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分析细节,体味感情。 2.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 3.感受任公的气度风范,领悟先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预习案 【学法指导】 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 雅舍小品 (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 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
2、幽默朴实隽永 2.人物介绍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 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 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 “小说界革命”, 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 编为饮冰室合集 预习检查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酣 畅( ) 主角 ( ) 激亢 ( ) 谦逊 ( ) 博闻强识 ( ) 屏 息以待( ) 痛哭流涕 ( ) 莅 临( ) 叱咤 ( ) 迥 异( ) 箜篌 ( ) 2.作家作
3、品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 年就学 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 为代表作。还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广东新会人。梁启 超和康有为并称“康梁”。他曾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合编为 。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圈点批画文中相应语段,分析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塑造任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 3.梁任公先生演讲时为什么开头就提到一首古诗箜篌引,其用意何在? 4.文中
4、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 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5.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在演讲时为什么于涕泗交流 之中张口大笑? 6.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真是这样吗?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显宦 (hun) 莅 校(l) 屏 息以待(pn) B.步履 (1) 沉着 (zhu) 涕 泗交流(t) C.潇 洒(xio) 蓟 北(s) 大汗淋 漓(ln) D.精悍 (hn) 激亢 (kn) 叱咤 风云(ch ch)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景仰 戊戌 叱咤
5、 风神潇洒 B.谦逊 高亢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 D.精悍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识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 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 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 名利二字 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假。 A.不绝如缕 大概 有钱能使鬼推磨 B.熙熙攘攘 大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C.熙熙攘攘 也许 有钱能使鬼推磨 D.不绝如缕 也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6、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 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 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 记之。 D.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 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听过这讲
7、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 好。 B.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具体地阐述了教育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他说人类心理有 知、情、意三个部分,教育相应应该分为情育、智育、意育三个部分。 C.广东官话是梁启超最“本土”的语言,这种语言不用斟酌应该用哪种语法、句式,梁启超直 接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不需要用语言的修饰来完善。 D.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 村民免费开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 他背诵到酣畅处,忽
8、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 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 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 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 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 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
9、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 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 而记之。 6.结合文章分析这几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梁任公这次演讲的效果怎样?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8.“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一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含义? 巩固案 一、精彩语言运用 下列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 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50字)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 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 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 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 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 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