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250083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工环境风险评价事例9.0 环境风险评价9.1 风险识别9.1.1 风险物质识别本项目使用的原料多为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原料的运输、仓储和使用过程,如管理操作不当或意外事故,存在着腐蚀、中毒等事故风险。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造成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的外泄,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影响。本项目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料被列为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的化学危险品的有乙酸(醋酸)、氯化氢(盐酸)等,其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临界量如表 91:表 9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临界量序号 物质名称 临界量/t生产场所 贮存区1 乙酸(醋酸) 10 1002 氯化氢(盐酸) 20 50本项目乙酸:生产场所:每

2、批用量约为 0.0112t;贮存区:密封盛装,贮存 30 天的用量,约 1.84t。盐酸:生产场所:每批用量约为 0.1143t;贮存区:密封盛装,贮存 30 天的用量,约 18.75t。可见,项目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化学品物料醋酸、盐酸等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本项目涉及的化学品有 2,4-二氯苯酚、2,5-二氯硝基苯、硫酸、醋酸、亚硫酸钠、甲苯、氢氧化钠、氯苯、氢氧化钾、正己烷、活性炭等,其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2,4-二氯苯酚、2,5-二氯硝基苯、氢氧化钠、硫酸、亚硫酸钠、甲苯、氯苯、氢氧化钾等。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其它资料中与本项目有关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资料,

3、将其危险特性列于如下:2,4-二氯苯酚理化性质:白色针状结晶。熔点 45,沸点 209-210,相对密度1.3883(60 )。难溶于水,20时 100g 水中溶解 0.45g,易溶于乙醇、醚、苯、氯仿和四氯化碳。本品腐蚀性较强,能烧伤皮肤,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中毒严重者,产生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对皮肤过敏者,能引起皮炎而难治愈。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主(次)危险性类别:有毒性(腐蚀性、易燃)。2,5-二氯硝基苯理化性质:浅黄色片状或柱状结晶。熔点 56,沸点 267,相对密度1.669。不溶于水,溶于氯仿、乙醚、热乙醇和二硫化碳。本品毒性: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但毒性比一氯硝

4、基苯低。小鼠经口LD50 为 5089mg/kg。质量指标:凝固点52.5。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危险性类别:第 6.1 类毒害品。甲苯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易燃,具有折光性,有苯臭。熔点-95,沸点 110.63 ,有 20时蒸气压 2.99kPa,相对密度 0.8669(20) ,折射率1.49613(20),临界温度 320.8,临界压力 4.08Mpa,与醋酸形成恒沸混合物,沸点为 104-104.2。爆炸极限 1.2%-7%。极微溶于水,能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二硫化碳及冰醋酸混溶。本品有毒。中毒症状大致与苯相似,但程序不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苯强,对造血系统的作用则

5、较苯弱。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氯苯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熔点-45.21 ,沸点 131.50,相对密度 1.1064(20),1.096(30),折射率 1.52748(15),1.52460(20),闪点 24。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下限 1.8%(100),上限 9.6(150) ,常温常压下不受空气、潮气及光的影响,长时间沸腾则脱氢。氯化苯蒸气经过经热管子脱氢或氯化氢,生成二苯基化合物。本品毒性与其他氯化烃一样,对肝脏有损害。空气中允许浓度不超过0.05mg/m3。侵入途径:吸人、食人、经皮吸

6、收。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正己烷理化性质:无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微弱的特殊气味。溶点-95.34 ,沸点68.74,相对密度 0.65937(20) ,折射率 1.37486,临界温度 234.8,临界压力 2.90Mpa。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酮等有机溶剂。比热 0.297(22) ,蒸发热 335.97J/g(沸点 ),闪点 22.5(开杯),21.7 (闭杯 ),燃点 247。本品毒性:小鼠致死浓度(LD)约 4000mg/kg。侵入途径:吸人、食人、经皮吸收。危险性类别: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冰醋酸理化性质:无色澄清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在低温

