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名词解释:1 Congestion/Venous hyperemia: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2 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 Thrombus。3 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的现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叫 Embolus。4 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5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
2、常在心力衰竭时出现,故谓之心衰细胞。6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细胞萎缩坏死,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切面出现黄红相间的槟榔状花纹。另外,了解一下减压后充血、淤血性出血、淤血性肝硬化、DIC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充血动脉输入血量增多,是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输入量增加。是暂时的、可逆的。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是被动过程。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病变:体积增大,色暗红,局部血停止,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温度下降,血管内红细胞积聚
3、。水、盐、少量蛋白质形成漏出液。 (与渗出液的区别)后果:引起淤血性水肿,若红细胞漏出则为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死亡,器官出现淤血性硬化;侧支循环建立。肺淤血:(掌握)急性 慢性起因 左心衰竭 二尖瓣狭窄,有心衰史大体 肺体积增大,肿胀,质实,肺膜光滑,色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流出。肺体积增大,肿胀,质实,肺膜光滑,色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流出。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液。肺泡壁变厚并纤维化,腔内有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临床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咳铁锈色痰。肝淤血:急性:慢性 大体: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质实,槟榔肝(有什么特征?)镜下:槟榔肝的镜下特征?第
4、二节 出血红细胞逸出至血管外为主要指标。分破裂性和漏出性。破裂性: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漏出性: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内出血 逸入体腔或组织。外出血 流出体外。鼻衄、呕血、咯血、便血、尿血、淤点、紫癜、淤瘢。第三节 血栓形成形成条件:(掌握)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黏附反应;释放反应;粘集反应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血流减慢、血流产生漩涡。血小板进入边流,增加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黏附的可能性。静脉易发。血液凝固性的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融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呈高凝状态。血栓的形成过程及形态:(掌握)沿这三步发展而成的称延续性血栓。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
5、为毛细血管。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常见于 DIC。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存在较长时间发生机化;也可由新生血管内皮长入裂隙并吻合沟通形成再通钙化:称为静脉石或动脉石。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白色血栓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有白细胞黏附。是连续性血栓的头部。混合血栓血栓头部下游形成另外的血小板梁状凝集堆,小梁间的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网内充满红细胞,反复如此形成灰白红褐相间的层状血栓。是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增大并阻塞血管,下游血流停止,发生凝固。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红细胞。是连续性血栓的尾部。位于心瓣膜、心腔、动脉内。发生于
6、心腔、AS 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称附壁血栓。并非所有都能发展为红色血栓,仅见于V。阻塞血管: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缺血,实质细胞萎缩,无侧支循环建立则导致梗死。栓塞:与血管壁粘着不牢或软化过程中脱落形成栓子。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见于 DIC 透明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物质,易引起广泛性出血。第四节 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掌握)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引起肺栓塞主动脉及左心栓子:阻塞脑、脾、肾、四肢的指、趾。门静脉系统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交叉性栓塞:来自右心或腔静脉的栓子再右心压力升高时通过房(室)间隔进入体循环。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的血栓在胸腹压突升时逆流入肝肾髂静脉分支。栓塞类型固:脱
7、落的血栓、细菌菌落、肿瘤細胞团块、寄生虫和异物 液:脂肪和羊水 气:空气和氮气 第五节 梗死梗死一般是动脉的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脉阻塞也可。原因:血栓形成(主) ;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条件: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各组织对缺血的敏感度不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掌握)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血管的分布。脾、肺、肾呈锥形、扇形;心肌呈地图形。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梗死的颜色:取决于含血量。贫血性梗死呈灰白色,出血性梗死色暗红。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性器官,脾、肾、心、脑。充血出血带明显。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液化呈囊状。出血性梗死:条
