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课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采松果学科数学姓名范伟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以内的数,掌握了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见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究、研究,完成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通过课前的调查,发现有以上的同学能够熟练的计算这一类题目,且口算方法多样化。另外,经过上一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分析本
2、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悉掌握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景图 采松果 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经验类推、假设、 摆一摆、算一算 等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这样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学要同时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在计算方法上,教材没
3、有把算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前几天小猴子、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吃果子,小松鼠回到家,对妈妈说: 妈妈我也想请大家来做客。 妈妈说: 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咱们的松果不多了,咱们再采一些吧! (出示主题图)二、讨论探究、认真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教师出示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多少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多少个?松鼠妈妈和小松鼠相差多少个?、探究加法的计算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谁知道如何列式?生列式教师板书。师:同学们真聪明,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怎样计算。独立操作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生班级汇报,计算方法。摆小棒、摆珠子、口算、笔算。学生汇报教师演示。、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同桌选则其中的一道题共同解决。学生汇报。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