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闽南文化选课.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235735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文化选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闽南文化选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闽南文化选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闽南文化选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闽南文化选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生活中的闽南文化习俗闽南,既包括厦、漳、泉三个地区,但作为漳州人的我,自然是对漳州文化更为了解。不过三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凭着从小到大的经历,写写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闽南有着许多文化习俗例如:结婚习俗、茶文化、佛教与道教的习俗、闽菜的文化、戏曲文化闽南的许多文化习俗让人数不胜数。闽南和台湾的文化习俗有点相似,闽南的芗剧就是台湾所谓的歌仔戏。闽南的节日大多都是用农历例如:农历七月整一个月在闽南人的叫法就是“鬼月“,大事不宜,连下水游泳,晚上晾衣都有忌讳;每个村都有神明生日,那一天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不亚于春节摘要1闽南的人与茶:闽南的人很爱喝茶,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泡茶。安溪的铁观音

2、最出名,闽南功夫茶乌龙茶。2闽南话:闽南话在闽南随处可以听见,它使闽南人心连心,使闽南的各个城市的心连在一起。3闽南戏曲:走进闽南,好像走进了一座色彩缤纷的艺术大花园,其中最为人们所赞叹的是蜚声海内外的闽南戏曲艺术。4节日:闽南的节日有很多但是过的风俗不一样,有的扛神明游街,放炮;有的请戏剧让神明看一、闽南人与茶闽南人说要请你喝茶,那就很简单,是因为他得了一泡好茶,要与你分享。闽南人爱茶那可是历史悠久的,“无茶不成礼“这是闽南人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家家户户都有一副白瓷茶器,客人一来便是喝茶的招呼声,就算是没有客人来,闲时泡上一泡好茶也是常有的事。在闽南人的生活中喝茶是一种享受,泡茶也是一种享受,

3、并且以品茶懂茶为一种荣耀,常常因得了一泡好茶而大老远把朋友叫去一块品赏,朋友间的情谊在茶香飘荡的气氛里更为融洽。家里的父母长辈都是爱茶之人,每天早上一起床便能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茶桌上喝茶聊天,这便是家里的温馨时光。而我跟妹妹跟长辈们的口味却不同,长辈们大都喜欢红茶,而我们这些小辈们却喜欢绿茶,我想是年龄的差距吧,也许多年以后也会喜欢上红茶那有着岁月沉淀的味道。闽南人已泡茶方式跟你在拉近着关系。这泡茶一招一式看起来好象挺简单,可是没泡过闽南茶的人,你是一定不敢泡的,就那一招将那热热的碗盖杯举起,把滚烫的茶水倒出来就不简单,没泡过或少泡的人常常被热水烫得手指通红,我也是被爸爸妈妈训练了好久才

4、勉强过关。还只是“半桶水的资格。二闽南话闽南话,又称福佬话或鹤佬话,属于汉语族闽语,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海峡两岸闽南方言所具有的上述这些共同特点,无不镑刻着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种种烙印,有力地证明了中原汉语是闽台两地方言的共同之源中华历史文化是闽台文化的统一之根。闽南人热情好客,好友间见面时的问候方式是以一句“你吃饱了没?”开始的,或许其他地方的人无法理解这一问候的说法,觉得突兀,但是在淳朴的闽南人的认知

5、中吃饱喝足就是生活的快乐,简单的问候,一如既往的温馨。 三、艺术、戏曲文化歌仔戏:植根于“花果之乡”漳州的歌仔戏,是一个富有浓郁闽南乡土气息、雅俗共赏的戏曲品种,深受海外乡亲和台湾同胞的喜爱。歌仔戏题材生动活泼,饶有生活情趣,唱词质朴流畅,音乐唱腔充满浓厚的民间风味。那如泣如诉的声声弦歌,倾吐着百姓心中的喜怒哀乐。传统戏整理剧目三家福 、 孟丽君以及近年来涌现的优秀剧目贬官记 、 保婴记等,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精妙传神的表演技艺,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犹如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木偶戏:在争奇斗艳的闽南地方戏曲中,木偶戏可以说是最富于国际性的美妙剧种