8、件 1)严重淤血 器官原有严重淤血,血管又被阻塞。2)组织疏松肺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栓塞引起。梗死的影响及结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之间是什么关系淤血是静脉积血,这样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后会堵塞血管,造成栓塞,血栓掉落后随血流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会堵塞血管造成梗死血栓由淤血形成,而血栓与栓塞的发展必导致梗死.如脑梗,心梗等.再则,高血压患者,血流速在血管里受阻,当外壁血管随年龄老化弹性差,而里面的血粘度又高,流不畅时,长期的累积会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细,变窄,也会生锈,也就是血栓的形成. 梗死在老年人生病群里占了大多数当其他原因引
9、起血管的破裂就可以出现淤血血管出现了破裂或血流缓慢引起血小板异常,会覆盖在血管壁上,然后又有红细胞、血脂和单核细胞参与后出现血栓,这样的血栓不会被药物溶解,此时的血栓只覆盖于血管上,引起血管的狭窄,由于血管的狭窄会让更多的血小板覆盖在上面然后就出现了栓塞。血管具有弹性,会使覆盖在表面的血栓脱落而形成栓子,栓子会随血液溜走,当走到较小血管后就出现了梗死。第四章 炎症名词解释:1 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2 变质 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3 渗出 exudation:炎症局部
10、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类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的过程。4 伪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构成伪膜。还可有细菌。5 绒毛心:心外膜腔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跳动和牵拉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6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表现为大量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7 Abscess: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8 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吸收入血。9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
11、可从血液中查到细菌。10败血症:细菌从局部病入血后,不仅没被清除,反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11脓毒血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12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界限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注意与肉芽组织的区别)第一节 炎症概述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原因(了解)基本病理变化:变质 渗出 增生(掌握)变质:可发生于实质和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细胞包括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渗出:渗出液与单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漏出液区别在于前者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细胞和细胞碎片,外观浑浊,能自凝。
12、增生:包括实质、间质细胞。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即形成肉芽组织) 。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发热、嗜睡、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增多,WBC 数目(核左移)改变。急性(掌握) 慢性(掌握)病程 几天,不超过一个月 数月、数年病理变化 渗出为主 增生为主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 淋巴、单核细胞第二节 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过程中,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聚集在间质中称为炎性水肿。聚集于浆膜腔称炎性积液。 (引起“肿” )引起的原因有: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引起的静力压升高和血浆超滤;蛋白质渗出使血浆胶体压降低;其它因
13、素导致的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的改变:7 个要点(自己看书)炎性水肿之利:稀释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带来 Ab、C;纤维素限制病原体扩散有利吞噬;病原体、毒素能刺激免疫弊:量多使压迫器官WBC 的渗出和吞噬(掌握)边集:随着血流停滞的出现,微血管中的 WBC 离开中心到达血管的边缘,称边集。并沿内皮滚动,与之黏附。粘附:由黏附分子介导。WBC 游出和趋化作用:以阿米巴运动方式游出。急性炎症中,中性粒细胞先游出,48h 后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WBC 在局部的作用: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一下)细动脉短暂收缩:立即出现,持续几 s血管扩张,血流
14、加速:引起红、热血流速度变慢: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蛋白质外渗,WBC 游出,RBC 浓集和血液粘稠度增加,称为血流停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包括:识别附着,吞入,杀伤降解。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H2O2MPO 卤素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白三烯,损伤内皮细胞和组织。趋化作用是指 WBC 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运动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掌握)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基本病理变化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渗出物以血浆为主,含少量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小分子) ,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
