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类生命历程.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726050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生命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类生命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类生命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类生命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类生命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起源问题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重要理论问题,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科学根据之一。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对我们自身的来源和发展过程有正确的认识。人类的出现是地球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科学界普遍承认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不是上帝或神造的,那么人类在什么时候从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最早的人类的标志是什么?这些都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问题。一、什么是人的标志?自古以来,人就有着各种定义。古希腊的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他的一位同事和他开玩笑,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去毛的鹅,拿到学院里说:这是柏拉图的人。从此人有了一个绰号叫“柏拉图的鹅”。1871 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

2、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子和高的智力。这些人类的特征是现代人所具有的。但是它们是怎样起源的?是同时起源的还是不同时期起源的?如果不是同时起源的,那么什么特征最先发生?以什么特征作为人的系统开始的标志呢?由于一般都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特点是有特别发达的脑子,有高度的智慧,因而长时期来都把大的脑子作为人的特征,是大的脑子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是人还是猿?直接的实物证据是化石。1890 年至 1892 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当时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发现了一小块下颌骨、一根大腿骨和一个头盖骨。头盖骨带有明显的如猿的原始性状,如眉脊粗壮、头骨低平、骨壁很厚,

3、脑量不过 800 毫升,比现代人的平均 1350 毫升要小得多,可是大腿骨和现代人的很近似,表明已能像现代人那样地直立行走。这个发现究竟是人还是猿?引起了长时期的激烈争论。1924 年在南非汤恩发现了定名为南方古猿的一个头骨,当时定为大约 6 岁。根据新定的标准,应为刚过 3 岁的小孩的,犬齿小,颅底的枕骨大孔在较前的部位,表明它已能两足直立行走,可是脑子小,估计成年时它的脑量也不比现代的猿大,因此同样不被学术界承认它是属于人的系统。化石的证据,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脑子不是同时起源的。如果以脑子的大小(脑量)作为区别人和猿的标志,那么多大的脑子才算是人呢?有人提出脑量在 750 毫升以

4、上才算是人,以此作为人和猿的分界的界河,可是后来发现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化石的脑远比这个标准为小,而现生的大猩猩最大的脑量也有超过这个界限的,表明脑量不能作为区分人和猿的标志。于是人类学界逐渐一致认为只能以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能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便归入人的系统,分类上列为人科。二、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分为几个阶段?是人还是猿?直接的实物证据是化石。首先要对各种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从形态上进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还要用各种测定年代的方法测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现在各地的人和各种猿以及其他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蛋白质大分子的研究,从它们差别的大小,根据变异的

5、速度来计算它们起源的年代。结合这两方面的证据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现今人类学界一般估计大约在距今七八百万年前,古猿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始祖。但是,当前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的只有 400 多万年,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有待发现。从 400 多万年以来的人类化石来看,虽然其间还存在不少空缺,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1.前人阶段,2.能人阶段,3.直立人阶段,4.智人阶段。1.前人阶段以南方古猿化石为代表,因此也叫南方古猿阶段。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是 1924 年在南非北开普省汤恩附近发现的,化石是一个小孩的头骨的大部分连着整个脑子的天然模子。由达特(R.Dart)教授进行了研究,他看到

6、这个头骨很像猿的,但又带有人的不少性状,脑子虽小,但一些性状比黑猩猩的脑更为像人,颌骨上的臼齿也与人的相似,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头骨的所有者是两足直立行走的,于是 1925 年他发表文章,认为它是真正的猿和人之间的类型,是人和猿之间的“缺环”,定名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可是它究竟是人还是猿,引起了人类学界激烈的争论,因为当时人类学界一般都认为大的脑子才是人的标志。以后在南非发现了更多的这类化石,在非洲其他部分也有这类化石发现,特别是在东非,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直到 60 年代以后,人类学界才逐渐一致肯定它是人类进化系统上最初阶段的化石,分类上归入人科,成为人

