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版的内容配置,第一节 版的内容配置的意义 第一节 组织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一 第三节 发展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二 第四节 调剂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三 第五节 配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节 版的内容配置的意义,版是报纸以页为单位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是报纸的阅读单元之一。一个版上通常要刊载若干文稿和图片,一篇文稿、一幅图片都是一个信息集合体,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一篇文稿,一幅图片,是读者读报时最基本的阅读单元。 当若干文稿和图片组成一个版时,读者的阅读单元就放大了,此时一个版就成了读者阅读时的一个单元,一个比单篇文稿或单幅图片更大的阅读单元。一个版上的文稿和图片相互间就有了更紧密的联系,组成
2、了更大的阅读单元。,版作为阅读单元的特点,一,集纳性。版通常包含若干文稿和图片,在内容上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在形式上也往往多种多样。多样性的集纳是版的显著特征,一个版只有一篇稿件的情况是很少的。 二,稳定性。报纸每个版所刊登的内容有不同的分工,即有不同的版别。如第版登载要闻,其他版分别刊登经济、文教、国际、文艺等等。此种分工是相对固定的,不轻易改变。 三,独立性。每一个版都有其固定的版面空间,固定的版别,一个版是一个整体,具有内部联系,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把一个版上的内容和编排形式联系起来阅读和理解。,编辑组版,编辑组版,就是要把文、图这些较小的阅读单元组成更大的阅读单元版。 组版不能是
3、对单篇文、图简单地进行拼凑,而是要把单篇的文稿、图片按一定要求组成统一的整体。当然,把若干篇文稿和若干幅图片随意拼凑在一起,形式上也可以组成一个版,但这样的版只是文与图的紊乱的集合,不可能成为对读者有吸引力的统一的阅读单元。要将文与图组成版,使之成为有思想、有特点、引人看的阅读单元,尚需继续进行一个编辑过程。这个编辑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全版要刊登的内容进行配置;二是处理好版的形式,即要讲究版面的编排。,一、消除单稿局限,(一) 单稿是不充分的任何一篇稿件又都存在着某种局限。比如,它只有一定的篇幅,采用一种体裁,选择一定的角度,表现一个主题,因而不可能把所反映的对象的有关情况、问题和盘托出。
4、单稿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当然,从读者的需求来看,把反映对象的所有相关的情况、问题写出也属多余,因为读者并非对所有反映对象的一切均感兴趣。因此,在不少情况下,某一些人物、事件、问题,只是通过单篇稿件来反映。但是,读者对于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希望获得多方面的了解。,(二)单稿是孤立的,报社收到的稿件来自四面八方,稿件都是作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采取特定的角度对特定事物所作的反映。因此,从反映事物的方式上看,各篇来稿都是孤立的、分散的。如果对稿件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孤立、分散的来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反映生活的稿件与稿件之间也就不可能没有联系。 由
5、编辑发掘出稿件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组织,以统一的形式刊登出去。这样组织起来的版,杂而有章,读者比较容易把握稿件之间的联系,对稿件所反映的生活也就容易有统一、全面的理解。由此可见,要解决单篇稿件所存在的上述矛盾,组版时就不能简单地排列稿件,而必须统筹全版内容的配置。,二、增加组合效应,“整体大于孤立部分之总和” 一个版由若干稿件所组成,如果能将多篇稿件结合成整体,也就可产生孤立的单篇稿件相加所不能具有的传播效果。这种组合效应的取得,有赖于编辑精心配置稿件,使稿件在与其他稿件的配合中获得思想内容和表现力的提升。 有时一篇内容一般甚至有某种缺陷的稿件,一经巧妙配置,可以大为生色,甚至会产
6、生神奇的结果。请看下面这条新闻。,(三)凸现各版个性,报纸每个版都是报纸的一个局部,每个版在报纸总的编辑方针指导下,对于自身的内容、任务、特点等均有明确的规定。正是这种规定,使一个版能与其他版区分开来,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如:北京青年报的编辑方针是:“宣传政策,鼓舞青年,传播文明,服务社会,扎根读者;围绕大局抓新闻,围绕社会抓焦点,围绕青年抓服务”。新闻周刊是跟踪社会热点,提供详尽的新闻背景分析;下周刊是告诉读者下周购物、就业、收藏等各种机会,为读者开启下周之门; 热点访谈是关注热点人物,挖掘独家新闻,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北京联播是聚焦京城新闻媒体,等等。 版的内容配置的内涵包括对内容的组织、发展