15、成纤维蛋白。镜下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多由化脓菌感染炎症灶血管严重损伤,大量RBC 渗出。部位粘膜:浆液性卡他性炎浆膜:体腔,关节腔疏松结缔组织:炎性水肿皮肤:水疱粘膜:又称伪膜性炎黏膜:白喉浆膜:如绒毛心肺:如大叶性肺炎肠:细菌性痢疾粘膜和浆膜:表面化脓(中性粒细胞向表面渗出,深部不明显)和积脓(脓液在浆膜、输卵管、胆囊积存)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诉讼结缔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皮下和内脏:脓肿。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继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融解坏死,形成局限性的脓液腔
16、。结局轻,易消退 溶解吸收 机化 粘连小:吸收,消散大:切开,穿刺;肉芽组织修复。备注伪膜的组成:纤维蛋白、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脓液组成: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浆液急性炎症的结局痊愈:完全愈复 / 不完全愈复(肉芽组织)迁延为慢性炎症:致炎因子持续起作用蔓延扩散:局部蔓延 沿组织间隙或自然管道向周围组织器官扩散可形成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淋巴道蔓延 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进一步引起血行感染。血道蔓延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第三节 慢性炎症原因:病原体持续存在;长期暴露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因子;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病理变化特点:炎症灶内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17、浸润。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上皮、腺体、实质细胞的增生。在粘膜形成炎性息肉,肺等形成炎性假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慢性肉芽肿性炎(掌握)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可分为异物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组成: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复习时总结:那些疾病属于肉芽肿性炎?结核、风湿、伤寒、寄生虫虫卵、异物肉芽肿等第五章 肿瘤 名词解释:1 Tumor/Neoplasm: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控制,引起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而形成的新生物。2 Atypia: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
18、常组织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atypia。3 Anaplastic neoplasm: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不能从细胞形态上确定其组织发生,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4 Invasion: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包括组织间隙。血管和淋巴管)的现象。5 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6 Krukenberg tumor:胃肠道粘液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到卵巢使双侧卵巢长大,镜下见富于粘液的印戒细胞癌弥漫浸润的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7 Cachexia: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
19、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8 CIN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侵袭或侵袭弱,不从原发部位散播,危害小。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可从原发部位散播到其它部位,危害大。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克隆性增殖 多克隆性分化不成熟 分化成熟与机体不协调 与机体需要相协调无控制生长,相对自主性 增殖受限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无浸润和转移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大体:数目:可单发,亦可多发。大小:形状:颜色:纤维组织的肿瘤(灰白) ;脂肪瘤(黄) ;血管瘤(红) ;黑色素瘤(棕黑)质地:细胞少间质多则硬。脂肪瘤(软) ;乳腺癌(硬) ;瘤细胞变性坏死(软)组织形态:实质肿瘤细胞;间质纤
20、维组织、血管、淋巴管。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形态功能接近某正常组织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好;相似性小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异型性:反映分化程度、良恶性、恶性程度。间变性: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缺乏分化状态,形态上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的异型性:分化较为成熟,形态学上与起源细胞非常相近,异型性小,但组织结构排列紊乱。恶性肿瘤的异型性:组织结构上:排列紊乱,细胞极性消失。上皮性:乳头状,条索状,巢状非上皮性:编织状、漩涡状、栅栏状细胞形态上:细胞大,异性显著,形态多样,可见瘤巨细胞。有些分化差的则小而一致。核:核大小不一,核浆比升高,核深染,不规则,出现多核、巨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仁多,
21、体积大;病理性核分裂象。胞浆:嗜碱性增强第四节 命名和分类良性:组织/细胞类型瘤恶性:部位起源组织癌/肉瘤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称肉瘤。特殊的分类:自己看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掌握)生长良性 恶性生长特征 较缓慢,自限性生长 较快,多数非自限性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有包膜,界限清 外生性、浸润性,界限不明显倍增时间 恶性并不比正常快生长分数 小 大演进和异质性 演进:侵袭性增加,获得更大的恶性潜能,表现为生长加快,浸润转移强异质性:其亚克隆的侵袭力、生长速度、转移能力,对生长信号的反应,抗药性等的差异。良性 恶性骨母细胞瘤 节细胞神经瘤 神