7、科下的最早的一属。既然南方古猿已肯定是属于人的系统,肯定是人而不是猿。那么是否改称南方古猿为南方古人呢?不能。根据国际古生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各种古生物拉丁文的分类名称一旦建立,一般不能轻易改动,以免引起混淆,因而一些学名变成了只是代表某些化石的符号,并不一定表明它的实际含义。又例如下面要提到直立人的学名,当初定名时认为它是最早开始两足直立行走的人,而以后发现了远比直立人为早的能直立行走的各种原始人类,但直立人的学名仍保持不变。南方古猿的学名也是一样。因此,在报刊上看到有关南方古猿的报道时,不要把它当作一般的古猿,它早已归入人的系统了。南方古猿化石最早的是距今 400 多万年。这类化石可分为两种

8、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下一阶段的能人,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 100 万年前灭绝了。2.能人阶段。能人化石是 1960 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的库彼福勒陆续发现的,最早的年代是距今 240 万年前,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Homohabilis) ,脑子扩大了,开始能用石块制造工具(石器) ,以后演化成下一阶段的直立人。3.直立人阶段。直立人通俗的名称是猿人,直立人在分类学上的学名 Homo erectus 译成中文是人属直立种,简称直立人,是人类的第二个种。直立人化石最早从 19 世纪末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爪哇猿人开始,引起了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从本

9、世纪 20 年代后期起,在我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从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还带有不少类似猿的性状,所以俗称猿人,但他们已在人类的进化系统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已是人类发展第三阶段的人类,与古猿和现代猿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附带说明一下人狼和猿人的区别,两者常常混淆。猿是和人最相近的动物,于是也叫人猿或类人猿。现今全世界的猿共有四种,亚洲有长臂猿和猩猩,非洲有大猩猩和黑猩猩,其他洲没有猿类。长臂猿体形较小,也叫小猿,其他三种猿的体形较大,也叫大猿。所以简单地说,人猿是像人的猿,而猿人是像猿的人。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但指的不是现生猿,而是古猿。直立人化石已

10、在亚、非、欧三洲发现。在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距今的年代为 170 万年。在亚洲和欧洲,最早直立人化石的年代还有争论,不能肯定,因而一般认为直立人是起源于非洲,然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的,但最近报道,爪哇发现的猿人化石的年代为距今 180万年前,早于非洲的猿人。由于年代测定的不稳定性,目前还难于作出定论。直立人中年代较晚的是北京猿人。过去报道北京猿人中最晚的是距今 23 万年,最近报道是 40 万年。直立人之后是智人。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晚期智人从距今十多万年前开始,其解剖结构已和现代人相似,因此又称解剖上的现代人。三、人类发展过程中怎样变化?传

11、统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新的物种是由缓慢的、逐渐发展的变异而形成的。在 70 年代,美国的埃尔德里奇(N.Eldredge)和古尔德(S.J.Gould)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长期停滞和不断地为迅速发生的成种事件所间断的历史,新种形成是一个迅速的变化,分支为两个或几个种,人类的进化过程是怎样变化的?符合于哪一种理论呢?上面已经说过,南方古猿纤细型的种大约在距今 240 万年前演变成能人,在它演变的漫长过程中,虽然现有的化石还有长时期的空缺,但总的来看,是经过长期的停滞而迅速转变成新种的。能人的脑子比南方古猿的明显增大,而且开始能制造石器。能人是利基(L.S.B.Leakey)

12、等根据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化石于 1964 年命名的,以后在肯尼亚库彼福勒和其他地点也有发现。由于各地的能人化石,特别是头后骨骼的化石有很大的变异,从而发生了这些化石究竟是一个种还是两个种的问题。1991 年英国的伍德(B.A.Wood )从各个方面检查了有关能人的全部材料,提出能人化石不是一个种,他认为奥杜韦的化石属于能人种,而库彼福勒的化石,一些属于能人种,另一些则是另一个种,他采用了鲁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的种名。这两个种都处于最原始的人属水平。无论能人是一个种还是两个种,它进一步发展成直立人。能人阶段的时间比较短,已发现的化石也比较少,所以它变化的快慢现在还不清

