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治疗.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235438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运用心理漫画进行心理分析治疗的案例基本情况:该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但仍然像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一样,整天都在想自己的妈妈。每天要打好几个电话给他的妈妈,如果妈妈不接他的电话,他就会疯狂地一直按号码。平时上课或者考试因为想妈妈而经常分心,每次考完试剩下的时间他就在草稿纸上写满了想念妈妈的字句。由于过分想念妈妈,导致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平时的他总是郁郁寡欢,脸上很少有笑容,不跟其他同学交往,经常独来独往。咨询过程:为了探讨他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我约他到阳光小屋进行谈心。他没有太大的抵触,坐下来后,我给他倒了杯水,从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开始,如: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平时喜欢什么?等等。从谈

2、话中我初步了解到他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妹妹,五年级才转学来到我们学校,他现在仍然无时无刻地想念他的妈妈,他知道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但是他无法自控,如果不打电话给妈妈,他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我想通过动态家庭绘画来进一步了解他问题的根源。于是我让他做深呼吸,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画出他的家庭。动态家庭绘画是艺术治疗的一种技术,通过绘画家庭成员,可以帮助艺术治疗师理解当事人的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由于家中每一份子都是有活动性的,借用绘画来反应家庭人物之间所产生的动态现象,能帮助深刻理解当事人在家庭中互动关系。通过家庭动态画,当事人还可以投射家庭人员之间彼此的能量流

3、动,这些能量能够反应出当事人的活动层级,沟通层级,滋养层级,反应出他的焦虑,逃避或冲突。我说:“来,我们在这里画一幅画,你可以自由地把你和你的家人画下来。”他看了看我说:“我不擅长画画,我画得不好。”我说:“ 没关系,你想怎么画都可以,不一定要画得好看,只要凭你的感觉画就可以了。” 他想了想说:“ 那好吧,不过我想用动物来代替我的家人,可以吗?”我微笑地点点头。他先在白纸的最底部画了一只女性的蚂蚁,他说这是他的妈妈。然后在两旁画了两只一男一女的小蚂蚁,他说这是他跟他的妹妹,三只蚂蚁相互手牵手。其中一只蚂蚁还说:“小心点!”他说他们正在过马路,他叫他的妈妈和妹妹要小心点。在他们的后面是一只大蚂蚁

4、,他说这是他的爸爸。从画面看,他跟妈妈的关系最亲密,其次是妹妹,跟爸爸的关系则比较疏远。而且他画得很小,紧贴在画纸的底部,给人感觉他有点自闭、退缩、不够自信。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一般恋家的孩子都是很依赖家人,行为退缩,很想得到家人的保护和关心。但是从他的画里,我却感受到他有很强烈的要保护妈妈和妹妹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进一步探讨,我跟他一起讨论起他画的这幅画。我说:“看来你跟你妈妈和妹妹的感情不错。”他说:“是啊,妈妈对我很好。”我说:“在你印象中,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说:“她很温柔、很善良、很美丽。”我说:“那爸爸呢?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想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嗯,

5、他平时很忙的。”我说:“哦,你从小就很少跟爸爸在一起吗?”他说:“嗯! ”我说:“那你妈妈平时有时间陪你吗?”他说:“她以前有时间陪我,但是自从她到爸爸的厂里工作之后就很少时间陪我了,晚上到深夜才会回来,现在我打电话给她,她都嫌我烦了。”我说:“你爸爸妈妈的感情好吗?”他说:“好啊,他们很少吵架的。”我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画,你说你的爸爸妈妈感情很好,为什么你会把爸爸妈妈分开了呢?”他说:“嗯,当时没想那么多,我想跟妈妈在一起,所以就这么画了。”我说:“在你的画里面你还加上了 小心点三个字,你很想保护妈妈是吗?”他说:“是啊,有时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不接我电话的时候我就很担心她,但只要听到