7、、协调三个基本方面,第二节 组织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一,一、 组织形式 同题集中、专栏、专页、集纳 二、组织的要领 组织统一的稿群的客观条件 发掘稿件的不同特点,一、组织形式,(一)同题集中 即将内容有联系的稿件放在一个标题之下来发表。 稿件内容之间的联系有两种:1、纵向联系。如几篇稿件表现的是同一事件、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2、横向联系。如几篇稿件写的是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同一事件或问题,或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同一事件、问题的不同反映等等。,同题集中的长处,1便于阅读和理解。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稿件放在一个标题之下,读者就可以连接起来阅读,避免因分散编排而造成阅读的中断,阅读比较方便。阅读时还
8、可以相互参照,且有标题的引导,对稿件所反映的内容容易获得完整的理解。 避免重复,节省版面。每篇新闻如果单独发表,一般都要有单独的标题。如果新闻是报道同一事件,标题就可能重复。如果一条新闻一个标题,就会占据较多版面。采用同题集中的形式,因为只采用一个标题,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所占版面也较少,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版面;,便于阅读和理解,年月日,北京青年报在头条位置以同题集中形式发表两条消息:一条报道国务院副总理钱其深日宣布:在澳门回归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将在澳门派驻适量、精干的军队;一条报道澳门市民得知上述消息后,雀跃非常,仿佛大旱之逢云霓,“欲箪食以迎王师”。标题是:中国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主题
9、)饱受黑帮凶杀而惊骇的澳门市民雀跃非常(剧题)。这两条消息的内容是紧密相联的,后者是前者的反应。组合在一个标题下发表,两相参照,在澳门驻军的意义就显得更为分明,阅读起来也更方便。,2003年9月24日,新华社发了分别来自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的两条消息。前者报道总部设在大马士革的阿拉伯议会联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侵占黎巴嫩南部城镇阿尔努;后者报道了以色列国防部长阿伦斯的一次讲话,说以色列北部地区的安全至今没有保障,以色列在同黎巴嫩政府就安全安排问题达成协议之前,决不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人民日报在日发表这两条消息时,就采用了同题集中的形式,标题是阿议联谴责以侵占黎城镇(主题)阿伦斯称以不从南黎撤军
10、(副题),这就比之于把每条消息单发,更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黎巴嫩问题的形势。,避免重复,节省版面,例如,年月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七条分别报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七省区确保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洪涝灾害中的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生病有处看。编辑将这七条消息采用同题集中的形式在头条位置刊出,标题是七省区精心安置灾区人民生活(主题)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有地方看病(副题)(图?1 ),每条消息前冠以省区的名称。以黑底反白字排出,七条消息有分有合,既醒目又节省版面。,(二)专栏,专栏是由若干具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的集合,在版面中往往自成格局。利用专栏这种形
11、式组织稿件,是目前我国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编辑方法。,专栏有两个显著特点,专栏的稿件之间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有多种表现,比如具有相同的主题、内容、新闻要素、体裁、特征等等。以2005年月份的人民日报上所刊登的几个连续性专栏为例,第版的今日谈是以小言论为专栏的共同性;第版的东西南北中是以简明地反映全国各地建设的新发展为共同性;第版的百家名院巡礼则是以报道我国有名的医院为共同性;每个月的话题虽不一样,但评论的问题的范围是相同的,且都是由普通老百姓来评说,因此仍然具有共同性。 专栏的稿件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专栏是一个版中的一个局部(如果是全版,就不是专栏,而是专页),而且这个局部以特定方式自成格局,即与
