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海中救援【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 9 个生字,重点指导“搏”的字形;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月黑风高、营救、搏斗、精疲力竭、抵达、气喘吁吁、哀求、 ”等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感受到救援工作的艰辛与危险,救援人员的同心协力,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心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朗读及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感受救援工作的艰辛与危险,救援人员的同心协力。2、理解“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的意思。3、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教学准备
2、】教师:若干词语卡片,多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读通课文。【教学过程】一、借助媒体,揭示课题1、观看媒体,练习说话。师:同学们,大海有时温柔,有时也会发怒,请你仔细看屏幕,用一、二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随机理解词语“月黑风高” 。(交流中引导说清时间、地点、事件。 )3、出示第一节,朗读体会情况的紧急。4、揭示课题。师:村里的人们收到求救信号,立即展开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看清“援”的字形)说明:理解“月黑风高” ,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感悟救援工作的艰辛危险,为体会人们的无私与无畏作铺垫。而多媒体的演示,也正帮助二年级孩子直观感受。 “援”字虽然不是生字,但右半部
3、分学生经常写错,在板书课题时,教师可边书边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人们怎样营救这些遇难的船员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2)选词填空。救援 营救 求救 得救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们马上发出了( )的信号。村民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 ) 。为了抢救第一次没被救上来的船员,16 岁的汉斯挺身而出,参加( ) ,最后,遇险的船员全部( ) 。2、交流填空:从这段话你知道一共展开了几次救援?说明:借助选词填空这一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知道几个
4、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营”是生字,着重提醒读音。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次救援,感受人们的同心协力。过渡:人们怎样展开救援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救援的情况吧。1、指名读第 2、3 小节。师: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同学是否读准音,读通句;二想想人们是怎样展开救援的。(1)生读。(2)正音。2、出示有关描写救援的句子。 (用蓝色、红色区分描写救援队员和村民们的语句)师:读读这两句话,想想老师为什么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板书:救援勇士 村民们3、学习描写救援队员的句子,联系上文,感受救援工作的危险与艰辛,体会救援勇士的无私与无畏。(1)看录像,理解“搏斗” 。(2)联系画面与课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师
5、:请你们先读读描写救援勇士的句子,再读第 1 节,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说说,从这些加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相关词语:搏斗、精疲力竭、气喘吁吁)(3)着重指导读好队长的话。4、学习描写村民们的句子,感受人们的同心协力。过渡:救援勇士们为了营救遇难的船员,不怕危险,不怕艰难。同样,岸上的村民们也没有闲着,他们都?板书:聚集岸边(1)引读句子,适时板书。师:他们聚集到岸边做什么呢?板书:举起灯笼 照亮归路(2)引读句子,理解词语“毫不懈怠” 。师: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的时候,村民们也都?聚集岸边。因为那晚? 月黑风高,海面上?一片漆黑。村民们担心救援队员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他们?
6、举起灯笼,为勇士们?照亮归路。他们就这样举着,举着,左手酸了换成右手,右手酸了,再换成左手,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这就叫?毫不懈怠。(3)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交流板书:同心协力。说明:让学生感受救援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以及救援人员与村民们的同心协力,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借助直观的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搏斗”一词的具体含义。通过播放录像,以及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感受到救援工作的危险,体会救援勇士们的无畏精神,同时也为理解“精疲力竭” 、 “气喘吁吁”两个词作下铺垫。其次,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语结合画面与课文内容谈感受,有效地渗透指导了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 “抓关键
7、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把握好评价的“度” ,通过教师适时的评价与点拨,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学习第二次救援,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汉斯的毫不犹豫。过渡:为了救出所有的船员,在一片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其中有一位 16 岁的男孩挺身而出板书:汉斯 挺身而出 2、同桌分角色读 4-6 小节,整体感知。师:当汉斯挺身而出参加救援工作,他的母亲怎么做,怎么说呢?汉斯又怎么回答呢?同桌分角色读 4-6 小节。3、反馈朗读,理解句意。出示句子: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1)引导质疑:只有一个小时,为何要说比永久还
8、永久呢?(2)请你读读母亲说的话,再联系课文第 1 节内容,想想这是为什么?(3)交流。(4)指导朗读,理解“哀求” 。3、指导朗读汉斯说的话。师:面对母亲的苦苦哀求,汉斯却这样对母亲说:4、分角色读两句话,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汉斯的毫不犹豫。5、引读:汉斯说完,吻了吻他亲爱的,满脸泪水的母亲,加入?板书:吻别母亲 加入救援6、借助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想象说话。(1)出示图片。师:当母亲站在岸上焦急等待儿子归来时,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出示填空:(1)汉斯的母亲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怎么做)(2)汉斯的母亲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自言自语地说:“( ) 。 ”7、引读最后一节。师:在村民们的期待中
9、,在母亲的期盼中,终于,救援船?(生读) 。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遇险的船员?板书:全部得救。说明:为帮助学生对母亲焦急等待儿子过来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说得清楚,说得有条理,老师设计了两个填空练习,一个说“怎么做” ,一个说“怎么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说,并在练习中感受母亲的心情。对能力强的同学则可提高要求,要求两句合并一句说说。通过训练与评价让学生自然地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四、总结全文,强化感悟。1、总结:正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像汉斯那样无私,所以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全部获救。2、积累句子,强化感悟。出示句子:只要愿意付出关爱,你身旁的世界便会明亮起来。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
10、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3、 简单交代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师:同学们,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大家一定也想把这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吧。下节课,我们将借助板书,选择其中一次救援,用上黑板上相关的词语,把救援过程说清楚。出示开头:(1)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一条渔船。村民们接到求救信号(2)在一片忙乱中,第二支救援队成立了说明:板书,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脉络把握更清晰。复述课文内容,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可让孩子选择其中的一次救援,既满足他们述说故事的愿望,又降低说故事的难度。板书: 海中救援法 第一次 第二次救援勇士 村民们 汉斯 搏斗 聚集岸边 挺身而出精疲力竭 举起灯笼 吻别母亲 气喘吁吁 照亮归路 加入救援同心协力全部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