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250356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业考试化三答题卷及答案(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2015 学年度化学作业考试化答题卷(三)一、选择题(154=6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二、非选择题(40 分16、(共 11 分) 每空 2 分除标明外(1) X、 Y、Z、W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 _ (用元素符号表示) 。(2) 由 X、Y、Z、W 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 _。 (2 分(3)写出加热条件下 A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 分)写出 A 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2分)(4) B 的化学式为_ _(3 分) 。17

2、、(14 分) 每空 2 分(1)C 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A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化合物 E2D2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F 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3)离子方程式为 。(4 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5)写出 CH4 催化还原 N2O4(g)生成 N2 和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 _18、(每空 1 分,共 7 分)(1)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 或“放热”)反应。(2)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_ _(填“ 放出”或“吸收”)_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_ 转化为_。(3)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19、 (每空 1

3、 分,共 8 分)(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 无影响”)。(4)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 ”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5)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 50 mL 0.50 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 无影响)参考答案1、A 2、 B 3、C 4、B 5、D 6、D 7、C 8、B 9、A 10、D 11、C 12、C 13、D 14、A 15、D 1

4、6、 (1) S N O H ;(2) 3Cu+8H+2NO3- =3Cu2+ +2NO+4H2O ;(3) NH4+OH- NH3+H2O ; SO 32-+2H+ =H2O+SO2;(4)(NH 4) 2Fe(SO 4) 2 6H2O;17 (每空 2 分)(1) ;第一周期、第 IA 族(2)1:2;离子键和共价键(3)2OH HCO 3 NH 4 =CO32 H 2ONH 3H2O(4) 3Cl2+8NH3=6NH4Cl+ N2(5)CH 4(g)+N2O4(g) = N2(g) +2H2O(l) + CO2(g) H= 8981 kJmol 1 18 (1)放热;(2)放出,11,化

5、学能,热能;(3) ; 19(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小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无影响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键是指分子内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金属键、共价键和离子键都属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化学键,选 A。考点:考查化学键类别的判断。2B【解析】试题分析: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 X、Y 、Z、R 、T。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2 倍,则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 R 是碳元素; Y 与 Z 能形成 Z2Y、Z 2Y2 型离

6、子化合物,则根据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可判断 Y 是氧元素,Z 是钠元素。Z 与 T 形成的 Z2T 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 T 的原子序数最大,所以 T 是硫元素。X 大的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均是最小的,则 X 是氢元素。A原子半径 YZ,但离子半径 YZ,A 错误;B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氢化物的沸点排序:Y T R,B 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R,C 错误;D由 X、R、Y、Z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不一定显碱性,例如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C【解析

7、】试题分析:R 2+有 b 个中子,核外有 a 个电子,则有 a+2 个质子,质量数=a+2+b ,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写的是质量数,左下角写的是质子数,所以选 C。考点:原子符号的表示。4B【解析】试题分析:氯元素核外 3 各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7;原子核内有 8 个中子的氧原子为; CO2 的电子式为168O考点:化学用语的表述点评:注意化学用语的表述,规范表达。5D【解析】试题分析:A干冰是分子晶体, 升华破坏的是范德华力,A 错误;B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融破坏的是共价键,B 错误;C 氢氧化钠是离子晶体, 熔融破坏的是离子键,C 错误;D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

8、离子,破坏的是离子键、共价键,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作用力的判断6D【解析】试题分析:A、水合氢离子电子式为: ,A 错误;B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SiO 2 只能表示化学式,B 错误;C 、中子数为 79、质子数为 55 的铯(Cs)原子 Cs,C 错误;D、离子结构示意图: 可以表示 16O2 ,也可以表示 18O2 ,D1345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7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W、X 、Y 、Z 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则 4 种元素同周期,Z 的某种含氧酸有漂白性,则 Z 是氯元素;Y 的氢化物为H2Y,则

9、 Y 为硫元素;W、X 是金属元素,W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W 是 Na 元素,X 是 Al 元素。AW 是 Na 元素,X 是 Al 元素,铝的金属性弱于钠的金属性,错误;B、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而 AlCl3 是共价化合物,错误;C、根据离子半径比较原则判断,Na、Al、S、Cl 的简单离子的半径: S2ClNa+ Al 3+,即 YZWX,正确;D 、Y 的氧化物二氧化硫通入含有氯单质的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氯水的浅绿色褪去,错误。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8B【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

10、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则MgF 2 中只有离子键;Na 2O2 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O 2 中只有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NH 4Cl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H 2O2 中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N 2 中只有非极性键,属于单质,答案选 B。考点:考查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判断9A【解析】试题分析:A结构相似的物质,相等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由于在 NH3 的分子之间增加了氢键,使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破坏较难,所以沸点最高。故沸点:NH 3 AsH3PH3,错误;B

11、物质越难电离,则结合质子的能力最强。由于电离程度 H2OCH3COO Cl ,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所以酸性:HClO 4 H2SO4 H3PO4,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NaMgAl,所以碱性:NaOH Mg(OH)2 Al(OH)3,正确。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及应用、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知识。10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X 是 Mg;Y 是 Al;Z 是 S;L 是 Cl;M 是 C;Q 是O。A 由于 Mg 是+2 价的

