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234223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 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 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

2、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

3、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 道理: 。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17第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3 分) 18第段中, “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 (各不超过 40 个字) (4

4、 分)“我”: 母亲: 19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 。 (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20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4 分)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一)阅读病槐树 ,完成第 1517 题。 (共 13分)病槐树行为社母亲说 :“院子太空了。 ”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 锅,槐叶小米 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阴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 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

5、声如垂珠。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 ,常端着 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 有多风光!”但有一年 闹 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我家的槐树也难 逃此劫。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 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 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叶柄,如浓云垂覆的 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母亲目光直直地说: “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我们 都挺痛惜。正是生长的季节,劫 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

6、,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 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 识,但被 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都这样想。一连许 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 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 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呵这颗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疼它惜它哀它。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 现了,只 见这些,也只想这些。又过 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 它真能耐呢!”看

7、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 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了半张新黄。又过了几天,新绿浓成了翠绿,翠绿里亮出了黄黄的嫩光。再几日,树下竟被阳光拖出了重重的浓阴来。活过 来了, 这棵树!我们也像大病新愈了一样, 轻轻松松新新 鲜鲜,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浓阴下,惊叹着这树的神奇;鸟儿也拖儿带女 飞来了,五更天,依旧亮亮唾珠在树蓬间;邻家也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串悠过来占阴守凉。大家起初是聊树,后来是聊 鸟,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棵槐 树依旧那样从从容

8、容,这份从容,与它被千百条虫精们咬噬时,竟毫无二致!(选自文摘精品珍藏内蒙文化出版社 2002 年版,有改动)15文中多次以鸟儿的行为和母亲的心理,折射出槐树的命运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每空 4 个字。 (4 分)槐 树 鸟 儿 母 亲枝繁叶茂 结巢其间 迁徙而去 再展浓阴 吃惊喜悦16. 文中两次写道人们不再谈论槐树。第 段中“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是因为 。第段中“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是因为 。(4 分)17. 文章最后一段写槐树“从容” “依旧” , “毫无二致” 。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不少于 120 字) (5 分)(二) 一

9、棵树的智慧秦若水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

10、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去年七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

11、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

12、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

13、,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选自知识窗2012 年第 8 期,原文有改动)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3 分)时间: 经历:(1)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今年由春到夏;(2) 。今年暑假;(3)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4 分)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3.“我

14、”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4 分)4.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三)阅读神奇的丝瓜 ,完成 14-16 小题。 (共 11分)神奇的丝瓜季羡林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 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 兰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 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 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

15、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 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 墙。以后,每天看丝瓜, 总 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 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这当然 让我感到很惊奇,我

16、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常常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 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又过 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 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落到地上。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 长出来了的瓜不再 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

17、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 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 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 悬在空中,似乎

18、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 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 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 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 ,而且 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

19、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 这样的话,无 论如何也无法解 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 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 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 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 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14简要概括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3 分)15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20、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作者对丝瓜的感悟中,获得了什么启示。(4 分)(四)阅读冬云一文,完成第 1316 题。 (共 12 分)冬 云徐迅在天柱峰顶,原是要观日出的。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等待,那轮于想象中彤红的太阳,却像是一位失约的情人迟迟未来冷硬的山风刮得浑身凉嗖嗖的,我们的心仿佛比风更冷。当许多人失望地转下山时,我与朋友索性就赖在一块岩石上,静静地看着日出的地方。隐隐地,我们预感到这一次观日的不同寻常。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准确地说,为了抢占这块观日的岩石,我们几乎半夜就起了床。开始,大家充满期盼地等待着,仿佛吃了一种兴奋剂,并没感觉出身上的寒意。但很快又都失望了远处,那本该日出的地方尽管

21、也显出了一丝光亮,但日头如同一只被敲碎的鸡蛋,蛋黄已无声地滑落在无涯的云海里,只剩下那滑腻的白了。天空低沉,大片的云彩斑驳着,如同一位画家正用心勾勒出的底色。天际之下,尘世的一切都被云海消弭。再近处,云海里青峰数点,恍惚孤帆远影,恍惚沉浮不定的岛屿,若隐若现着。面前的松树朵朵霜花,已凝聚成球状。我们从半夜就陪伴着它们,谁也未曾留意这些“花朵”的开放。一阵山风,在耳边迅疾地掠过,那白色的花朵微微地颤抖了几下,溅下些许的花瓣,然后又耸然地挺立,使面前显现出一种格外的凝重与肃穆,似乎有种“白云回合望,青霭入看无”的意境了。记忆里也有过冬天观云的经历的。那是在福建连城的石门湖。那里冬天暖洋洋的,像是四

