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规格的定义.docx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226156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格的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规格的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规格的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规格的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规格的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致分为三类规格。第一,化学和物理规格化学和物理特性决定的规格定义了采购方所想采购的原材料的特性。第二,商业规格商业规格描述原材料做工的质量、尺寸、化学成分、检验方法等。由于重复使用相同的材料,使产业及政府为这些材料制定了商业标准。这些商业描述了标准化项目的完整说明,它是使用大量生产系统的重要条件,对有效率的采购方而言相当重要。当材料是依据商业规格制定的时候,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在商业贸易往来中,许多商品已经设立了标准规格。隶属政府的标准局或商品检验局、民间的标准化协会、工业及商业同业公会等皆致力于发展标准规格及标准检验方法。商业标准可适用于原料、装配物料、个别的零部件及配件等。第三,设计规格

2、设计规格是买方为自己建立的所需要的规格,它对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给出了完整的描述,并且通常定义了通过何种流程可以制造出产品和原材料。设计规格可以使买方最大程度地控制最终结果。买方在建立设计规格时应该尽量符合产业的标准,如果必须有特别的尺寸、公差或特征时,应努力使这些“特别品”成为标准零件的附加或替代品,如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金钱;还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因使用著名品牌或因商标或专利品造成的单一供应源所导致的过高价格。由于确保符合公司规格的检验成本相当高,因此使用这种方法采购原料时需要特别地做好检验工作。凭规格买卖(Sales by specification)凭规格买卖(Sales by specif

3、ication)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用规格表示商品的品质。商品规格是指一些足以反映商品品质的主要指标,如化学成分、含量、纯度、性能、容量、长短、粗细等。凭规格买卖时,说明商品品质的指标因商品不同而异;商品用途不同,要求的质量指标也有差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明确、具体、简单和易行。凭规格买卖的注意事项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洽谈交易时,对于适于凭规格买卖(Sale by Specification)的商品,应提供具体规格来说明商品的基本品质状况,并在合同中订明。凭规格买卖时,说明商品品质的指标因商品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商品,因用途不同,对规格的要求也会有差异。例如,买卖大豆时,如作榨油用,就要求在合同

4、中列明含油量指标;而作食用者,则不一定列明含油量,但蛋白质的含量,就成为应当列明的重要指标。库存控制的意义(1)库存控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

5、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编辑正确理解“库存控制” 1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 ,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 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

6、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那么,如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库存控制呢?库存控制应该是为了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特别是现金流运作,通过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DSCM ),合理设置 ERP 控制策略,并辅之以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物库存控制仅仅是实现公司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者仅仅是整个库存控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讲,实物库存控制主要是仓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广义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库存控制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实物库

7、存控制呢?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我们的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特别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只要有钱赚,就很少有人去考虑库存周转的问题。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看库存问题,而看的结果也往往是很简单,采购买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第二、ERP 的误导,特别是一些国产所谓 ERP 的误导。一些简单的进销存软件被大言不惭地称之为 ERP,企业上了他们的所谓 ERP 就可以降低多少库存,似乎库存控制就靠他们的小软件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像 SAP、BAAN 这些世界 ERP 领域的老大们,也在他们的功能模块里面把简单的仓储管理功能定义为“库

8、存管理”或者“库存控制” 。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太明白什么叫库存控制的我们,更搞不清楚什么叫库存控制了。 其实,从广义地角度理解库存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我们知道,所谓世界级制造的两个关键考核指标(KPI) 就是,客户满意度以及库存周转率,而这个库存周转率实际上就是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库存控制的手段。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单单靠所谓的实物库存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这个大流程流程的输出,而这个大流程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本身,以及成品、原材料的

9、配送与发货的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也就是说,库存本身是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想达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上的库存,而不是仅仅管理好已经到手的实物库存。 第三、库存控制的组织结构与考核。既然库存控制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实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与这个流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直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只有一个采购部,采购部下面管仓库。这是远不能适应库存控制要求的。从需求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分析,我们知道,采购与仓储管理都是典型的执行部门,而库存的控制应该预

10、防为主,执行部门是很难去“预防库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供应(生产、客户)。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从而设置与之相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值得我们很多企业探讨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定义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

11、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又名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 /平均存货余额 (还有一种是存货周转率(次数)=

12、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该式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其中: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 +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 /存货周转率(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编辑本段特点存货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

13、)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 平均存货余额其中: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 +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 存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 销货成本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即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次数越大、存货周转天数越短),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中存

14、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顺利,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存货周转率的变动主要是“主营业务成本 ”与“存货” 金额变动引起,所以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当中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反映其与“计价和分摊” 有关的认定。编辑本段分析商品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和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 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库存周转率

15、库存周转率等于销售的物料成本除以平均库存。在这里,销售的物料成本是指公司完成的最终产品销售所包含的物料的总成本,而平均库存则是指所有原材料,在制品,成品以及所有在手的呆滞物料的平均库存。这里的平均库存通常是指各个财务周期期末各个点的库存的平均值。有些公司取每个财务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有的是取每个月底的库存平均值 1。库存周转率考核的目的在于从财务的角度计划预测整个公司的现金流,从而考核整个公司的需求与供应链运作水平。很简单的算法,如某制造公司在 2003 年一季度的销售 物料成本为 200 万元,其季度初的库存价值为 30 万元,该季度底的库存价值为 50 万元,那么其 库存周转率为200/(

16、30+50)/2=5 次。相当于该企业用平均 40 万的现金在一个季度里面周转了5 次,赚了 5 次利润。照次计算,如果每季度平均销售物料成本不变,每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也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年库存周转率就变为 200*4/40=20 次。就相当于该企业一年用 40 万的现金转了 20 次利润!编辑本段计算方式存货周转率有两种不同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一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二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收入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其计算公式为:成本基础的存

17、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 +期末存货)/2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 毛利 /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周转天数表示,计算公式为: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360/ 营业成本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360/ 营业收入编辑本段注意问题(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 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