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宾学院教案语文教材研究教案第 1 次课 章节名称:语文课程导论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语文课程及特点2、开拓语文课程资源教学重点:语文课程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明确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关系语文潜在课程教学进程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语文及语文教育1、语文古代语文没有单独设科,泛语文教育,囊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内容。清朝末年,语文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分化出来。1904 年语文单独设科以后,课程名称先后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直至 1949 年,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从国语到语文,反映了语文思想的变化。根
2、据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 ,统称“语文” ,并把语文解释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这一改革举措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对于纠正传统语文教育中书面语言(文)脱离口头语言(生活语言) 、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语文的内涵是什么?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认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等。新课标从语文的性质阐释语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名称的理解歧义,带来教学操作上的不确定性。推荐王松泉的定义:语文,就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 。它包含着一个民族语言系统和规则,还包含着按照这一规则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言
3、语作品。2、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升学压力、繁重的任务以及语文文化氛围的丧失都使语文教师角色处于一个独特的生存体验状态。语文教师的独特影响:语文教师的素养对学生语文学习、思想人格、个性品质、为人处事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3、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从而发展他们做人所必须的言语能力。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应该是实践对话。语文课应该提供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和拿什么教的问题,然后才考虑怎么教。所以在本课程上我们必须了解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这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二、语
4、文课程1、什么是课程现代课程论理论认为,课程(Curriculum)即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品格,开发学习者潜能而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2、语文课程的构成课程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五大层面,函盖着“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大部类,是赋予学习者一个“学习经验的总体”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82183页)即:课程既是固化的静态的教学媒介体系(计划教材) ,又是活化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活动) ;即由知识系统为教学得以展开的逻辑,又以学生经验作学习得以建构的基础;即表征社会的
5、知识文化,又表征学校的教育文化。语文潜在课程因素学校的 教学过程的 社会(社区)的形态 功能因子 形态 功能因子 形态 功能因子校园文化(场景/氛围)学习风尚个性情感师生交往(性状/效果) 学习情感个性发展文学艺术(作品/社会评价)人文精神文化品味社团活动(类型/频数)文化视域多元文化理念课程环境(媒体/背景) 认知参照学习动因社会热点(新闻/舆论)文化敏感课业理解学绩奖惩(方式/惯例)自我完善自我监理课堂氛围(参与度/认知心境)学习风格认知策略时政动态(宣传/兴趣)社会理解课业理解操行教化(管理/评价)道德情感行为品质教学方法(合宜度/教养含量)学习性向认知策略流行文化(潮流/审美观)文化敏
6、感创意学习教师文化(师德/教风)自我意识价值理想教师教态(情感/风格与个性)学习情感学习性格网络(电子社区)(信息/交往)信息能力课业拓展学校生活(走读与寄宿/作息活动)自我规范身心成长教材处理(审美性/感受性)课业理解审美能力时尚消费(生活态度/文化择别)社会体验价值厘定学习活动(阅读个性/问题情景)学习品质学习效能家庭文化(内容/氛围)学习效能个人修养教学言语(文学化/艺术化)语言文化言语素质3、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传统指称的教材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里的教室、图书室
7、、阅览室、宣传长廊、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显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语文教育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大众文化资源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为全民的、通俗的、流行的文化、商品文化,越来越对社会民众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精英文化资源精英文化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背景,精英文化经验(
8、阅读、观赏)是学生语文学习经验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精英文化体现和揭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的透辟揭示;对存在的哲理演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浪漫的情怀,理想主义的色彩与睿智的洞见;更多地思想着、热爱着、批判看,更多的崇高感、悲剧感等等。精英文化以其高雅的艺术趣味、经典的审美取向、严肃的创作动机、深刻的思想意义,加上流传广远、存续持久的姿态,成为语文课程建设长期以来赖以支撑、参照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准,从来就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媒介对象。课堂讨论:怎样认识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参考资料:1、钟启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9 月2、巨瑛梅:当代国外教学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8 月3、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