7、时,无水醋酸凝固成冰状,俗称冰醋酸。常温时为液体,无色透明。熔点 16.7,沸点 118,相对密度 1.053(16.67,液体),1.226(16.60,固体),1.049(25 ),折射率 1.37182(20),闪点 57.3,着火点 485,临界压力 5.6Mpa,临界温度 321.6。能与水、醇、甘油、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凝固时体积膨大而使容器破裂。蒸气压 1.5kPa(20),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 5.4%(下限)。本品毒性:小鼠经口 LD50 为 5000mg/kg。侵入途径:吸人、食人、经皮吸收。危酸性类别: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硫酸理化性质:无色透明的粘

8、稠状液体。分子式 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08。露置空气中迅速吸水。能与水和乙醇相混溶,同时放出大量热。Bp290;相对密度 1.84。本品毒性:该品具有腐蚀性,能引起严重烧伤。万一接触到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请医生诊治。稀释时不可将水倒入酸中,以防爆溅而灼伤人,应将浓硫酸徐缓注入水中。应密封于干燥处保存。侵入途径:吸人、食入。危酸性类别: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氢氧化钾理化性质:本品 KOH 白色豆瓣状颗粒。分子式 KOH,相对分子质量56 11,在空气中极易吸湿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Mp 约 360。本品毒性:该品具有强腐蚀性,能引起严重烧伤

9、。大量使用时应戴适当的手套、防护镜或面罩。万一接触到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请医生诊治。使用时如有事故发生或不适之感,应请医生诊治。应密封于干燥处保存。侵入选径:吸入、食人。危险性类别: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晶体。分子式 NaOH,分子量 40.0l。相对密度2.13,熔点 318。从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时,电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溶液与酸混合时也能产生大量热。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主(次)危险性类别:第 1. 2 类碱性腐蚀品。亚硝酸钠理化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分于式 NaN0

10、2,相对分子质量 6901 。易潮解。熔点 271,沸 点 : 320(分解) ,相对密度(水=1)2.17。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毒性:经口属剧毒类。急性毒性:LD5085mg/kg( 大鼠经口);65mg/kg(大鼠静脉)侵入途径:吸人、食人、经皮吸收。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危险性类别:第 5.1 类氧化性物品。9.1.2 风险单元的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槽、运输容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

11、火灾或爆炸事故。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资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原料运输过程;液体输送过程;原料仓储过程;反应过程。9.1.3 风险类型根据对项目涉及化学品理化性质、生产工艺特征以及同类项目类比调查,项目事故风险类型确定为毒物泄露、火灾和爆炸,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9.2 源项分析9.2.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属医药中间体项目,原材料多为强腐蚀、有毒有害化工品。根据对相类似生产装置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对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危险性物品的泄漏,不仅污染环境,且可造成人员中毒伤害事故。 设备、贮罐和管道破损泄漏以及因操作不当造成泄漏等出现机

12、率较高的事故。泄漏事故发生在贮罐区及生产区设备、管道等,主要造成厂区局部污染。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采取地面防渗处理,使污染物经封闭的管道进入污水调节池或贮罐,经处理后排放,这样可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但一些易挥发的液态污染物等将迅速挥发进入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气态污染物则不容易控制,一旦发生泄漏则迅速进入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人员中毒,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此类污染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不仅仅取决于排放量,还同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9.2.2 事故概率分析重大事故概率国际工业界通常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过 2.5 万美元,或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根据业主提

13、供的资剌,项目生产装置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很小,参照我国近年来各类化工设备事故概率(见表 92),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水平,本装置重大事故概率拟定为 2 类事故,概率为 0.031250.01 次/ 年,即在装置寿命内发生一次事故。表 92 重大事故概率分类分类 情况说明 定义 事故概率(次/ 年)0 极端少 从不发生 1一般事故概率一般事故是指那些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此类事故如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调查统计可知,因生产装置原因造成的事故中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出现几率最大;困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中以操作失误、违章操作、维护不当出现几率最大(详见表

