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类能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生物制剂,通常为蛋白(多肽、肽) 、多糖或核酸,以单一成分或含有效成分的复杂颗粒形式,或通过活的减毒致病原或载体,进入机体后产生灭活、破坏或抑制致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特定医学目的。 疫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公元 10 世纪,亚洲首次尝试预防疾病。1742 年中医书籍医宗金鉴首次详细地记载了自 1695 年以来中国预防天花的四种接种方法。1796 年,英国医生 Edward Jenner 第一个创造了预防天花的“安全”疫苗,他用实验证明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而且牛痘可以直接从感染者传播到其他人,从而为大规模预防接种提供了可能。这是人
2、类尝试通过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第一次。 在一个世纪之后,到 1900 年已有五种疫苗投入使用:天花、狂犬、鼠疫、霍乱和伤寒。1909 年,卡介苗问世,这是第一个人用细菌疫苗;1926 年,破伤风类毒素疫苗问世;1932 年,黄热病病毒疫苗投入使用;1936 年在鸡胚中研制出甲型灭活流感疫苗;1950 年研制出灭活脊灰疫苗(Salk)和减毒活脊灰疫苗(Sabin)。1950-1970 年,相继研制出麻疹 (Edmonston)、风疹(Wistar RA27/3)、腮腺炎(Jeryl Lynn)、水痘( Oka)减毒活疫苗的毒株。 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免疫的观念才被接受,英军非强制性将伤
3、寒疫苗首次用于大规模接种,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的预防接种活动。而疫苗真正被全世界接受,并为全人类做出伟大贡献是在20 世纪下叶。 1966 年 WHO 提出全球消灭天花,1977 年 10 月 26 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在非洲的索马里,发现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例,这意味着临床天花疾病的根除和传播天花的微生物从此在地球上消失。1974 年,WHO 在全球建立了免疫扩大计划(EPI),EPI 的建立,显示了 WHO 利用疫苗对全球人类健康实行强制干预的决心,它的目标是:90%的 1 岁以下儿童能够接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小儿麻痹症和肺结核的免疫接种。 1986 年,针对乙型肝炎的基因
4、工程疫苗问世,标志着疫苗研究和生产进入基因重组疫苗阶段。 1988 年 WHO 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1991 年,在西方国家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毒株, 1994 年脊灰正式在美国被消灭。2000 年 11 月,我国也宣布为无脊灰野毒株流行的国家。 疫苗在发展过程中,有三次革命性飞跃: 第一次疫苗革命:以疫苗之父 Pasteur 于 19 世纪末研制的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为标志。 第二次疫苗革命:以重组 DNA 技术为代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肺炎、脑膜炎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多糖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以及无细胞百日咳和回归热的纯化蛋白质组分疫苗。 第三次疫苗革命:DNA 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