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243881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聚煤网 2014-05-23 15:12:12 浏览 11摘要: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 CaO 的主要来源。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一吨熟料约需 1.4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左右。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 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 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Fe2O3 26%。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 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 Ca

2、O 的主要来源。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一吨熟料约需 1.4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左右。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CaO(%) MgO(%) R2O(%) SO3(%) 燧石或石英(%)一级品 48 2.5 1.0 1.0 4.0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2)粘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分为 SiO2,其次为 AI2O3,少量 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2O3、Fe2O3 的主要来源。粘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一吨熟料约需 0.30.4 吨粘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1117%。

3、粘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硅酸率 铁率 MgO(%) R2O(%) SO3(%) 塑性指数一级品 2.73.5 1.53.5 3.0 4.0 2.0 12二级品 2.02.7 或 3.54.0 不限 3.0 4.0 2.0 12一般情况下 SiO2 含量 6067%,AI2O3 含量 1418%。(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分 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熟料中要求 MgO5%,原料中要求 MgO3%。 碱含量(K2O、Na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水泥熟料中要求 R2O1.3%,原料中要求 R2O4%。 P2O5: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 P2O5 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当水泥熟料中

4、 P2O5 含量在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 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P2O5 含量应限制。 TiO2: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 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当 TiO2 含量达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 3%时,水泥强度就要降低。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 TiO22.0%。3.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1)校正原料 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Fe2O3 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 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SiO2 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 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AI2O3 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校正原料的

5、质量要求硅质原料 硅 率 SiO2(%) R2O(%)4.0 7090 4.0铁质原料 Fe2O340%铝质原料 AI2O330%(2) 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掺加量 35%。4.工业废渣的利用 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 CaO、SiO2 为主。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 电石渣:以 CaO 为主。可替代部分石灰石生产水泥。 煤矸石:以 SiO2、AI2O3 为主。可替代粘土生产水泥。 粉煤灰:以 SiO2、AI2O3 为主。可替代粘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材料。 石煤:以 SiO2、AI2O3 为主。可作不粘土质原料,也可作燃料。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1.硅酸盐水泥的

6、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 2)、硅酸二钙( 2CaOSiO2)、铝酸三钙( 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 2O3Fe2O3)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 Fe2O3 26%。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 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 CaO 的主要来源。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一吨熟料约需 1.4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左右。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CaO(%) MgO(%) R2O( %) SO3(%) 燧石或石英(%)一级品 48 2.5 1.0 1.0

7、4.0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2)粘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分为 SiO2,其次为 AI2O3,少量 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 2O3、Fe 2O3 的主要来源。粘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一吨熟料约需 0.30.4 吨粘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1117%。粘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硅酸率 铁率 MgO(%) R2O(%) SO3(%) 塑性指数一级品 2.73.5 1.53.5 3.0 4.0 2.0 12二级品 2.02.7 或 3.54.0 不限 3.0 4.0 2.0 12一般情况下 SiO2 含量 60

8、67% ,AI 2O3 含量 1418% 。(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分 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熟料中要求 MgO5%,原料中要求 MgO3%。 碱含量(K 2O、Na 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水泥熟料中要求R2O1.3%,原料中要求 R2O4%。 P2O5: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 P2O5 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当水泥熟料中 P2O5 含量在 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 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 P2O5 含量应限制。 TiO2: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 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当 TiO2 含量达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 3%时,水泥强度就要

9、降低。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 TiO22.0%。3.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1)校正原料 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Fe2O3 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 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SiO2 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 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AI2O3 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校正原料的质量要求硅 率 SiO2(%) R2O(%)硅质原料4.0 7090 4.0铁质原料 Fe2O340%铝质原料 AI2O330%(2) 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掺加量 35% 。4.工业废渣的利用 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

10、CaO、SiO 2 为主。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 电石渣:以 CaO 为主。可替代部分石灰石生产水泥。 煤矸石:以 SiO2、AI 2O3 为主。可替代粘土生产水泥。 粉煤灰:以 SiO2、AI 2O3 为主。可替代粘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材料。 石煤:以 SiO2、AI 2O3 为主。可作不粘土质原料,也可作燃料。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水泥生产工艺要点:两磨一煅烧一、硅酸盐水泥生产方法分类(一)按生料制备方法分生产方法工艺 生料含水量优缺点湿法 各种原料加水进磨机进行粉磨和混合,得到粘稠浆状生料浆,入窑煅烧3340% 生料浆容混匀,熟料质量好、稳定;原料不需预干燥,料浆输送方便,扬尘少,环

