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229834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3.1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3.11.6(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经典作品就是耐读,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 z 养。阅读鼎湖山听泉 ,倾听小溪的柔 mn、滴泉的清脆、激流的雄浑,xi 想那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起的主旋律。阅读学问和智慧我们懂得学问是寸积 zh累而来的,而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我们需要以智慧去透视学问、运用学问。滋 曼 遐 铢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 有错误 的一项是( A ) (2 分)A “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

2、说, “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B去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2013 年,中国太平洋论坛主题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C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D松柏簇拥的泰州岳武穆祠,经过落架大修与陈设布置,显得格外庄严。3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D ) (2 分)A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B忙于期中复习的我,在网上听到歌曲原来我一直很快乐 ,留下了轻松愉悦的印象。C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

3、效率有了很大改进。D泰州籍书画名家孙龙父的一幅弥足珍贵的红梅图 ,成为 2013 泰州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的亮点。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每空 1 分)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岳阳楼记中,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仁人胸襟的开阔。5名著阅读。(6 分)(1)A 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这

4、段文字出自施耐庵写的 水浒传 ,这段文字中 A 是 武松 (填人名) 。(2)右边的这幅图是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哪个国家的情形?该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什么?2(2 分)小人国 比赛绳技(绳上跳舞)(3) 格列佛游记中写飞岛国对属地的居民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作者写这个内容具有什么讽刺意义?(2 分) 作者写这个内容讽刺了英国对爱尔兰人民的殖民统治。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 分)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 【诗句撷趣】王鑫同学听同桌在朗诵诗歌:“峨眉山,峨眉山,处处秀色皆可餐。 峨眉一山有四季

5、,峨眉十里不同天”他对“峨眉一山有四季,峨眉十里不同天”所写的反差现象很是不解,你能运用所学的物候知识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吗?(3 分)王鑫,诗句中所描写的反差现 象是地势高下差异形成的(1 分), 峨眉山山体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从山脚到山顶形成四季的气温,也就形成了山脚到山顶不同的景致(1 分)。(2)【文化探究】今年 4 月 20 日、10 月 23 日、11 月 7 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寒露” “霜降” 。请仿照示例,解释“寒露”或“霜降”的节气特点。 (2 分)示例:“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谷雨时节,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可

6、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寒露时节,天气转冷,露水很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降时节,下霜开始,天气转寒。(3) 【知识迁移】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 分) (至少写三点举措)提示:维护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相处,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开始,从日常生活做起: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降低噪音;减少废气废水等垃圾的排放;少开车、少开空调,减少温室气

7、体的排放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 阅读朱敦儒的相见欢一词,完成第 7 题。(6 分)相见欢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 缨 散,几 时收?试倩 悲 风吹泪过扬州。【注释】 靖康之 难(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汴京 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 门城楼所写的。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7.(1)这首词起笔写诗人在无边秋色中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这与我们刚刚学过的李煜的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 分)(2)请用

8、形象的语言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景象,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 分)答:(2)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 苍茫的暮色中了,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1 分)。此句寓情于景,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1 分)。表现了作者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 (1 分)。 (3)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这几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3(3)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 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 分)。 (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寇准传(节选) 完成 8-11 题。(14

9、 分)准 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 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 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注释】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符移:

10、宜府征调敕命文书。【附译文】 寇准年少时英俊豪迈,精通 左氏传、 公羊传、 谷梁传。十九 岁时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往往到殿前的平台 亲自看望提问,年 纪轻的人往往不予 录用。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 ”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 巴东县 、大名府 成安县的县令。每次适逢到了交赋税服役的时候,从不曾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 乡亲的姓名张贴在 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 误期的。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 试 ,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 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后来又变成担任盐铁判官。早晨会师官员们讨论

11、国事,寇准极尽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的器重他了。把他提升为 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 项,他的 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每期会赋役( 适逢、正赶上 ) 准辄 引帝衣( 就; )帝益器重之( 更加 ) 或教准增年( 有人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C) (例句中的“乃”是“”之意,例句:事决乃退(才) (2

12、分)A 乃不知有汉(竟然) B 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C 太祖乃悟(才)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 。 (2 分)而/ 准/ 极 陈 利 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 分)(1)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每次适逢到了交赋税服役的时候,从不曾拿出官府征 调敕命文 书。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用来希望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11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三)阅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一文,完成 12-14 题。 (10 分)人

13、类 是唯一会 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 发现 ,不 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 长类在内的高 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 尔文4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 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科学家 经过 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

14、质,而大 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 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 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 扩张,尤其引起 脸部的皮下小血管 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 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 ,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科学家 认为 ,如果用“ 险恶 、野蛮和无礼 ”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想想你 们家那条狗的表 现,当它

