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戊二烯负离子才满足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正离子只有 4n 个 电子。环庚三烯正离子也满足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正离子 4 个派电子,环戊二烯负离子 6 个(2*2+2) 。负离子为啥数得六啊2 个电子在同一个 p 轨道里,可以与两个双键 p- 共轭 p 是充满电子 休克尔规则-具体内容规则表明,对完全共轭的、单环的、平面多烯来说,具有(4n+2)个 电子(这里 n 是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的分子,可能具有特殊芳香稳定性。随着磁共振实验方法的出现,对决定一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对芳香性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芳香性更广泛的含义为:分子必须是共平面的封闭共轭体系;键发生了平均化;体系
2、较稳定(有较大的共振能) ;从实验看,易发生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在磁场中,能产生感磁环流;从微观上看, 电子数符合4n+2 规则。环戊二烯负离子 当环戊二烯悬浮于苯中的金属钠或镁作用时形成环戊二烯金属化合物,它在液态氨中有明显的导电性,证明了环戊二烯负离子的存在。环戊二烯负离子的 电子数目为两个双键上的四个和亚甲基上的两个,形成环状六个 电子体系,符合休克尔4n+2 规则,现已证明它是一个平面的对称体系。从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结果,环戊二烯负离子是一个满电子构型体系,所以具有芳香性。为 什 么 4n+2 个 电 子 平 面 单 环 共 轭 体 系 才 具 有 芳 香 性 呢 ?
3、从 分 子 轨 道能 级 计 算 发 现 , 当 平 面 单 环 体 系 中 的 成 键 轨 道 数 目 为 2 n+1 时 , 如 果 有4n+2 个 电 子 刚 好 能 给 满 成 键 轨 道 , 从 而 具 有 类 似 惰 性 气 体 的 电 子 排 布 ,而 将 具 有 最 大 的 成 键 能 而 变 得 稳 定 , 平 面 或 接 近 平 面 , 电 子 的 离 域 才 有 效 ;当 环 上 的 原 子 存 在 空 间 的 排 斥 作 用 而 破 坏 环 的 平 面 时 , 4n+2 规 则 不 适 用 。对于芳香性的判断,一般我们使用休克尔规则, 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中心思想:一是
4、体系应该是一个闭合共平面的共轭体系;二是共轭体系中电子数应该满足 4n+2,n 的值大于等于 0,取整数.在这里主要讨论电子数的计算问题.1、共轭体系中,一个不饱和 C 算一个电子。2、对于带电的离子体系:、正电a、如果正电带在饱和 C 上,则电子数不增加也不减少b、如果正电带在不饱和 C 上,则电子数随正电荷数目的增加相应的减少。即带几 个正电荷就减少几个电子。、负电a、若负电带在饱和 C 上,则带一个负电增加 2 个电子。b、若负电带在不饱和 C 上,则带一个负电增加 1 个电子。以上为我们一般计算电子时所依据的原则,如有遗漏,欢迎指出。如果是饱和的 C 原子,不计算任何 电子数可以把双键
5、上的两个 PAI 电子各分到一边,两边都符合休克尔规则且分子共平面时即认为具有芳香性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g)+B(g)=C(g) 达到化学平衡后给容器升高温度,结果混合气体中 A 的含量降低,则H升高温度,A 的含量降低,说明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那么必然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则H 是大于 0 的,答案 AA 含量降低,说明有更多的 A 参与了合成 C 的反应,那就是反应朝着生成 C 的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 是大于 0在恒容绝热容器中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体系的温度和压力都升高了,则此过程中 de ta U 怎么变?由于绝热,体系和环境没有热
6、交换,Q=0,由于恒容,W=0,所以U=0.热力学能不变可以这样解释:温度升高,由于没说是理想气体,所以可以理解为分子势能减少了不变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 2(g )+3H 2(g) 2NH3 (g)H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平衡后加入 N2,该反应的H 增大B若平衡后升高温度,则平衡常数 K 变大C平衡后再充入 NH3,达到新平衡时,NH 3 的百分含量变大D若反应前充入的 N2 与 H2 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 N2 的转化率比 H2 的高A、 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与某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B、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C、平衡后再充入 NH
7、3,等效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压缩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右移,达到新平衡时,NH 3 的百分含量变大;D、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判断转化率关系解:A、H 是与反应本身有关的一个量,不因为反应物的量的变化而改变,故 A 错误;B、H0 表示本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升高温度,反应平衡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 K 变小,故 B 错误;C、平衡后再充入 NH3,等效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压缩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右移,达到新平衡时,NH3 的百分含量变大,故 C 正确D、设反应前充入的 N2 与 H2 物质的量相等且都为 1mol,反应中转化的 N2 物质的量为 xmol,则转化的H