11、境较好。热耗高50%;回转窑体长,窑内需挂链条。干法 各种原料预干燥,进磨机进行磨碎和 1% 可窑外预热,热耗低;回转窑体短。混合,得到干细粉末状生料粉,入窑煅烧生料不易混匀,需设复杂的空气搅拌系统;扬尘大;电耗高。半干法各种原料预干燥,进磨机进行磨碎和混合,得到干细粉末状生料粉,加适量的水,制成料球,入窑煅烧1214% 热耗介于湿法与干法之间,立波尔窑内排出的高温废气再次通过物料,接触良好,传热快,热效率高,煤耗低,生产能力大。生料需成球,设备复杂,运转率低。(二)按煅烧熟料窑的结构分普通立窑立窑机械立窑中空式窑湿法回转窑带热交换装置的窑中空式窑带余热锅炉的窑带预热器的窑干法回转窑带分解炉的

12、窑回转窑半干法回转窑 立波尔窑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铁粉 石灰石 粘土 水 煤 石膏 混合材料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淘泥机泥浆库破碎机 破碎机 (破碎机)烘干机风扫煤磨(同时烘干粉煤)煤粉仓鼓风机贮存库 贮存库澄清水回流生料磨料浆库(料浆蒸发机)湿法回转窑冷却机破碎机熟料库水泥磨厚浆池稀浆粗粒水力分级机细浆水泥库包装机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铁粉 石灰石 粘土 煤 石膏 混合材料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 破碎机 (破碎机)烘干机风扫煤磨(同时烘干粉煤)煤粉仓鼓风机贮存库 贮存库生料磨(同时烘干生料磨)生料库窑尾预热器干法回转窑冷却机破碎机熟料库水泥磨粗粉选粉机细粉水泥库包装机烘干机(

13、烘干机)(分解炉)半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铁粉 石灰石 粘土 煤 石膏 混合材料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 破碎机 (破碎机)烘干机风扫煤磨(同时烘干粉煤)煤粉仓鼓风机贮存库 贮存库生料磨(同时烘干生料磨)生料库成球盘半干法回转窑(立波尔窑)冷却机破碎机熟料库水泥磨粗粉选粉机细粉水泥库包装机烘干机(烘干机)篦式加热机水立窑生产工艺过程铁粉 石灰石 粘土 无烟煤 石膏 混合材料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贮存库破碎机 破碎机 (破碎机)烘干机贮存库配煤盘鼓风机贮存库 贮存库生料磨(同时烘干生料磨)生料库成球盘立窑破碎机熟料库水泥磨粗粉选粉机细粉水泥库包装机烘干机水我国水泥生产主要工

14、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摘 要: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不仅发展了许多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而且每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都发展了多种规模的生产线。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在广大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越来越先进、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环保效果越来越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越来越理想,正一步一步顺应着世界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潮流 大型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生态化。关键词: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1 前 言以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建筑文明,是继“秦砖汉

15、瓦”之后人类建筑材料文明的又一伟大创造。水泥因其数量大、用途广、使用方便、性能优良,以及具有许多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性能、具有同地球环境亲和共融的生态产品属性,而与钢材、木材同为人类文明建设的三大基础工程材料之一,并且至今仍无可以取代水泥的更合适的材料。可见,水泥对人类生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水泥的世界将是不可想象的。自从英国人阿斯普丁于 1824 年取得波特兰水泥( 我国称硅酸盐水泥)专利以来,在世界各地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已历经多次重大技术创新:第一次是上世纪初,湿法回转窑的出现并得到全面推广,提高了水泥的产量和质量,奠定了水泥工业作为现代化工业的基础

16、。一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曾盛行一时。第二次是上世纪 5070 年代,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熟料烧成过程的热效率和单机生产能力,促进了水泥工业向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次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在水泥工业的广泛应用,使得水泥工业真正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和符合优质、高效、节能、环保要求,以及大型化、自动化的现代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第四次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水泥生态化的高潮,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工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再循环利用技术,逐步减少天然资源和天然能源的消耗,

17、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接收、消纳工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使水泥工业达到与环境友好、相容、和谐、共存。我国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成员,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紧跟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潮流,即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基点的同时,向生产规模大型化、装备高效化(包括节能、降耗、安全运转、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产品高性能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不断推进水泥工业成为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2 我国水泥工业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1889 年,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士敏土厂(启新洋灰公司),采用立窑生

