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只具有特殊性、主观性和当下性艺术欣赏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品的一次主动介入过程,因而是一次以审美为诉求的过程,是对艺术美的领略。由审美的本质规律推知,艺术欣赏旨在获得一种自由意志运动状态,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全神贯注状态,期待一种移情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知,艺术欣赏作为审美本身不可能在完全自觉的理性意识状态中发生,倘若真的如此,则审美失败。这意味着任何艺术欣赏都是唯一的,都是绝对的,都是不可比较的。我们既不能说音乐美高于文学美,也不能说奏鸣曲美于圆舞曲,更不能说周杰伦的歌比毛阿敏的歌好听,这些说法都不是对艺术欣赏的正确说法,即不是对艺术欣赏本质的正确反应。前已论证,美只具有特殊性、主观性和当下性
2、,美的本质是一种自由情感反应。情感固然有喜怒哀乐等种种不同的表现,其心理和生理反应得强度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情感表现都是独特的价值,都引起主体自由愉悦之感,我们不能说这种情感比那种情感更愉悦,也不能说这次情感反应比那次更美妙,例如我们不能说看赵本山的小品比看鲁迅的小说更愉悦;或者看第二遍赵本山的卖拐比看第一遍的时候更愉悦或更不愉悦,实际的体验是每一次艺术欣赏活动都具有当下性,都不是基于理性和经验基础上的比较,如果一旦超出了当下性,一旦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来,一旦我们对刚刚发生的艺术欣赏过程展开任何分析、讨论或评论,这实际上已经不再是艺术欣赏的范畴,而进入了艺术批评的领域。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真正有意
3、义的活动是艺术欣赏,因为只有艺术欣赏这个过程本身才可能发生审美反应,才有可能产生审美体验,即获得自由愉悦之情感,这才是我们对于艺术品的目的。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让我们获得某种愉悦情感,即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说明这件艺术品对于这个审美主体来说不能充当审美客体,或者说不具有审美客体的条件,他要么放弃,要么选择其他的艺术品,直到选择到适当的审美客体为止。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正是这样做的,对于我们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我们一般是选择放弃,而不是在那里追究为什么我们不喜欢,或者它为什么不让我们喜欢;而对于我们感兴趣的作品,我们只管欣赏就是了,很少讨论这些作品为什么吸引我们,其魅力何在这类问题。然
4、而,我们不管、不关心或者说即使想关心也没有能力关心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就真的没人关心这些问题了。实际上,的确有少数人专门以研究、分析艺术品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即研究人类的艺术现象为职业为帜志,这些人我们称为艺术批评家,这些职业活动我们称为艺术批评。显然,艺术批评是一项严格的科学研究活动。它的研究范畴相当广泛,我们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艺术鉴赏研究、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史研究。艺术鉴赏不同于艺术欣赏,但它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和前提,旨在就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构成、价值大小、价值成因以及相应的创作方法、创作原则包括艺术批评方法本身等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艺术史研究以艺术鉴赏研究为基础,旨在对整个艺术系统的
5、历史运动和社会运动和本体运动规律做出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总结。她不仅仅限于艺术作品本身的研究,还包括对艺术家、艺术环境、艺术类别、艺术文化、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哲学等内容的研究和探讨。艺术批评史研究则是对艺术鉴赏和艺术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梳理和把握,因此是对知识谱系或者理论谱系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一般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环境因素,而是知识形态的学术资料,包括论文、专著、教科书等。以上是广义的艺术批评概念,狭义上的艺术批评通常就是指艺术鉴赏活动。我们这里重点探讨狭义上的艺术批评。前面已经指出,艺术欣赏是一个以审美为主要诉求的过程,只关心艺术作品能否赏心悦目,而不必细究其何以赏心悦目
6、。或虽是这样说,但从我们每个人的艺术欣赏实践来看,纯粹的欣赏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艺术欣赏过程结束之后,人们最会在某些偶然巧遇的场合随机地交流起对欣赏对象的体会,比如甲、乙、丙三人是同事,三人前一天分别在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 。今天三个人在单位上见面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甲在聊天的时候突然问起乙昨晚看闯关东了没有,乙说看了,接着说不错,感觉挺有看头的;甲说是的,这个故事很真实,一点都不让人感到虚假,你看李幼斌这个家伙真行,演一个像一个,这次他演的朱开山这个人物也很有个性;乙说是呀,不过有一点挺让人烦的,就是总是有一种劝人诚信的说教味,这让人感觉虚假,根本不符合现实,或者说,电视剧对这个问题的处
7、理太简单化了。而听了甲乙二人的话后,丙不屑一顾地说,有什么看头,还不弘扬主旋律这种老套的主题,我就不相信朱开山这家人就这么爱国、经商就这么诚信,一看就知道这无非是又一部迎合官方意识形态的概念演绎和图解之作。毫无疑问,甲乙丙三人所交流的无非是对电视剧闯关东的观感。在我看来,这种对观感的交流过程已经不属于艺术欣赏了,而属于艺术批评的范畴,尽管这种口头上的交流显得很不系统、完整,但它依然隐含着正统的艺术批评中很多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就是评价标准的问题,这是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的开展首当其冲的问题。如上例中,甲乙二人的这段简单的对话得以进行,首先二人各自心中就自然而然地有一个评价标准。对于甲来说,他使用
8、了真实性和形象性两条衡量标准,用现实作为参照系,他把电视剧跟现实作了比较,认为后者接近现实生活,所以得出“不错”的结论;第二条是形象性,就是朱开山这个人物性格很有个性,很特别,不像现实中的人物,这一条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批评。对于乙来说,他对接受了甲的观点即甲的评价标准之后,还进一步指出表现“诚信”这一主题上的虚假性,即不符合现实,实际上还是真实性标准的继续。而对于丙来说,情况就更为复杂,他提出了另外一条不同的标准即政治意识形态标准,并以此为据否定了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丙提出的政治标准不是着眼于作品内部构成,而是从作品的外部环境来审视的,即从艺术品生成的外部动因上来评价作品。第二就是评价标准的有效性问题。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人对同一电视剧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其中甲与乙的观点比较接近,但也不是完全相同;而丙的观点则与甲乙相去甚远,前两者基本上是肯定,而后者则是否定。这还是三个人的观点,如果是又更多的人参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分歧可能会更多,很可能各有各的体会,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艺术批评中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开展艺术批评?(本文档由 整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