12、金属,Al 是+3 价的金属,所以等物质的量的 X、Y 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Al 生成 H2 多,错误; B Y 与 Q 形成的化合物 Al2O3 是两性氧化物,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S,所以 Z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 L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错误;D由于 M 的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获得电子,在化学反应中,M 原子与其它原子易形成共价键而不易形成离子键,正确。考点: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的知识。11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为燃烧反应,放热,不选 A;B、反应为放热反应,

13、不选 B;C、反应为吸热反应,选 C;D、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不选 D。考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2C【解析】试题分析:H0,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点评:描述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物质的量,通式还要说出是吸热还是放热,H 的正负容易混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13D【解析】试题分析:由键能可求得 2H2(g)O 2(g)=2H2O(g)的焓变:H=2436 kJmol1 +495kJmol1

14、 -4463 kJmol1 485 kJmol1 ,故 D 正确。考点:了解化学反应热或焓变的含义,能应用键焓计算焓变。点评:考查化学键键能与焓变的关系,知识焓变的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14A【解析】试题分析: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142.9 kJ,则 1mol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285.8 kJ,氢气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1/2O 2(g)=H2O(l); H -285.8kJmol 1 ,A 中方程式将氢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乘以 2,在反向即可得到,A 对;B 中水的状态错误;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C 的焓变符号错误; D 中焓变的数

15、值计算错误,应为 H 571.6 kJmol1 ,选 B。考点: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5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E 1 表示形成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E 2 指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的反应热HE 2E 1;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降低 E1、E 2。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点评:本题要弄清楚什么是吸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了解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以及催化剂的作用。16 (8 分) (1) S N O H (2 分) ;(2) 3Cu+8H+2NO3- =3Cu2+ +2NO+4H2O (1 分) ;(3) NH4+O

16、H- NH3+H2O (1 分) ; SO 32-+2H+ =H2O+SO2(1 分) ;(4)(NH 4) 2Fe(SO 4) 2 6H2O (2 分) ;c(SO 42-) c(NH4+)c(Fe2+)c(H+) c(OH-) (1 分)【解析】试题分析: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X、Y 、Z、W,在周期表中 X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X 为 H 元素;Z、W 位于同主族,设 Z 的原子序数为 x,则 W 的原子序数为 x+8,Y、Z 左右相邻,Y 的原子序数为 x-1,由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32,则 1+(x-1)+x+(x+8 )=32,解得 x=8,即 Y 为

17、N 元素,Z 为 O 元素,W 为 S 元素。(1) X 为 H 元素,Y 为 N 元素, Z 为 O 元素,W 为 S 元素,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S N O H。(2)和铜反应的酸一般是浓硫酸、稀硝酸和浓硝酸,由 X、Y 、Z、W 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为稀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 =3Cu2+ +2NO+4H2O。(3) 与 NaOH 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 A 物质中含有铵根,故加热条件下 A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A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说明 A 中含有具

18、有还原性的离子,故 A 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2H+ =H2O+SO2。(4)B 能与浓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 B 中含有铵根离子,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说明 B 中含有亚铁离子。另取 B 的溶液,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 B 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再结合式量为 392 的化合物 B,1mol B 中含有 6mol 结晶水,故 B 的化学式为(NH 4) 2Fe(SO 4) 26H2O。B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SO 42-)c(NH 4+)c(Fe2+)c(H+

19、) c(OH-)。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常用化学用语,明确 Y、Z、W 的位置及原子序数的关系来推断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7 (16 分) (每空 2 分)(1) ;第一周期、第 IA 族(2)1:2;离子键和共价键(3)2OH HCO 3 NH 4 =CO32 H 2ONH 3H2O(4) 3Cl2+8NH3=6NH4Cl+ N2(5)CH 4(g)+N2O4(g) = N2(g ) +2H2O(l) + CO2(g) H= 8981 kJmol 1 【解析】试题分析:(1)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可生成盐,

20、说明C 是 N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氢化物是氨气,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盐;A 的氧化物是生活中最常见液体,则 A 是 H 元素,其氧化物为水,A、E 同主族,则 E 是 Na 元素;C 与 B、D 相邻,则 B 是 C 元素,D 是 O 元素;A、B、C 、D 四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F,其组成原子数之比为 5113,则 F 是 NH4HCO3。C 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所以电子式为 ;H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第 IA 族;(2)化合物 Na2O2 中阴离子是 O22-、阳离子是 Na+,所以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为1:2;NH 4HCO3 是离子化

21、合物,含有离子键,但 N 与 H、C 与 O 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所以F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3)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OH HCO 3 NH 4 =CO32 H 2ONH 3H2O;(4)氯气与氨气相遇有白烟及氮气生成,白烟为氯化铵固体,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 N2;(5)N 2H4 的燃料电池,在碱性条件下,负极为 N2H4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N2H44OH 4e =4H2ON 2;(6)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即可得到所求热化学方程式,则 CH4催化还原 N2O4(g

22、)生成 N2 和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N2O4(g) = N2(g ) +2H2O(l) + CO2(g) H= 8981 kJmol 1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化合物性质的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18 (1)放热;(2)放出,11,化学能,热能;(3) ; 【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所示反应由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多余的能量就释放出来,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发生反应:H 2(g)+I2(g)=2HI(g),根据键能关系可知:436kJ+151kJ-2299kJ=11KJ,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会放出 11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可知: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考点:考查反应热与物质含有的能量、键能的关系及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对化学反应的分类的知识。19(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小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无影响【解析】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跟生成 H2O 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所释放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