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25574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及附属电路,10.1 彩色显像管的分类与特点 10.2 自会聚式彩色显像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0.3 彩色显像管附属电路 复习思考,10.1彩色显像管的分类与特点,10.1.1 荫罩管图10-1是荫罩管示意图。荫罩管有三个独立的电子枪, 围绕显像管的中心轴线排成“品“字形, 彼此相隔120并对管轴略有倾斜。三电子枪各发射一个独立的受基色信号控制的电子束, 三条电子束用同一行、场偏转系统来使它们一起偏转。 荫罩管的荧光屏上荧光粉点按红、绿、蓝三个一组呈品字形排列, 每一组构成一个像素。整个屏幕大约有44万个三色组, 因此约有132万个荧光粉点。显像管工作时, 三个电子束应

2、该只击中各自对应的荧光粉点, 为此在荧光屏前面约1 cm处安装一块金属网孔板, 称为荫罩板。,图 10-1 荫罩管示意图,荫罩板上约有44万个小孔, 每一个小孔对应着屏幕上一组三色点。三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正好在荫罩孔处相交, 并同时穿过小孔后轰击各自的荧光粉点。 三个电子束在同一时间要在荫罩板表面上相交的现象就叫作会聚。 电子枪射向荧光屏的电子大约只有1520%能穿过荫罩孔去激发荧光粉点, 多余的电子则被荫罩板吸收。 荫罩管的三支电子枪结构完全相同, 都有阴极、 第一栅极(控制栅极)、 第二栅极(加速极)、 第三栅极(聚焦极)和阳极构成, 可独自控制电子束强弱。 三组灯丝并联, 三个阳极也连

3、在一起加共同的阳极高压。,10.1.2 单枪三束管单枪三束管由一支电子枪产生三条电子束, 其结构如图10-2所示。各电子束的阴极是独立的, 且分别在各自的控制栅极中以单独调制电子束的强度, 加速极以后的各极则共用。一般将调制极G1接地, 分别在三个阴极加基色信号以调制电子束, 阴极栅极间截止电压为85120V。加速极G2加400V左右电压, G3和阳极G5连在一起加约25kV阳极高压, 聚焦极G4加0500V电压以调整聚焦。,图 10-2 单枪三束管结构,单枪三束管的屏幕上三基色荧光粉是以R、 G、 B次序从左至右呈垂直条形排列, 崐在荧光屏前用以分色的是垂直条缝的缝隙板(相当于荫罩板), 荧

4、光粉条和缝隙板结构如图10-3所示。 电子枪射出的三条水平排列电子束经聚焦透镜作用后进入会聚极, 两块内会聚板与加速阳极相连, 两块外会聚极板则加比加速阳极低 1 kV左右的电压, 使两边的电子束(红、 蓝电子束)向中心电子束(绿电子束)靠拢, 会聚于缝隙板上, 然后通过缝隙去轰击各自相对应的荧光粉条, 相邻的三个水平基色点构成一个像素。,图10-3 缝隙板和荧光粉条结构,单枪三束管与品字形排列的三枪三束荫罩管相比, 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电子枪直径大在显像管管径直径一样的情况下, 其电子枪直径比三枪式可大两倍以上。 大口径电子枪构成的电子透镜几何光学像差小, 所以, 聚焦质量和图像清晰度

5、得到改善。 2.电子透射率高由于条状缝隙板代替了点孔荫罩板, 其电子透射率提高了30%, 所以屏幕亮度也提高了约30%。,3.动会聚校正较简单三条电子束在水平面呈一字形排列, 而且中心电子束(绿电子束)和显像管轴线一致, 因此垂直方向的光栅动态误差很小, 动会聚误差校正就比较简单。 10.1.3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特点有: 1.精密一字形排列电子枪一字形排列的电子枪, 其几何中心的电子束没有会聚误差, 两个边束的会聚误差也比较容易校正, 地磁影响小。在自会聚管中还使三个阴极之间的间距很小, 各个栅极作成一体, 分别开出一排(三个)小孔让电子束通过, 如图10-4所示。,电子枪一

