12若 cK a1K a2 时,H + = 21a4弱酸弱碱盐 Kh = , 当 KaKb 时, H+ = baw bawK OHPOHP2234 57.1)03.lg(1pOHLmol) 07.210.541. )P()P(10.22343a,w34,b2cxxK即1231443a,1w34b, 4322 843a,2244 05.7.60)POH()(P OH.6)POH( K AcN OHAcNc23244 108.5 (CN) 108. O)H(NAc9 F a4ba 523b54a4a K碱 性中 性酸 性135影响水解的因素 盐及其水解产物的性质,如 Al2S3,

23、(NH4)2S 完全水解 盐的浓度:c 盐 ,水解度增大 温度: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H0 ,T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T,K h, 水解度增大。 溶液的酸碱度四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1同离子效应 在已建立离子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减小,这种现象称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这种现象称盐效应。2缓冲溶液可抵抗少量外来酸碱或稀释,本身的 pH 值基本保持不变的溶液。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就是同离子效应体系。缓冲体系的计算:弱酸及弱酸盐(HAc-NaAc

24、)H+ = Ka , pH = pKa - lg盐酸c盐酸c弱碱及弱碱盐 (NH3-NH4Cl)OH- = Kb , pOH = pKb lg盐碱c盐碱c多元弱酸酸式盐及次级盐 (NaH2PO4 - Na2HPO4)2HClSbOl(s) HSbCl NOBi)Bi(Nlln nl23 332 14H+ = Kai , pH = pKai - lg次 级 盐酸 式 盐c次 级 盐酸 式 盐c对 NaH2PO4- Na2HPO4 体系,K i = Ka2 (H3PO4 的第二级电离常数 )。 缓冲溶液的 pH 值主要是由 pKa 或 14 - pKb 决定的,还与 c 酸 /c 盐 或 c 碱

25、/c 盐的比值有关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缓冲能力与缓冲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 a(cb)或 cs 较大时,缓冲能力强,c 酸/c 盐 或 c 碱 /c 盐 接近 1 时,缓冲能力大,即缓冲区间为: pH = pKa 1例 1 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a) Fe(H2O)63+; (b) HCO3-; (c) N2H5+; (d) C2H5OH解: 把各酸去掉一个质子即为其共轭碱。(a) Fe(H2O)5OH2+ (b) CO32- (c) N2H4 (d) C2H5O- 例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 (a) HC2H3O2; (b) HCO3-; (c) C5H5N; (d) N2H

26、5+解: 各碱加上一个质子即为其共轭酸。(a) H2C2H3O2+; (b) H2CO3; (c) C5H5NH+; (d) N2H62+ 例 3 在水溶液中 C6H5NH2 是一种有机弱碱,说明在什么溶剂中 C6H5NH2 能够成为一种强碱。解: 这种溶剂要有比水强的酸性,例如乙酸。例 4 BH3 和 BF3 均能和(CH 3)2NPF2 生成加合物,生成化合物时哪些原子相连成键,为什么? 解: BH3 和(CH 3)2NPF2 相连成键时是 B 与 P 相连,因为 BF3 中 F 的电负性大于15H,BH 3 比 BF3 接受电子对的能力差,所以 BH3 是软酸, N 和 P 在同一主族,

27、N 比 P电负性高,被氧化趋势低,可极化性低,所以 N 是硬碱, P 是软碱,根据软硬酸碱反应规则:即软酸倾向于与软碱反应,所以 BH3 和 P 成键,BF 3 是硬酸,它应和 N 这个硬碱成键。例 5 根据软硬酸碱结合规则,解释下列现象:(1) LiF 难溶于水,而 LiCl、LiBr、LiI 易溶 于水;AgF 易溶于水,AgCl、AgBr、AgI 则难溶于水。(2) 预测下面两个反应的方向:BH3F- + BF3H- = BF4- + BH4-CF3H + CH3F = CF4 + CH4解: (1) 在水溶液中,H 2O 含有电负性高的 O 原子,是一种硬碱,但 H2O 的硬度介于硬碱

28、 F-和其它卤素离子之间。Li +是典型的硬酸,在固体中与周围的 F-有较强的键合,因此在水溶液中 F-难以被 H2O 分子取代,LiF 的溶解度就小。而对 LiCl、LiBr和 LiI,Li +与 H2O 有较强的键合,卤素离子易被 H2O 分子取代,这些盐的溶解度就大。在卤化银中,Ag +是软酸,与 Cl-、Br -、I -键合较水强,这些盐的溶解度就小,但Ag+与 F-的键合较 H2O 弱, AgF 的溶解度就大。(2) 键合在简单酸上的碱会影响酸的软硬度。B(III)是交界酸,键合了三个软碱H-后,增加了 B(III)的软度,使之更易接受软碱 H-形成 BH4-,而 BF3H-更易被硬

