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才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综合题训练(10 年海南卷地理)1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 分)【答案】22答案要点: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 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 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3 分)2.(36 分)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和表 3 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16 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
2、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 分)(2)简述 A 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 分)(3)根据表 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8 分)表 3 2007 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地区 6 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周()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 10.92 24.98 3.68 1.37全国 19.97 46.43 96.07 112.89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
3、,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10 年安徽卷文综第 34 题)19 (32 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 分)(2)
4、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 分)(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分)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5、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10 年新课标卷文综第 37 题)20(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30,生 长周期约 l 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 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 开始了空间转移。 图 6 示意我国 2000 年与 2007 年桑蚕茧产量( 产量大于01 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 分)(2)简述广西
6、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 分)(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 分)答案:(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 0.1 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 2000 年以东部最多,2007 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
7、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10 年天津卷文综第 12 题)21 (3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图 9 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6 分)(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6 分)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3)据图 10 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8 分)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 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
8、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3 分)(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 11、图 12) 。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9 分)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
9、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 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10 年浙江文综第 37 题)22 ( 26 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
10、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 、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 11 是 1995-2007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 6 是 2007 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1 )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4 分)(2 )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6 分)(3 )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 6 分)(4 )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
11、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10分)答案:(1 )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 ) 2003 年前徘徊波动,2003 年后较快上升,2003 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 )变化缓慢,近几百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 。原因:经济高速发展正在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 )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机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10 年山东卷文综
12、第 29 题)23.( 35 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 4-6 名工人献出生命。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 12 为重庆市 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 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 )- (6)题。(5 )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 GDP 能耗
13、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 分)答案:(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分) ;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分) 。(6 )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 分)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 分)(10 年江苏卷地理第 27 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图 l4 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 15 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 4500 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 4以下高原上多
14、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6 分)(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4 分)(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4 分)答案:(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10 年江苏卷地理第 29 题)25表 l 为珠江、
15、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 分)表 1为 2005 年数据(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 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 1/5,其主要原因是 。(2 分)(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2 分)(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 分)(4)淮河流域 7、8 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2 分)(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 480 万公顷和 l200 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16、 倍(取整数)。(2 分)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5)13(10 年上海卷地理)(十一)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26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 “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
17、山脉中表示“昆仓山脉”的是_;图中 A、B、C 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和 _.答案:乙 黄河 长江 澜沧江27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28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 A 河流和 B 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 河:_;B 河:_.答案:29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问题:原因: 举措:_(10 年上海卷地理)(十九)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10 分)30.2004 年到 2007 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 的态势。东部沿海各省中,除山东、福建省以外,还有 省台胞游客数量均有上升。31.2004 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是 省,其主要原因是 。32.西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04 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33.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