18、产工艺与装备,1892 年建成投产。后从丹麦购进两台干法回转窑,淘汰了原有立窑生产工艺与装备,于1906 年建成年产 4 万吨的水泥厂,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百年中国水泥工业史的开端。但是,由于内战不断和外来侵略,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仍非常落后,主要以湿法回转窑、老式干法回转窑工艺与装备为主,水泥年产量仅 66万吨。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水泥工业和其它工业一样得到较快发展: 5060 年代,采用湿法、半干法回转窑工艺与装备,先后新建和扩建了 32 个重点大中型企业,同时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也发展起来,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 60年代末,

19、水泥产量达到了 1800 多万吨。 7080 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的快速进步。除了继续新建和扩建湿法回转窑生产线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以预分解窑生产工艺为中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在我国诞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我国自行开发出了 7002000t/d 熟料的预分解窑生产线;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已基本成熟。到 80 年代末,水泥产量已超过 2 亿吨。 90 年代,我国水泥工业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水泥产量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成熟的 7002000t/d 熟料国产化预分解窑生产线已走出国门,出口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4000t

20、/d 熟料预分解窑国产化示范生产线也于 1998 年 12 月建成投产;1990 年开始,全国掀起了推广“立窑节能十四项技术”的高潮,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立窑水泥工业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取得了特别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涌现出了一批现代立窑水泥生产企业。1994 年我国水泥年产量超过 4 亿吨,1997 年突破 5 亿吨。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干法水泥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要归功于广大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装备日趋国产化,甚至 5000t/d熟料生产线的装备几乎可以完全国产化;生产线达标达产速度加快、单位产量投资大幅下降、技术经济指标越来越

21、先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经真正被水泥企业所接受,主要体现在:由于市场竞争,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已陷入真正意义上的被淘汰境地;整个行业已从单纯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向技术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向资源能源节约型转变。近十年(1995 2004 年),我国水泥年产量每年都超过了世界水泥总产量的 30%,并且近三年(20022004 年)的年产量超过了世界水泥总产量的 4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 年我国人口为12.9988 亿人,人均消耗水泥已达到 746k

22、g,远远超过了世界人均水泥消耗量。可见,改革开放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进步,同时水泥工业为支撑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工业结构、产品品种、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水泥散装率、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等方面差距较大。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要达到水泥总产量的 60%,到 2020 年要达到 80%以上,要实现水泥工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时日,仍然需要科研设计单位、水泥生产企业以及水泥装备制造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不懈努力。2.1 高能耗、

23、低效率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逐步退出市场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不仅发展了许多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而且每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都发展了多种规模的生产线。2004 年我国各种生产工艺的水泥产量统计详见下表。各种工艺水泥 产量(万 t) 占总产量比例(%) 同比增长(%)全国水泥总产量 97000 100 12.4其中:新型干法水泥 31488 32.5 67.9立窑水泥 57612 59.4 2.3其它旋窑水泥 7900 8.1 -10.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水泥工业在增加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淘汰立窑等落后工艺与装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

24、整已取得初步成效。水泥工业属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工业。在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将是制约高耗能产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煤炭供应环境短期内不会宽松。水泥市场的竞争虽然表现为价格的竞争,其实质是成本的竞争。湿法窑、干法中空窑、余热发电中空窑、立波尔窑、小型预热器窑,由于热耗高,没有能力和新型干法窑竞争,也没有能力和机立窑抗衡,只有淘汰出局。从表中可以看出:2004 年,除新型干法水泥和立窑水泥以外的其它类型旋窑水泥产量只占8.1%,并且是10.2% 增长。预计 2005 年东部地区湿法窑、干法中空窑,除极少数窑生产特种水泥外,其余将大部分退出市场,中部地区也会退出 50%以上。1884 年,德国人发明了用

25、于水泥熟料生产的立窑,不久便传入中国,先后被澳门青洲英坭厂和唐山士敏土厂所采用,从此开始了这一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和装备在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土立窑 普通立窑 机立窑 现代立窑。 我国立窑水泥工业是在国家经济实力不强、交通运输不够发达、资金严重短缺、而水泥供需矛盾又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为满足地方工农业建设对水泥的急需,由地方或企业以少量的投资办起来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回顾过去,立窑水泥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支撑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观察现实,立窑水泥仍是全国水泥总量的主体,在短期内还无法全部取代它,立窑水泥将

