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250919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选修4  第二章B            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选修 4 单元测试卷(二)B 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班级- 姓名- 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N16 Mg24 第卷(选择题 共 44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计 20 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1、D 解析: 对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能量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C 项错

2、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2、下列关于平衡常数 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B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 KC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D从平衡常数 K 的大小不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2、C 解析: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 K 的大小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3、在 2L 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 2s 内由 8mol 变为 7.2mol,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mol(L s) B、0.3mol (Ls) C、0

3、.2mol(Ls) D、0.1mol(Ls)3、C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8mol-7.2mol)2L2s=0.2mol(Ls)4、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X 气体和 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 X、Y、Z 的浓度之比为 122D.单位时间消耗 0.1mol X 同时生成 0.2mol Z4、A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A项中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即

4、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其他项都不能作为达到该反应平衡状态的标志。5、在 2 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 A 和B 都是 4 mol,在前 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2 mol/(Ls),则 10 秒钟时,容器中 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5、B 解析 前 10 秒钟,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6 mol/(Ls),则消耗的 B 的物质的量为 0.06 mol/(Ls)10 s2 L1.2 mol,B 剩余的物质的量为 4 mol1.2

5、 mol2.8 mol。6、已知反应 A2(g)2B 2(g) 2AB2(g) H v 正 ,则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由图可知:反应 1 mol CO放热 43 kJ。容积为 1 L,平衡时消耗 n(CO)n(H 2O)1.2 mol 放热为 5.16 kJ。13、一定条件下,将 X 和 Y 两种物质按不同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Y 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种物质的量之比n(X)/ n(Y)的关系如下图,则 X 和 Y 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AX+3Y 2Z B.3X+Y 2ZC3X+2Y Z D.2X+3Y 2Z13、B 解析 反应物 X、Y 转化率相等时,起始时两种物质的量

6、之比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 B 对。14、反应 A2+B2 2AB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 AB 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 为 500,b 为 300时情况,c 为 300时从时间 t3 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2、B 2、AB 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AB 为气体, A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CAB 为气体, A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DAB 为固体,A 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14、B 解析 温度由 500到 300时,AB% 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放热;在 t3时加压,AB%减小,平

7、衡逆向移动,即逆向气体体积缩小。15、在一个 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X(气)和 2LY(气)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 3Y(g) 2Q(g) + 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X 的浓度减小 1/3,则方程式中 n 值( )A. 3 B. 4 C. 5 D. 615、D 解析 解这类化学平衡计算题常采用列表法:4X + 3Y 2Q + nR起始体积: 3 2 0 0转化体积: 1 0.75 0.5 n/4平衡时体积:2 1.25 0.5 n/4另解:差量法:4X + 3Y 2Q + nR V4 n-53 55%1n=6巧解:

8、压强增大,即必须满足 n27,n51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 2Z(g) 达到平衡时,测得 Y 的转化率为37.5%,X 的转化率为 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 X 和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 B. 31 C. 11 D. 1216、D 解析 若反应物的初始量为化学计量数比,则两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若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则意味着另一反应物的量将减少。若某一反应物的量减少 n 分之一,则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将减少 n 分之一。现已知 X 与 Y 的初始量为 13 时,则两者的转化率皆为 37.5%,其三分之一为 12.5%,而 25%为它的 2 倍,

9、故应为 12。17、一定温度下,反应 2SO2O 2 2SO3 达到平衡时,n(SO 2):n(O2):n(SO3)2:3: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 2)0.8 mol,n(SO 3)1.4 mol,此时 SO2 的物质的量应是 ( )A0.4 mol B0.6 molC0.8 mol D1.2 mol17、A 解析 缩小体积相当增大压强,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列三行解题:2SO2O 2 2SO3起始物质的量: 2 a 3a 4a转化物质的量: 2x x 2x平衡时物质的量: 2 a-2x 3a- x 4a+2x则有:3a- x=0.8 mol4a+2x=1.4 mol解得:a

10、=0.3 mol x=0.1 mol 代入 2 a-2x 得 SO2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 。18、如下图所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对可逆反应:4L(g) 2M(g)+N(g) H0 平衡状态的影响(P 1P 2) ,图中 Y 轴是指A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CL 在气体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D气体混合物的密度18、A 解析 该类图像题解题方法“定一议二” ,若温度不变,由 P1 到 P2 是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压强,即总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只

11、有 A 符合;若压强不变,升温,化学平衡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因 H0,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也只有 A符合。而容积不变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第卷(非选择题 共 56 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计 36 分)17、(4 分)反应 m An B p C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若 A、B 、C 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 m、n、p 的关系是_ 。若 C 为气体,且 m + n = 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 _方向移动。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 B

