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第二章声与听觉.doc

  • 上传人:j35w19
  • 文档编号:7242609
  • 上传时间:2019-05-10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4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二章声与听觉.doc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声与听觉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时,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的声音,仍存在并向远处传播。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蚊子、蟋蟀与蜜蜂的嗡嗡声都依赖于翅膀的振动,青蛙则依赖于气囊。二、 声音的传播:1、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称之为声波。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

    2、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ts声音传播的速度规律: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种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大小规律:固体液体气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物质材料有关。5、回声: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返回的声音传到人的耳朵,人再听到的声音叫做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及其以上(或者说障碍物与人相距 17m 以上) ,人耳才能将两次声音区别开

    3、来,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低于 0.1s 则形成拢音效果。所以在音乐厅演唱比空旷的田野好。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6、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

    4、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可以判断声源方向,这就是双耳效应。(能听见立体声音)1、时间又先后;2、强度不同;3、同一时间,振动步调有差异。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震耳欲聋)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两个因素有关,声音越到远处越发散。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是反映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声音刺耳)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结论:1、物体振动得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

    5、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2、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老牛的叫声比蚊子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音调高。3、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4、音调的高低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无关,同一声源的声音,其音调总相同。3、音色(音品)闻其声而知其人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结构、材料、和发声方式决定。一、听不见的声音:超声: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次生: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定向性好2.穿透能力强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1) 利用超声进行探测,因为超声定向性好、穿透力强。根据超

    6、声返回来的时间和强弱,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和范围。应用: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和大小,水底的地形,敌方潜水艇的方位等等使用超声探伤仪可以检查金属制品内部有无缺陷、裂纹等隐患。2) 超声的频率高,能引起介质的剧烈振动。应用:可以利用超声清洗仪器、洗碗、洗衣服。3) 在医疗上的应用:利用 B 超检查身体的病变位置,状况;超声波亦可对病变的位置进行治疗,击碎体内结石,加快新陈代谢等等。次声的特点: 能传很远且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次声的危害: 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三、噪声的控制: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发动机的运转;材料的锯割、冲压等等;噪声的控制途径:1、消声: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无声手枪;2、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屏障、植树造林;3、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掩耳盗铃。分贝:dB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0 dB 为人的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70 分贝;为了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50 分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章声与听觉.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24260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