14、 93 和表 94)此外,本项目大部分原料均使用汽车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物制泄漏出现几率也较大。国际上先进化工生产装置一般性泄漏事故发生概率为 0.06 次/ 年,非泄漏性事故发生概率为 0.0083 次/年。参照国内化工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本项目一般事故发生概率约为 0.15 次/年。表 93 一般事故原因统计事故原因 出现几率()贮罐、管道和设备破损 52操作失误 11违反检修规程 10处理系统故障 15其它 12表 94 某化工厂近 10 年事故性质分类及原因统计事故类型 人身伤害 污染事故 火灾爆炸 合计出现次数(次 ) 6 5 4 15比例( ) 40.0 33.3 26.7 100

15、.0 事故原因 操作不当 脱岗 未及时检修 其它 合计出现次数(次) 8 1 4 2 15比例() 53.3 6.7 26.7 13.3 100.09.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使环境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必须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定完备、有限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9.3.1 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由于危险品的运输较其它货物的运输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安全。为此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定车就是要把装运危险品的车辆,相对固定,专车专用。凡用来盛装危险物质的容器,包括槽(罐)车不得用来盛装其

16、它物品,更不许盛装食品。而车辆必须是专用车,不能在任务紧急、车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其它车辆等担任危险物品的运输任务。定人就是把管理、驾驶、押运及装卸等工作的人员加以固定,这就保证了危险品的运输任务始终是由专业人员来担负,从人员上保障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90)规定的危险物品标志,包装标志要粘牢固、正确。具有易燃、有毒等多种危险特性的化学品,则应该根据其不同危险特性而同时粘贴相应的几个包装标志,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进行多种防护。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日发生意外,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

17、,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运输有毒和腐蚀性物品汽车的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出车前必须检查防毒、防护用品和检查是否携带齐全有效,在运输途中发现泄漏时应主动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切断泄漏源后,应将情况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若处理不了,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请求支援。9.3.2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措施。突发性污染事故,特别是有毒化学品的重大事故将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此外还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造成社会不安定

18、因素,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被认为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上存在缺陷;设备质量差,或因无判废标准(或因不执行判废标准) 而过度超时、超负荷运转;管理或指挥失误;违章操作。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防治对策,除科学合理的厂址选择外,还应从以下几点严格控制和管理,加强事故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技能,懂得紧急救援的知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污染事故损害的主要保障。建议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严格把好工程设计、施工关工程设计包

19、括工艺设计和总图设计。只有设计合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重大隐患。严格注意施工质量和设备安排,调试的质量,严格竣工验收审查。在工艺设计中应注意对特别危险及毒害严重的作业选用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或遥感操作,并注意屏蔽。对选用的设备应符合有关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要求,并注意考虑职业危害治理和配套安全设施。在总图设计中应注意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并有一定的防护带和绿化带,严格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针对本项目特点,本评价建议在设计、施工、营运阶段应考虑下列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a)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和标准规范。(b)厂房内设备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

20、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按要求设计消防通道。(c)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存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d)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储存和反应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料泄漏。(e)仓库必颁采取妥善的防雷措施,以防止直接雷击和雷电感应。为防止直接雷击,一般在库房周围须装设避雷针,仓库各部分必须完全位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内。(f)按区域分类有关规范在厂房内划分危险区。危险区内安装的电器设备应按照相应的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级,所有的电器设备均应接地。(g)往厂房内可能有气体泄漏或聚集危险的关键地点装设检测

21、器。在有可能着火的设施附近,设置感温感烟火灾报警器,报警信号送到控制室和消防门。(h)对爆炸、火灾危害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采取工业静电防范处理措施。(i)在中央控制室和消防值班室设有火警专线电话,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j)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护面罩、护目镜、胶皮手套、耳塞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k)在装置易发生毒物污染的部位,设置急救冲洗设备、洗眼器和安全淋浴喷头等设施。2.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严格检查 企业领导应该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警觉和认识,作到警钟常鸣。建议企业建立安全与环保科,并由企业领导直接领导,全权负责。主要负责检查和监督全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设施

22、的正常运转情况。对安全和环保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列出潜在危险的过程、设备等清单,严格执行设备检验和报废制度。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职工安全生产的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人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技术培训,严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环保意识。4.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企业对具有高危害设备设置保险措施,对危险车间可设置消防装置等必备设施,并辅以适当的通讯工具,定期进行安全环保宣传教育以及紧急事故模拟演习,提高事故应变能力。9.3.3 存贮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1)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的