6、体化的精密结构避免了电子枪装架中模夹具工艺误差对会聚的影响。 同时, 三个电子束的间距小, 会聚误差也就小。,图 10-4 自会聚管的电子枪,2.槽孔状荫罩板自会聚管的电子枪也是一字排列的, 为了克服单枪三束管缝隙板结构不牢固的缺点, 采用了开槽式荫罩板, 荫罩孔是相互交错的小长槽孔, 如图10-5所示。 这种结构增加了荫罩板的机械强度和抗热变形性能。 荧光屏上的三色荧光粉对应槽形荫罩孔也相互交错成小条状排列。 3.大透镜聚焦电子枪按照大透镜结构设计, 三条电子束通过公共的调制极、 加速极和聚焦极等组成一个直径较大的电子透镜。 透镜越大, 聚焦性能就越好, 图像清晰度也就越高。,图 10-5

7、自会聚管的荫罩板,4.快速启动, 开机即有图像由于整个电子枪采用精密结构, 缩小了灯丝和阴极间的尺寸, 因此加热很快。同时, 由于改进了阴极材料, 所以预热快。 自会聚管启动很快, 一般5 s内即可显示出亮度。 5.黑底自会聚管广泛采用了近年来出现的黑底技术。在荧光屏上荧光粉条的空隙处涂上吸收电子束的黑底材料。 这些地方本来就被分色机构遮住, 对图像亮度毫无贡献。 涂黑后吸收了杂散光, 提高了对比度。 另外, 荫罩孔也可以开得大一些, 提高了电子透射率。 它与非黑底显像管相比, 亮度可增加约30%。,10.2 自会聚式彩色显像管的结构 与工作原理,10.2.1 自 会 聚 技 术黑白显像管只有

8、一个电子枪, 形成一个电子束, 不存在会聚的问题。彩色显像管内则有三条电子束同时工作, 而且处于不同的几何位置。 要使显示的图像颜色正确, 色彩鲜艳、 清晰, 就必须使三条电子束在任何偏转位置都能通过荫罩板上同一孔槽, 然后打在荧光屏同一像素的各自荧光粉点上, 这项工作就称为会聚。,一字形排列的三电子束在均匀偏转磁场作用下偏转, 由于显像管偏转中心与荧光屏荫罩板曲率中心不重合, 虽然三条电子束在屏幕中心获得会聚, 但在四周崐边沿又将发散开来, 而且越向边沿失聚越严重。这种失会聚情况及光栅的几何失真情况示在图10-6(a)和(b)。自会聚管除了采用精密一字形排列电子枪外, 还采用了一个“动会聚自

9、校正型偏转线圈“, 并且出厂前已与显像管配置成一体。 它利用非均匀磁场分布来对动会聚误差进行校正。,图 10-6 一字排列电子束失会聚情况,一、 帧偏转桶形磁场的作用帧偏转磁场设计成桶形分布是为了校正垂直方向电子束的发散, 桶形磁场可分解成水平和垂直两分量, 越靠近屏幕边沿, 垂直分量越大, 如图10-7。 水平分量是其主要部分, 担当使电子束作垂直扫描运动的作用。 而垂直分量是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移动, 它起校正作用。 图10-7(a)是上半场扫描的情况, 垂直分量对两边束来讲是相反的(一个向下, 一个向上)。 在垂直分量作用下, B电子束向左偏移, R束则向右偏移, 这正是图10-6所示失聚

10、情况所需的校正措施, 使上部的失会聚得到校正。,图 10-7(b)为下半场扫描时, 偏转电流反向使磁场方向也改变, 水平分量改变方向使电子束在下半部运动。 垂直分量仍未变, 所以仍为B束向左偏移, R束向右偏移, 下部的失会聚也得到校正。 图10-8示出均匀磁场产生失会聚情况(图(a)和帧桶形磁场校正后无垂直失会聚的情况(图(b)。磁场校正前后情况应当指出, 由于帧偏转磁场的桶形分布, 两边束位置的磁强度将比中束处稍强, 因为在中束断面上的磁通量要小些。 这样, 中束的垂直偏转幅度稍稍变小而引起附加失真。,图 10-7 帧偏转桶形磁场的校正作用,图 10-8 桶形磁场校正前后情况,二、 行偏转

