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态描写片段训练察言观色教学案例来源:原创 作者:陈蕾 录入人:陈蕾 发布时间:2009-11-20 17:27:31 察言观色神态描写片段训练教学案例引言:在日常教学中,班里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问题不大,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写,而是不知如何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尝试对学生进行作文片段训练,这次以“察言观色”为主题,开展片段式训练。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以“察言”为主,抓住不同人物的说话方式,使用恰当的提示语;二、以“观色”为主,抓住人物神态,重点是面部的神情,学会观察,并能够细致描写。教学设计及思考:一、成语揭题导入:师:看老师写字:察言观色(板书)认识
2、吗?一起读生齐读师:知道它的意思吗?指名一到两个学生说一说师:察言观色是通过倾听别人说的话,观察别人的脸色和表情来猜测别人心里的感受与想法在我们生活中,察言观色很重要!比方说:今天爸爸脸色不好看,皱着眉毛,脸板着,这个时候你还能再去惹他吗?(不能)不然的话可能要被打屁股了!我们写作文也需要察言观色。如果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写具体了,那么你所描写得人物就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大家眼前了。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语言描写的片段训练,知道使用恰当的提示语将人物的语言写生动,这是“察言”(板书上标注),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观色”(板书标注)案例分析: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实际又很好的为语言做了生动的注
3、解。用“察言观色”这个成语作为开头既能够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所以,在这里唤起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回忆,有助于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并且,也让学生理解,观察描写对人物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二、学习观察1.出示图片 1(高兴)师:看看,这是什么表情?生:高兴(板书)师:你从面部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我从她的眼睛 (板书:眼睛)生:我从她的眉毛 (板书:眉毛)生:我从她的嘴巴 (板书:嘴巴)生:2出示图片 2(难过)师:再看看这张图,这又是什么表情?你从哪里看
4、出来的?生:引导学生分析脸部的几个重要信息: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型(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垮),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到额间有横纹,眉头紧簇则眉间有直纹)。师:想要知道这个人是高兴还是生气,是惊讶还是难过,就要注意观察他的眉毛是上扬还是下垂,眼角是上扬还是下垮,眼睛是睁大还是微眯,嘴角是上扬还是下垂,嘴巴是张开还是紧闭,等面部器官的活动。3出示图片 3(哭笑不得)师:知道应当如何去观察了,你能将人物的神态说清楚吗?用刚才的方法,细致地去观察,捕捉人物面部神情的变化,你一定能说得详细、清楚!另外,老师友情提醒,说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哦!4出示图片 4
5、 (引导加入联想)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将任务的神态讲述得很清楚、细致,就像一幅素描画将人物的神态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可是黑白的素描总让人觉得缺少点儿了什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神态描写像一张彩色照片一样鲜明、生动呢?那就需要我们适当地展开联想。看看这幅图,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生气,气得得眼睛睁得像铜铃这几幅图,你也能展开恰当的联想吗?图 5:生气气得眼睛都要喷出火来图 6:嘴巴嘴巴张大很大,大得好像可以塞进两个拳头案例分析:要写好具体的神态描写片段,必须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而观察也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教师将这一环节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用一张情绪状态鲜明的表情图片罗列出需要观察的几
6、个关键点,让学生的观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在观察过程要进行比较,要想让观察者发现差异,抓住特征,深入本质,运用比较的方法就尤为重要。因此在第二步中,教师用情绪状态相反的表情图片使学生明显地看出情绪状态的变化,从而注意到脸部器官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尝试表达这些脸部器官的变化方式,教师从旁辅助,再加以小结。让学生从“情绪状态相反”这个表面特征中深入仔细观察,进而发现“嘴角上扬或下垂”、“眼睛睁大或微眯”等等这些具体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观察到了全貌,又注意到了其中细微的区别,使得观察内容愈加丰富。第三步则是让学生实践刚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脱离教师的引导和辅助,让学生主导自己的观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
7、是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自主处理、形成结果的一个过程,为下面的片段写作做好铺垫。不过,如果观察仅仅做到机械地记录,那还是不够的。事物之间存在种种联系,在观察中,要边看边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积累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索,分析比较,就能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观察要启发想像!教师在此特意安排了第四步,使用夸张的表情图片,调动起学生的情绪状态,激发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这一步时,很多学生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觉得很有趣,乐于去想象,愿意去表达。三、自主练笔 师:现在你们会“观色”了吗?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看清