13、楚。直立人的脑子比能人更大了,身材也明显增大,已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工具,确定为人属的另一个种,人属直立人种(Homo erectus) 。1992 年伍德提出,在肯尼亚库彼福勒发现的直立人 ER3733 和 ER 3833 等比在非洲发现的其他时代较晚的直立人头骨为薄和细致,还有其他一些与智人较为相近的性状,因而他同意把这些较早的标本从直立人中分离出来,归入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种叫匠人(Homo ergaster) ,他认为匠人出现的时间较早,但形态上却更近于其后的人类主干,但也有人认为目前还不能肯定它是一个新种。从现有的资料来说,直立人最早在距今接近 200 万年前出现,随后发现于亚、非、

14、欧各洲,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还不清楚。这个阶段的人类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距今 40 万年前。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他们的形态变化不太大,一般认为,总的来看,是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就他们制作的石器来说,也没有很大的改进。直立人之后是智人阶段。智人的脑量更大,在 1300 毫升以上,体质形态比直立人进步,逐渐与现代人相似而发展成为现代人。从上述的人类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经历了几次长时间缓慢停滞的渐变和短时间迅速的突变的交替过程。四、人类起源于何处?古猿怎样演变成人?有着种种说法。根据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一般设想,古猿生活在森林中,在树上攀援时身体处于直立的位置,在地面活动时身体处

15、于半直立的位置。体型比现生的大猿为小,四肢不像现生的猿那样特化。一旦气候突然变得寒冷干旱时,森林大片消失,它为了生存,获取食物,必须经常到林间的地面上活动,使用棍棒在半干旱的空旷地区采集和食用草籽和根茎并防卫自身,逐渐形成了两足直立行走的步态,解放出来的前肢成了双手,也便于携带食物。达尔文在 1871 年提出,人类的诞生地是非洲,当时还没有发现智人以前的早期人类化石,他的理由是,与人类最相近的动物是大猩猩和黑猩猩这两种猿,如今都生存在非洲,因而我们最早的祖先更可能是在非洲。达尔文的这个观点没有被普遍接受。许多人认为像人类这样高贵的神物不可能起源于黑暗大陆的非洲。19 世纪后期,德国的海克尔(E

16、.H.Haeckel)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亚洲的长臂猿和猩猩与人相似的程度大于非洲的猿类,由此他推测东南亚是人类的诞生地。海克尔的信徒之一、荷兰的杜布哇(E.Dubois)于 19 世纪末去印度尼西亚寻找人类祖先,发现了爪哇猿人化石,但很长时间不被承认。纽约美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奥斯本(H.F.Osborn) ,认为亚洲位于其他大洲的中央,是各大类哺乳动物起源的地方,有着详细的气候变化的记录,特别是中亚高原,南面喜马拉雅山的升高,会使中亚造成干燥的时期。这种环境变化迫使古猿适应新的环境,结果促成人类的诞生。由于他的影响,在美国自然博物馆的支持下,于本世纪上半中期组织了一系列亚洲的考察,但没有发

17、现人类化石。从 1927 年开始,在我国北京附近的周口店进行了系统的发掘,首先发现了牙齿,定名为中国猿人(后来改称北京猿人) ,1929 年底,由裴文中负责发掘工作,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由此被作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证据。但是,从 1924 年起,先是在南非汤恩发现了南方古猿的化石,以后在南非的其他几个地点也发现了同类的化石,特别是从 60 年代末开始,在东非的许多地点发现了多种南方古猿类的化石,它的系统地位,经过多年的争论,从 70 年代以来被人类学界一致承认是属于人的系统,是人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们的形态远比亚洲的猿人为原始,年代远比后者为早,从而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点。由于非