11、枕形磁场的作用行偏转线圈产生的枕形磁场如图10-9所示。 枕形磁场的磁力线分布中间稀一些(磁场强度小), 两边较密(磁场强度大)。 因此, 位于左右的B、 R两边束处磁场比位于中心的G束处强。 图(a)是前半行电子束水平偏转时情形, 行偏转磁场方向向下 图(b)是后半行偏转时, 扫描电流改变方向 ,行偏转磁场方向也变为向上。,图 10-9 行偏转枕形磁场分布,图10-10示出枕形行偏转磁场作用下电子束进行水平偏转的情觥图(a)示出前半行扫描时, 实线为均匀磁场形成的失会聚情形。 枕形磁场作用下, 在左边时R束处于中心部分较弱的磁场, 使偏转量变小 B束则处于边缘磁场较强的部位, 偏转量变大。设

12、中间G束位置仍不变, 则R束由于偏转量变小而落在左边R处, B束偏转量变大, 落在左边B处。 若磁场的枕形程度设计合适, 就可使R和B点重合, 如图中虚线。 当电子束扫后半行时(图(b), 情况也是类似的。 水平会聚后的情况如图10-10(c)所示。,图 10-10 枕形偏转磁场的校正作用,图 10-11 偏转磁场校正后的光栅,同样应指出, 由于行偏转磁场的枕形分布, 两边束位置的磁场较中束位置为强, 所以, 在水平偏转方向的偏转量中, 中间绿电子束的水平偏转幅度也将稍小些。 综合帧偏转桶形磁场分布和行偏转枕形磁场分布作用的结果, 三电子束的会聚得到了校正, 但中间绿电子束光栅的水平和垂直幅度

13、都稍小些。 图10-11示出光栅经动会聚自校正型偏转线圈校正后的情况, 两个边束红、 蓝光栅已经重合在一起, 而中间电子束产生的绿光栅稍小些, 还要靠在显像管内部设置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来补偿。,三、 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的作用为了校正图10-11边束光栅大、 中束光栅小的现象, 就需设法增加中间电子束的偏转灵敏度, 或降低两边电子束的偏转灵敏度。为此, 在显像管内部设置了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 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设置在显像管内电子枪的顶端, 如图10-12所示, 用以控制偏转线圈在其后方的显像管颈部存在的漏磁。 两个磁分路器分别让两边电子束崐穿过, 图10-13示出加了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后的漏磁分

14、布。 图中实线表示行偏转线圈漏磁, 磁增强器使它们向中束集中, 因而使中间电子束受到的水平偏转加强 磁分路器则对漏磁有一定屏蔽作用, 可使两边电子束不受或少受行偏转漏磁的影响, 这样, 两边电子束的水平偏转有所减弱。,虚线表示场偏转线圈的漏磁, 同样道理, 两边束途径处磁力线被旁路, 使垂直偏转有所减弱 中间电子束途径处磁场则增强, 垂直偏转被加强。 综合上述作用, 中间电子束的绿光栅有所增大, 两边电子束的光栅有所减小。 只要设计得当, 就可使三基色光栅很好地重合。,图 10-12 磁增强器和磁分路器,图 10-13 漏磁场分布的变化,10.2.2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调整一、 静会聚的调整彩

15、色显像管设计时, 应使三个电子束无扫描时在屏幕中央部位会聚为一点, 这就是静会聚。 然而, 由于电子枪安装和封入时产生的误差, 静态时三个电子束不一定能很好地会聚在屏幕中央, 这就需要进行静会聚的调整。 自会聚管一般采取将静会聚磁环和色纯度磁环组装在一起的形式, 其结构如图10-14所示。静会聚校正是用套在管颈外两对静会聚校正磁环来进行的, 它由两片四极磁环和两片六级磁环叠装在一起组成。 磁环的构造和作用如图10-15所示, 调整四极磁环可以使红、 蓝两个边电子束在上、 下、 左、 右方向上作等量反方向的移动, 对中心绿电子束没有什么影响。,当磁环上的两个突起耳向左右对称地张开时(图(a),

