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7261839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2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 课后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2 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周业虹 北京著名化学特级教师题一:化学与科学、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B为防止食物变质,可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C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 I135与 Cs7的中子数相等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题二: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B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 l31I 和 127I 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以 NO 和 NO2 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

2、原因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题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在 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 SO24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题四: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点燃硫磺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C将 H2S 气体通入 CuSO4

3、 溶液生成 CuS 沉淀,说明 H2S 为强电解质D将 Al 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题五: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C气体甲可能与溶液乙中的某种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题六: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 Z 导管口有红

4、棕色气体出现题七: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Cl 2做消毒剂 AgBr制胶卷、感光纸 AgI人工降雨 碘酸钾制作加碘盐 淀粉检验 I2 的存在 NaClO漂白纺织物A BC D全部题八: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相继发生“面粉增白剂”、“彩色馒头” 、“毒豆芽”、“ 牛肉膏”、“硫黄姜”、“地沟油 ”等事件,温家宝总理痛斥不法分子“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于能够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并有防腐、保鲜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必限量使用B“面粉增白剂” 中的 CaO2 具有强氧化性C制作“ 毒豆芽” 所用的亚硝酸钠 (NaNO2)和使猪肉变“牛肉”时掺入的硼砂(Na 2

5、B4O710H2O)都属于钠盐D“硫黄姜”又黄又亮,可能是在用硫黄熏制的过程中产生的 SO2 所致题九: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 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A 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过程中, 装置 B、C 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 SO2 具有的性质是_和_;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装置 D 的目的是探究 SO2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4)尾气可采用_溶液吸收。题十: 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 来制 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

6、混有 CuO 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 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 填字母);a关闭漏斗开关 b熄灭酒精灯 1 c熄灭酒精灯 2(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 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4.8 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第 12 讲 重要非金属元素新题赏析题一: B详解:医疗上用

7、做钡餐的是硫酸钡,碳酸钡可溶于胃酸,造成重金属中毒,A 错误; I135的中子数是78, Cs1375的中子数是 82,C 错误;海水淡化是降低海水中 NaCl 的含量,而明矾只能除去海水中一些悬浮的杂质,对溶质无影响,D 错误。题二: A详解:煤气化、液化发生化学变化,A 错误;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可以不同,B 正确;氮的氧化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C 正确;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正确。题三: A详解:A 项,浓硝酸光照下发生分解生成 NO2,NO 2 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B 项,Cl 2 氧化 I 生成 I2,淀粉遇 I2 变蓝色;C 项,溶液中若存在

8、 Ag+或 SO32-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 项,常温时,Cu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题四: A详解:硫磺燃烧生成 SO2,该气体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A 正确;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色,此时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B 错误; H2S 是弱电解质,只所以能够与 CuSO4 溶液反应,是因为两者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和酸的 CuS 沉淀,C 错误;Al 遇浓硫酸钝化,产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酸的进一步反应,D 错误。题五: CD详解:甲若为 HCl 气体,乙为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当甲通入乙中时,乙中的红色会褪去,但 HCl 很显然并无漂白性;往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 NaOH

9、,溶液的红色又会恢复,故选项 A、B 不正确。若甲为 SO2,乙为品红溶液,符合 C 选项的情况;若甲为 SO2,乙为 KMnO4 溶液,因 KMnO4 氧化SO2 而转化为无色的 Mn2+,符合 D 选项的情况。题六: CD详解: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 X 气体为 CO2 和 SO2 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 Y 气体是 NO2,同时通入时因 NO2 与水和 SO2 共同作用要产生 SO42-和 NO,NO 在空气中又会生成 NO2,故 C、D 正确,A、B 错误。题七: D详解:明确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和用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题八: A详解:食品添加剂必须限量使用,过量使用会

10、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题九: (1)蒸馏烧瓶 Na 2SO3H 2SO4(浓) =Na2SO4SO 2H 2O(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 氧化性 5SO22MnO 4- 2H2O=2Mn2+5SO 42-4H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NaOH详解:A 中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H 2SO4(浓)= =Na2SO4SO 2H 2O;生成的 SO2 通入 B 中与酸性KMnO4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 2 被氧化成 SO42-,KMnO 4 被还原为 Mn2+,溶液的紫红色消失;SO 2与 C 中的 Na

11、2S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 2 被还原成 S,S 2-被氧化成 S,C 中出现黄色浑浊;SO 2 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的红色消失,但是生成的无色物质受热不稳定,受热后又恢复红色;SO 2 是有毒气体,其吸收试剂为 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SO22NaOH= =Na2SO3H 2O。题十: (1)HCOOH COH 2O (2)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O 2、CO =浓 H2SO4 (3)cab (4)80%(5)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CuOH 2SO4=CuSO4H 2O详解:从实验的目的来看,要测定铜粉样品中金属铜的含量,

12、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称取一定质量的铜粉样品(m) ;二是利用化学反应测定其中 Cu 的质量( m1)或 CuO 的质量 (m2),则由 100%或 100%m1m m m2m即可确定铜的含量。显然从本题提供的实验装置来分析,首先是利用 CO 还原 CuO 的反应来测定铜粉样品中 CuO 的质量。(1)浓 H2SO4 是甲酸分解的催化剂,HCOOH CO H2O。=浓 H2SO4 (2)铜粉样品中因混有 CuO 而呈黑色,被 CO 还原后生成红色的铜。尾气中除了反应生成的 CO2 外,还应有未反应的 CO,因烧瓶中有大量的浓硫酸,水蒸气可不予考虑。(3)还原后的铜样应在 CO 气体中冷却,故应先熄灭酒精灯 2,再关闭漏斗开关,最后熄灭酒精灯 1,可保证加入的甲酸得以充分反应。(4)CuOCO CuCO 2 m= 80 16m2 5.0 g4.8 g80m2 165.0 g 4.8 gm21.0 g则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5.0 g 1.0 g5.0 g(5)实验设计要符合“ 绿色化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 CuO 和稀硫酸的反应,来达到实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