18、洲的早期人类化石主要发现于东非,因此对东非的古环境怎样促使人类的诞生,有着许多论述。整个非洲大陆原先覆盖着一片森林,在大约距今 1000 万年前开始,东部下面的地壳逐渐发生变化,沿着从今天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到红海一线裂开,使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陆地上升,形成海拔 270 米以上的大高地,在东非形成了从北到南的一条长而弯曲的峡谷,深达几百米,叫做东非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改变了非洲的地貌和气候,以前从西到东的一致的气流被破坏了,隆起的高地使东部的地面成了少雨的地区,丧失了森林生存的条件,连续的森林覆盖开始断裂成一片片的树林,形成一种片林、疏林和灌木地的镶嵌生态环境,东西动物群的交往

19、也受到了阻碍。在 60 年代,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生态学家科特兰特(A.Kortlandt)就提出了人和猿在非洲的分歧是由于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假设。 1994 年 5 月法国的古人类学家柯盘斯(Yves Cop-pens)发表文章说,距今 300 万年以上的人科化石的地点,都是在大裂谷东边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发现的,没有例外;而在这个时期里,这个地区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化石。他的解释是裂谷形成以后,西边由大西洋来的气流照常带来雨量,而东边则由于上升的西藏高原西缘的阻碍,形成季节性的季风。因而原先的非洲广大地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气候和植被。西边仍旧湿润,而东边则变得干旱;西边

20、保持着森林和林地,东边则成为空旷的稀树草原。由于这种情况产生的压力,人猿的共同祖先也发生了分裂。西边的较大居群的共同祖先的后裔适应于湿润的森林环境,成为两种大猿;而东边的较小居群的共同祖先的后裔则相反,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对空旷环境适应的新生活,成为人科成员。这种假设被叫做“东边的故事”(East Side Story) ,但也有不同的意见。 1995 年 11 月,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又提出了“西边的故事”(West Side Story)的问题。美国的古人类学家布鲁内特(Michel Brunet)在非洲的乍得发现了南方古猿的部分下颌骨,其年代为距今 300350 万年。乍得位于西方大约 5,40

21、0 公里的非洲大陆中心,因而布鲁内特说:“人类起源不只是东边的故事,也是西边的故事”。从以上历史情况的叙述,可知近 100 多年来,人类诞生地是非洲还是亚洲,已有过反复。目前在非洲发现的人科化石还只有 400 多万年,更早的化石还没有可靠的资料,因而现在还不能肯定非洲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方,也不能排除人类起源于亚洲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国,拥有广大的新生代地层,有温暖和寒冷气候的变化交替的记录,在这些地层中已发现了大量的高等哺乳动物化石的灵长类化石,特别是多种古猿化石,如第三纪的森林古猿、禄丰古猿、上新猿等,最近还在江苏、山西等地发现了可能是距今 4000 万年前后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另外还有一些零星

22、的可能是早期人科成员和早期旧石器文化的线索,有待我们在中国广大地区去调查和发掘。五、现代人起源于何处?现代人的起源与人类起源有着不同的含义,现代人的起源是指现在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他们是怎样起源的,也就是说早期人类是怎样演变成人的问题,是从人到人的问题。而人类的起源指的主要是古猿怎样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是从猿到人的问题,以及早期人类怎样演变成较晚人类的问题,在时间上非常久远。现代人的起源只是指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离现代最近的一段,是整个人类进化历史的一个局部,一个阶段,近一个时期来有些报道把现代人的起源误解成是人类的起源,把整体与局部混同起来,使读者发生混淆

23、。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一种叫“单一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 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过去认为是亚洲西部,近年来则改为非洲南部;另一种叫“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都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这两种理论长期争论不休,1987 年以来又开始激烈争论起来。1967 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艾伦威尔逊(Allan Wilson)等提出了分子钟的假设,用免疫测量法确定各种灵长类血液白蛋白的不同分量,从而推算出各种灵长类系统分离的时间,其结果是人属与黑猩猩属、大猩猩属分离的时间在距今 500 万年