6、她的声音,我就放心了。”我说:“你觉得妈妈会有什么事呢?”他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担心她。”我说:“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担心一个人的,你想想是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仔细地想了想说:“我五年级的时候家里有小偷进屋了,我很害怕,而且还有一次妈妈的手袋被抢了。自从那两次我就经常很担心妈妈。”原因分析:1、恋母从孩子的画里,有很强烈的恋母情感,甚至要代替爸爸的位置去照顾妈妈和妹妹。在图画里表现出爸爸似乎是多余的没用的。在孩子的印象中母亲的形象非常的美好,而对父亲则没有过多的评价。另外通过深入的交谈,我还了解到孩子从小跟母亲同床,而且从小父亲忙于工作,经常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而母亲则投

7、入过多的情感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对母亲形成了过度的依恋。而这两年,他的妈妈到了他爸爸的工厂里工作,每天都很晚才回家。为了让孩子脱离对母亲的依赖,父母就把孩子转到寄宿学校读书。突然的转变让他很难割舍对母亲那份情感的牵挂。另外他的所有情感都被他的妈妈所占,因此他跟同学间的感情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正常的人际交往。2、适应不良母亲从小对孩子迁就、娇宠和包办,会让孩子养成对母亲的依赖,孩子长大后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都会比一般的孩子要差。孩子一直在母亲的保护中长大,生活中的一点点小的改变都有可能让他无所适从。该孩子转到寄宿学校,要从新适应学校和班级,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出现打

8、电话回家的冲动也是适应不良的表现。3、不安全感小偷进屋,妈妈的手袋被抢,给他留下了不安全的感觉。他不断打电话,表面上是很想念妈妈,其实他的内心是一种害怕,他害怕妈妈受到伤害,害怕妈妈会离开他。加上他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会送他到寄宿学校,为什么现在这么忙于工作,为什么不愿意接听他的电话,因此他会胡思乱想,觉得妈妈是故意疏远他。这种不安全感也是导致他强烈依恋妈妈的导火线。辅导过程:1、与他的爸爸妈妈取得联系,建议他们适当增加父爱,减少母爱,让父母的爱在孩子身上得到均衡的发展。父亲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跟孩子在一起,主动跟孩子聊天谈心,辅导孩子做功课等等,弥补小时候孩子缺少的父爱。而母亲则要放手让

9、孩子有更多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要逐渐跟孩子分床和分房睡觉。2、进行个案辅导,宣泄抑郁情绪。该孩子处于抑郁状态,因此定期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他说出心理的想法和感受,及时宣泄抑郁情绪也是很必要的。3、发展兴趣爱好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我建议他多做运动,发展自己一两项兴趣爱好,分散自己想家的注意力。主动跟同学交往,多跟同学一起玩一起笑。我让他建立一个目标先跟一个同学成功交上朋友,然后再交第二个朋友。另外让班主任安排同学或班干部多关心他,多跟他一起玩,让他跟同学建立友谊。4、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让他明白父母让他到寄宿制学校学习不是故意疏远他,相反这是一种爱的表现,父母想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坚强的

10、个性。父母亲忙于工作也是为了让家里的生活会更好一点,让他能够有最好的教育。另外我引导他明白保护家人的责任是爸爸,而不是他,我建议他首先要学会怎样去爱自己,知道怎样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有了很大的改变,脸上不再是郁郁寡欢的表情,身边总有几个好朋友跟他一起玩,他平时看见我都笑容满脸地主动向我打招呼。他跟我说,现在他每天只打一个电话回家,不像以前那么想妈妈了。为了验证他的改变,我让他再画一幅关于家人的画。他说:“我可以画得跟上次不一样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 他在纸的中央首先画了他的爸爸,接着画了他的妈妈,然后在爸爸的旁边画下了他自己,妈妈的旁边是他的妹妹。一家人手牵着手,面带着微笑,非常和谐。我笑着说:“可以告诉我,这次为什么想这样画吗?”他说: “我觉得这样子一家人很融洽,最近我觉得爸爸比以前关心我了,我很开心。而且爸爸应该在妈妈旁边保护妈妈,我跟妹妹是小孩子,所以我就把我跟妹妹画在旁边。”我很欣喜地看到他的改变,他终于明白孩子就是孩子,应该保持纯真和快乐,而不应该背负太多的责任。另外他们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变得那么和谐,这才是美满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