16、可使红、 蓝电子束作反向的左右移动 调节张开角的大小, 可以改变左右移动的距离。 保持两片四极磁环的相对位置不变, 围绕管轴同步旋转(图(b), 可以使红、 蓝边束作反向的上下移动。 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四极磁环把红、 蓝两边束重合在一起。 调整六极磁环可以使红、 蓝两边束作等量同方向的移动(图(c)和(d), 通过两个相反方向的开角调整, 可以改变移动量 同步旋转则使磁场方向改变, 也就改变了两边束移动的方向。 因此, 调整六极磁环可以使已经重合的红、 蓝两个边电子束与绿色中间电子束重合, 最终使红、 绿、 蓝三基色在荧光屏中心部位得到良好的静会聚。,图 10-14 调节磁环的组装结构,图 1

17、0-15 静会聚磁环构造与作用,二、 色纯度的调整三基色电子束穿过荫罩板孔槽后, 必须打在各自的荧光粉点上, 而不能打在其它荧光粉点上。 例如, 当把绿、 蓝电子束截止时, 应得到一幅纯净的红色光栅 红、 绿电子束截止则应得到纯净蓝光栅 红、 蓝电子束截止得到纯净的绿光栅。 这就是图像的色纯度。 若电子束穿过槽孔后有些偏射, 例如仅有红电子束时, 本应得到一幅红光栅, 但如有一部分偏到绿色荧光粉点上, 屏幕上就会显示橙色, 就产生色度不纯的误差。,色纯度校正磁铁由两个双极圆环组成, 沿径向充上磁。 大突耳表示N极, 小突耳表示S极, 如图10-16所示。改变两片圆环突耳的相对位置, 就可改变环

18、内合成磁场的大小。 在调整时如使磁环只作相对转动, 如图(b)、 (c)那样, 则将保持大小可变的垂直合成磁场, 使电子束只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 图(d)、 (e)是磁场最强的情况, 而图(a)则合成磁场为零。 调整时若保证两环的相对位置不变, 围绕管颈同步旋转, 则合成磁场大小不变, 方向在变化使电子束移动方向也变化。 因此, 调节色纯磁铁可使三个电子束以需要的移动量向任意方向移动。,图 10-16 调色纯磁环时的磁场变化,色纯度调整方法如下: 荧光屏面向南北方向放置, 以减小地磁的影响, 并先对荧光屏消磁, 然且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1) 关闭红、 蓝电子束(可使红、 蓝视放管截止),

19、 留下绿电子束。 (2) 将偏转线圈紧固螺钉松开, 向管座方向拉出。 这时单色光栅变成中间为绿色的三色光带, 如图10-17所示。 (3) 相对转动或同步转动两个色纯磁环, 使三色带在垂直方向, 并使两边椭圆色带面积相等, 如图中(b)所示。,4) 将偏转线圈向屏幕方向慢慢推, 直到屏幕两边红、 蓝色带消失, 整屏为均匀纯净的绿光栅为止。 (5) 对其它两电子束进行单色光栅纯度检查, 一般情况下, 经上述调整后均可达到单色满屏的要求。 若不太满意, 可重复上述步骤再仔细调整。,图 10-17 单色光栅变成三色光带,三、 动会聚的调整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利用偏转线圈的特殊偏转磁场和显像管内加入磁增强

20、器与磁分路器等措施自动实现动会聚。 偏转线圈等一般在显像管生产时根据会聚情况预先配置和调整好, 使用时不需调整。 当然, 由于某种原因使偏转线圈位置偏斜时, 就会产生三色光栅不重合的情况, 破坏了会聚质量, 此时就需进行动会聚的调整。 调整时可采用方格信号, 调整偏转线圈上下左右倾斜程度即可调整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动会聚。 调整方法如下:,(1) 荧光屏上的失会聚情况如图10-18(a)所示时, 是偏转线圈向上倾斜造成的。 此时应在时钟“6点“位置上把固定橡皮楔慢慢塞进显像管的锥体部分和偏转线圈之间, 直到在荧光屏四周边沿的交叉失聚得到良好校正。 再在时钟“2点“和“10点“的位置上插入两个固定

