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自主发展.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245564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自主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自主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自主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自主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加快学生自主发展舒文义数学学习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我个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推广“素质教育”的精神,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作为新世纪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一、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即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新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下面以普高课本平面解析几何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向大家介绍。教学这节内容之前,我让学生阅读了本节教学内容,上课时又用了十几分钟时

2、间进行了详细讲解,而后向学生提出:“该公式只有这一种推导方法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这样学生之间展开了探讨。几分钟后(因课时时间而定),我给出新途径的推导要点:“我们已学过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那么过一已知点作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是否可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可求?两点间的距离又是什么?”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通过此途径推导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而后再让学生补充、完善,使公式完整。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命题的推导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

3、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已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既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和判断,调动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又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非一定是定理或命题,各种习题、练习题稍做加工完全可以利用,只不过是转换一下问法,或增加难度,或降低难度,或递次增加(降低)难度。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数学课堂活跃程度,开阔了

4、学生的视野与思考范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落实和推广“素质教育”的好方法。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于 70 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基本做法是将全体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体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诸多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实现的情境,既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合作实现这个预期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

5、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和技能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与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是不可分割的。体验性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再提高、再发展。以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下(必修)的“二项式定理”为例。我们都知道教材中是由几个特殊的公式和组合数公式推理得到的“二项式定理”,并没有给出明显易懂的证明过程,这样既不利于教师讲解(对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不利于接受),

6、更不利于学生自学。我授课时,在讲清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最后由教师指点,用“数学归纳法和组合数性质定理 2”给予了明确的证明。这样在前一段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清楚地理解了“二项式定理”确实是真命题。这样学生既弄懂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又开阔了知识视野,为今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同时教材中的部分习题或练习题也可以改变题型或不同程度地降低(或增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讨论的目的要明确。课堂讨论的重点不是讨论的结果而在于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讨论题目或讨论内容,因为“问

7、题与内容”不明确,不利于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问题得适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能过易,过易学生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说完、说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间没有争执、辩论的劲头和追击问题的迫切心理,不便于合作。过难则学生间没有人寻找到解题的思路与线索,致使问题将学生压住,达不到任何训练效果和培养的目的,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小组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时,问题要适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要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适当引导与评价,对有严重错误的要给予耐心的纠正和引导,使学生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对于讨论正

8、确的结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激励,使学生有兴趣和激情加入到今后的合作讨论中,为今后工作中的合作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在小组合作讨论分组时要不拘一格。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小组合作在分组时根据情况可以人多,可以人少,可以同桌共同合作,还可以由学生自己组合形成不同的组别,这主要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及使学生有合作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合作氛围。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及个人能力进行个

9、体化学习。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地“要求去学”。那么,在数学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知识重点听、仔细听,哪些知识非重点听。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有目标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也应该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一节教学时,我根据课节内容和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网页,网页上包括:“1.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如何?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什么?3.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平行?说明理由。4.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应用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知识的实例?5.练习题。6.思考题。”这

10、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基础知识好的学得快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得慢一些。最后教师再由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结合课节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这样的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了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认识,学生更易感知,更易接受,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群体科研意识,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更应重视的是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教授;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的个体化、个性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趋向十分明显。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来讲,无疑是具有变革意义,又是推广、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总之,无论是体验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网络环境的学习都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是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时代的学习方式。它们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有本质区别,既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又是使学生具有个性的前提,同时又是推广素质教育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