12、版中的其他局部相区别,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专栏往往采用下列方式与版中的其他局部区别开来,(1)除各篇稿件有自己的标题之外(少数专栏的稿件不设标题,如简讯),整个专栏尚有一个总标题。 ()专栏如是连续性的,通常有固定的名称,即栏目。如上述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东西南北中、百家名院巡礼、本月话题等即是栏目。栏目通常制作成小版花,既作专栏的标志,也作为版面的装饰。 ()整个专栏有时还采用勾线、围框等形式与其他稿件区分开来。有时连续性专栏在版面上还有固定的位置。,专栏种类,按内容分,有专一性的、综合性的。前者只刊登某一方面的内容,如只刊登新闻,或只刊登言论,或只刊登知识性稿件;后者是多种内容兼收并蓄,往
13、往集新闻、议论、知识性稿件等于一个专栏。 按传播方式分,有单向的、问答的、讨论的。单向专栏主要是作者向读者传播事实或观点,稿件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问答专栏,稿件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其中有的稿件提问,有的回答。如一些报纸上的信箱专栏就是。讨论专栏,稿件之间也有直接联系,但这种直接联系不是表现在问与答,而是表现在意见的争论和交锋。利用专栏讨论当前的迫切问题,既有利于引导舆论,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按刊期分,有连续的。也有非连续的。前者可以连续几天,也可以连续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者则只见报一次。连续性专栏的刊题期,有的是定期的,有的则是不定期的。 按构成分,有单一的和集纳的两种。前者只收一篇或两篇稿
14、件,而后者则收多篇稿件。单一性专栏必须是连续的。专栏的共同性通过连续表现出来。不连续,无法表现稿件的共同性,就不能成其为专栏。集纳性专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非连续的集纳性专栏的共同性依靠集纳来表现,连续的集纳性专栏的共同性则是寓于集纳和连续二者之中。,我国新闻界为了区别单一性专栏与集纳性专栏,有时称后者为“小专栏” 人民日报第版专栏今日谈,就是一个以刊登言论为主的连续性专栏。这个专栏是年1月日首次开辟的,到撰写此书的年月,依然在出。这个专栏的构成就不确定,有时刊登多篇稿件,有时只刊登单篇稿件。人民日报的四面八方专栏,是年月日首次创办的,目前仍经常与读者见面。这个专栏以刊登新闻为主,
15、是一个连续的集纳性专栏,即是具有连续性的“小专栏”。,专栏按作者分,有固定的,也有非固定的。“文化大革命”前北京晚报的著名专栏燕山夜话,是由马南?(邓拓)一人撰写的;人民日报的著名专栏长短录,则是由夏衍、廖沫沙、吴晗、孟超五位老作家执笔的。近年来,我国报纸上个人署名的固定专栏日渐增多,有的已成为报纸的名牌产品。专门撰写专栏文字的作者,在被称为“专栏作家”。,专栏的长处:,1、专栏在版面中自成格局,与版面中的其他部分有所不同、因而比较引人注目。一个连续性专栏,一旦吸引读者,可以使读者产生期待,从而引发持久阅读的兴趣。非连续的集纳性专栏,由于在整体上具有较大的篇幅,可以采用比较大的标题,往往可以成
16、为读者的注意中心。 2、专栏将一组稿件集中于某种共同性之下,某种共同性无疑因此得到强化。这就使编辑处理稿件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从稿件中去提炼不同的共同性,从而去突出某种思想。 3、专栏特别是集纳性专栏,因是稿件的集合,组成专栏的每一篇稿件不必求全,可以写得短,写得精粹。因此,专栏特别适宜于发表短稿。有时一些稿件所写虽是一鳞半爪,却很精彩,单发显得零碎,拼成专栏,往往有较好的效果。,(三)专页,以全部或除广告之外的大部分篇幅刊登一组具有共同性稿件的版,称为专页,也称专版。专页与专栏相似,都是由一组具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只是所占据的篇幅不同。前者是全版,后者是版中的局部。,(四)集纳,
17、即将若干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发表。集纳与同题集中不同,采用集纳的稿件通常仍有各自的标题,有时设总标题,有时不设总标题。 集纳与专栏也有所不同。集纳都为非连续的,没有栏目,有时甚至无总标题,通常在版面中也不以勾线、围框等形式与其他稿件分隔开来,只是将各篇稿件接近编排在一起。集纳可以占据局部版面,也可以占据整个版面。,二、组织的要领,(一)要将分散的稿件组织成统一的稿群,稿件之间必须存在相同的因素,这是组织统一的稿群的客观条件 存在于稿件之间的三种相同因素 : 1、相同的主题。即稿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 2、相同的内容。即稿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方面,具有同
18、一的因素。 3、相同的形式。即稿件所运用的符号、体裁是相同的,如同为照片,同为简明消息、读者来信等。三种共同因素,以相同主题组织起来的稿群的凝聚力最强,其次为以相同内容组织起来的稿群,再其次为以相同形式组织起来的稿群。某些以相同内容、相同形式组织起来的稿群,仅仅表示稿件的分类。如体育专栏、读者来信专栏、社会新闻专栏等就是如此。,一幅拍的是一高层建筑上安装了防盗网的阳台,另一幅拍的是树丛中挂着的鸟笼。阳台装防盗网与鸟笼似乎并无关系,但编辑却从中捕捉到二者之间有意义的联系,即阳台安装了防盗网后,固然比较安全了,但屋内人却似生活在铁笼里,就如笼中鸟一般。,(二)要发掘稿件的不同特点,使稿件间能够相补