12、 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 B 肯定不能为_态。17、 答案: m+n P ;(2 分) 逆;(1 分) 气(1 分) 。解析 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逆方向进行,而减压化学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 m+n P;因 m + n = p,而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 A、B 之一至少一种不为气体,所以平衡必定向逆方向移动。18、(10 分)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B、D 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 1,反应在 10 至 20 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

13、/(Lmin)。(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 mol/L,反应经 20 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 v1(填、) ,且 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 。18、答案:(1)0.013 (2 分) (2)1.0 (2 分)催化剂 (1 分)(3) (1 分) (1 分)(4)吸热 (1 分)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2 分)解析:实验 2 中温度、平衡时浓度都与实验 1 相同,但实验 2 先达到平衡;若实

14、验 2 中通过增大 A 的起始浓度或增大压强,则平衡时 A 的浓度高于 0.5mol/L,因此在实验 2 中 A的初始浓度为 1.0mol/L,其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实验 3 中平衡时 A 的浓度高于0.5mol/L,但温度与实验相同,故起始浓度高于 1.0mol/L,反应速率较快。19、(8 分) 在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 0.2 mol 的 N2 和 0.6 mol 的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 2(g) 2NH3 H 0。反应中 NH3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 v(NH3)为_。(1)

15、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 5 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 NH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 a0.20 mol/L b0.12 mol/L c0.10 mol/L d0.08 mol/L(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 5 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_移动(填 “向逆反应方向” 、 “向正反应方向”或“不”) ,化学平衡常数_(填“增大” 、 “减小 ”或“不变”) 。(4)在第 5 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 8 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 (此时 NH3的浓度约为 0.25 mol/L)。请在图中画出第 5 分钟末到达新平衡时 NH3 浓度的变化曲线

16、。19、答案 :(1)0.025 mol/(Lmin) (2 分)(2)ac (2 分)(3)向正反应方向(1 分) 不变(1 分)(4) (2 分)解析 (1)由图象知: v(NH3) 0.025 mol/(Lmin)。 ct 0.1 mol/L4 min(2)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根据反应方程式和题给数据,NH 3浓度的最大值为: 0.2 mol/L,在改变温度后,平衡要移动,达新的平衡后 NH3的0.4 mol2 L浓度肯定不是 0.1 mol/L。(3)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温度未变,平衡常数不变。(4)在 5 分钟末将容积减小一半, c

17、(NH3)瞬间增大为原来的二倍,在 8 分钟末建立新平衡,图象见答案。20、(14 分)A 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 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关闭 K2,将等量且少量的 NO2 通过 K1、K 3 分别充入 A、 B 中,反应起始时,A、B 的体积相同。(已知:2NO 2(g) N2O4(g) H 0)(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 A、B 中生成的 N2O4 的速率是 vA _ vB。 (填“” 、 “”或“”) ;若打开活塞 K2,气球 B 将_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2)若在 A、B 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 NO2,则达到平衡时,NO 2 的转化率

18、 A 将_(填“增大” 、 “减小 ”或“不变”) ;若通人等量的 Ne 气,则达到平衡时,A 中NO2 的转化率将_,B 中 NO2 的转化率将_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3)室温下,若 A、B 都保持体积不变,将 A 套上一个绝热层,B 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_中的颜色较深。(4)若在容器 A 中充入 4.6 g 的 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57.5,则平衡时 N2O4 的物质的量为 _ 。20、答案 :(1) (2 分) 变小 (2 分)(2)增大 (2 分)不变 (2 分) 变小(2 分)(3)A (2 分)(4)0.04

19、mol(2 分)解析 题给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1)由于 A 为恒容体系,B 为恒压体系,在平衡时 pA pB,故 v(A) v(B),若打开K2,A、B 形成一个新的恒压体系,气体体积将变小。(2)若再通入 NO2,对于 A 相当于加压,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增大。若再通入 Ne,对于 A 末改变体系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对于 B 其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减小。(3)此时 A 为绝热体系,随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即 TAT B,A 相对于 B 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 中颜色加深。(4) 即 n

20、 总 0.08 mol,投入 NO2的物质的量为 0.1 Mm总n总 4.6 g57.5 g/mol 4.6 g46 g/molmol,设转化的 NO2的物质的量为 x。则 2NO 2 N 2O4起始:0.1 mol 0转化: x x2平衡:0.1 mol x x2即:0.1 mol x 0.08 molx2x0.04 mol四、实验题(共 12 分)21、 (12 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 1 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铜 丝镁 条甲 乙 丙铜 丝镁 条甲 乙 丙 V(H2) mL t min24610203036400 图 1 图 2(1)取

