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题一、判断正误( )1、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 提供了依据和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 ( )2、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就是金融。 ( )3、银行信用是世界各国采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4、导致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将超过其长期均衡水平,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 )5、在银行经营中,抵御风险、保证安全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存款准备金的大小。 ( )6、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7、资本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短期经营性资金的供求需要。 ( )8、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
2、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坏事。 ( )9、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 ( )10、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并不直接处于中央银行控制之中。( )11、我国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流动性的大小,比如其中的 M2 就是除了 M1 加上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 )12、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13、信用中介机构是指为资金借贷和融通直接提供服务的机构,通常简称为金融机构。( )1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负相关的,而安全性与盈利性是正相关的。( )15、牙买
3、加体系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16、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17、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18、在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都可以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19、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市场上股票行市上升而债券行市也下降。( )20、金融相关比率是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率。二、不定项选择1、在货币的各项主要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世界货币 B、贮藏手段 C、价值尺度 D、流通手段2、利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要调整总体供求的结构和趋
4、向,需要( )。A、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B、合理的利率结构C、适当的利率水平 D、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3、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 )。A、存款货币 B、金属铸币 C、银行券 D、商业票据4、货币分析说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之间具有( )。A、不完全的替代性 B、完全的替代性 C、一般的替代性 D、特殊的替代性5、(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基本的项目。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C、平衡项目 D、国际储备6、在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赤字时,通常可以针对不同的口径。主要(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C、国际收支总差额 D、市场差额7、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 )的权利。A、银行券
5、B、信用流通工具C、金属铸币 D、债券8、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提现率 B、法定存款准备率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国外净资产 9、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最猛烈的是( )。A、直接信用控制 B、再贴现政策C、法定存款准备率 D、公开市场业务10、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 )居于核心地位。A、中央政府 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单项选择题: 1、衡量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是( )。A、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值 B、海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C、国际直接投资额 D、海外分支机构出口额2、在下列各项金融业务中,属于传统中间业务的是( )。A、承兑业务 B、代理业
6、务 C、租赁业务 D、信托业务3、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一项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C、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 D、降低再贴现率4、实行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是(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C、泰国 D、新加坡5、在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 )。A、西北农业银行 B、英国丽如银行C、中央银行 D、中国通商银行6、有价证券的一级市场是指( )。A、证券发行市场 B、货币市场 C、证券转让市场 D、资本市场7、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规定( )。A、无弹性的固定数值 B、固定数值C、区值 D、 随机值8、金融监管最基本的出发点
7、是( )。A、维护国家和阶级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C、控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D、维护金融秩序9、不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A、消费信用控制 B、信用控制 C、证券市场控制 D、不动产信用控制10、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A、内生性 B、外生性 C、可测性 D、可控性四、多项选择题 1、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划分没有依据下列哪些标准( )。A、按汇率的制定方法不同 B、按外汇的交割期限不同C、按外汇的支付方式不同 D、按银行的营业时间不同E、按汇率的标价方法不同2、我国大陆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是以( )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A、银监会 B、证监会C、保
8、监会 D、财政部E、中央银行3、下列金融工具中,没有偿还期的有( )。A、永久性债券 B、银行定期存款C、股票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E、商业票据4、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一国金融监管和协调更多地依靠( )。A、各国政府的合作 B、各国金融机构依法经营C、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 D、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E、国际性行业组织的规则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充当最后贷款人 B、代理国库C、全国票据清算中心 D、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E、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6、中央银行是在解决下列( )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A、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B、票据交换和
9、清算问题C、最后贷款人问题 D、政府筹资问题E、金融监管问题7、关于通货膨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 B、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C、物价普遍上涨 D、货币贬值E、生产过剩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 )引起的通货膨胀。A、工资推动 B、预期推动C、价格推动 D、利润推动E、财政赤字推动9、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有( )。A、收入 B、价格C、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E、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F、居民的货币需求10、麦金农和肖提出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 B、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程度C、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
10、量 D、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五、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2、绝对购买力:就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所谓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就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3、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4、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就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5、名义货币需求量: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
11、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 Md 表示。6、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制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7、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8、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六、简答题1
1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两国货币的折算比率,或者说是由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是不同的。(2)在金本位制下,两种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3)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基本上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2、试说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1)商业信用虽然先于银行信用出现,但其局限性使它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于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或抵押贷款,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3、首先,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其次,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第三,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总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3)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和发展又进一步促使了商业信用的完善。由于银行办理了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3、简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交进口保证金。4、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
14、影响?国际收支顺差往往被看作一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然而,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七、论述题1、试论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与局
15、限性?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果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是冻结了相应的超额准备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
16、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2、联系我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7、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八、计算题根据加权股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有:某股票市场采样的 A、B、C、D、E 五种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 10、20、30、40、50(元)、报告期价格为 15、23、35、42、70(元),报告期上市股票分别为 100、120、150.、200、240(万股),基期指数值为 100,试计算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00000 1111101 IwpwpwpI EDCBAi = 2454532725= 127903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