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序数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电子离核距离 由 近远电子能量 由 低高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 最低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电子(K 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 2 电子)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 2 个电子)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 (7 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 种
2、元素素 (7 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表 主族:A A 共 7 个主族族 副族:BB、BB ,共 7 个副族(18 个纵行) 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 和B 之间(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归纳:周期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周期序数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2)主族序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 依次 减小 依次 增大核电荷数 依次 增大 依
3、次 增大电子层数 相同 依次最外层电子数 依次 增多 相同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 依次增强 依次减弱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 依次增强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原子结构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 (O、F 除外)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及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越来越容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形成越来越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2)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 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3)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4、变化是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A半导体材料:在 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 附近的元素中寻找;B在 过渡元素 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在周期表中的 非金属区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1甲、乙两元素原子的 L 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 2 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原子晶体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解析:L 层最多可有 8 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 4 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Mg 符合条件;当 L 层未填满电子时,K 层的 2 个电子已填入,此时 L 层应有 4 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
5、指的是碳和镁,D 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2短周期元素 A、B、C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A与 C 同主族,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BA 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 C 的氢化物稳定性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D高温下,A 单质能置换出 C 单质解析:A、B、C 为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 A、C 同主族,则三者的位置关系为又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 B 为第三周期A 族,又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则 A 为 C,C 为 Si,原子半径 M
6、g SiC,故 A 项错;CH4 稳定性大于 SiH4 稳定性,故 B 项正确;H2SiO3 不能由 SiO2 和 H2O 反应制得,故 C 项错;高温下,2CSiO2 2COSi,故 D 项正确3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 Al 的还原性逐渐减弱BHCl、PH3、H2S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NaOH、KOH 的碱性逐渐增强DNa、K、Rb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解析:注意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Na 、Mg、Al 电子层数相同,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还原性减弱,A 正确;P、S 、Cl 是电子层
7、数相同,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B 不正确;Na、K、Rb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排列,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引力依次减小,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增强,NaOH、KOH 碱性逐渐增强,C、D 正确答案:B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根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或剧烈) 程度:反应越容易或越剧烈,则其金属性越强(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8、: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4)根据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A B bBA a,则金属性: AB.(5)根据“单强离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反之成立(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性前后(7)根据原电池正负极反应:金属性负极正极(8)根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析出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强 金属性弱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根据单质与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 H2 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9、(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4)根据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若 A 置换 B,则非金属性 AB.(5)根据“单强离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反之成立(6)根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放电的阴离子离子的还原性强 非金属性弱例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 比 CH4 稳定BO2半径比 F的小CNa 与 Cs 属于第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 Na 的强DP 和 As 属于第A 族元素,H3PO4 酸性比 H3AsO4 的弱点拨:解答该题时应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及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