26、在较长时期内与新型干法水泥并存。但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中国水泥工业的立窑像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等其它落后生产工艺与装备一样,正在按自己的轨迹逐步走向淘汰,被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所取代。 2.2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装备为核心,以先进的环保、热工、粉磨、均化、储运、在线检测、信息化等技术装备为基础;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节约资源和能源,充分利用废料、废渣,促进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水泥生产方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生产的潮流,其生产能力已达到世界水泥生产能力的 60%。我国新型干法水泥起步于

27、上世纪 70 年代初,整个 70 年代,主要是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和生产实验。80 年代,随着合肥院承担的邳县 700t/d 熟料生产线、中国建材院承担的新疆 700t/d 熟料生产线相继技术攻关成功,从国外成套引进的冀东、宁国、珠江 4000t/d、柳州3000t/d 熟料生产线相继投产,天津院设计的江西水泥厂 2000 t/d 熟料生产线达标达产,以及 16 项单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引进,使我国初步掌握了 7002000t/d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90 年代,除了一批引进技术或主机设备建设的工厂外,我国自行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设了一批 7002000t/d 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28、,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大型化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轨道。在此期间,天津、合肥、南京院开发出了无烟煤煅烧水泥熟料的生产工业与装备,解决了无烟煤地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的发展步入快车道,达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一大批自行设计建设的 200010000 t/d熟料生产线投入运行,并很快达标达产,建设投资和生产耗能大大降低,环保达标,5000t/d熟料生产线的装备几乎可以完全国产化,这预示着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将跨入世界先进水平。截止 2004 年末,我国水泥工业已投产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已达 499 条,熟料年生产能力

29、已达到 32873.95 万吨,5000 t/d 熟料的生产线年产能占新型干法熟料总量的28.59%,2000 t/d 熟料的生产线年产能占新型干法熟料总量的 75.35%,已占主导地位。另外,2004 年底前已开工建设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线还有 144 条,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年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 1.4 亿吨。2.2.1 原料预均化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为了保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均衡稳定生产以及扩大原料资源的利用范围,自 80年代以来,原料预均化技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其工艺与装备日益发展和完善:预均化效果不断提高;堆、取料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控制;减小了原料的短期和长期波动;堆场占地

30、面积逐渐减小;节约了大量天然资源和能源等。开发出的圆型、长型原料预均化堆场,可根据建设条件灵活运用,并可满足200010000t/d 熟料生产线的生产要求。2.2.2 生料制备系统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近 15 年来,尤其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生料制备系统的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效:1. 国产立式磨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展,结构和性能日趋完善,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已在生料制备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水泥生料制备系统的高产、低耗。生料制备已由过去球磨机为主逐步发展为高效率的立式磨为主,生料制备电耗明显降低。2生料粉磨装备的大型化,满足了新型干法水泥单条生产

31、线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目前,球磨机和国产立式磨的单机产量可与 25005000t/d 熟料生产线配套。3 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高效选粉机,广泛应用于水泥生料制备闭路系统中,为提高生料磨产量、降低电耗、提升水泥生料制备系统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2.2.3 生料均化系统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的均化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水泥工业技术的发展,生料均化技术由间歇式空气搅拌库逐步发展到投资省、操作简单、电耗低的连续式均化库。80 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连续式均化库,如德国的彼得斯均化室连续式均化库、混合室连续式均化库、德国的

32、POLYSIUS多点流连续式均化库(MF 库)、丹麦 F.L.S 的控制流连续式均化库 (CF 库)和德国汉堡公司的中心室连续式均化库(IBAU 库)等。90 年代以来,为了同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天津院、南京院等设计单位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连续式均化库,使我国水泥生料均化系统的工艺与装备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不仅为生料均化系统提供了高均化效果、低电耗和高卸空率的工艺与装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2.2.4 熟料烧成系统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窑外预分解技术是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核心,也是当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预分解窑是在悬浮预热器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3、,是悬浮预热器窑发展的更高阶段,是继悬浮预热器窑发明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创新。近 20 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熟料烧成系统的工艺与装备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1. 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低阻、低 NOX 的预分解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国产化、大型化技术水平。至 2004 年底,我国已投产的5000t/d 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 55 条,其中 4 条为10000t/d 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 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已自行开发出了第三代控制流篦式冷却机。采用空气梁供风、高阻力篦床、入料均匀分配、厚料层、脉冲分风及合理的配