21、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 H2 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2 所示。请在图 3 的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mL/min)与时间(min,)的关系曲线。图 3在前 4min 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 4min 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_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

22、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Cl -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_;原因:Cl -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Cl -、SO 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 Cl-影响更大;原因:_。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 +)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Cl 或 KCl 固体 ,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2SO4 或 K2SO4 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

23、化。若观察到实验 a 中_,实验 b 中_,则说明原因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 -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21、 (12 分)解析及答案:(1) 图中要标明 2、4、6min 时刻时的速率及要画出速率走向弧线( 2 分)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4min 后由于溶液中 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2 分) 。(2)原因:Cl -对反应没有影响,而 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2 分) ;原因:Cl -、SO 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 Cl-影响更小(或 SO42-影响更大)(2 分) 。反应速率加快(2 分) ;

24、 反应速率减慢(2 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 1 个小题,计 8 分) )22、 (8 分)把 N2H2=13 体积比的混合气体装入密闭容器中,测得压强为 1.52107Pa,经反应达到平衡时 NH3 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的 15,求此时(一定温度下)容器内压强是多少Pa?H 2 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多少?22解析及答案:解:设有 xmol 的氮气参加了反应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求生成的氨气各需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3x30.260.78(mol) mLin-1t min246567.50 2x=20.26=0.52(mol)n1=1+3=4(mol)n2=(1x)(3-

25、3x)2x=4-2x3.48(mol)P1=1.52107Pa答案:容器内压强为 1.32107Pa ; H2为 64答案及解析单元测试卷(二)B 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单择题(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11-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D C C A B B D B C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D C B B D D A A1、D 解析: 对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能量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C 项错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

26、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2、C 解析: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 K 的大小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3、C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8mol-7.2mol)2L2s=0.2mol(Ls)4、A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A项中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即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其他项都不能作为达到该反应平衡状态的标志。5、B 解析 前 10 秒钟,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6 mol/(Ls),则消耗的 B 的物质的量为 0.06 mol/(Ls

27、)10 s2 L1.2 mol,B 剩余的物质的量为 4 mol1.2 mol2.8 mol。6、B 解析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 v 逆 增大的倍数多,故平衡逆向移动,且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而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多,平衡逆移,增大压强反应平衡正向移动。7、 D 解析 升温平衡右移: 减小,M若 B、C 均为气体, 减小;M若 B、C 均为固体(液体), 不变;M若 B 为气体,C 为非气体, 减小;M若 B 为非气体,C 为气体, m 减小, n 减小,则 无法确定。M8、B 解析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瞬间 B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50%,达

28、到新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对; A 项中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ab , A 物质的转化率增大;B 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9、C 解析 反应开始到 10 s,,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 mol2 L10 s=0.079 mol/(Ls)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79 mol2 L =.0.395mol/L, 根据图 X、Y、Z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为:0.79 mol、0.79 mol、1.58 mol ,即 X、Y、Z 的物质的量 为 1:1: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X(g)+Y(g) 2 Z(g)10、

29、C 解析 对于可逆反应 A(g)+2B(g) 2C(g)(正反应吸热),增压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化学平衡向正方向进行,所以应为正速率大于逆速率,A 错;升温,化学平衡向正方向进行,所以应为正速率大于逆速率,B 、C 错, D 对。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计 24 分)11、 D 解析 均利用等效平衡处理,等效于增大压强,相当于平衡左移,不移动,平衡右移,则转化率依次为减小、不变和增大。12、 C 解析 A 项,T 1、T 3 处未达平衡,T 2 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得:t 1t 2 应该是NH3 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时候,因 t3、t 5 时刻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

30、H 3 的体积分数减小。t3 时 v 逆 、v 正 都减小,且 v 逆 v 正 ,则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由图可知:反应 1 mol CO放热 43 kJ。容积为 1 L,平衡时消耗 n(CO)n(H 2O)1.2 mol 放热为 5.16 kJ。13、B 解析 反应物 X、Y 转化率相等时,起始时两种物质的量之比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 B 对。14、B 解析 温度由 500到 300时,AB% 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放热;在 t3时加压,AB%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气体体积缩小。15、 D 解析 解这类化学平衡计算题常采用列表法:4X + 3Y 2Q + nR起始体积: 3 2