21、橡皮楔, 并将三个橡皮楔用高粘度胶带和粘着剂固定好, 如图中(c)所示。,图 10-18 偏转线圈上下倾斜引起的失会聚及其调整,(2) 荧光屏上的失聚情况如图10-18(b)所示时, 就是偏转线圈向下倾斜造成的。 应在时钟“12点“位置上把固定橡皮楔慢慢塞进显像管锥体和偏转线圈之间, 以使边沿的交叉失聚得到良好校正。 再在“4点“和“8点“位置插入两个固定的橡皮楔, 并将橡皮楔固定, 如图(d)所示。 (3) 同样道理, 若失聚情况如图10-19(a)或(b)所示时, 就是偏转线圈向右倾斜或者向左倾斜造成的。 应分别在“9点“或“3点“位置调整固定橡皮楔直到校正, 再各在相差120位置固定橡皮

22、楔, 如图(c)或(d)所示。 国产的两种自会聚彩色显像管性能参数参见表10-1。,图 10-19 偏转线圈右、 左倾斜引起的失会聚及其调整,10.3 彩色显像管附属电路,10.3.1 显像管馈电和高压稳定电路彩色显像管是电真空器件, 为使其正常工作, 各极必须加上额定的工作电压, 它一般由行逆程脉冲处理后提供。 显像管所需的电压大小随管型而异, 但基本上可分成灯丝电压、 第二栅极(加速极)中压、 第三栅极(聚焦极)次高压和阳极的极高压几种。 彩色显像管灯丝电压一般为6.3 V, 加速极电压一般为直流150820 V, 聚焦极次高压一般为直流3 2008 800 V, 阳极高压高达2027 k

23、V。 现在广泛采用一体化行变压器多级一次升压方式以获得显像管所需的各种电压。,图10-20是海燕CS37-2型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馈电电路图。 灯丝电压由行回扫变压器、 绕组经限流电阻R523供给。 加速极电压则由D502对逆程反峰脉冲整流, 经C524滤波后由R118、 R119、 R120、 R130分压后供给, 高节R119可调节电压的大小。 聚焦极电压和阳极高压由多级一次升压绕组供给, 其中在三分之一处抽头, 经电阻分压后供给聚焦极。 聚焦微调电阻也封在变压器里, 只露一个旋柄在外。 聚焦电压由一根高压引线直接引到显像管管座的聚焦极引出端且封闭较好。 阳极高压由全部高压绕组供给, 由高压

24、引线带一圆帽钩挂套吸在显像管锥体的高压嘴处。 显像管电子束电流是随画面内容大幅度变化的, 故要求高压电源调整特性要好, 否则将引起光栅幅度变化, 聚焦和会聚也会恶化。为此, 有些电视机加有高压稳定电路。,图 10-20 海燕CS37-2机显像管馈电电路,高压稳定电路形式很多, 这里仅介绍常用的饱和电抗器式高压稳定电路。图10-21 (a) 是并联式电路, 虚线框为饱和电抗器, L2为控制绕组, Lx为被控绕组, L1是扼流圈。Lx与行偏转线圈Ly并联, 总电感为由于L1与行变压器初级的激磁电感很大, 可看作开路, 故可用图(b)来等效, 图中Co为逆程电容。由图(b)可知逆程脉冲幅度UP有以下

25、关系:,(10-1),(10-2),当图像亮度增大, 显像管电子束电流就会增大而引起高压下降。 高压电流的增加也使行输出管电流增加, 则流过控制线圈L2的电流增加使饱和电抗器趋于饱和, Lx减小导致L减小。由(10-2)式知结果是逆程脉冲幅度增加, 补偿了高压的下降。 图10-21(c)是串联型饱和电抗器高压稳定电路 , 作用原理与图(a)相同, 就不再赘述了。 一体化行回扫变压器由于谐波次数高, 电压调制特性好, 一般不再加高压稳定电路。,图 10-21 饱和电抗器高压稳定电路,当图像亮度增大, 显像管电子束电流就会增大而引起高压下降。 高压电流的增加也使行输出管电流增加, 则流过控制线圈L

26、2的电流增加使饱和电抗器趋于饱和, Lx减小导致L减小。由(10-2)式知结果是逆程脉冲幅度增加, 补偿了高压的下降。 图10-21(c)是串联型饱和电抗器高压稳定电路 , 作用原理与图(a)相同, 就不再赘述了。 一体化行回扫变压器由于谐波次数高, 电压调制特性好, 一般不再加高压稳定电路。,10.3.2 关机亮点消除电路电视机关机时行、 场扫描电路立即停止工作, 但显像管阴极温度不能骤降, 仍在发射热电子, 而显像管锥体内外壁石墨层构成的高压滤波电容上充的阳极高压仍还存在, 因此仍将产生电子束流。 此时因无偏转作用, 电子束流将集中轰击荧光屏中心, 造成屏中心的一个亮点, 几十秒钟才能逐渐