34、风等新技术,已广泛地用在日产 7005000t/d 熟料生产线上。解决了厚层篦冷机冷风不易均匀透过料层的技术难点,冷风和高温熟料进行激烈的换热,一方面有利于熟料快速冷却;另一方面提高了二次、三次风温度,篦冷机的热效率已提高至 72%以上,且运转率大幅度提高。3. 我国燃烧器的发展趋势是紧跟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两大主题 节能和环保,主要体现在:一次风量小,可烧劣质燃料,耐磨损、耐变形,低 NOx 排放。国内已开发应用了三风道、四风道的多通道煤粉燃烧器,以及燃烧两种以上燃料的五风道的多通道燃烧器。4. 我国生产水泥熟料以燃煤为主,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使用无烟煤、低挥发份煤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已在国内十多

35、条 7002000t/d 熟料生产线上成功应用,生产用煤的挥发分低于 5%,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不带补燃炉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已取得突破,并已在多家水泥厂应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完全利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作为热源,整个热力系统不燃烧任何一次能源,可有效的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废气通过余热锅炉降低了排放的温度,还可有效地减轻水泥生产对环境的热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效果。2.2.5 水泥粉磨系统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近 15 年来,我国水泥粉磨系统的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的产品质量、降低了水泥粉磨电耗和水泥生产成

36、本: 1. 1990 年,第一台国产辊压机在江阴水泥厂投入使用以来,挤压粉磨系统工艺与装备的不断完善、不断大型化,已经形成以辊压机为中心、各种新型设备组合成为优势互补的多种粉磨新工艺,如预粉磨系统、混合粉磨系统、联合粉磨系统、半终粉磨系统等。其技术水平达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国际先进水平。挤压粉磨系统已成为水泥粉磨的首选方案,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最大规格已能满足与5000t/d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2. 钢球磨机大型化及其匹配设备的优化改进和提高,不仅提高了单机生产能力,满足了水泥生产线单线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而且有效提高了粉磨效率。3. 在球磨机开流粉磨水泥的系统中,采用微型研磨体的高细

37、高产磨得到广泛推广。这项技术国内最早是由合肥院完成研制开发的,并取得了五个国家的专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细高产磨技术在磨机仓位设计、磨内筛分、研磨体配比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市场。在水泥、超细矿渣、超细粉煤灰等生产中,这种开流粉磨系统已经可以达到或接近闭路系统的效果,而投资和运行成本则可以大幅度降低。4. 采用新型耐磨材料,改善磨机部件材质,不断提高磨机综合效率和使用寿命。2.2.6 环境保护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水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和排放气体(CO2、SO2、NOx 等)引起的大气污染,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水泥工业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必须将环境

38、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为此,我国制订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标准,并已于200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对水泥厂建设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水泥工作者们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研制出的环境保护工艺与装备已完全能够满足粉尘以及 SO2、NOx 达标排放。如:北京水泥厂(2000t/d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环保教育基地”,国外一家杂志社载文称之为“生态友好型水泥厂”。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4000t/d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厂 85 个粉尘排放点粉尘排放浓度全部低于 20 mg/Nm3,达到了欧洲标准。海德堡珠江水泥有限公司(4000t/d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

39、生产线),为了保证粉尘排放浓度达到欧洲标准,窑尾由电除尘器改用合肥院的袋式除尘器工艺与装备,实测结果为:粉尘排放浓度小于 10 mg/Nm3 (仅 7.92mg/Nm3)。因此,新建设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厂,已经能够做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真正是花园式的工厂,为实现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 结束语世界水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为中心,进行清洁生产和高效集约化生产、加强水泥生态化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逐步减少天然资源和天然能源的消耗,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接收、消纳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使水泥工业达到与环境友好、相容、和谐、共存。新型干法水

40、泥生产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生产的潮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国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相接近,但从整体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步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还需要不懈努力:1. 实现石灰石矿山的零排放,使不可再生的石灰石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2. 进一步加强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使 5000t/d 熟料及以上规模的熟料烧成系统:熟料烧成热耗低于 7004.18kj/kg,窑的运转率达到 90%以上。3. 进一步加

41、强生料立式磨系统、水泥挤压粉磨系统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使5000t/d熟料规模生产线的水泥综合电耗低于 85kWh/t(生产 P.O42.5 级水泥时)。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与5000t/d 规模生产线配套立式磨的研发工作,使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断提高国产化率。4. 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个性化设计理念,求实创新,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的生产成本和最低的投资,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5. 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和加强水泥生产过程生态化工艺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力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进一步降低 NOx、SO2 的排放量,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6. 进一步加强水泥生产工艺、装备过程控制智能化及优化控制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在水泥生产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及在优化工艺过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