24、前。后来,这个研究组进一步做了实验。他们选择了其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妇女,以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妇女共 147 人,利用她们生产婴儿时的胎盘,分析了胎盘细胞内的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线粒体在细胞核之外,它产生维持细胞生活的几乎全部能量。为什么要分析线粒体的 DNA呢?这是因为线粒体的 DNA 与婴儿细胞核内的决定大部分身体性状的基因上的 DNA 不同。首先,线粒体的 DNA 不像细胞核里的 DNA 那样是双亲基因的混合,由双亲遗传;而它只由母体遗传。其原因是精子的线粒体都在尾部,而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子,尾部没有进入受精卵,其线粒体也就消失了。另外,线粒体

25、DNA 演变的速度,比细胞核 DNA 的快 510 倍,因而在同一时期内,它能够积累多得多的变化。由于线粒体 DNA 只有由亲体之一的母体而来,因而它显示出来的差别,不是由于基因的重组合,而是由于基因的突变。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这个研究组发现,不同类型的线粒体 DNA,有些互相相似,有些则差别很大。他们依据这些分析结果作了一个表示其相互亲缘关系的“系统树”,结果是这株“树”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而后很快分成两支,一支的线粒体 DNA 都是从非洲祖先而来的个体,另一支则来自非洲、亚洲、澳洲、高加索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祖先。对于这种情况的最简单的解释是,其共同祖先来自非洲。根据已知的线粒体 DNA 突变的

26、速度,计算其年代为距今 14 万到 29 万年,平均为 20 万年。根据这种实验结果,1987 年初威尔逊等人提出,所有婴儿的线粒体 DNA 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在 20 万年(14 万29 万年的平均数)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多达上万人的群体中的一个,这个妇女是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 13 万年(9 万18 万年的平均数)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他们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有些西方记者为了吸引读者,他们采用圣经中的说法。在介绍这种理论时,把这个非洲妇女叫做“夏娃”;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 。这个理

27、论提出后,立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遗传学家中有不同的意见,古人类学家中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热情支持,有人激烈反对。现在这种争论还在继续着。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双方的根据都还嫌不足。我国现有的考古研究资料,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发掘工作,发现更多的化石,来证实这种理论。六、现在的人是否还在进化?一般讲的人类进化,是讲原始的、早期的人类怎样进化到现代人的过程,不涉及现在的人的进化。那么,现在的人是否还在进化?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人类体质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成现代人后,形态结构已经基本上定型,变化是很小的了。如身高有微小的增加,牙齿的数目在减少。现

28、代人上下颌一般各有 16 颗牙齿,总共是 32 颗牙齿。但有人上颌或下颌的第三臼齿(智齿) 、甚至上下颌的全部第三臼齿,终生不再萌出,所以总共只有 30 颗甚至 28 颗牙齿。我现在已 81 岁,就只有 28 颗牙齿。我们脚的小趾节有减少一节的趋势;我们肋骨的最下一对(第 12 肋)可以很短,也有消失的趋势,脑的结构可能更加精致,但是这些都是很缓慢的过程。现代人的进化主要表现在体外进化和精神进化两方面。1.人的体外进化人类的重要性之一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实践活动,因而工具是人的肢体的延伸和增强。各式各样的工具,刀、斧、铲、锄、水轮、风车以至舟、车、飞机等,都是人的肢体的延伸,从而大大提

29、高了功效。力学和相应的技术的发展,为肢体的延伸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人脑要发挥作用,需要不断获得外界的信息。而外界信息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特别是作为视觉器官的眼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辅助工具不断出现。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使人的视力越过了银河系;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使人的视力深入到微观世界。光学、声学、电磁学等领域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感觉器官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人的感觉器官在体外的延伸。人通过认识自然来改造自然,而认识能力提高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感觉器官在体外的延伸来改善知觉能力。借助于各种科学仪器,可接收的信息大大增加,其功效也愈来愈大。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一代一代地更新,开辟了人工智能的