15、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 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 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 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 滚的狗继续保持愤 怒。与此 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 过脸红,我 们可以告诉别人我 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 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 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 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 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

16、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 脸红会让人们 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 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在哺乳 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 够看到由三原色 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 3 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 脸红的信息。(节选自课外阅读)1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 分)主要说明了人类 “脸红”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语言简洁 1 分,“原因”和“作用”各 1 分。)13下列两种说法都有错误,请你指

17、出其错误并简述理由。(4 分)(1)第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了喜爱狗的人很多。这句不是说明喜爱狗的人很多,而是 为说明当狗在地上以打 滚来表示它的痛悔时,大多数人就停止了对它的愤怒(1 分),从而 类比说明人类以脸红表示歉意也会避免暴力冲突 (1 分)。(2)第段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除灵长类哺乳动物外,其他哺乳动物几乎不会分辨颜色,是色盲。第段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1 分), 把灵长类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加以比较(1 分),突出 强调了只有灵长类才能捕捉到 脸红信息的特

18、质。14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你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下面案例中司机不脸红的原因。(3 分)案例:司机王某开车时不小心撞倒行人,下车后吓得脸色惨白。司机王某不脸红反而脸色惨白, 这是因为他严重违反交通法 规并造成恶果,内心极度害怕和恐惧,大脑刺激肾上腺产生大量的 肾上腺素,使血管收 缩,血流减少,故脸色煞白。(三)阅读马南邨的不求甚解 (此文已删改) ,完成 15-18 题。 (10 分)5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

19、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

20、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的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

21、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5.文章第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3分)首先提出本段“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的观点(1分),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1分),最后举陶渊明的事例 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 在于会意这一观点(1分)。16.请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 ,举诸葛亮“观其大略 ”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的事例(1分)(两种论证

22、方法分开阐述也行),有力地 证明在读书 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 许多成功的经验(1分),并进而论证 本文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 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1分)。17.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3 分)因为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1分),而是要真正把书读进去,前后贯通,了解大意(1分),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认真读书,而不是马马虎虎读书所能达到的(1分)。(五)阅读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文,完成 1821 题。(20 分)故乡三面 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

23、,格外兴奋踏 实。泥土的故 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6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 ,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 多记忆。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 饲料。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

24、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 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 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父 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 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

25、这土,多肥呀!肯 长庄稼,种 啥都成!” 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 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 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 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 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 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 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

26、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 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 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 坟 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文/ 厉彦林 摘自人民日报 ,有改 动)18.爷爷、父亲

27、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6 分)19.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 分)人物 感情爷爷 当作命根爱惜保护当作恩人、亲人父亲 庄重虔诚热爱赞美童年时的“我” 享受依恋喜爱陶醉7第段在内容上交代了故乡的地形特点(1 分),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故 乡比成“心灵皈依的圣地”,生动形象地写出“我 ”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1 分),表达 “我”对故乡的敬意(分)。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我”对故乡的回忆作铺垫(1 分)。20.完成下列两小题。(4 分)(1)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地”和“

28、庄稼”以人的感觉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在爷爷眼里地通人性的特点(1 分),表现 了爷爷对泥土的爱惜与保护 (1 分)。(2)结合全文思考,第段中“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这句话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1 分),以及对泥土无私奉献、孕育生命的感恩与赞美。(1 分)21.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细细分析本文中的作者“我”为什么对故乡如此眷恋,而链接材料中的“我”为什么对故乡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6 分)【链接材料】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摘自鲁迅故乡)21本文中的“

29、我”深爱故乡、眷恋故乡,是因为: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我深爱故乡的土地, 缘于我的祖辈父辈对 土地的喜爱与珍惜;故乡有“我”惬意和幸福的童年;有永远装在“我”心里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故乡的土地承载着祖辈父辈辛勤耕耘的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 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 乐、荣辱与 辉煌;故乡的土地无私奉献,给人增添 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答到 4 点即可)(4 分)故乡中的“我”回故乡后,对现 在故乡的情形和故乡人的生活 现状感到失望,离开故 乡时既伤感又悲哀,所以才说并不感到怎 样的留恋。作者 对故乡的感情是既失望又抱着希望的,是既想离开又留恋的。(2 分)三、作文(60 分)22下列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人的内心就是一座“能量场” , “正能量”指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坚韧、善良等正性能量。对于人生而言, “正能量”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请以“激活我的正能量”为题,写一篇文章。(2)题目:在你身边,我 (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全题目)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字数 600 字以上;书写工整规范;不要出现我校班级真实学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