22、月的小阳春。我们撑着一叶扁舟静静划在绿幽幽的湖面上,总也扯不断的乳白色的水汽在四围蒸腾、缭绕着,那样子似乎是在温泉里浑心无碍地沐浴。抬头望天,低首观湖,竟都是蓝天云彩,一朵朵白云锃亮地变幻和飘荡。苍狗浮云,犹如人与狗在湖面上嬉戏、追逐。手掬一捧清水,如同拧起小狗的耳朵;篙撑湖心,又像是打捞着一方仙人失落的纱巾只是那狗在跑,纱巾在飞,一切都如雾里看灯,镜里观花。那种倚云难抓的妙趣却搅得心头痒痒的虽然也曾有过生命流逝的惘然,可一份活泼泼的欣喜却留在心头了。相比较而言,与天柱山冬云的邂逅,我此时的心境就显得苍凉、凝重了些。摩诘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看着面前的情状,倒是觉得稍需将那 “水”

23、改成“日”字,凑巧,就暗合了眼前的这一切。只是这浮起的大块的云,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的黯淡,就让我们不知不觉,心里陡然就染上了一种颓废和沉重,以至体会到的竟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意味了无端地,我想起青莲的听蜀僧浚( jn)弹琴里的诗句,立即,心里很疑心他是错把“冬云”当“秋云”了。当然,青莲居士不仅听过蜀僧弹琴,也是吟过天柱山的,这有他的诗句为证:“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说的就是天柱山。他一辈子终没归来,就只当他是“丹”未还成罢!现在我们坐看云起,看着、看着,心里倏而一亮,就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欣然了:这冬云,虽然没有日出的磅礴和蔚为大观,但它在山峰间轻

24、盈飘渺,它与山峰的亲吻,透出的竟是缠绵的爱意;它在树丛里走动,忽而又不见,就如衣袂飘飘的仙人。纵然,它那猛然间的云翻波涌,诡谲无常,我觉察到它透出的也还是生命的本相 在山风呼啸,云海滚涌的那一刹那,我就有一种驾驶一叶扁舟行驶在江心的感觉:人生种种原就是自然种种,难怪连圣人也惊呼富贵“于我如浮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想,面对永远的落日和浮云,古人的浮想联翩也许是对的。只不过,这日、这云却并不会仅仅是那“游子 ”和“故人”的情意所能说得清的。山重或水复, “日”穷即云起。细究起来,生命的真谛原早在这一 “日”一“云”间就安歇好了的。 (有删改)消弭:消除(坏事) 。 诡谲:此处指奇异多变

25、。 本相:本来面目;原形。1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全文围绕“冬云”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冬云”二字) (3 分)14.结合第段内容,说说该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分)15.文章多处描写“冬云” ,请选择一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冬云特点。 (3分)16.结尾说, “山重或水复, 日穷即云起。细究起来,生命的真谛原早在这一日一云间就安歇好了的”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处“生命真谛”的认识。 (字数 80-120字,4 分)托物言志类文章阅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1 题。 (18 分)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 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 为我在这 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

26、,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这是一棵不同 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 码起来的砖垛上。周 围是林林总总的大 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 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 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 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 砖垛上作俯视状, 鸟瞰着 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 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 但命运却把

27、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 电轰击过 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 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

28、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 论生活怎样艰难, 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 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 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

29、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 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 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6本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及 ;本文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 分)7文章开头几段多处着墨来描写砖垛,试简析其表达作用。(2 分)8文章第段划线句把老人的发、脸

30、、须比作树的枝、干、根。除了外在的相似之处外,他们还有哪些隐性的相似之处呢?试写出两条。(2 分)9下面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3 分)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10这篇文章题为“ 向一棵树鞠躬“ ,笔者仅只是向“一棵树“鞠躬吗?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1从下面几句话中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 分) 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枫叶礼赞孟超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 ,红得艳丽。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

31、首先就会想到枫叶; 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 枫叶,正是很好的 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 门,一步一 颠直往西边 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 ,陶醉于 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 候。夜晚的街 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

32、买一个尝尝。萝卜有 ”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 枫叶。 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 经秋枯落时,她偏偏 红得 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 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因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 叶之红比作血, 这是因为

33、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 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 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 抗严寒, 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 血点儿红!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 分)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 1 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 分)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 分)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