22、经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淋巴瘤 黑色素瘤 骨髓瘤 类癌 霍奇金氏瘤/尤文氏瘤 扩散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直接蔓延: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和神经衣束连续地浸润生长破坏临近器官组织的现象。转移:形成转移性肿瘤和继发肿瘤,是恶性的确凿证据。沿淋巴道: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局部淋巴结。多为癌。沿血道:肿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液到达远处的器官。多为肉瘤。易先转移到肺、肝。种植性转移:发生与胸腹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种植在体腔其它器官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如 Krukenberg 瘤。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分级:级高分化 低度恶性;级中分化
23、 中度恶性;级低分化 高度恶性分期:TNM 分期系统 T原发灶的情况; N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 M远处转移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掌握)良性: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恶性: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侵袭、破坏、溃疡、出血、感染,顽固性疼痛。晚期往往发生恶病质。还可发生副肿瘤综合征(并非由原发灶或转移灶直接引起,见书)第八节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掌握)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出现部分恶性区域时称恶变,上皮肿瘤也成癌变,间叶肿瘤也称肉瘤变。良性 恶性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差,异型性大核分裂象 无或少,无病理核分裂象 多,可见病理核分裂象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 外生性或浸润生长继发改
24、变 少见 常见,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 无转移 可转移复发 不或很少 易复发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压迫或阻塞 较大,破坏原发或转移部位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掌握)癌前病变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癌前病变: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在可能。如:大肠腺瘤,子宫颈糜烂,乳腺纤维囊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粘膜白斑非典型增生:细胞形态呈现一定异型性。分轻、中、重三级。异型增生(dysplasia)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包括结构变化,分化紊乱,细胞学异常。上皮内增生:描述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过程。原位
25、癌:上皮全层细胞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自己看书)基本模式:致瘤因素引起基因损伤,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还可累及凋亡调节基因或DNA 修复基因,使细胞出现多克隆增殖,进一步基因损伤发展为克隆性增殖,通过演进形成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亚克隆,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了解)肿瘤的发生经过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化学物质:间接/直接/协同致癌物物理因素:UV,电离辐射病毒:HPV 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HBV/HCV肝癌;HTLV-1ATL;幽门螺杆菌胃癌第十二节 遗传与肿瘤(了解)遗传因素的作用使患者对某些肿瘤具有易感性第十三节
26、肿瘤免疫肿瘤特异抗原/肿瘤相关抗原( AFP)主要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有 CTL、NK 细胞、巨噬细胞,B 细胞第十四节 常见肿瘤举例上皮性肿瘤良性: 乳头状瘤 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每个乳头有由血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轴心,基底膜完整。腺瘤 腺上皮发生,粘膜的腺瘤多成息肉状,腺器官内多呈结节状,由被膜。单纯性(腺体增生为主,间质增生为辅) ;纤维性(腺体间质都增生) ;囊腺瘤(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扩大病融合) ;多形性(腺上皮和肌上皮增生)恶性:鳞状细胞癌 成片、成团、成巢排列,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为其特点。腺癌 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基底细胞癌 由浓染的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
27、成,局部浸润,常形成溃疡,少见转移,对放疗敏感。移行细胞癌 间叶组织肿瘤(掌握)癌 肉瘤组织分化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发病率 较高,多见 40 岁以上 较低,多见青少年大体 质硬、色灰白,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镜下 多形成癌巢,实质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增生多弥漫分布,实质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转移方式 淋巴道 血道免疫组化 CK+ Vimentin CK Vimentin+良性: 脂肪瘤 分叶状,有被膜,质软,切面黄血管瘤/l 淋巴瘤/平滑肌瘤/ 软骨瘤恶性: 纤维肉瘤 有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生长快,恶性高,易转移复发脂肪肉瘤 由分化较差的脂肪母细胞组成,呈粘液样或鱼肉样平滑肌肉瘤 多见子宫和胃肠道。由不成熟的平滑肌母细胞组成。横纹肌肉瘤 由分化不同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恶性高,早期发生血道转移。血管肉瘤 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复发骨肉瘤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肿瘤上下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膜之间呈三角形隆起。X 线见日光放射状阴影和 Codman 三角。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多边形,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神经外胚叶肿瘤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具有独特的瘤巨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和外周淋巴细胞淋巴瘤