23、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子以更换或修理。如工具上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的,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2)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危险特性,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橡皮围裙、橡皮袖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防毒面具、滤毒口罩、纱口罩、纱手套和护目镜等。操作前应由专人检查用具是否妥善,穿戴是否合适。操作后应进行清洗或消毒,放在专用的箱柜中保管。(3)化学危险物品撒落在地面、车板上时,应及时扫除,对易燃易爆物品应用松软物经水浸湿后扫除。(4)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口或淋浴。必须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如果发现恶

24、心、头晕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到新鲜空气处休息,脱去工作服和防护用具,清洗皮肤沾染部分,重者送医院诊治。(5)晚间作业应用防爆式或封闭式的安全照明。雨、雪、冰封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6)在现场须备有清水、苏打水或醋酸等,以备急救时应用。(7)尽量减少人体与物品包装的接触,工作完毕后以肥皂和水清洗手脸和淋浴后方可进食饮水。对防护用具和使用工具,须经仔细洗刷。仓储室要求:(1)各类有机物应按有关规范分类储存,具体储存要求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如液氨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根据物料的用量、使用频率设置合适的仓储量和仓储室大小。(2) 易燃、易爆物料贮存:贮罐放空管路均装有阻火器,室内贮槽,

25、高位槽放空管线伸出屋顶 4 米,并装有阻火器。甲类危险性生产区域有烟雾报警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3)各危险化学品按相关要求贮存,明确贮存注意事项。专人负责看管。(4)为防止原料泄漏及燃烧,在原料区四周专设防渗排水沟至事故储水池,在排水沟旁还应建防火墙。防范措施小结:由于本项目距昌九高速公路、周边厂家、星火化工厂生活区及艾城镇较近,必须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杜绝在运输、罐装、贮存及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9.3.4 主要危险物质事故应急措施2,4-二氯苯酚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

26、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箔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如发生火灾,用水、黄砂、泡沫、二氯化碳灭火。如容器暴露火中,可用水喷射容器,使之保持冷却。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酒精或稀碱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

27、或氧化镁,催吐。就医。2,5-二氯硝基苯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箔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如发生火灾,用水、黄砂、泡沫、二氯化碳灭火。如容器暴露火中,可用水喷射容器,使之保持冷却。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

28、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甲苯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箔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29、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刑: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砂土。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氯苯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枝料吸附或吸

30、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刑: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砂土。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正己烷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31、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箔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刑: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砂土。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2、。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冰醋酸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人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成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

33、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硫酸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

34、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堤或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扮、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氢氧化钾泄露: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酸碱

35、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消防:用水、砂土灭火,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氢氧化钠泄露: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

36、自给式呼吸器,穿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消防:用水、砂土灭火,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亚硝酸钠泄露: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37、。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消防: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刑:雾状水、砂土。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9.4 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为保证企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8、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原劳动部、化工部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规定,* 化工有限公司应成立以厂长为总指挥,副厂长为副总指挥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程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组。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细则,组织专业队伍学习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以便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本环境风险分析的结果,对于本项目可能造成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纲要,见表 95,供项目决策人参考。表 95 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序号 项目 内容

39、及要求1 危险源情况 详细说明危险源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风险2 应急计划区 装置区、污水处理设施区、仓储区、临近地区。3 应急组织 企业:成立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由公司最高领导层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临近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企业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4 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 规定环境风险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5 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生产装置和罐区: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消防服等;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化工生产原料贮

40、场应设置事故应急池,以防液体化工原料的进一步扩散;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临界地区:烧伤、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6 应急通讯通告与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理等事项。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等7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 由专业人员对环境分析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均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8 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及需使用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泥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临近地区:控制防火区域,控制

41、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及相应的设备配备。9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急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公众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10 应急状态中止恢复措施 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回复生产措施;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回复措施。11 人员培训与演习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出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厂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12 公众教育信息发布 对工厂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13 记录和报告 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4 附件 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