6、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漳州、晋江掌中木偶戏,堪称是偶坛的并蒂花。掌中木偶戏又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木偶艺人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其戏剧精品有传统剧目大名府 、 雷万春打老虎等。历史悠久的泉州提线木偶戏保留着极为精湛的传统表演技巧,剧目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波澜跌宕,木偶形象制作精美,形神兼备。每尊木偶身上设置 16 至 36 条提线,操纵表演难度很大,全靠精确的抽线功夫方能得心应手。小时候每到热闹的日子,总会带着妹妹去戏台前看歌仔戏,看到入迷时也就跟着哼唱起来。不过看到木偶戏的时,看到木偶在师傅手上活灵活现,自己也想去玩两把

7、,可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木偶上手,啥动作都使不出来。四节日的习俗1春 节农历大年初一,俗叫“初一早” ,古叫“元旦” ,今叫春节。零点起,家家户户都特早洗了手脸,烧开水,泡新茶,备果品、 “茶配”(糖品 ),先敬 “天公” ,次敬“土地公” ,再勘“灶君” ,最后敬祖先。每一敬茶,都燃放鞭炮,叫“贺正”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 。各家又备牲醴,供“土地” ,敬祖先。晚上,还要敬“床母” 。全家会餐,吃“长命菜” 。入夜,乡村普遍抬神佛随鼓乐、化装文娱队,参加“迎灯” 。各家门口,燃焰恫杉堆或杉刺堆,给迎灯阵队一个个跳过,叫“跳火群”(有的地方只燃火堆,没跳火群),不过“跳

8、火群” 这个习俗只允许男生进行,女生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是“重男轻女”民俗文化的积留。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也叫“端阳” ,俗叫“五月节” 。镇子里沿溪流的村镇,扎糯米粽、划龙舟纪念屈原。这天,各家插上菖蒲、青艾,在室内外喷洒雄黄酒, “祛邪”消毒。实际上雄黄具有灭除蚊、蝇、虫毒的功效。4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叫“七月半节” 。外出的人,都赶回家过节,古传七月半不回家是忘祖。这一天,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各家盛备牲醴酒菜,挖新芋头,做“芋包”蒸“芋棵”过节,而农历七月份俗称“鬼月” ,传说,在这个月,地狱的鬼门大开,那些鬼魂都会出来觅食,所以镇子里于七月份的每一天都有一个村子进

9、行祭拜鬼魂,这也是乡村的一个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各家各户出外做生意的亲朋好友都会回来团聚,这是一年中除了除夕之外,一家人团圆氛围最重的日子,在这天晚上全家聚在一起,进行“搏状元”游戏,气氛异常之好,大家一起赏月喝茶吃月饼,老人家接着就向小孩子说起婵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这时小孩子千万别用手指着月亮,不然可是会遭到老人家的指责,因为据说,你要是用手指月亮,表示对月娘的不尊敬,月娘会惩罚你, “割你耳朵” (这事真的有点悬,我真指过,耳朵也真的被“割”了的感觉) 。8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 “敬老节” 。这一日,古为“登高避涡” ,沿袭成例。至今,

10、老年人常于此日,步登高山。有的中小学生,亦常于此日登山秋游。1990 年定这天为“老人节” ,1991 年,实行第一个“老人节” 。 9立 冬 立冬是已进入冬寒季节。民间少数举行“祭冬” ,多杀牲物“补冬” ,滋补身体过冬。10冬 至冬至俗叫“冬节” ,一般在农历十一月间(阳历大多是十二月二十二日) ,在闽南人的心里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各家都用糯米盼搓成“米丸” ,和糖或盐煮成甜丸或咸丸敬“土地公” 、 “灶神爷”和祖先,然后合家吃丸,寄意团圆。小时候总看到各家各户会在门扇、树干、土砻、风鼓、踏碓、织布机、纺车等家具之上,各粘上一丸,祝涵都团圆都添岁。11除 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称“除夕日” ,俗称“过年” 。事先,打扫室内外,洗刷椅桌被帐,备年料,添新装,贴春联迎新岁。“过年”民间流传的民俗歌谣:廿三“巡巡, ,(趣看家务) ,廿四拜灶君( 廿四早拜灶君上天),廿五掸尘( 掸扫室内外陈物灰尘) ,廿六洗衣褶 (衣被全洗) ,廿七赴墟( 赶墟购年货),廿八宰猪,宰猪过年。小记:随着社会的变迁,闽南的文化习俗都在慢慢的褪色,当代人都讲究简单便捷,却在渐渐地抛却这些文化习俗,让其退出百姓的生活,在无迹可寻。作为闽南人更应具有闽南人的骄傲,了解闽南文化,不说能做到让闽南文化习俗发展的源远流长、发扬光大,但求做到他人问起时我们能够侃侃而谈,而不是无话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