29、碱 F-取代形成 BF4-。所以两个反应的方向是自左向右。BH3F- + BF3H- = BF4- + BH4-CF3H + CH3F = CF4 + CH4这和实验结果一致。例 6 按照溶剂论的观点,下列五个反应中,HF 是酸还是碱?(1) NH3 + 2HF = NH4+ + HF2-(2) H2O + 2HF = H3O+ + HF2-(3)CH3COOH+2HF=CH3C(OH)2+ + HF2- 16(4) HClO4 + HF = ClO4- + H2F+(5) SbF5 + 2HF = SbF6- + H2F+解: (1)(2)(3)反应中, HF 是酸,因为 NH3、H 2O、

30、CH 3COOH 分别与溶剂 HF 反应生成了 HF 溶剂特征的阴离子 HF2-,所以 NH3、H 2O、CH 3COOH 是碱,而溶剂 HF是酸。(4)(5)两反应中,由于 HClO4、SbF 5 溶于 HF 生成了 HF 溶剂特征的阳离子H2F+,所以 HClO4、SbF 5 是酸,HF 是碱。例 7 在水溶液中,酸性强度,HClO 4 HNO3,这是因为 ;在醋酸溶液中,酸性强度,HClO 4 HNO3,这是因为 。解: HNO3 和 HClO4 这两种酸在水溶液中都是强酸,它们的强度没有什么差异性,这是因为它们均被水拉平到水合质子(H 3O+)的强度水平。但若以冰醋酸作溶剂时,这两种酸

31、的强度就有明显的区别了。这可用这两种酸在冰醋酸中的 Ka 值来证实:HClO4 + HAc = H2Ac+ + C1O4- Ka =2.0107HNO3 + HAc =H2Ac+ + NO3- Ka =22显然这两种酸在冰醋酸中的强度是不同的,HClO 4HNO3,这是因为冰醋酸的碱性较水弱的缘故。这种能区分酸(或碱)强度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叫做区分性溶剂。冰醋酸是上述两种酸的区分性溶剂。同理,水是 HCl(或HNO3、H 2SO4)和 HAc 的区分性溶剂。H2SO4 + HAc=H2Ac+ + HSO4- Ka =1.3106HCl + HAc =H2Ac+ + Cl-

32、Ka =1.0103(兰州大学)例 8 在 1.0L NH3 和 NH4Cl 的浓度均为 0.100molL 的溶液中加人多少摩尔 NaOH而不使溶液的 pOH 值变化超过 1.00?假设体积不变化。解: 该溶液 pOH 值是多少?改变到多少?Kb =1.810-5; 则 pKb = 4.75; = 1.0034NH17pOH = pKb + lg 34NH= 4.75 + lg1.00= 4.75已知初始时 pOH = 4.75,加入 NaOH 溶液后 pOH 不能小于 3.75。pOH = 3.75 = 4.75 + log 34NHlg = - 1.00 则 = 0.1034NH 34因

33、此可加入 NaOH,直到NH 4+与NH 3比值为 0.10,初始时NH 4+NH3 = 0.200。虽然NH 4+与 OH-反应转化成 NH3,但NH 4+与NH 3的总和不变,则NH4+ + NH3 = 0.200 则 NH4+ = 0.10NH30.10NH3 + NH3 = 0.200 则 NH3=0.182molL;NH4+0.018molL假设体积不变,则使溶液的 pOH 值变化不超过 1.00 时所加入的 NaOH 应为0.100 - 0.018 = 0.082mol。即 OH-+NH4+ = H2O + NH3 OH-(转化)例 9 求 0.100molL NH4OCN 溶液的

34、 pH 值。解: 阴阳离子都发生水解,但 NH3 是弱碱而 HOCN 是弱酸,NH 4+比 OCN-更易水解,则溶液中的 pH 值必然小于 7。溶液中 NH4+和 OCN-的浓度必然不相同,可近似地假设NH 3和HOCN 相等。则设 NH3HOCN x,NH4+=OCN-0.100 - x,18则,对于 NH4+ Ka = Kh 43NHbwK 105146.08. H+ = (5.610-10)( ) (1)x对于 OCN- Kb = Kh = =OCNHawK= 1410.30.3OH- = (3.010-11)( ) (2)x.(1)式除以(2)式得: (3)1703.65OH同时 H+