30、道路,达到了人脑在体外的延伸,即将推出的崭新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能看、听、说、画,使用有限的自然语言与人们交换信息。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产物,又补充了人类智能的不足。电脑并不是人脑,但却是人脑的延伸。人类在发展到其生活离不开电脑的时代,电脑就愈来愈成为人脑在功能上不可分割的辅助物,以致终于成为受人脑和电脑一起控制的人。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首先是上肢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两足直立行走,直立姿势为感觉器官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提供了条件。外界信息量的增加,促进了脑的发达,以至脑在体外的延伸,这种人的体外进化的顺序,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顺序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近十多年来,西

31、方国家相当流行的认识是,信息技术就是3C。计算机(computer) ,把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计算机与通信所产生的信息还必须通过控制(control)技术才能对外界产生效应,这就是所谓 3C。但信息技术还必须包含信息的获取技术,如识别、检测、提取,就是感测技术(sensing) 。再加入上述的 3C,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用符号来表示便是 SC3。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成为信息技术的“四基元”。感觉器官有获取信息的功能,而感测技术则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伸;传导神经网络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思维器官的脑有处理信息的功能,而计算机技术

32、则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伸;效应器官有转化和利用信息的功能,而控制技术则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伸。于是,所谓信息技术的整体,它所延伸的正是人的智力功能。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下,一部分脑力劳动得到了解放,一些复杂的或繁重的脑力劳动通过简单地按电钮进行操作来实现。人工智能愈发展,人的脑力劳动的解放程度就愈大,人对体外工具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愈大,而人的自然存在、状态和器官的独立性也就愈小。2.人的精神进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引起人的思想状态的变化,这是人的精神方面的进化。思维方式的演化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的精神进化的两个重要内容。这种变化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且以科学技术的水平为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33、和生产实践方式的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与个体农民劳动和手工业劳动的水平相适应,是以狭隘的经验,尤其是个人的经验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哲学上,中国古代和希腊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虽然强调对自然界整体性、统一性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模糊的和笼统的,缺乏对这一整体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在工业革命的条件下,以功利主义的思维为中心,一切只顾眼前利益,走向各种极端,因而生态平衡受到工业的破坏等等。15 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开始兴起,与这时机械的发达相适应,分析型的思维方式居于主导。分析方法包括实验、解剖和观察,把自然界的细节从总的自然联系中抽出来,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这种撇开总体的联系来考察实物和

34、过程,在哲学上是形而上学的思维,但它在深入的、细节的考察方面比古代哲学前进了一步。19 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获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能量转化定律、细胞的发现和进化论的提出,使人类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到 20 世纪中期,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系统思想提供了定量方法和计算工具。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型化、复杂化和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空间距离缩短,时间效果增加,速度加快。与此相对应,人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特点是综合性思维得到了重视,优先考虑整体、整体的统一性和系统性。人的思维方式的进步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类思维和理智方面进化的延续,也是现代人的进化。七、人类发展的前

35、景如何?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有关外星人的种种说法都是否定的。但世界末日之说则有长久的历史,而且近来又甚嚣尘上。世界末日也就是人类的末日。各种邪教鼓吹世界末日, 圣经预测世界末日的到来,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些说法。有人从当前环境各个方面的恶化,如全球性饥荒,不可再生资源将很快用尽,污染将越来越严重,将出现新的冰期,臭氧洞将危及整个地球,全球变暖将导致一场气候灾难等等,预测世界末日将来临,但历史清楚地表明,人类的智慧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而继续向前发展。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大范围的灭绝,接着是遗留的生存类型的扩张,过去已多次出现,有两次特别严重。一次是在古生代过渡到中生代时,距今大约 2.5 亿年前;另一次

36、是在中生代过渡到新生代或第三纪时,距今大约 6500 万年前。其原因有多种解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伊坎贝尔(E.Cambell)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曾于 2.5 亿年前发生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熔岩喷发,地球上 95的动植物随着被毁灭了。坎贝尔推断,这次独一无二的超级熔岩喷发将大量的含硫气体喷向空中,使得大气层中充满了二氧化硫,从而遮挡了阳光对地球的照射,使全球气温下降。二氧化硫进一步形成酸雨,逐渐落回地球表面,使陆地植物和微生物死亡,而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动物相继因食物链中断而死亡。同时,酸雨也使海水酸性增强,引起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坎贝尔说,这次熔岩喷发

