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245295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谈经济新常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谈谈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这个新词成了最近一个时期热门词,所有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上了岁数的老同志感觉新鲜,不知道是啥意思。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也就是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建设经济新常态意义何在,怎样建设经济新常态谈一点认识,以飨读者。一、什么是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就是指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 GDP、人均 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

2、不需要 GDP,而是不需要 GDP 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 GDP 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 GDP 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2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 GDP 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 。二、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国家的腾飞和发展。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对中国自身具有重要影响,由传统转向新领域发展,而且对当前大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3、。在我们看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摆脱多年持续的失衡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循环和新结构带来巨大推动力量。二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多年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中美两国的贸易与金融失衡又是全球失衡的核心。这种失衡结构虽然使中美两国获得了某些利益,维持了中国“三高”模式(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和美国的高消费结构,但积累的矛盾也对世界经济长期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与这种失衡密切相关。中国提出了“新常态”战略,改变过去实行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消费的模式,强调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基础,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4、。这将与美国提高储蓄好投资的战略相呼应,大大有助于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的调整,使世界经济摆脱过去的失衡结构,走上一条更为均衡的发展道路。3三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以此带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中国经济新常态战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客观上需要相关产业的国际转移,其对象也只能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将带动相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有利于其经济起飞。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我国国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作用一样,无疑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

5、的特点,政府主导和国有企业广泛参与,通过我国所擅长的开发区、试验区、特区等模式,特别适合于解决诸如非洲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电力短缺、制度环境不完备环境,比之纯粹私人企业主导的、各自为战的产业转移更适合非洲国家需要。四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新的国际经济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并且确定了“一带一路”的实施战略。为此,我国以及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已经和正在建立一系列国际合作机构与机制,如金砖国家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中非论坛、中国-中亚国家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以及 RCEP

6、、WTAAP 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4议等等。通过这些机构与机制,将以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为核心,形成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和国家的新的国际经济力量,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以 IMF、世行、亚行为代表的、民主化改革困难重重的传统势力和权力中枢相平衡和互补,以此推进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并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以新型南南合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经济循环,改变过去一家独大的“中心-外围循环” ,推进世界经济双轮驱动格局的形成。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经济新常态建设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三、建设好经济新常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7、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把经济新常态建设好。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现在,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并逐渐形成主流。这就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2、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急切需要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的涌现,一定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必5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

8、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我们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使矛盾得到化解。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

9、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6、从市场竞争方面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性要求,必6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

10、的体制机制。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 ,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 ,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 ,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7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相信,只要坚持创新思维,坚持改革,经济新常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