27、消失。 由于电子束持续轰击屏幕中心的荧光粉, 将使荧光粉过热损坏而形成黑斑, 所以必须设法消除关机亮点。,常用关机消亮点电路有两类: 第一类在关机后使显像管栅-阴间保持一段时间较高的负电压使显像管截止, 直到阴极冷却为止 第二类是在关机瞬间使栅-阴有一正电压, 从而产生较大的电子束电流, 迅速中和(泄放)高压电容上的电荷。一、 截止型在关机后使栅极保持地电位, 阴极维持一个较高的正电压, 或者使栅极维持一个很负的电压都能达到使显像管截止的目的。 图10-22是截止型消亮点的一个电路实例。 工作过程如下, 开机后来自行回扫变压器的行逆程脉冲经VD1整流、C1滤波后送往三个视放管作为其工作电源。,

28、同时, 此电压经C2、VD2向C2充电, VD2导通使栅极电位近似为地, C2充上约180 V电压。 关机时C1上电压很快放完, 其正端就为零电位, 而C2只有通过R放电, 电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大, 因此给栅极一个负一百多伏的电压, 足以使显像管被截止。 此负电压放电缓慢, 可以维持到阴极冷却停止发射电子为止。 上述过程就达到了消除关机亮点的效果。 截止型消亮点电路的缺点是高压滤波电容上的电荷泄放很慢, 关机后较长时间内仍存有高压, 这一点维修人员一定要引起注意。,图 10-22 截止型消亮点电路,图 10-23 高压泄放型消亮点电路,二、 高压泄放型在关机瞬间, 提供一个很大的束电流, 可使高

29、压电容迅速放完电, 这样就不可能对阴极热电子有吸引力了, 也就达到了消去亮点的目的。 图10-23是一种高压泄放型消亮点电路原理图。 开机后, +120 V电源通过R378对C358充电, 极性如图所示。 正常工作时C358 隔断直流, 故+120 V电源对A点无作用。 关机瞬间, C358 通过R37、 +120V电源、 +12 V电源、R355、 R354等放电, 其放电时间常数大于0.15 s, 所以在B点形成一个负电位, 则A点电位也很负。 经V10、V11两级射随, 使三个末级视放管输出端直流电位大大下降, 即显像管阴极电位大大下降。 这样就产生一个较大的电子束电流, 在扫描光栅缩小

30、的瞬间迅速中和掉高压滤波电容上的电荷, 完成了消亮点作用。,这种方法在彩色电视机中广泛采用, 但由于一般是在前级电路中完成的, 故不太直观。 另外, 也可采用增大行、 场扫描电路中电源退耦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 在关机后, 退耦电容仍维持一定的电压, 仍能进行较短时间的减幅扫描, 在扫描幅度逐渐衰减的过程中消耗掉高压滤波电容上的电荷, 也能达到消除关机亮点的目的。 这种方法往往与高压泄放法结合使用, 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10.3.3 白色平衡调整电路要求在任何灰度下三基色荧光粉所合成的光都只呈现黑白图像, 而不应出现其它色彩, 这就是白色平衡。 白平衡不好, 荧光屏显示彩色图像时就会偏色, 产

31、生彩色失真。 如果彩色显像管的三条电子束具有完全相同的截止点和调制特性, 并且三种荧光粉的发光特性也相同, 那么就能达到完全的白平衡。 但事实上由于电子枪制造和安装工艺上有误差, 三条电子束的特性是不可能一致的。 而且三基色荧光粉因选用不同的材料, 所以发光特性是不同的。 以370FTB22彩色显像管为例, 要使荧光屏产生白色的光, 阴极电流的比例约为IRIGIB=0.460.330.21, 即三条电子束的电流是不相同的。 因此, 实际中是采用调整电路参数的方式来达到白色平衡。,一、 暗平衡调整如图10-24(a)所示, 三条电子束的调制特性是不一样的。 蓝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最高, 而红荧光粉的