19、,提高整体传播效果 稿件具有相补的因素,是指稿件之间存在着连接、呼应、补充、发展等关系,一篇稿件能补另一篇稿件之不足。统一的稿群如果不存在相同的因素,会显得松散、零乱,但是如果仅仅具有相同的因素,又难免重复、单调。只有既相同又相补,稿群才能在统一中求得多样和充实。 稿件间可能相补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并非每一种相补都有意义,编辑必须精心选择、配置稿件。相补的原则是要有利于整个稿群更好地表现所反映的对象,更好地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一句话,能具有最佳的传播效果。,2004年8月16日,中国民航报的生活版,刊登了一个反映生活中的新事物的集纳性专栏,其中共收篇稿件:新型洁具 解“难”服
20、装鼠蚁上桌 饮食新潮购房付款 三思而行汽车说话 报告路况手机趋势 小巧多能。篇稿的标题前分别冠有一个字;“衣”“食”“住”“行”“用”。编辑在选用这个专栏的稿件时,不仅考虑了稿件问的相同因素,而且考虑了稿件间的相补因素:衣、食、住、行、用,正好是有关生活的几个主要方面。,第三节 发展-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二,所谓发展稿件,就是为准备发表的稿件增发相关的稿件,对其进行论证、补充和解释。发展稿件是丰富、深化版的思想内容,提高版的可读性的重要手段。 一、配评论二、配资料三、配图片,美国新闻周刊发行人摩尔曾提出编辑杂志的三度编辑公式,即一项新闻报道除了要报道事实本身之外,还须兼及广度、深度,注意到新闻的
21、背景与新闻意义的解释。对于报纸来说,这个公式也是适用的。对稿件的发展就是三度编辑方法之一。 发展稿件是针对具体稿件所采取的一种编辑方法。由于新闻特别是一些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往往是突发的,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编辑对稿件的发展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也不可能去进行深人采访,因而主要是依靠编辑部内的现有资料或电话采访的方式来获得必要的材料,这是编辑发展稿件的特点。,一、配评论,(一)配评论的意义及评论的种类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特点在于报道最新发生的客观事实,使人们对外界的认识从不确定到比较确定。这是新闻的长处,但也正是这个长处蕴含着新闻的一个短处:难以说理。评论的长处恰恰在于说理。它通过分析、
22、论证的方法来揭示隐含于事实之中的思想、道理和规律。因而,配评论可以补新闻之不足。这是从新闻角度看配置评论的意义。 评论的种类:社论、本报评论员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个人署名评论等。(二)配置评论的情境,二、配资料,(一)配资料的意义 读者阅读报纸主要是阅读新闻报道。但是,仅仅是新闻报道本身,有时很难使读者的新闻欲得到满足。读者可能遇到疑难。比如。一个难懂的名词、术语 ;一个具体事件因缺乏必要的背景,会使他们很难明了事件的缘由。读者在阅读中,对新闻内容的了解成为新闻欲的诱发因素,因此,随着阅读的进展,新闻欲往往会随之扩展。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就会接着想知道另一点。资料是新闻报道的扩展和延伸,是
23、发展新闻的重要手段。配资料的意义就在于使新闻更易理解,使读者的新闻欲能获得进一步的满足。,(二)配资料方法三种基本方法,今天向昨天延伸 新闻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时,一般不是反映变化的全过程,而是侧重反映事物发展的今天,即事物的最新变化。事物发展的最新变化,是与事物发展的昨天、过去的变化相联系的。读者对于某些新闻仅仅了解其发展的今天即最新变化也就满足了,但对于某些重要的事物、比较复杂的事物、饶有兴味的事物,往往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最新变化,还想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使事物的今天向昨天延伸,以昨天补充今天、说明今天,就是配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点向面的扩展 新闻对客观事
24、物的报道,往往只是摄取其中的某一局部,甚至某一点。这样报道是完全必要的:它可以使新闻做到精粹,使读者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有利于新闻的迅速传递。当读者对新闻所写的某一局部或某一点感到极大兴趣,而又迫切需要了解与这一局部、这一点相关的其他情况时,新闻就显得单薄,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不能不求助于资料的补充。一般报社都有比较完备的资料库,编辑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以新闻所提供的局部或点为中心编写有关资料,使点向面扩展,从而丰富新闻报道,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符号向知识转化 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会包含一些专门知识、经验和术语。报纸的读者不可能都是专家学者,即使是专家学者,对非自己所