31、0 0转化体积: 1 0.75 0.5 n/4平衡时体积:2 1.25 0.5 n/4另解:差量法:4X + 3Y 2Q + nR V4 n-53 55%1n=6巧解:压强增大,即必须满足 n27,n516、D 解析 若反应物的初始量为化学计量数比,则两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若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则意味着另一反应物的量将减少。若某一反应物的量减少 n 分之一,则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将减少 n 分之一。现已知 X 与 Y 的初始量为 13 时,则两者的转化率皆为 37.5%,其三分之一为 12.5%,而 25%为它的 2 倍,故应为 12。17、A 解析 缩小体积相当增大压强,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32、列三行解题:2SO2O 2 2SO3起始物质的量: 2 a 3a 4a转化物质的量: 2x x 2x平衡时物质的量: 2 a-2x 3a- x 4a+2x则有:3a- x=0.8 mol4a+2x=1.4 mol解得:a =0.3 mol x=0.1 mol 代入 2 a-2x 得 SO2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 。18、A 解析 该类图像题解题方法“定一议二” ,若温度不变,由 P1 到 P2 是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压强,即总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只有 A 符合;若压强不变,升温,化学平衡反应向

33、吸热方向进行,因 H0,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也只有 A符合。而容积不变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第卷(非选择题 共 56 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计 36 分)17、 答案: m+n P ;(2 分) 逆;(1 分) 气(1 分) 。解析 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逆方向进行,而减压化学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 m+n P;因 m + n = p,而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 A、B 之一至少一种不为气体,所以平衡必定向逆方向移动。18、答案:(1)0.013 (2 分) (2)1.0 (2 分)催化剂 (1 分)(3) (1 分) (1 分)(4)吸热 (

34、1 分)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2 分)解析:实验 2 中温度、平衡时浓度都与实验 1 相同,但实验 2 先达到平衡;若实验 2 中通过增大 A 的起始浓度或增大压强,则平衡时 A 的浓度高于 0.5mol/L,因此在实验 2 中 A的初始浓度为 1.0mol/L,其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实验 3 中平衡时 A 的浓度高于0.5mol/L,但温度与实验相同,故起始浓度高于 1.0mol/L,反应速率较快。19、答案 :(1)0.025 mol/(Lmin) (2 分)(2)ac (2 分)(3)向正反应方向(1 分) 不变(1 分)(4) (2 分)解析 (1)由图象知: v(NH3)

35、 0.025 mol/(Lmin)。 ct 0.1 mol/L4 min(2)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根据反应方程式和题给数据,NH 3浓度的最大值为: 0.2 mol/L,在改变温度后,平衡要移动,达新的平衡后 NH3的0.4 mol2 L浓度肯定不是 0.1 mol/L。(3)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温度未变,平衡常数不变。(4)在 5 分钟末将容积减小一半, c(NH3)瞬间增大为原来的二倍,在 8 分钟末建立新平衡,图象见答案。20、答案 :(1) (2 分) 变小 (2 分)(2)增大 (2 分)不变 (2 分) 变小(2 分)(3)A (

36、2 分)(4)0.04 mol(2 分)解析 题给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1)由于 A 为恒容体系,B 为恒压体系,在平衡时 pA pB,故 v(A) v(B),若打开K2,A、B 形成一个新的恒压体系,气体体积将变小。(2)若再通入 NO2,对于 A 相当于加压,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增大。若再通入 Ne,对于 A 末改变体系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对于 B 其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减小。(3)此时 A 为绝热体系,随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即 TAT B,A 相对于 B 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 中

37、颜色加深。(4) 即 n 总 0.08 mol,投入 NO2的物质的量为 0.1 Mm总n总 4.6 g57.5 g/mol 4.6 g46 g/molmol,设转化的 NO2的物质的量为 x。则 2NO 2 N 2O4起始:0.1 mol 0转化: x x2平衡:0.1 mol x x2即:0.1 mol x 0.08 molx2x0.04 mol四、实验题(共 12 分)21、 (12 分)解析及答案:(1) mLin-1t min246567.50 图中要标明 2、4、6min 时刻时的速率及要画出速率走向弧线( 2 分)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4mi

38、n 后由于溶液中 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2 分) 。(2)原因:Cl -对反应没有影响,而 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2 分) ;原因:Cl -、SO 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 Cl-影响更小(或 SO42-影响更大)(2 分) 。反应速率加快(2 分) ; 反应速率减慢(2 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 1 个小题,计 8 分) )22解析及答案:解:设有 xmol 的氮气参加了反应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求生成的氨气各需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3x30.260.78(mol)2x=20.26=0.52(mol)n1=1+3=4(mol)n2=(1x)(3-3x)2x=4-2x3.48(mol)P1=1.52107Pa答案:容器内压强为 1.32107Pa ; H2为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