32、发光效率最低, 所以蓝束光调制特性斜率最大, 红束光特性的斜率则较小。 各电子束的截止点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若在三个阴极加上相同的黑白灰度阶梯信号, 则在低亮度区将产生如图的色彩。 为了校正这种效应, 就必须使它们的截止电压一致, 如图10-24(b)所示。 对于单枪三束管, 可以调整显像管三个控制栅极的静态偏置电压。 而对于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则是改变三个末级视放管的发射极直流电位, 从而间接地改变显像管的三个阳极直流电位, 使三路基色信号的消隐电平分别对准各自调制曲线截止点的方式来达到上述目的。,图 10-24 电子束调制特性和暗平衡调整,第九章图9-14的视放矩阵输出电路中RW1、

33、RW2、 RW3三个微调电阻就是用以调整暗平衡的, 整机电路图常标以蓝截止、 红截止和绿截止。 调整时加黑白灰度条信号, 或加彩条信号并关闭色度旋钮, 将亮度调低些。 仔细调整这三个微调电阻, 使在靠近黑条的低亮区呈现纯净的暗黑色即可。 无信号源时对白光栅也可调整, 将亮度调低, 调整到光栅纯净, 若关掉场扫描使呈一条水平亮线则更便于观察。,二、 亮平衡调整暗平衡的调整已使三个电子束的截止点趋于一致, 但在高亮度区域由于电子束调制特性的斜率不同, 仍将偏向某种彩色, 如图10-24(b)所示, 因此还需进行亮平衡的调整。 因调制特性斜率是无法更改的, 所以可设法调整三个色度信号激励幅度的大小比

34、例, 以便在高亮度区获得白平衡。 在电路上是采取调整末级视放管的负反馈, 即改变视放级增益而实现的。由于是相对关系, 因此是固定一路的增益, 改变另两路视放管的负反馈电阻来完成的。 ,仍以图9-14电路为例, 图中的RW4、 RW5即为亮平衡调整用的微调电阻, 电路图中常标上红驱动、 绿驱动。 调整时加彩条信号, 将亮度、 对比度调大, 调整RW4、RW5使高亮度的白色(彩条中白色带)接近于标准白色。 亮、暗平衡的调整往往互有影响, 所以要反复仔细调几次才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10.3.4 自动消磁电路彩色显像管内外的许多铁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被磁化而产生杂散磁场, 这些磁场会影响电子束的正

35、常偏转, 导致色纯度和会聚遭到破坏, 直接损害了图像的质量。 因此, 现代彩色电视机都加有自动消磁电路。,自动消磁电路的作用是每次开机时均自动对显像管及周围部件进行消磁。 一种消磁电路如图10-25(a), 由消磁线圈L串一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H组成, 接在电源整流桥堆前面。 消磁线圈安装在显像管锥体部分的安全防爆箍附近, 热敏电阻常温下阻值约20。 开机时有1A以上的大电流流过L与RH串联支路, 产生很强的交变磁场。 热敏电阻因消耗功率而发热, 使阻值急剧增加导致电流很快衰减(图(b)所示), 相应的交变磁场也由强趋弱。 最后达到平衡状态, 热敏电阻的高阻值维持一最小电流, 而此电流又使热

36、敏电阻维持一最崐小电流, 而此电流又使热敏电阻维持较高的温度而稳定的处于高阻状态。 这个最小的维持电流产生的磁场已足够弱, 不会再影响电子束的正常扫描偏转。 在上述过程中, 显像管及周围部件的剩磁则在由强渐弱的交变磁场中被消去。,图 10-25 自动消磁电路实例,复习思考,10.1 彩色显像管中荫罩板起什么作用 10.2 自会聚管有什么特点 10.3 自会聚管的帧偏转磁场呈怎样形式的分布 行偏转磁场呈怎样形式的分布 简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10.4 什么是静会聚 自会聚管怎样调整静会聚,10.5 什么是色纯度 自会聚管怎样调整色纯度 10.6 维持彩色显像管正常工作需哪些电压 10.7 为什么关机要消亮点 有哪些方法 10.8 什么是白平衡 如何实现暗平衡和亮平衡 10.9 彩色显像管为什么需要消磁 简述自动消磁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