8、2 为 3xmol,转化率之比为 1:3,H 2 的转化率大,故 D 错误故选 C、 H 是与反应本身有关的一个量,不因为反应物的量的变化而改变,故 A 错误;B、H0 表示本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升高温度,反应平衡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 K 变小,故 B 错误;根据气体状态方程 PVT=C 和已知的变化量去判断其它的物理量解:A、先等压膨胀,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T=C,所以温度一定升高再等容降温,最后的温度不一定低于起始温度,故 A 错误B、先等温膨胀,体积增大,再等压压缩,体积减小最后的体积不一定小于初始体积故 B 错误C、先等容升温,温度一定升高,再等压压缩,体积
9、减小,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T=C,所以温度降低所以最后的温度可能等于起始温度故 C 正确D、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等容加热气体,是气体只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再绝热压缩,是只对气体做功,内能一定增加,所以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故 D 正确故选 CD若理想气体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假设反应是放热的) ,那么体系的温度怎么变化?焓变呢?亲,你也说了是放热反应,所以体系温度会升高了放热反应的焓变都是负值,所以升高,焓变小于 0温度升高,焓增温度升高,体系焓减小,焓变为负值焓变是正的,热力学能变化为零化学 为什么理想气体焓变 H 只与温度有关?因为 H=U+PV,对于理想气体, U 只与温度有关
10、,在等温条件下,PV=NRT,所以,H=U(T)+NRT,不难看出,理想气体焓变只与温度有关反应 C+O2=CO2 Hm278的标准焓变0(因为 V 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容器中温度升高,故压力也升高,p0) ,SO 请大家指点一下我的答案对不对?回答 1 补充:我后来又分析了一下,楼主说法应该比我正确,等压反应焓变小于零,不等于在等容情况下根本不反应。我纠正以前的说法,此反应过程或多或少会放热,但由于是绝热体系所以热量只能被体系吸收造成升温。所以温度变化大于 0.当温升大于 0 时,焓变等于内能变加上 PV 乘积的变化(没办法,打不出德尔塔,只能这样说了,应该能理解吧) ,由理想气体
11、状态方程得焓变也等于 nRT 的变化,此反应气体 n不变,T 增加( 前已提及 ),所以焓变也增加。我认为是这样:因为是恒容、绝热反应,刚 Qv=O,W=p 外 V=O,U=Q-W=O,H=U+(PV)=U+Vp0(因为 V 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容器中温度升高,故压力也升高,p0) ,SO 请大家指点一下我的答案对不对?C(s)+O2(g)CO2 (g),rHm(焓变)0,W=0,但是热力学能怎么变化?请告诉我你详细的推导过程,谢谢。绝热,Q=0 刚性 W=0,所以热力学能 dU=0而 dH=dU+(P2V2-P1V1),所以 dH 不等于 0。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前后的物质
12、发生了变化,所以你不能用反应的放热去判断 U 的变化了,个人观点,不知对你有无帮助热力学第一定律:Du=U2-U1=Q+W封闭系统:德尔塔 U=0;孤立系统:德尔塔 U=0理想气体的 U,H 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压力无关绝热,Q=0 刚性 W=0,所以热力学能 U=0。一般我们认为放热反应焓变都小于零,但那是对反应本身而言的,而且应该是在恒压条下。对该系统而言,H=U+(PV),由于 U=0,所以 H= (PV)=VP,又由于该反应放热,系统的压力会升高,于是H0 ? 对于有化学反应发生的体系,可以这样算么? 继续请求高人指点苯在一个刚性的绝热容器中燃烧,焓变为什么大于零这怎么可能,燃烧放热
13、焓变小于零老师给的答案就是大于零,我在百度上看到的答案也是大于零因是刚性绝热容器,过程中总体积不变,温度不变。P1*V1/T1=P2*V2/T2V2=6V1,T1=T2,那么,P1=6P2记住用绝对压力:P1=600KPa+100KPa=700KPaP2=700/6117KPa也就是说,隔板抽出后容器内的压力(表压)是大约 17KPa。温度仍是 27。一个绝热刚性容器,总体积为 Vt,温度为 T,被一个体积可以忽略的隔板分为 A、B 两室。两室装有不同的理想计算题:一个绝热刚性容器,总体积为 Vt,温度为 T,被一个体积可以忽略的隔板分为 A、B 两室。两室装有不同的理想气体。突然将隔板移走,
14、使容器内的气体自发达到平衡。计算该过程的 Q、W、U?和最终的 T 和 P。设初压力是(a)两室均为 P0;(b)左室为 P0,右室是真空。Q,W,du 求解因为为绝热刚性容器,所以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Q=0,环境对系统做的功 W=0。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系统的内能变化 dU=0T, P 求解(1 )因为是理想气体,所以系统的内能可以看成是独立的个部分内能之和,且又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是他们的单调函数,加上系统的内能变化 dU=0。所以 U 总=U1(T)+U2(T)=U1 (Tx )+U2 (Tx) ,Tx 为混合之后的温度。所以 Tx=T。根据分压定律,P=P0(2 )同样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加上系统的内能变化 dU=0。所以混合之后温度不变,仍为 T。根据分压定律,P=P0*V1/V;V1 为左室体积,V 为整个容器体积在充满氧的定容绝热反应容器中,石墨剧烈燃烧,以反应器及其中所有物质为系统 Q=0;W=0;德尔塔 U=0,德尔塔 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