35、OH- = Kw = 1.0010-14 (4)(3)式乘以(4)式得H+2 = 1710-14 则, H+ = 4.110-7 即,pH = - logH+ = 6.39验证:如果H +和OH -与别的离子相比都很小,那么我们假设NH 4+=OCN-就是合理的,由(1) 式可得 NH4+或 OCN-的水解量为x = 71010.4)(65().)(6.5( xHxx 1.410-4可见H +和OH -与 x 相比很小可忽略,故原假设是合理的。19例 10 一名学生,将未知重量的酸溶于未知量的水中,并用一强碱滴定。在滴加了 10.00ml 碱时注意到溶液中 H3O+的浓度为 1.010-5mo

36、lL-1,继续滴定直到等计量点时,此时滴定管的读数为 22.22ml,问酸的解离常数是多少? 强碱的浓度是多少? 酸是几元酸? 解:根据题意知该酸是弱酸,在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酸和共轭碱的平衡,换句话说,它是缓冲溶液。 H + = Ka酸 / 共轭碱 在同一溶液中, H + = Ka 酸 / 共轭碱 = Ka (CA / CB) = Ka (VCA / VCB) = Ka (nA / nB) ,设所用强碱的浓度为 C, 则 H+ = Ka (22.22C 10.00C) / 10.00C , Ka = 10.00H+ / (22.22 10.00) ,将 H+ = 1.010-5molL-1

37、代入,得 Ka = 8.210-6从解题过程中可知,强碱的浓度 C 的大小可以不管。酸可以是一元酸,也可能是多元酸。例 11 计算 1.00molL-1 H3AsO4 和 0.40molL-1 Na3AsO4 等体积混合后的 pH 和砷酸根的浓度。已知砷酸的 Ka1 = 6.510-3,K a2 = 1.110-7,K a3 = 3.20-12。解: (1) H3AsO4 是酸,Na 3AsO4 是碱,两者混合在一起首先应发生酸碱反应。反应结果可按表所述分步估计:表. 反应步骤Na3AsO4 Na2HAsO4 NaH2AsO4 H3AsO4混合后起始浓度 molL-1 0.20 0 0 0.5

38、020第一步反应后浓度molL-10 0.20 0.20 0.3第二步反应后浓度molL-10 0 0.60 0.10反应的结果将是 0.60molL-1 的 NaH2AsO4 和 0.10 molL-1 H3AsO4 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可按共轭对混合物电离平衡计算氢离子浓度。(2) 计算:这一对共轭酸碱处于第一级电离平衡,故 H3O+ = Ka1H3AsO4 / NaH2AsO4= 6.5 10-3 (0.1 / 0.6)= 1.110-3 (molL-1)pH = -lg1.110-3 = 2.96AsO43- = Ka1 Ka2 Ka3 H3AsO4 / H3O+3 = 6.5 10-3

39、 1.110-7 3.2 10-12 / (1.110-3)3 = 1.7 10-13 (molL-1)例 12 欲配制 250ml pH = 5 的缓冲溶液,问在 125ml,1molL -1 NaAc 溶液中应加入 6molL-1 HAc 和水若干? 已知醋酸的电离常数 Ka = 1.8 10-5。解: pH = pKa + lg (Ac- / HAc) pH = 5.00, pKa = 4.74lg (Ac- / HAc) = 5.00 4.74 = 0.26 Ac - / HAc = n 盐 / n 酸 = 0.125 / n 酸 = 1.82 n 酸 = 0.069(mol)21V

40、酸 = 0.069 mol / 6molL-1 = 0.0115 (L) V 水 = 250 125 11.5 = 113.5 (ml) 7、H 2S 和 HS-的离解常数分别为 10-7 和 10-14,则饱和 H2S 水溶液中的 S2-离子浓度为:A、0.1molL -1; B、10 -7 molL-1; C、10 -14 molL-1; D、10 -21 molL-1。10、已知甲酸的浓度为 0.2 mol/L,电离度为 3.2%,它的离解常数是A、2.010 -8 ; B、 2.110-4; C、4.8 10-5; D、1.310 -3。 2、 欲配制 500ml pH9,含NH 4+

41、=1mol/L 的缓冲溶液,需密度为 0.904 g/ml 含 NH3 26.0 % 的浓氨水多少毫升? 需固体 NH4Cl 多少克?(Kb(NH 3H2O)=1.810 -5,Ar(N)=14, Ar(Cl)=35.5) 解: pH = 9, pOH = 14 9 = 5,CNH4+ = 1 mol/LpOH = pKb - lg sbClgCb = pKb pOH = lg1.810-5 - 5 = - 0.255 Cb = 0.56 (mol/L)26%的氨水,其摩尔浓度为: =13.83 (mol/L)1726.094.0需氨水的体积:22= 20.2 (ml); 83.1560需 NH4Cl 的质量: 53.51/2 = 26.75 (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