37、的毁灭性后果在其后的几千万年间才得以逐渐消除,以后地球便进入了恐龙繁盛时期。第二次大灾变是在距今 6500 万年前。白垩纪与第三纪的交界处发生的重大事件,以致恐龙灭绝了,还消灭了 75的其他物种。造成这次事件的原因,被最广泛接受的说法是一颗巨大的行星,其直径大于 10 公里的近地小天体,冲击了地球,地点在现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附近,掀起的颗粒云层时间之长足以消灭所有的恐龙和一半以上的动植物。地球的各部分,无论是寒带、温带和热带的生物,都同样受害。近年来的全球的许多地区,恰在上述时代的分界层里找到最可能是由空间来的特殊矿物,也为上述说法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和 70 年代初有人

38、提出,由于人类的特殊性,人类有文化,就没有绝灭的问题了。但随后发现的化石表明,南方古猿有两种类型,即纤细型和粗壮型,同时生存了一百多万年之久,最后粗壮型绝灭了。原先以为能人只是一个种,近来有人提出有二个种,同时并存,其中一个种演化成直立人,另一个种绝灭了。非洲、亚洲和欧洲各地的直立人是否各自演化成当地的智人,还是被一个地区起源的智人所替代,当前正在激烈争论之中。有人从数学概率来推算人类的寿命。英国自然杂志 1993 年 5 月 27 日发表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戈特三世(Gott )的文章,题目是“ 哥白尼原理对我们展望未来的含义”。他首先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没有特殊地位,然后他提出下

39、列的方程式:1/39 过去的时间未来的时间 39 过去的时间他根据文献报道,大多数物种的平均寿命是 1001100 万年,哺乳动物是 200 万年。智人已生活了 40 万年,代入上述的方程式,得出:400,000/39未来时间39400,00010256 年未来的时间156 万年于是可以计算出人类将在距今 10256 年至 156 万年之间灭绝。有 95的机会。不管怎么算,人类的寿命还长着呢!我们丝毫不用担忧。从哲学观点来说,相信宗教是唯心主义,相信科学是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是辩证唯物主义。我是相信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就意味着死,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新的事物不断地产生,旧的

40、事物不断地灭亡,然后又是新的产生,旧的灭亡,循环不已,这是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就太阳系、地球、动植物和人类来说,也是如此。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太阳大约在 50 亿年前形成,地球随着形成,估计再过 50 亿年,太阳和地球都将消亡。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最后的几句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终结。恩格斯说:“不论有多少百万个太阳和地球产生和灭亡,不论要经历多长的时间才能在一个太阳系内而且只在一个行星上造成有机生命的条件,不论有无数的有机物一定产生和灭亡,然后具有能思维的脑子的动物才从他们中间发展出来,在一个短时间内找到适于生活的条件,然后又残酷地被消灭,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

41、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八、结语1.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出来的,而上帝或神却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想象中的产物。2.根据各种资料判断,人类起源于距今七八百万年前,但现有的实物证据的人类化石只有400 多万年,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有待发现。3.人类在 400 多万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多次长时间缓慢的渐变和较短时间迅速的突变的交替。4.古猿演变成人,是古猿的特殊内因与其生存环境的特殊外因的结合的产物;是古猿的体质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外界环境、主要是气候变化相结合的产物。5.人类的起源与现代人的起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虽然前者可以包括后者。人类起源的实物证据目前以非洲最多,但还不能肯定人类的诞生地是非洲,也不能排除是亚洲的可能性。现代人起源的单一地区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仍在激烈争论之中。6.现在的人还在进化,但身体的变化很缓慢,主要表现在体外的进化和精神的进化。7.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沐浴在阳光下。太阳和地球都要消亡。人类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他诞生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人类也要消亡,然后生命的最高形式再在另外的地方和某个时候重新产生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