10、小比较的规律进行分析解析:A 项中硅与碳处于同主族,非金属性碳大于硅,则 CH4 比 SiH4 稳定;B 项 O2与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氧的原子序数小,因此 O2半径比 F的大;C 项 Na 和 Cs属于第A 族元素,且 Cs 的金属性强,因此 Cs 失电子能力比 Na 的强;D 项 P 和 As 属于第A 族元素,且非金属性 P 比 As 强,因此 H3PO4 的酸性比 H3AsO4 的强答案:C1X、Y 是元素周期表A 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强的是( )A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 Y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 的气态
11、氢化物比 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 的单质能将 X 从 NaX 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非金属性越强,电子层数越少,单质氧化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氢化物沸点的高低,与非金属性没有直接关系,故只有 C 正确答案:C2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粒子 An、B 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关系是 CABB粒子半径的关系是 BnAnCC 一定是稀有元素的一种原子D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ACB解析:大多数单原子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稳定结构以某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来看,下一周期的A、A 族的阳离子和同一周期的A、A 族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它相同,如 S2、Cl、K 、
12、Ca2的电子层结构与 Ar 原子的相同根据题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粒子 An、B n、C”可得出,C 必定是稀有气体元素,B 元素原子序数比 C 小,A 元素原子序数比 C 大,离子半径的关系是 BnA n,原子半径 AB.答案:C1同周期:自左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r(原) 依次减小如 r(Na)r (Mg)r(Al)r(Si)r(P)r(S)r(Cl)2同主族:自上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r(原) 或 r(离)依次增大如:r(Li)r(Na)r(K) r (Rb)r(Cs),r(Li)r(Na)r(K) r(Rb)r(Cs)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大,r(离) 依次减小如
13、:r(O2)r(F)r(Na)r (Mg2)r(Al3 ),r(S2) r (Cl)r(Na) r(Mg2)r(Al3)4同种元素的粒子半径:r(阴) r(原) ,r(阳) r(原),r (低价)r(高价)如:r(Cl)r(Cl),r (Na)r(Na),r(Fe)r(Fe2)r(Fe3 )5 “四不靠”粒子:以上四种情况均不符合的粒子,可借助参照物如:比较 r(Ca2)与 r(Al3) ,可借助 r(Mg2),即:r(Ca2) r (Mg2)r(Al3)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 N S O Si半径 r/1010 m 0.75 1.02 0.74 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14、 ( )A0.801010 m B 0.701010 mC1.201010 m D1.101010 m解析:同周期,自左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 r(Si)1.171010 mr(P)r(S)1.021010 m ,所以只有 D 符合条件答案:D例题 2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原子序数为 15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第二周期A 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 6原子序数为 12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A 族A BC D解析:15 号元素为 P,其最高化合价为5 价;A 是同
15、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第二周期A 族元素为 C,核电荷数为 6,但因同位素的存在,中子数个数存在 6、7、8 三种情况;12 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A 族答案:C2(2009华东师大附中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了B失电子难的原子其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各种离子,它们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解析: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既可能被还原,又可能被氧化,A错;失电子难的原子其得电子能力也很弱,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 错;金
16、属元素的活泼性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无关,只与失电子的能力有关,D 错答案:C3有 A、B、C、D 四种非金属元素,A 、B 在反应中各能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放出能量 BA;氢化物稳定性 HDHA,原子序数 CD,其阴离子 Ca、Db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这四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BACD BBA DCCABCD DABD C解析:结合电子(非金属性)形成稳定结构越容易,放出热量越多,因此,非金属性 BA ;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 AD ;Ca、D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因此,非金属性 DC.答案:B4根据元
17、素周期律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铍(Be) 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At)可能是一种有色固体且 HAt 很不稳定,AgAt 可能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C硫酸锶(SrSO4)(锶与镁、钙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可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D硒化氢(H2Se)是比 H2S 更稳定的气体解析:Be 位于第A 族,与 Al 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A 正确;At 是卤族元素中最下方的元素,颜色比 I2 更深,HAt 不如 HI 稳定,AgAt 感光性更强,B 正确; Sr 与 Mg、Ca 、Ba 同族,BaSO4 不溶于水,所以 Sr
18、SO4 也不溶于水,C 正确;Se 与 S 同族位于 S 的下方,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H2Se 不如 H2S稳定,D 错误答案:D5A、B、C、D 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中只有 C 为金属元素;A 和 C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D 属于同主族;C、D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A、B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 3 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元素符号为 _, 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 (2)C2B2 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_,写出 C2B2 与 A2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A、B、C、D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_(4)用化学方
19、程式证明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B 强于 D_.答案:(2)离子键、共价键2Na2O22H2O=4Na 4OHO2 (3)S2O2NaH(4)2H2SO2=2H2O 2S解析:因 A、B、C、D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又因为 A、C 同主族且只有C 为金属,故可初步确定 A 为 H,C 为 Na,设 B 的原子数为 b,因 D 与 B 同主族,所以D 的原子数为 b8,则有 11( b8)3( b1),解得 b8,即 B 为 O,D 为 S.(1)A 为 H,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Na2O2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Na2O2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 4OHO2 .(3)S2有 3 个电子层,而 O2与 Na属相同电子层结构,则 O2的半径大于 Na,而H半径最小(4)证明 O 的得电子能力比 S 强,通常可用氧气置换硫化氢中的硫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