25、从事的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完全了解。这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读者虽然认得表述这些专门知识的文字符号,却不了解这些文字符号的含义。这无疑会削弱报纸的可读性。当一个读者遇到几处这种费解的文字符号时,不仅仅是使他无法理解它们的内容,而且还会降低阅读整个报道的兴趣。因此,使符号向知识转化就是配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三)资料的种类,新闻人物、新闻背景、新闻地理、科学知识、名词解释等。新闻人物与组织 所介绍的人物或组织,通常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比较重要,二是读者不很熟悉。对于新当选的国家、政府领导人,来访的重要贵宾,作出重大贡献、受到重大奖励的先进人物,有名的组织(如团体、公司)等,往往配合新闻报道发新闻人
26、物(或组织)方面的资料。,如焦裕禄曾是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他的先进事迹自穆青等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年月发表后,迅即传遍全国,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年月日人民日报在头条位置发表新闻河南决定深人学习焦裕禄,配发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因焦裕禄逝世已经多年,一些年轻人对他并不了解,所以人民日报为此又配发了资料焦裕禄同志事迹简介。,新闻背景一类是介绍事件本身的历史,使读者对事件有一纵向的了解。一类是介绍同类事件的历史,既为读者提供一种纵向的了解,也为读者提供一种横向的参照,以扩大读者的新闻背景知识,增加对新闻的理解。 新闻地理 即介绍与新闻有关的地理方面的知识性资料。科学
27、知识 即介绍新闻报道所涉及的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三、配图片,文、图是报纸进行报道的两种最基本形式。图片与文字稿一样,是独立的报道样式,可以单发。把图片看作是报纸的“配角”,以为图片只能配合文字稿发表的观点是错误的。配合文字稿只是报纸运用图片的方式之一。文与图配合发表,相互补充,往往具有很好的报道效果。 (一)配图片的意义 1、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图片具有文字稿所不具有的长处 2、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同样篇幅的图片与文字稿相比,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一般要比文字稿更为丰富。3、图片具有形象性,文化水平较高或较低的人都能理解,雅俗共赏。,(二)图片的种类,照片,绘画,图表
28、。 1、新闻照片新闻照片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纪实性。新闻照片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而绘画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其中融合着作者的想象。 配新闻照片 的条件(1 )实在性。如报道某一工程的竣工,揭露敌人侵略造成的破坏等,采用新闻照片效果就更好,因为这比采用绘画会使读者感到更真实,更可信。()示范性。如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某一高难动作,一个著名舞蹈演员的优美舞姿,往往对同行是一种启示,用绘画来表现,就很难起这种作用。()历史性。一些重大的事件和活动,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一位国家元首来访,具有历史意义,有关这个事件或活动的照片是一种历史文献,值得永久保存,,2、稿配绘画有些活动和事件具有突发性或秘
29、密性,当时是不可能被摄影的,就不要勉强采用新闻照片去配合。 照片难以表现或印制后表现效果不佳的,如表现规模宏大的场面,表现黑夜的活动等,最好也不要硬性去配照片,而以配绘画为宜。绘画是艺术创作,反映生活可以比照片更典型、更集中。绘画通过艺术概括塑造形象,与现实生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联想和美的享受。,3、图表图表在报纸上用得最多的是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示意图是一种地图,但与一般地图有所不同。它只是突出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图形也比较简明,示意图中的有关部分可辅之以文字或标记加以说明。示意图一般用来表示某一个国家、地区的形势,以及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地理环境。比如,两个国家在边界发生武装冲突,就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发示意图,形象地说明武装冲突发生、发展的地理位置和形势。一个重大的建设项目也往往可以配示,第四节 调剂-版的内容配置形式之三,内容的调剂趣味的调剂功能的调剂体裁的调剂长短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