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和身边的女子苏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应该是一个豪放不羁、慷慨旷达的形象。提起他,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提起他,人们可能会想起有名的“东坡肘子”,想起他和佛印藏鱼的故事,想起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不拘男子。提起他,人们也许还会想起他和王安石之间的芥蒂,他的闯祸的笔和诗,想起“乌台诗案” ,想起他的几经贬谪,他的壮志未酬。这样一个男子,豪放旷达,才高八斗,踌躇满志。人们想起他豪迈的诗词、不拘的言行,想起他文采出众的父兄,志同道合的友人。人们是否还会想起,这样一个男子,也有他心里的柔软,这样一个男子,身边有过怎
2、样的女子?苏轼身边的女子,对他的境遇、他的创作,又有多少影响?元配王弗:因一首词而让世人记住的女子人们可能不知道王弗的名字,但人们都知道,苏轼有个早逝的妻子,他爱她,想她,梦她,他为她写下了凄美绝伦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凸现了王弗的形象,也让世人看到了豪放词派鼻祖苏轼不一样的一面,他的爱和哀伤,以及他截然不同的委婉细腻的词风。王弗(10391065)乃苏轼的老师王方之女,十五岁(一说十七岁)嫁给十九岁的苏轼,后生下长子苏迈,于苏迈
3、六岁时去世。关于苏轼与王弗的结合,比较广泛的说法是这是完全的父母之命,苏轼是在掀起盖头的那一刻,第一次见到后来让他“不思量,自难忘”的元配王弗。但是在四川青神县中岩寺的“唤鱼池” ,关于他们的结合,另有一种说法。 “唤鱼池”现名是由苏轼所起,当时王方命弟子“命名投笺” ,唯苏轼之“唤鱼池” 让其拍手叫好。其时王方之女王弗也命名之“呼鱼池” 编外“参赛”,王方一看此名虽不及苏轼,但高于其他人,且一呼一唤,可谓心有灵犀。原来此二人早已相识并生爱慕之情,加之王方有招贤之念,于是择日成亲。 (参之四川青神“唤鱼池” 传说)我认为苏轼与王弗的感情应该是实实在在而缺乏浪漫气息的,然而王弗不会知道,她死后,
4、却留给了苏轼如此刻骨铭心的浪漫相思。苏轼蘸着思念与哀伤写下江城子 ,一门心思只要王弗就坐在小轩窗前,为他梳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愿,却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心愿。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振痛。豪放的苏轼至此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柔软与哀伤,而王弗,因着这首有名的悼亡词,永远的让世人记住了。继室王润之:“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幸福苏轼的继室王润之(字季璋) ,是王弗的堂妹(10471093,封同安郡君) ,父王介,苏迨、苏过生母,亦先苏轼而卒。王润之与苏轼走过的岁月比王弗长得多。他们在一起的岁月,正好是苏轼一生中最繁华的岁月。在命运开始捉弄苏轼之前,王润之也离开了人世。润之给世人的印象应该不如王弗来得深刻
5、。因为她没有那样闻名的江城子 ,来让世人认识她,记住她。苏轼曾为王润之写下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大概因为一起走过的是最繁华的岁月吧,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大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他们的生活平平淡淡。因此润之让人想起的,只是她的贤良淑德,她的对苏迈的“视如己出” 。然而润之毕竟是一个幸福的女子,因着苏轼对她的“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的誓约。润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
6、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侍妾王朝云:患难与共、誓死相从的知己朝云不是苏轼的正室,但却是与苏轼感情最深的女子。王朝云乃钱塘人士,出身歌妓。自十二岁与当时年已三十六的苏轼相识以后,即进入苏轼家做侍女,后成为苏轼侍妾。朝云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知可能来源于一个小故事。一次,苏轼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 文章。 ”一说:“见识。 ”苏轼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轼闻言赞道:“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王朝云从十二岁到苏家做侍女,至苏轼贬到黄州时被纳为妻妾再到后来的流放岭南,整整与苏轼相随相伴二十二年,占去了她短暂生命的三分之二时间
7、。元丰元年(公元1083年)朝云生下一男孩,苏轼满心欢喜,取名遁儿。苏轼还特地为这个新生儿作诗一首,为儿子的三朝洗礼,聊以自慰自嘲。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由此诗可以看出苏轼对自己人生的无奈,但同时更表现了他对妻儿的爱。然而遁儿只在人世停留了短暂的十个月,留给朝云和苏轼深切的痛。当苏轼在命运的河流里颠沛流离时,润之已辞世,众妾均散去,只有朝云,不离不弃,至死都留在苏轼的身边。朝云三十四岁时在惠州去世,据说朝云死时,苏轼不思茶饭、不梳不洗、蓬头垢面、披麻戴孝围着朝云的灵柩转来转去,嚎啕大哭。从此苏轼再无妻室。三个女子当中,苏轼写给朝云的诗词最多。朝云
8、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日长帘幕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转消魂。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悼朝云诗:“苗儿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维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此外还有朝云墓志铭 、 荐朝云疏 、 丙子重九
9、二首之一、 殢人娇 。 浣溪沙 、 南歌子等。另外还有为朝云所做的一幅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即为著名的“挽妾联”苏轼的妻妾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女子和苏轼渊源很深,曾让很多人产生了误会,那就是出身青楼但才气逼人的琴操。苏轼来到杭州时,琴操是一个有名的歌伎。他们曾经很愉快地一起泛舟西湖,吟诗作赋,琴操的聪明才智是苏学士都要叹为知己的。苏轼诚心要点化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某日与琴操望湖楼参禅,苏轼猛然大喝:“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豁然顿悟,倒身拜下:“弟子茅塞顿开,决意谢绝风尘,黄卷青灯终此一生。”说着,又拜了三拜,飘然而去,在离城不远处的白云庵出家做了尼姑。苏轼与琴操的故事,源于才气,止于参禅,应该是与爱情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