8、人物的脸部神情,还要展开适当的联想。师:会“观色”也就会“写色”,你们敢不敢写?为了缓解一下我们上课的紧张情绪啊,老师带来一个连环画。想不想看?在看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重点观察人物的脸部神情,将人物的神态记清楚。1出示连环画(上学)师:画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儿?他的神态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们看清楚了吗?还想再看吗?这次老师把家有儿女里面的几位小主角给大家请来了,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不过今天我们不听他们说,光看他们演。2出示视频片段 师:看清楚了吗?片段中谁的表情最吸引你的注意呢?刘星和小胖子鼠标的表情的确很滑稽好笑,想再看一次吗?这一次大家一定要紧盯他们俩的脸部表情,仔细看清楚了
9、!3、再次播放视频片段师:连环画和电视片段都看过了。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写下来,当然连环画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不过能写得详细、生动也不容易。电视片段难一些,如果你能写好了,说明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好,开始写吧!4、学生练笔。案例分析:最初设计教案的时候,两个情境是这样安排的:先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简单的静态图画入手;之后的一个情境是以短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中着重观察面部神态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笔。但是,当我把所有的课件再次浏览之后,发现了这一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短剧表演的环节,本来的意图是展现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变化,从而着重描写人物的神态。但是,在表演中,人物的对话会
10、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不少学生在描写时,会着重写了人物的对话,反而忽视了神态的描写。所以最后我将情境剧表演换成“哑剧”,选取家有儿女的片段但不播放声音。学生本来就很喜欢剧中的小朋友,观察起来注意力就更集中。再加上剧中人物夸张的表情,学生就有“戏”可看,有话可写。五、当堂反馈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三个问题。1投影出评价标准:写得好不好?将写得好的句子读出来。有没有不足之处?可以怎样修改或补充?是否展开了恰当的联想?2连环画描写学生自读,评价。老师评价。3电视片段描写作者自评学生评价老师评4师:刚才我们一起点评了两位同学的文章,老师觉得很高兴,因为他们都仔
11、细地去看,认真地去观察了。相信他们的文章也给了其他同学一些灵感、一些启示,那么就请你们将这些灵感和启示带到你们的文章中,将你的文章再次润色,文章不厌百回改,你的文章也会越改越出彩。修改之前,请你一定要大声地朗读自己的文章;自己修改完成之后,再请你的同桌也来读一读你的文章,同桌互相点评一下。案例分析:作文教学应当注重反馈的及时性。心理学显示,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的越长,就会时过境迁,错过机会。因此,作文反馈也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在教学设计中,我特意留出时间安排了“当堂反馈”这一环节,并且不仅是老师评,也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
12、评价同学的文章。老师的评价起到“抛砖”的作用,能不能引出“玉”来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引导学生评价的指向,让他们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评价,不仅知道了别人写得好的地方,也发现了自己可以修改补充的地方。这样,当堂反馈才有实际价值。六、总结师:同学们,要想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和神态描写少不了,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进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能将这些都刻画得细致、清晰,那么你笔下的人物一定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教学反思:小学作文往往以记事为主。记事的文章就离不开人物的音容笑貌,把这个方面写具体,那么描写的人物也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在教学中,先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先学会如何分析脸部
13、的几个重要线索: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型(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垮),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到额间有横纹,眉头紧簇则眉间有直纹)。能够从面部获取重要信息之后,再用两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描写出一组神态变化的过程,从而生动展现出人物的情绪状态。如果说外貌描写是塑“型”,那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加起来,才能传“神”。当然我不能要求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如此的能力,但是至少让学生了解描写人物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并实实在在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坚持实际运用,那么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够捕捉到人物神态上的“亮点”,并抓住这个“点”展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